第七章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卫生和安全保健性能

合集下载

服装的舒适性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流程

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流程

服装设计制作工艺流程第一章设计准备 (2)1.1 设计理念的确立 (2)1.2 设计元素的收集 (3)1.2.1 色彩 (3)1.2.2 图案 (3)1.2.3 材料与工艺 (3)1.2.4 结构与款式 (3)1.3 设计方案的构思 (3)1.3.1 主题 (3)1.3.2 结构与款式设计 (3)1.3.3 色彩与图案搭配 (3)1.3.4 材料与工艺选择 (4)第二章设计稿制作 (4)2.1 设计草图的绘制 (4)2.1.1 创意构思 (4)2.1.2 绘制工具与材料 (4)2.1.3 绘制步骤 (4)2.2 设计图的完善 (4)2.2.1 完善设计细节 (4)2.2.2 确定色彩搭配 (4)2.2.3 选用合适的面料 (5)2.3 设计图的修正与确认 (5)2.3.1 评估设计图的可行性 (5)2.3.2 与相关人员沟通 (5)2.3.3 确认设计图 (5)第三章材料选择与采购 (5)3.1 面料的选择 (5)3.2 辅料的选择 (5)3.3 材料的采购与验收 (6)第四章结构设计 (6)4.1 款式结构设计 (6)4.2 细节结构设计 (7)4.3 结构设计的调整与优化 (7)第五章纸样制作 (7)5.1 纸样的绘制 (7)5.2 纸样的修正与完善 (8)5.3 纸样的剪裁与拼接 (8)第六章缝制工艺 (9)6.1 缝制前的准备 (9)6.1.1 材料准备 (9)6.1.2 设备准备 (9)6.1.3 技术准备 (9)6.2 缝制过程 (9)6.2.1 缝制顺序 (9)6.2.2 缝制方法 (9)6.2.3 缝制注意事项 (9)6.3 缝制后的整理 (9)6.3.1 清理线头和残渣 (10)6.3.2 熨烫整理 (10)6.3.3 检查与修正 (10)6.3.4 包装与储存 (10)第七章整理与装饰 (10)7.1 成品整理 (10)7.2 装饰工艺的应用 (10)7.3 成品的质量检查 (11)第八章试衣与调整 (11)8.1 试衣前的准备 (11)8.2 试衣过程 (12)8.3 调整与改进 (12)第九章成品验收与包装 (12)9.1 成品的验收 (12)9.1.1 验收标准 (12)9.1.2 验收流程 (13)9.2 成品的包装 (13)9.2.1 包装材料 (13)9.2.2 包装工艺 (13)9.3 成品的交付与售后服务 (13)9.3.1 成品交付 (13)9.3.2 售后服务 (14)第十章生产与管理 (14)10.1 生产计划的制定 (14)10.2 生产过程的监控 (14)10.3 质量控制与管理 (15)第一章设计准备1.1 设计理念的确立在设计服装之前,确立设计理念是的。

服装材料学题目和答案

服装材料学题目和答案

服装材料学试题库一、填空类1、用于服装的天然纤维有;用于服装的人造纤维素纤维有;用于服装的合成纤维有。

2、纤维的结构、结构、结构会影响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的纤维是纤维;弹性最好的纤维是;耐日晒性最好的纤维是;耐磨性最好的纤维是;延伸性最好的纤维是;最不耐湿热的纤维是;最不耐干热的纤维是;最轻的纤维是;阻燃性最好的纤维是。

4、比较纤维强度大小时常用强度来表示。

5、极限氧指数表示纤维在大气中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含氧量的,极限氧指数越高说明该纤维阻燃性。

6、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动物纤维如果保存不当易出现现象。

7、鉴别纤维的方法有。

8、衡量纤维细度的指标有。

9、写出5中花饰线。

10、花饰线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

11、梭织物的组织参数为。

12、梭织物的基本组织是。

13、写出10种精纺毛织物。

14、写出10种桑丝织物。

15、写出5个描述织物舒适性的名词。

16、写出5个描述织物外观风格的名词。

17、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是。

18、织物的服用性能包括;那麽抗皱性、刚柔性、悬垂性属于上述性能。

19、织物拉伸断裂后能够得到的指标有。

20、国际上衡量织物耐用性时常使用织物。

21、织物的形态稳定性是评价服装保形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具体衡量织物形态稳定性要测试织物的。

