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旋流器技术参数平衡表
脱硫计算公式比较全

脱硫计算公式比较全湿法脱硫系统物料平衡一、计算基础数据(1)待处理烟气烟气量:1234496Nm3/h(wet)、1176998 Nm3/h(dry)烟气温度:114℃烟气中SO2浓度:3600mg/Nm3烟气组成:石灰石浓度:96.05%二、平衡计算(1)原烟气组成计算(2)烟气量计算1、①→②(增压风机出口→ GGH出口):取GGH的泄漏率为0.5%,则GGH出口总烟气量为1234496 Nm3/h×(1-0.5%)=1228324Nm3/h=1629634kg/h泄漏后烟气组分不变,但其质量分别减少了0.5%,见下表。
温度为70℃。
2、⑥→⑦(氧化空气):假设脱硫塔设计脱硫率为95.7%,即脱硫塔出口二氧化硫流量为3778×(1-95.7%)=163 kg/h,二氧化硫脱除量=(3778-163)/64.06=56.43kmol/h。
取O/S=4需空气量=56.43×4/2/0.21=537.14kmol/h×28.86(空气分子量)=15499.60kg/h,约12000Nm3/h。
其中氧气量为537.14 kmol/h×0.21=112.80 kmol/h×32=3609.58kg/h氮气量为537.14 kmol/h×0.79=424.34 kmol/h×28.02=11890.02kg/h。
氧化空气进口温度为20℃,进塔温度为80℃。
3、②→③(GGH出口→脱硫塔出口):烟气蒸发水量计算:1)假设烟气进塔温度为70℃,在塔内得到充分换热,出口温度为40℃。
由物性数据及烟气中的组分,可计算出进口烟气的比热约为0.2536kcal/kg.℃,Cp =0.2520 kcal/kg.℃。
(40℃)Cp烟气=(0.2536+0.2520)/2=0.2528 kcal/kg.℃氧化空气进口温度为80℃,其比热约为0.2452 kcal/kg.℃,Cp(40℃)=0.2430kcal/kg.℃。
脱硫主要运行参数

系统运行几个关键参数•脱硫效率•吸收剂利用率•浆液pH值•石膏浆液密度•液气比•入口粉尘含量•烟囱入口温度•石膏品质一、脱硫效率•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钙硫比•液气比•入口烟气状态(烟气量等)•煤种(含硫量等)•浆液pH值二、吸收剂利用率吸收剂利用率指参与脱硫反应的吸收剂占加入的吸收剂总量的质量分数•钙硫比•吸收剂品质纯度一般要求CaCO3含量在90%以上粒度一般要求325目或者250目通过90%以上经验上在吸收塔浆液密度20~30%之间,钙硫比在1.02~1.05之间时吸收剂利用率最高。
三、pH值•pH值过低,会导致浆液失去吸收能力,脱硫效率降低,且加剧设备腐蚀;•PH值过高,虽然脱硫效率可以提高,但系统会产生结垢堵塞的严重后果。
PH值主要通过石灰石给料量,进行在线动态调节,最佳值在5~6之间,实际运行中一般控制在5.5左右。
四、石膏浆液密度•石膏浆液密度过低(小于1050kg/m3)时,浆液中CaSO4 ·2H2O含量较低,CaCO3含量相对较大,会导致浆液内石膏结晶困难及皮带机脱水困难,造成石膏品质下降,且石灰石耗量增加;•石膏浆液密度过高(大于1150kg/m3)时,CaSO4 ·2H2O含量趋近饱和,会抑制浆液对SO2的吸收,脱硫效率会有所下降;同时石膏浆液密度过高会使石膏旋流站运行增加,旋流子磨损增大。
一般控制在1050~1150kg/m3之间,在浆液密度到1150kg/m3附近时,将吸收塔内石膏排至石膏脱水系统五、入口烟气含尘量入口烟气的含尘量过高,将导致系统操作恶化,表现为吸收效率低下、皮带机脱水困难、石膏品质下降等。
一般要求入口粉尘含量在200mg/Nm3以下。
六、烟囱入口烟气温度•温度过低会造成烟囱腐蚀严重•温度较低时,烟气抬生高度较小,造成地面污染相对较高国内一般要求脱硫(有GGH)后烟囱入口烟气温度不低于80℃七、石膏品质一般要求•自由水分低于10%Wt•CaSO4﹒2H2O 含量高于90% Wt(以无游离水分的石膏作为基准) •CaCO3 <3%(以无游离水分的石膏作为基准)。
脱硫技术参数及要求

