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实验报告一
注射模具设计实验

注射模具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注射模的设计内容、步骤及准则。
(2)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注射模设计。
(3)初步认识注射成形工艺的重要性及CAE的作用,掌握CAE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流程。
实验意义:(1)通过CAE的分析和比较,获得最优的成形方案。
(2)完成经过CAE软件成形分析改进后的模具设计。
1 CAE设计部分1.1 充模设计1)方案1设计结果:图1-1-1 充模设计方案1工艺条件说明:数据项数据充模时间(s) 0.6保压压力(MPa) 90熔体温度(℃) 2.3e+002模具温度(℃) 40空气温度(℃) 20该方案的优点:1.优点1:该方案中每个行腔都有两个内浇道,塑料熔体流程较短,压力损失较少,注射压力小,不容易出现填充不足缺陷。
2.优点2:有两个内浇道,不易出现浇不足。
该方案的缺点:1.缺点1:由于采用多浇道,所以浇道设计比较复杂,浪费材料。
2.缺点2:该方案采用多浇道,所以产生熔纹倾向更大。
分析结果:图1-1-2 充模设计方案1分析结果(熔合纹)分析结果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两侧和按键部位产生熔合纹的倾向很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按键部位和产品两侧,塑料熔体分流比较严重,所以很容易产生熔合纹。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来改善。
2)方案2设计结果:图1-1-3 充模设计方案2工艺条件说明:数据项数据充模时间(s) 0.35保压压力(MPa) 90熔体温度(℃) 2.3e+002模具温度(℃) 40空气温度(℃) 20该方案的优点:1.优点1:内浇道设计比较简单,材料利用率比较高,模具设计比较简单。
2.优点2:只有一个内浇道,产生熔合纹的倾向较小。
该方案的缺点:1.缺点1:注射压力较大,最终产品的收缩倾向较大。
2.缺点2:冲型时间较长,压力损失较大。
分析结果:(10分)图1-1-4 充模设计方案2分析结果(熔合纹)分析结果说明: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每一个型腔内都只有一个内浇口,因此产品的左右两侧的中间部分基本上不会产生分流的熔体相遇的情况,也就不太可能形成熔合纹。
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姓名:班级:学号:学院:指导老师:日期:年月实验一:注射过程流动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②掌握MoldFlow软件的网格划分、网格诊断、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②了解塑料材料在模具内流动中注射工艺参数对注射制品缺陷的影响,预测注射成型制品的缺陷,控制塑料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方式,掌握保压工艺曲线的优化方法,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2、实验内容(原始方案):用Pro/E创建一个三维制品模型,通过STL格式导入到MoldFlow软件中,再根据制品材料选择相应的成型工艺参数,设置好合理的工艺参数。
接下来对制品进行网格划分,网格诊断和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然后进行模拟填充过程和保压过程,通过填充过程得到填充时间、填充压力、熔体前沿的温度在制件厚度方向的分布、熔体的流动速度、分子趋向、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气穴及熔接痕位置等,并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直观的显示出来,通过保压过程可以得到保压时间。
在得到相应的工艺参数之后,再对相应的制品缺陷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和保压工艺曲线,从而改善制品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3、实验数据:(1)、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 C,型腔温度60o C,注射时间为1.25s。
得出制件的结果:(2、)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3)、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 C,型腔温度60o C,注射时间为2.25s。
并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4、原因分析: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有较多的气穴,原因可能在于注射压力太低、注射时间太短、注射速度太高等;还有较大的收缩率,形成较大收缩率的原因可能物料温度太高、注射速度太高、注射压力太小等;5、改善措施(提出两到三种方案进行方案对比):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对方案进行了改善,先是增高了注射压力,保持注射时间不变,降低了注射速度,再次进行分析后发现气穴少了一点,方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收缩率的情况并没有较大的改善;然后我又增长了注射时间,再次分析后发现气穴和收缩率均得到了更好的改善6、结论:对制件工艺的分析过程,之间网格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步,不正确的网格划分将会导致MoldFlow软件对制件分析产生错误而分析不了;另外注射时间、注射压力、注射速度等对制件成型质量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对各项工艺参数的制定不可能一次到位,而运用MoldFlow软件进行分析后可以极大的优化工艺设计,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成型工艺条件,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1. 引言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它具有高效、精确、复杂构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注射成型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该工艺的原理和优势。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成型质量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所用设备包括注射成型机、模具、料斗、加热系统等。
材料选择聚丙烯塑料颗粒。
4. 实验步骤4.1 准备模具: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和大小,选择相应的模具,并在注射成型机上安装好。
4.2 加热系统设置:将合适的温度设定在注射成型机上的加热系统中,调试加热管的位置和温度,以确保塑料颗粒能够均匀加热并熔化。
4.3 塑料颗粒准备:将聚丙烯塑料颗粒倒入料斗内,并保证颗粒的充填量和均匀度。
4.4 操作注射成型机:启动注射成型机,将塑料颗粒通过螺杆加热、熔化,并注入模具中。
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和料斗的温度等参数。
4.5 冷却和脱模:完成注射后,辅助冷却系统将热塑料迅速冷却并固化。
最后,通过脱模系统将成品从模具中取出。
5.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实验得到的成品,评价其质量与各个工艺参数的关系。
分析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冷却时间等因素对成型质量的影响。
6. 注射成型工艺优缺点6.1 优点注射成型工艺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注射成型可制作的产品形状丰富,适用范围广泛,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注射成型过程中,材料利用率高,减少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6.2 缺点注射成型设备投资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模具制造。
工艺参数的调试相对复杂,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对于特殊材料和大尺寸产品,注射成型工艺的设备和模具尺寸限制较大。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注射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注射成型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产品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以及材料,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品。
