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1

合集下载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人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素质。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

诵读国学经典也能够培养人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维方式。

诵读国学经典也有助于塑造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通过诵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国学经典也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人生的不同层面,从而使人们具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世界观。

诵读国学经典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精妙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诵读国学经典具有丰富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素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只有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汲取其中的营养,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炬,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智慧与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传统经典文化内容广泛,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青少年研究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一、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观念,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健全人格国学经典将在孩子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典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四、铸造精神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智力是人类的重要素质之一,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

以下是一些方法:首先,保持好奇心。

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

通过探索和发现,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智力水平。

其次,进行大脑训练。

可以通过一些智力游戏和思维训练来锻炼大脑。

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

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

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
一,有句话叫做“大道为简”,国学其实是人类对大自然最简单质朴的认知和总结。

学习国学可以慢慢从这些最质朴的认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

从而获得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获得开明和启示。

举例很多电视剧里人物都是在失败后回归最初的生活状态而获得最大启迪,从而再次踏上征途战胜敌人获得胜利。

二,国学经典里面诸如唐诗宋词有好多很有意境和工整的诗词,细细品读,不仅提高文化涵养,还有让自己放松在古人的世界里,在这样一个松静自然的气场下,你的身心得到休整,思考得到释放,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人生状态。

三,鉴古而知今,毛主席熟读历史,和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巨大的作用。

对我们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对我们做人,做事,立业,持家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读了古典国学等于有了左手,那么右手是什么呢,右手就是要对当今的格局、文化、科技和理念做一些必要的涉猎。

古今都有了,人世间所有的东西都释然了,都明了了。

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承载了丰富的哲学、道德、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智慧,不仅对于个人修养与学问积累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于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有着积极的贡献。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一、精神滋养与个人修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融合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

通过研读国学经典,人们可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智慧,了解到做人做事的准则和原则,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与指导。

例如《论语》中的孔子思想、《道德经》中的道家哲学、《庄子》中的人生智慧等,都给人们带来了宝贵的思考和启迪。

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人们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身的修养水平。

二、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通过研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这种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回顾,更是对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三、人文教育与社会发展国学经典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智慧,对于培养人才、塑造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人们可以受益于其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国学经典中蕴含的管理智慧、领导原则等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例如《孟子》中的“仁者爱人”理念、《左传》中的治国策略等,都能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启示。

四、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与传承,有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具有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气质。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传播,可以提高国内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够增强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浅析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摘要】诵读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可以传承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国学修养,培养传统美德,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并且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综述了其深远的影响,而对未来的展望也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当珍惜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历史渊源、认知误区、文化价值、国学修养、传统美德、视野、知识、传统文化、责任、传承、发展展望。

1. 引言1.1 国学经典的定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学经典是指汇集了我国古代先贤智慧、思想和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涵盖了诸多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诗歌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还有《诗经》、《楚辞》、《唐诗》等文学经典,以及《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经典。

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石。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感受到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自身修养和涵养。

国学经典的定义不仅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1.2 诵读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诵读国学经典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在中国古代,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的关键途径。

最早的国学经典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也被认为是后世的典范。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传承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当代社会,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
华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传统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如孝道、仁爱、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提升人文素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智慧
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
情操,陶冶情操,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同时,国学经典也可以帮助
人们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
统一。

四、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
魅力和影响力。

通过传播国学经典,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
国际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国学经典也可以为世
界各国提供借鉴和启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在
于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传统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

我们应当珍视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共同推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国学经典在当代
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什么是国学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国学经典有哪些书籍呢?如何学习国学经典?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重要性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及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的深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君子远小人。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

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所在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所在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所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力量源泉。

其中,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对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非常重要,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

教育体系中重视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人,并引导学生全面认知中华文化的内涵,更好地领会中国文化特点,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第三,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在竞争中的角色和地位。

诸如《论语》、《大学》、《中庸》,这些中国文化的源头,所谓“中外有别”亦无妨认为比西方文明更为久远。

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沉淀自己的心灵,还能够深深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培养中国人自信的精神支柱。

最后,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文化的趋势显然是多元化、全球化,这时中国文化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更要拥有自己的国际传播手段。

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视和推广可以保证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不会在文化交流中失去,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认识和尊重中国文化。

总之,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修养的国家志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应该推崇国学经典教育,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让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ASIA和世界的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

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

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

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

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

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

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

因此,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

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

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

"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与自己的传统如此决绝。

近一个世纪以来,主流意识对于我们祖先的传统和文化一直持鄙薄、仇视和批判的立场。

很多人之所以会狠心的用手割断自己的"脐带",挖掉自己的"心",(许嘉璐先生语),大抵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传统,基于从众的心理,人云亦云;一方面是因为近代以来国力不振,国势衰颓,传统文化被当作了替罪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国学经典内容没有实际用处。

在是否有用,特别是这种用处能否看得见作为评判尺度的前提下,国学经典的学习才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轻贱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在西方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和中国古典教育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但精神实质相一致的博雅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古典文化修养的传统精英,其核心内容是经典文本研读、古典语言训练和古典文化熏染。

英语绅士有句名言:虽然希腊文、拉丁文对于管理印度殖民地毫无用处,但只有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的人,才能统治印度。

在古代中国,虽然《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没有提供治国经邦的具体策略,但它们却是训练治国之术的有效手段。

只有精通《四书》、《五经》和擅长写作八股文的人,才可能以此打开科举之门,参与国家管理。

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

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

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国学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来后,得到举国上下的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很多人简单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撇开教材的学习,开设琴棋书画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素质教育就这样被曲解成了技能的培养。

那么,何谓"素质"呢?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根本性的结构,具有基础或前提的意义,并蕴含着无限发展的可能。

"素"有白色的、空无的、本来的、最初的意思:"质"则有形体、根本、质地的意思。

所谓素质,实际上指的是可为各种具体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并且能够突破局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统一体,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

只有触及人的素质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打一个比方,素质好比一块土地,而各种技能,不过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庄稼。

土地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依托和基础,使得种子所具有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的潜能得以实现。

素质教育,好比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工作。

下下棋、弹弹琴,乃至学校绘画、唱歌和跳舞,不过是在素质的沃土上栽种一些花草,而并不是根本地改良土地;不过是在素质的模板上增加一些案图,而并不是改善这模板的结构。

说到底,学习具体技能师仅仅着眼于"器"、"用"、"末"的问题,而不是着眼于"道"、"体"、"本"的问题,都并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

国学经典教育不仅与素质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二法门。

表面
上看,国学经典教育不直接养成某种技能,是一种"无用术",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

浸润在国学经典中,能感受和体味经典世界所蕴含的古人的思索,从而获得智慧和力量。

所以,国学经典是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义。

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的那样,"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国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人文素养也具有任何教育内容所难以比拟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是人文教育
教育以人为对象,本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人从不成熟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带到更自觉、更理想、更圆满的境地。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为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人文教育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使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得表浅的知识,而且通晓支撑这些知识的文化意蕴;人文教育不是要培养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养的个体。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学经典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经典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缺乏经典教育,我们就无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园的道路,只能成为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学习国学经典,实质上就是走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感受这个家园的温馨,参加这个家园的建设,形成对他的情感皈依。

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从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变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过程。

我们倡导国学经典教育,是基于传统经典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真切体认,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尊重和发扬,是我们承认自己成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并且现在也不想割断这种亲缘关系的深情回顾。

总之,国学经典教育是实施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