关于锅炉脱硫设备选型意见根据乌海能源公司后勤服务中心、经营管理部招标办公室22日会议协商,锅炉除尘设备选型由我公司牵头,组织生产厂家23日上午在平沟物业会议室,华通物业公司王兴奎、赵桂芝、韩庆军、李俊、杜二蒙、马美玲听取三家厂商对各自设备性能、技术参数、业绩进行介绍,经我们研究决定采用周边地区使用较广,稳定的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会后组织厂家对锅炉房实地考察,要求生产厂家根据自己的实力、每台锅炉的现状、使用单位的要求进行初设、报价,10月27日早9点报招标办公室,进行比价招标。
我公司对每台锅炉脱硫设备的安装及技术要求如下:一、主要参数:1、处理烟气:2T:6000-10000 m3/h4T:10000-14000 m3/h6T:16000-20000 m3/h10T:26000-32000 m3/h2、除尘效率≥95%3、脱硫效率≥70%4、烟气排放浓度:≤200mg/m35、除尘器出口温度:70℃6、气体排放湿度:≤8%7、除尘阻力:≤1100Pa8、二氧化硫排放浓度:≤900mg/m3二、此除尘脱硫设备要求机械除灰。
三、因增设消烟除尘设备,锅炉排烟系统阻力增大,要求更换每台锅炉引风机(原型号增大一号)四、此工程包括制造、安装、调试,运转正常,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按合同付款。
五、售后服务按合同内容执行。
各点增设脱硫设备如下:1、平沟住宅楼6T 1台2、平沟跃进区4T 1台3、平沟工业广场10T 2台4、老石旦工业广场10T 2台5、老石旦工业广场6T 1台6、公乌素四采区2T 1台(增设彩钢板保温室)7、路天洗煤厂6T 2台(1台需增设彩钢板保温室)8、三号井工人村6T 1台9、三号井工业广场10T 1台乌海市华通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国内外旋流器技术参数

国内外旋流器技术参数1、澳大利亚重介旋流器流量参数说明:以上数据基于9倍的重介旋流器直径的压力下所得数据.*表示参考指标,Φ1150重介旋流器的Ep参考值约为0.022,Φ1300重介旋流器的Ep参考值约为0.018,选用更大直径的重介旋流器所取得的分选效果要相对好一些。
表中入料固体物流量所对应的介质与煤的体积比为2。
5:1,实际选用时应取2.8:1或3:1。
2、国内旋流器2。
1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原理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是由一台圆筒—圆锥型旋流器与一台锥结合型旋流器串联而成。
筒型旋流器呈30°倾斜放置,在上部与筒-锥型旋流器相串接.介质由筒型旋流器下部沿切线方向给入,原煤则由上部中心管给入。
分选是从低密度进行,低密度的煤由第一段筒型旋流器的下部溢流管排出,中间产品由上部排出,沿切线方向进入第二段筒-锥型旋流器,在该处获得最终中煤和矸石。
从三产品旋流器的第一段不仅可以得到质量高的精煤和稀的重介质,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二段的分选密度。
特点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可用一种原始密度的悬浮液选出三种产品。
具有入料粒度上限高、处理能力大、分选效率高的特点。
使用无压给料大大简化了选煤厂的工艺配置,设备费用及投资及厂房投资均可大幅度降低。
同时无压给料,还降低了设备的运行费用。
适用范围高硫、较难选、难度和极难选原煤主要技术特征2。
2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工作原理在重介质旋流器中的煤与矸石受重力与离心力的作用,当颗粒密度大于悬浮液密度时,所受作用力方向与离心加速度方向相同,颗粒在旋流器介质中做离心运动,集中在外层.由于干扰下沉作用,紧贴器壁的是大矸石,其次是中等粒度、小粒度矸石汇合形成螺旋运动的矸石带,当矿浆到达锥体部分时离心力急剧增加,形成明显颗粒带。
当颗粒密度小于悬浮液密度时,颗粒在旋流器中作向心运动,并集中在旋流器的中心轴附近,呈螺旋运动形成中煤和精煤带。
当煤浆运动到溢流管时,精煤和中煤被压向溢流管,在此处由于溢流管底部的涡流作用发生了二次分选。
FGD物料平衡表