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姓名:班级:学号:学院:指导老师:日期:年月实验一:注射过程流动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②掌握MoldFlow软件的网格划分、网格诊断、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②了解塑料材料在模具内流动中注射工艺参数对注射制品缺陷的影响,预测注射成型制品的缺陷,控制塑料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方式,掌握保压工艺曲线的优化方法,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2、实验内容(原始方案):用Pro/E创建一个三维制品模型,通过STL格式导入到MoldFlow软件中,再根据制品材料选择相应的成型工艺参数,设置好合理的工艺参数。
接下来对制品进行网格划分,网格诊断和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然后进行模拟填充过程和保压过程,通过填充过程得到填充时间、填充压力、熔体前沿的温度在制件厚度方向的分布、熔体的流动速度、分子趋向、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气穴及熔接痕位置等,并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直观的显示出来,通过保压过程可以得到保压时间。
在得到相应的工艺参数之后,再对相应的制品缺陷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和保压工艺曲线,从而改善制品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3、实验数据:(1)、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 C,型腔温度60o C,注射时间为1.25s。
得出制件的结果:(2、)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3)、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 C,型腔温度60o C,注射时间为2.25s。
并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4、原因分析: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有较多的气穴,原因可能在于注射压力太低、注射时间太短、注射速度太高等;还有较大的收缩率,形成较大收缩率的原因可能物料温度太高、注射速度太高、注射压力太小等;5、改善措施(提出两到三种方案进行方案对比):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对方案进行了改善,先是增高了注射压力,保持注射时间不变,降低了注射速度,再次进行分析后发现气穴少了一点,方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收缩率的情况并没有较大的改善;然后我又增长了注射时间,再次分析后发现气穴和收缩率均得到了更好的改善6、结论:对制件工艺的分析过程,之间网格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步,不正确的网格划分将会导致MoldFlow软件对制件分析产生错误而分析不了;另外注射时间、注射压力、注射速度等对制件成型质量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对各项工艺参数的制定不可能一次到位,而运用MoldFlow软件进行分析后可以极大的优化工艺设计,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成型工艺条件,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注射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中进行冷却与固化,然后取出成品产品的加工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掌握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注射成型机
2. 塑料颗粒
3. 模具
4. 外文图书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塑料颗粒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料斗中,并根据需要调整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压力等参数。
2.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加热装置,待塑料颗粒完全熔化后,关闭加热装置。
3. 打开模具的模具腔,将模具放入注射成型机的注射口,并将模具腔与注射口紧密连接。
4. 打开注射成型机的注射装置,并按下注射按钮,使熔融的塑料颗粒注入模具腔中。
5. 关闭注射装置,保持注射成型机的压力,直至塑料颗粒冷却与固化。
6. 打开模具,取出成品产品。
7. 对成品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注射成型实验,成功制作了一批成品产品。
产品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无气泡和缺陷。
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注射成型机的温度和压力设置不当,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表面粗糙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注射成型实验时,需根据具体材料和模具的特性,精确调整注射成型机的参数,以获得满意的成品产品。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注射成型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工艺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掌握了注射成型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注射成型工艺的技术水平,在产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

注射成型实验报告注射成型实验报告一、引言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工艺,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和固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本实验旨在探究注射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2. 掌握注射成型实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影响注射成型质量的因素。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模具、准备塑料颗粒、调整注射机参数;2. 开始注射:将塑料颗粒放入注射机的料斗中,启动注射机;3. 调整参数:根据所需制品的要求,调整注射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4. 注射成型:注射机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取出制品;5. 检验制品:检查制品的尺寸、外观和质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注射成型制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测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注射成型的质量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是影响注射成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温度会导致塑料无法完全熔化,造成制品表面不光滑;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引起塑料热分解,影响制品的质量。
因此,合理调节温度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注射成型制品至关重要。
2. 压力:注射成型过程中的压力也是影响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当的注射压力可以保证塑料充分填充模具,避免产生空洞和缺陷。
过高或过低的压力都会影响制品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
3.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是指塑料进入模具的速度。
过快的注射速度可能导致塑料冲击模具,产生短流或气泡等缺陷;而过慢的注射速度则可能导致制品表面不光滑。
因此,选择适当的注射速度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制品至关重要。
4.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也对注射成型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模具结构可以保证塑料充分填充,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
同时,模具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也会影响制品的外观和质量。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注射成型的质量受到温度、压力、注射速度和模具设计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注塑成型数值模拟报告