22、棉织物中斜纹组织植物有。

23、写出10种新型服装材料。

24、动物毛被由、、三种体毛组成。

25、毛皮的鞣制过程大体经过、、。

25、动物毛皮按照、及,可以分为、、和等四类。

26、用于衣着的皮革主要是和,服装各有和。

27、服装皮革的主要品种是。

28、服装辅料主要有。

29、写出10种服装用衬。

30、粘合衬压烫的工艺参数是。

31、衬料的品种多样,性能各异,选用衬料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

32、写出5种用于服装的絮填材料。

33、测试缝纫线可缝性的方法有。

34、织锦锻和古香缎是经面缎纹提花丝织物,其中织锦锻所提花型特点是以为主,古香缎则以为主。

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和卫生性能

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和卫生性能

浅析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和卫生性能【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材料已经成为服装流行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穿衣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其要求不再是单一的保暖。

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和选择服装材料时,尤其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应注重考虑服装的健身护体作用。

【关键词】气候与调节舒适性卫生性【中图分类号】ts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199-02服装的舒适卫生及功能性,是为了使服装适应人体的需要,以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

因此,需要了解人体着装后的气候调节知识。

一服装气候调节1.服装气候概念服装气候是指人穿衣后,人体表面与衣服最外层之间的微小气候。

服装气候调节则是指通过穿衣使衣内微小气候区别于环境气候,从而缓和外界环境条件,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来调节体温。

服装气候调节尤其对冬季寒冷环境更为重要,因为服装一般能起到防辐射、传导、对流的作用,所以它能防止身体表面的过度散热,保持温暖的服装气候。

2.服装的气候调节功能服装对人体产生热量的散失阻挡力越大,保温效果越好。

服装的保湿作用与服装材料的原料、组织、透气性、厚度,特别是其中空气层的厚度有关。

为使服装气候达到舒适的要求,服装要促进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

服装材料一般都具有适当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散湿的能力。

服装内空气,由于皮肤不断放出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而受到污染。

如果服装内的空气不能及时更换,人就会感到不舒适,并受到其他损害。

二服装的隔热保暖和透湿原理1.服装的导热与阻热在人——服装——环境这一复杂系统中,热湿交换从未间断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动进行的。

其中,服装作为身体的外延在人体皮肤和环境之间主动调节湿热平衡,既具有热阻的作用,同时又具有导热的作用。

2.服装的透湿及其阻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许多服装表面湿润的现象。

如果在锻炼或炎热的条件下由于出汗而使服装逐渐变湿,雨天服装表面被浸湿以及雨水渗入等,这些都说明服装具有透湿能力。

第七章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卫生和安全保健性能

第七章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卫生和安全保健性能

1cm=1.6clo.
影响服装保温性的因素:覆盖面积、衣内 空气层、风、开口、多件着装、服装重量、 人体姿势。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1、概念:人体在穿着服装在不同气候环境 中,当人体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 人体感觉舒适满意的服装性能。
2、服装的导热原理:
g t R
时交换,并保持空气的清洁。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一、服装的舒适性 (一)概述
舒适:着装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穿着 服装的心理感觉或最终判断。
舒适性:人与环境间生理、心理及物理协 调的一种愉悦状态。
舒适性类型: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 压力舒适性、服装美观性。
常见的说法:静态的舒适、触觉的舒适、 活动时的舒适。
1、服装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内部污染:皮屑、汗渍、油脂分泌物等。 外部污染:大气中的烟、灰尘及有毒气体、油渍、果
汁、血迹等。 危害:内衣污染会造成衣下气层温度升高。湿度变大,
并易繁殖引起皮肤病的各种细菌和霉菌。
2、服装材料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物理性刺激:刺痒感、粘附感、静电灼人; 化学性刺激:纤维材料、燃料、整理剂、洗 涤剂引起的刺激。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3、热阻及其单位:克罗(clo)值
概念: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
克罗(clo)值:在室温21℃,相对湿度不超 过50%,空气流速不超过10 cm/s的条件下, 人静坐不动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人感觉舒 适时所穿衣服的热阻为称为1克罗 (1clo=0.155 ℃ ·m2/W)。
5、保温性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健安全性能
一、服装的压迫感
服装压的概念:人体穿衣后单位皮肤面积 上所受的力。
形成原因:服装重量、服装的宽松量、衣 料的弹性。

《服装材料》考试大纲

《服装材料》考试大纲

广东理工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服装材料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服装材料》课程是广东理工学院招收专科毕业生入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考试课程之一。

