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2、学会沿同一直线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2.难点是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三、教具1、气垫导轨、光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
2、计算机(程序已输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二)教学过程设计1、以两球发生碰撞为例讨论“引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推导。
画图:设想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而且v1v2。
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p1+p2=m1v1+m2v2。
经过一定时间m1追上m2,并与之发生碰撞,设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v1#39;和v2#39;,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p#39;=p1#39;+p2#39;=m1v1#39;+m2v2#39;。
板书:p=p1+p2=m1v1+m2v2 p#39;=p1#39;+p2#39;=m1v1#39;+m2v2#39;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p和p#39;有什么关系。
设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1和F2,力的作用时间是t。
根据动量定理,m1球受到的冲量是F1t=m1v1#39;-m1v1;m2球受到的冲量是F2t=m2v2#39;-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t=(m2v2#39;-m2v2) 整理后可得板书:m1v1#39;+m2v2#39;=m1v1+m2v2 或写成p1#39;+p2#39;=p1+p2就是p#39;=p 这表明两球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是相等的。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6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教学过程:动(1mi)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
(-)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
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
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
(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 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公开课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
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动量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
3.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4. 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条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适用条件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提高其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以直观展示概念和原理。
2. 案例视频:选择一些涉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案例视频,用于课堂分析。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教学活动1.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如碰撞实验。
3.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增强互动性。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了解他们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1.1 动量的概念解释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展示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v。
1.2 动量守恒的直观理解通过简单的例子(如碰撞球)来说明动量守恒的概念。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二章: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2.1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述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p = 0,即系统的总动量变化为零。
解释守恒定律的意义: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变化之和为零。
2.2 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简述动量守恒定律的证明过程,包括动量的守恒原理和动量的守恒方程。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1 碰撞问题解释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总动量分别守恒。
展示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例子,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3.2 爆炸问题讨论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应用:爆炸产生的气体或碎片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爆炸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4.1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动量守恒实验,例如两个滑块碰撞实验。
解释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滑块的质量和速度。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系统总动量变化,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5.1 动量守恒定律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汽车碰撞分析、火箭发射等。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设计和分析系统动态行为中的重要性。
5.2 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的exceptions 和conditions6.1 非弹性碰撞解释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的不完全性。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课题:动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并描述其基本原理。
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动能相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授,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掌握以守恒定律求解动能和动量的基本方法。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守恒定律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
1、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动量守恒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让学生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第二课时:演示实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守恒定律的本质,加深对
守恒定律的理解。
第三课时:讲授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七、教学活动:
1、老师讲授,结合问答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
2、学生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练习题,以及有关物理实验中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守恒定律求解动能和动量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
1、学生将完成动量守恒定律相关实验题,以及有关物理实验中相关问题的探究。
2、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反映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实验中的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案一:简单介绍动量守恒定律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概念。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内容:1. 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示:m1v1 + m2v2 = m1v1' +m2v2'3. 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动量的定义推导出来的,当外力为零时,物体受到的总动量变化为零,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举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实验示范,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练习: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
2. 分组讨论并呈现各自的解答,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1. 回顾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应用。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对运动过程的影响。
教案二: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导入:1. 回顾动量的概念及公式。
2. 提问:你认为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会发生改变吗?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小球、直径不同的玻璃瓶等。
2. 实验一:垂直碰撞- 将两个大小不同的小球放在平面上,一个小球做静止状态,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3. 实验二:水平碰撞- 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球沿直线运动后与静止小球发生碰撞。
- 观察碰撞过程中小球的运动变化。
- 记录小球的质量和初速度,计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总结:1. 回顾实验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2.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延伸:1. 提出其他实验方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3篇)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3篇)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
它是除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观点外,另一种更广泛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今后的磁学,电学中也会用到此定律。
二.知识结构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
3,实验验证:两个弹性小球的弹性碰撞。
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由动量守恒有:M1·V1+M2·V2=M1·V`1+M2·V`2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对相互作用情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楚,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5,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注意事项: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
当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应严格检验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学生就需要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的特点。
而动量又是矢量,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
(2)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运动问题。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公开课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三明二中罗华权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3)会应用动量定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反冲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交流、评价、归纳,总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原则。
(2)通过变式练习,体会在不同情景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比较和总结建立物理模型,并能学会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参与,体会相互讨论、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物理情景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2.教学难点:应用动量守恒动量分析物理过程、灵活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引入课题: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意味着动量这一章节将成为今后高考必考考点,而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是动量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
今天,我们就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进行复习。
一、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2.几种常见表述及表达式(1) 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这种形式最常用,具体到实际应用时又有以下三种常见形式:a. m1v1+m2v2=m1v1′+m2v2′(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b. 0=m1v1+m2v2(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人船模型等,两者速率与各自质量成反比)c.m1v1+m2v2=(m1+m2)v(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速度的情况,如完全非弹性碰撞)(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3)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