注塑成型数值模拟报告背景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的产品。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如何优化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试错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数值模拟成为了预测和优化注塑成型过程的重要工具。
分析模型建立在进行注塑成型数值模拟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
模型的建立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和物理参数设定等步骤。
几何建模可以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或者直接导入现有的CAD文件。
网格划分是将三维几何体划分为小的单元网格,用于离散化求解。
物理参数设定包括材料性质、流动条件、热传导等参数的设定。
数值求解数值求解是指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和设定的物理参数,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出流动场、温度场和应力场等相关信息。
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考虑流动场和温度场的相互耦合关系,以及塑料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和热传导效应等。
结果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求解得到的结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流动场:流动场可以反映塑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流动情况,包括充填阶段和压实阶段。
通过分析流动场,可以评估充填时间、充填压力和充填速度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温度场:温度场可以反映塑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温度场,可以评估冷却时间、冷却速率和冷却效果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应力场:应力场可以反映塑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应力场,可以评估产品的强度、变形和收缩等性能。
建议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优化建议:1.模具设计优化:根据流动场和温度场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模具的结构进行优化,如增加冷却通道、调整产品壁厚和减小产品收缩等。
2.工艺参数优化:根据流动场和温度场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如调整充填时间、充填压力和冷却时间等。
3.材料选择优化:根据应力场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材料的选择进行优化,以满足产品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注射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实验指导书范文

MPI/Flow 模块可使注塑成型从制品设计、模具设计到注塑工艺的确定完全在并行工程的环境下 进行,不仅可克服传统串行设计存在的产品开发周期长的缺点,而且可提高开模的成功率;通过优 化注塑成型的工艺条件,可降低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成本,典型的流动分析过程如图 1 所示。
1
pseudonymDigBch),tJaZjTLkrwl.4YFfSAb-COR"PKQ(IGxzW:XHqMv'
【实验步骤】
1 分析流程的确定
《注射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
实验指导书
编写 李松柏 翁灿 审核 蒋炳炎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二零一二年九月
pseudonymDigBch),tJaZjTLkrwl.4YFfSAb-COR"PKQ(IGxzW:XHqMv'
目录
实验一 MoldFlow 软件流动分析及应用…………………………………………………………1 【实验目的】…………………………………………………………………………………………1 【实验器具】…………………………………………………………………………………………1 【实验原理】………………………………………………………………………………1 【实验步骤】………………………………………………………………………………1 【实验报告】…………………………………………………………………………………………5 实验二 MoldFlow 软件翘曲分析及应用………………………………………………… 6 【实验目的】………………………………………………………………………………6 【实验器具】…………………………………………………………………………………………6 【实验原理】………………………………………………………………………………6 【实验步骤】………………………………………………………………………………7 【实验报告】…………………………………………………………………………………………10 附录 MoldFlow 软件介绍…………………………………………………………………………11 【应用领域】…………………………………………………………………………………………11 【软件组成及作用】…………………………………………………………………………………11 【主要模块】……………………………………………………………………………………………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制件工艺的分析过程,之间网格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步,不正确的网格划分将会导致MoldFlow软件对制件分析产生错误而分析不了;另外注射时间、注射压力、注射速度等对制件成型质量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对各项工艺参数的制定不可能一次到位,而运用MoldFlow软件进行分析后可以极大的优化工艺设计,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成型工艺条件,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注射模成型计算机模拟技术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
实验一:注射过程流动分析实验
1、实验目的:
2掌握MoldFlow软件的网格划分、网格诊断、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
②了解塑料材料在模具内流动中注射工艺参数对注射制品缺陷的影响,预测注射成型制品的缺陷,控制塑料材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方式,掌握保压工艺曲线的优化方法,改善成型制品的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4、原因分析:
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有较多的气穴,原因可能在于注射压力太低、注射时间太短、注射速度太高等;
还有较大的收缩率,形成较大收缩率的原因可能物料温度太高、注射速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对方案进行了改善,先是增高了注射压力,保持注射时间不变,降低了注射速度,再次进行分析后发现气穴少了一点,方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收缩率的情况并没有较大的改善;然后我又增长了注射时间,再次分析后发现气穴和收缩率均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2、实验内容(原始方案):
用Pro/E创建一个三维制品模型,通过STL格式导入到MoldFlow软件中,再根据制品材料选择相应的成型工艺参数,设置好合理的工艺参数。接下来对制品进行网格划分,网格诊断和网格修复等前处理操作技术,然后进行模拟填充过程和保压过程,通过填充过程得到填充时间、填充压力、熔体前沿的温度在制件厚度方向的分布、熔体的流动速度、分子趋向、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气穴及熔接痕位置等,并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直观的显示出来,通过保压过程可以得到保压时间。在得到相应的工艺参数之后,再对相应的制品缺陷进行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和保压工艺曲线,从而改善制品缺陷,提高一次试模的成功率。
3、实验数据:
(1)、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C,型腔温度60oC,注射时间为1.25s。得出制件的结果:
(2、)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
(3)、工艺参数为:熔体温度260oC,型腔温度60oC,注射时间为2.25s。并采用二级保压压力(70Mpa 3.5s,50 Mpa 3.5s)得到的制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