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较高的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基本要求:着重考核应试者能否了解服装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熟练掌握各种服装材料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理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方法,掌握各类服装用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综合运用不同服装材料的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服装材料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1、考试内容(1)服装材料及服装材料学的概念(2)服装材料的构成与分类(3)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概念(4)服装材料对于服装的决定性作用2、考试要求(1)掌握服装材料及服装材料学的概念(2)熟悉服装材料的构成与分类(3)了解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概念(4)理解服装材料对于服装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章服装材料的构成1、考试内容(1)服用纤维的分类(2)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缺点(3)纱线的捻向(4)机织物及针织物的概念(5)机织物及针织物的基础组织2、考试要求(1)了解纤维的分类(2)熟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缺点(3)了解纱线的捻向(4)掌握机织物及针织物的概念(5)熟悉机织物及针织物的基础组织第三章机织服装材料1、考试内容(1)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机织物的品种(2)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机织物的性能(3)化学纤维机织物的分类(4)不同纤维的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5)天然裘皮、皮革的概念(6)桑蚕丝和柞蚕丝织物的异同2、考试要求(1)掌握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机织物的品种(2)掌握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等机织物的性能(3)了解化学纤维机织物的分类(4)掌握不同纤维的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5)掌握天然裘皮、皮革的概念(6)掌握桑蚕丝和柞蚕丝织物的异同第四章针织服装材料1、考试内容(1)针织服装材料的分类(2)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的概念(3)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的常用品种(4)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常见品种的适用范围2、考试要求(1)了解针织服装材料的分类(2)掌握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的概念(3)熟悉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的常用品种(4)了解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常见品种的适用范围第五章其它服装1、考试内容(1)常见裘皮、皮革的种类(2)真假皮革的区分办法2、考试要求(1)熟悉常见裘皮、皮革的种类(2)了解真假皮革的区分办法第六章服装产品设计的材料选用1、考试内容(1)服装材料的舒适性能(2)织物的悬垂性(3)起毛起球现象(4)运动服装的种类以及面料选用2、考试要求(1)理解服装材料的舒适性能(2)理解织物的悬垂性(3)掌握起毛起球现象(4)了解运动服装的种类以及面料选用第七章服装风格的材料1、考试内容(1)服装风格的概念(2)不同风格的服装适用的材料2、考试要求(1)掌握服装风格的概念(2)了解不同风格的服装适用的材料第八章服装材料的色彩、图案与材质1、考试内容(1)不同服装材质的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2、考试要求(1)掌握不同服装材质的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七章 服装辅料

第七章 服装辅料

四、粘合衬(热熔衬) 是在基布(底布)上附着一层粘合剂( 热熔胶)的衬布。
热熔胶具有一定的熔点,使用时只要将 粘合衬布裁成需要的形状,然后将涂有 热熔胶的一面与面料的背面相贴,经压 烫即融为一定粘度的粘流体而浸润于面 料背面,使衬布与面料成为一体。
粘合衬的优点
①简化服装加工(缝制)工艺
(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节 服装里料
服装里料:指服装最里层用于覆盖服装背里的 材料,也称服装的夹里布、里子。 一、里料的作用 1、使服装挺括有衬托 特别是面料较轻薄柔软的服装,可通过里料的衬托 来使服装更加有形。 2.包裹填充料
3.遮掩装饰 遮盖不需外露的缝头、毛边、衬料等,使服装 更加美观。 4.增强保暖 里料增加了服装的厚度, 具有防风保暖能力。 5.对镂空面料可增强效果 内外相衬,更显材料的层次感。
(三)厚薄质地相匹配
(四)档次、价值相匹配 1、里料的档次和价值应与面料相当 2、里料的坚牢度应与面料相差不多 过于结实的里料对于易破损、不耐磨的面料意 义不大。
(五)在满足与面料相匹配的同时,提升服用性
1、里料应滑爽、耐磨,穿脱方便,能保护面料。
2、里料的色牢度要好,以免出汗或遇水导致落色
而沾染内衣和面料,对皮肤也很必要。
②提高了缝制水平,使服装获得
轻盈、挺括、舒适、保形等多方面
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服装的外观质
量和内在品质。
热熔胶性能
①热性能
即熔融温度和粘度,这决定了粘合
衬的压烫条件。
②粘合牢度和耐洗性能
即耐水洗和耐干洗的性能。
粘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Ⅰ升温熔融 温度升至胶的熔点,热熔胶受热熔融为粘流 体,具有流动性。 Ⅱ渗透粘合 熔融的热熔胶浸润织物表面并渗入面料和 底布的纱线缝隙及其周围。 Ⅲ固化(固着) 压力消除、温度降低,热熔胶固化并固着在 两层织物之间。

服装制作安全管理规定范文(4篇)

服装制作安全管理规定范文(4篇)

服装制作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服装制作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事服装制作工作的员工,包括制版、裁剪、缝纫、整烫等工序。

第三条本公司负责制定和监督本规定的执行,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本公司要求各部门设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制定相应的安全改进措施。

第六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员工,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形成档案。

第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八条公司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九条公司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投入计划,确保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材料的配备和使用。

第十条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安全职责,对本部门内的安全工作负有直接责任,做到人员、用品、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三章工艺安全第十一条设计部门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二条制版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制版精度和尺寸准确。

第十三条裁剪工作要严格控制刀具的使用,保证员工的操作规范和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十四条缝纫工序要定期对缝纫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杜绝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五条整烫工序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防止起火、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物料安全第十六条公司要对采购的面料、辅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物料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第十七条物料仓库要进行分类存储,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与其他物料混杂放置。

第十八条使用化学品的工序要做好防火、防毒和通风工作,严禁在生产车间内私自储存化学品。

第五章人员安全第十九条招聘员工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和体检,确保员工具备相关工作能力和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服装及其材料的 舒适卫生和保健安全性能
度,介绍与服装有 关的人体生理特点和对服装的要求,使 学生在选择服装材料时能做到装饰美化 和卫生舒适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 1、服装及其材料的热湿舒适性 2、影响服装舒适卫生的因素 教学难点: 服装材料的导热和透湿原理
主要内容

服装和人体的关系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健安全性能
服装和人体的关系

一、人体的温热生理
1.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即机体内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温度。 2.产热:能量代谢(产热过程):食 物具有的化学能,经体内氧化转化为 热、电、化学、机械能量的过程。


服装和人体的关系


二、服装的卫生性
1、概念:防止服装的污垢及其他原因造 成的皮肤障碍和对人体的损害。 2、研究内容:服装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 因素、服装材料的卫生学性能及其与人体 生理现象的关系。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三、服装舒适与卫生的条件 1、有良好的气候调节能力 2、能保护身体 3、能保持皮肤的清洁 4、便于身体的活动

二、服装气候调节 1、服装气候与调节的概念
服装气候:指人穿衣后,人体表面与衣服 最外层之间的微小气候。 服装气候调节:指通过穿衣使衣内微小气 候区别于环境气候,从而缓和外界环境条 件,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来调节体温。 标准服装气候:在普通气温和低气温的条 件下,湿度中等时,皮肤与内衣间空气层 的温度在32℃左右,相对湿度为40~60%, 人体感觉较舒适。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四、影响服装舒适卫生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气温、湿度、气流、太阳辐射 (二)服装结构因素 服装裸露程度、服装内空气层、服装开 口部位、服装重量、多件着装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三)服装材料因素 1、服装材料与冬服的关系:保暖性和防风 性 冬季着装:穿含有空气的衣服;保持服装内的空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三、服装及其材料的安全防护性能
1、阻燃性:服装材料遇火不易发生燃烧或燃烧 极慢的特性。 2、抗静电性:服装材料抵抗电荷积累、灰尘吸 附的特性。 3、防辐射性:服装材料保护人体免受辐射危害 的特性。 4、防污性:服装材料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防止污 垢沾污的特性。 5、变色性:服装材料随光、热、液体、压力、 电子线等的变化而发生变色的性能。
RTc、RTa : 分别为服装和空气的热阻; RTc、RTa : 分别为服装和空气的蒸汽阻抗。 取值范围:0~1, im越大,服装的透湿性越好。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三)服装的触觉舒适性
1、皮肤生理:
结构: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出汗:温热性出汗、味觉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 感觉:触觉压、冷热觉及痛觉; 功能:保护功能、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

材料选择: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五、服装及其材料的舒适卫生性能
1、吸湿性、吸水性及放湿性



吸湿性: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 特征。取决于纤维的性质,与各种纤维的回潮 率直接相关。 吸水性:与材料的毛细管作用和服装内外的水 压差有关。 放湿性: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性质。

2、含气性:在织物空隙、纱线内部及纤维集合
1、服装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内部污染:皮屑、汗渍、油脂分泌物等。 外部污染:大气中的烟、灰尘及有毒气体、油渍、果 汁、血迹等。 危害:内衣污染会造成衣下气层温度升高。湿度变大, 并易繁殖引起皮肤病的各种细菌和霉菌。

2、服装材料对皮肤的刺激作用 物理性刺激:刺痒感、粘附感、静电灼人; 化学性刺激:纤维材料、燃料、整理剂、洗 涤剂引起的刺激。


3.放热(传热方式):分湿性放热和 干性放热。 干性放热:



热传导:在物体内部高温处传给低温处 的现象; 热对流:流体与所接触的物体表面间产 生的热移动现象; 热辐射:热量从高温物体以电磁波的形 式传向低温物体。
蒸发:由水变为水气的物理过程,分为 不感知蒸发和出汗。

湿性放热:

服装和人体的关系
体之间保留空气的性能。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3、透湿、透水和防水性


透湿性:汗液以水蒸气方式透过织物的性能。 透水性:水分以液态方式通过芯吸作用传递到 织物表面的性能。 防水性:防止水分浸入。 透气性:材料透过空气的特性。作用是排出服 装内继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行热和气的交 换。

4、透气性和防风性:




2、手感:人手触摸、抓紧织物时,织物的某些物理力学性
能通过人脑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效果。
3、服装对皮肤的刺激:
物理性刺激:刺痒感、粘附感、静电灼人; 化学性刺激:纤维材料、燃料、整理剂、洗涤剂引起的刺激。


4、有害的化学物质:甲醛、偶氮燃料、金属、农药、五
氯苯酚等。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气。
材料选择:


内衣:吸湿性、透气性、手感、耐洗。 外衣:伸缩性强、不妨碍行动、含气量大。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1、服装材料与夏服的关系:具有散热、易蒸 发、防紫外线等功能。 冬季着装:


内层散发 外层遮防 内衣、衬衣:吸水、放水性好,透气、易洗。 外衣:质地薄、导热系数大、透气、吸水吸湿。 其他:吸汗透湿衣料、遮阳衣料。
Qg: 从皮肤通过服装向周围环境传递的总 热流量; Rc: 各层服装的总热阻; Ra: 边界层空气的热阻。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4、服装的透湿及其阻力: 服装表面的水分蓄积:是服装透湿性的 表现,与服装材料及其内部的空隙状态 有关。 服装的蒸发阻力:透湿指数(im)
im R Tc / R Ec R Ta / R Ea




服装和人体的关系



2、服装的气候调节功能 a) 服装的保温作用:服装对人体产生
热量丧失的阻挡作用;
b) 服装的蒸发作用:服装对皮肤表面
水分蒸发的促进作用;
c) 服装的换气作用:使服装的空气及
时交换,并保持空气的清洁。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一、服装的舒适性 (一)概述
舒适:着装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穿着 服装的心理感觉或最终判断。 舒适性:人与环境间生理、心理及物理协 调的一种愉悦状态。 舒适性类型: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 压力舒适性、服装美观性。 常见的说法:静态的舒适、触觉的舒适、 活动时的舒适。


5、保温性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健安全性能


一、服装的压迫感
服装压的概念:人体穿衣后单位皮肤面积 上所受的力。 形成原因:服装重量、服装的宽松量、衣 料的弹性。 危害: 轻者:感觉不适;重者:呼吸、行 动困难甚至导致身体变形、内脏变位、引 起生理机能障碍。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二、服装及其材料对皮肤的刺激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1、概念:人体在穿着服装在不同气候环境 中,当人体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 人体感觉舒适满意的服装性能。 2、服装的导热原理:
g t R
Qg ts t a Rc Ra
⊿t: 相邻两层间温度差; g: 热流量; R:热阻:该层服装对热量传递的阻挡作用。



服装的舒适卫生性能


3、热阻及其单位:克罗(clo)值
概念: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 克罗(clo)值:在室温21℃,相对湿度不超 过50%,空气流速不超过10 cm/s的条件下, 人静坐不动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人感觉舒 适时所穿衣服的热阻为称为1克罗 (1clo=0.155 ℃ · 2/W)。 m 1cm=1.6clo. 影响服装保温性的因素:覆盖面积、衣内 空气层、风、开口、多件着装、服装重量、 人体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