H2O: 11.92% O2: 4.72%
CO2: 12.45% SO2: 0.00%
N2: 70.91% 2373635 Nm3/h
49.51 ℃
水量 (t/h)
42.00℃ 0.00
冷凝水 0.00 kg/h 0 m3/h
负荷4(MW) 0.00
总凝水 (t/h) 0.00 余凝水 (t/h) 0.00
2220480 Nm3/h
H2O: 6.20% O2: 5.00%
CO2: 13.24% SO2: 0.06%
N2: 75.50% 2220480 Nm3/h
135.00 ℃
135.00 ℃
323033.85 kg/h
事故喷淋 (短时) 323.03 m3/h
20.00 ℃
T21 70.00
T22 105.00
1029.08 44.21
200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 ——
94.50 0.72 1.66 2.38 0.45 1005.69 36.21 22363.35
10405.35 78.83 183.32 262.25 49.43
1100.00 36.21 100.00
H2O: 227.42t/h
1383.59 Nm3/h
3.95 t/h SO2
100.00 mg/Nm3 1873.00 mg/Nm3 脱硫效率: 94.66%
H2O: 110.63t/h
1037.69 Nm3/h O2 6622.29 Nm3/h N2
CaSO3 CaCO3
CO2
1425.10 Nm3/h
浓度
1.30 %
含水量 含固量
湿法脱硫系统物料平衡计算

1湿法脱硫系统物料平衡一、计算基础数据(1)待处理烟气烟气量:1234496Nm3/h(wet)、1176998 Nm3/h(dry)烟气温度:114℃烟气中SO2浓度:3600mg/Nm3烟气组成:石灰石浓度:96.05%二、平衡计算(1)原烟气组成计算(2)烟气量计算1、①→②(增压风机出口→ GGH出口):取GGH的泄漏率为0.5%,则GGH出口总烟气量为1234496 Nm3/h×(1-0.5%)=1228324Nm3/h=1629634kg/h泄漏后烟气组分不变,但其质量分别减少了0.5%,见下表。
温度为70℃。
2、⑥→⑦(氧化空气):假设脱硫塔设计脱硫率为95.7%,即脱硫塔出口二氧化硫流量为3778×(1-95.7%)=163 kg/h,二氧化硫脱除量=(3778-163)/64.06=56.43kmol/h。
取O/S=4需空气量=56.43×4/2/0.21=537.14kmol/h×28.86(空气分子量)=15499.60kg/h,约12000Nm3/h。
其中氧气量为537.14 kmol/h×0.21=112.80 kmol/h×32=3609.58kg/h氮气量为537.14 kmol/h×0.79=424.34 kmol/h×28.02=11890.02kg/h。
氧化空气进口温度为20℃,进塔温度为80℃。
3、②→③(GGH出口→脱硫塔出口):烟气蒸发水量计算:1)假设烟气进塔温度为70℃,在塔内得到充分换热,出口温度为40℃。
由物性数据及烟气中的组分,可计算出进口烟气的比热约为0.2536kcal/kg.℃,Cp =0.2520 kcal/kg.℃。
(40℃)Cp烟气=(0.2536+0.2520)/2=0.2528 kcal/kg.℃氧化空气进口温度为80℃,其比热约为0.2452 kcal/kg.℃,Cp(40℃)=0.2430kcal/kg.℃。
旋流器技术参数表

旋流器技术参数表1. 引言旋流器是一种流体处理设备,具有高效的固液分离能力。
它通过创建旋转涡流来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如矿业、化工、环保等。
本文将介绍旋流器的技术参数,并详细解释每个参数的意义和影响。
2. 技术参数2.1 转速(Rotational Speed)转速是旋流器内部涡旋形成的旋转速度,通常以转/分钟(rpm)为单位。
较高的转速可增加分离效率,但也会增加能耗。
转速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和所需的分离效率进行优化。
2.2 进料浓度(Feed Concentration)进料浓度是指进入旋流器的悬浮固体颗粒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它常用百分比或质量/体积比表示。
较高的进料浓度可以提高固液分离效率,但也可能增加设备堵塞和磨损风险。
因此,进料浓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2.3 出料浓度(Underflow Concentration)出料浓度是指从旋流器底部排出的固体颗粒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它也常用百分比或质量/体积比表示。
出料浓度受到进料浓度、转速和设备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较高的出料浓度表示较高的分离效率。
2.4 尺寸范围(Particle Size Range)尺寸范围是指旋流器能够有效分离的固体颗粒的尺寸范围。
通常用最小和最大颗粒直径表示。
旋流器的尺寸范围应根据应用要求选择,并根据进料中颗粒的大小分布进行调整。
2.5 设备尺寸(Dimensions)设备尺寸包括旋流器的直径和高度。
较大的直径和高度可以提供更大的处理能力和更高的分离效率,但也会增加设备成本和占地面积。
因此,根据具体需求,应选择适当的设备尺寸。
2.6 内涵体积比(Conical Length-to-Diameter Ratio)内涵体积比指的是旋流器锥体的长度与直径之比。
较大的内涵体积比可以提供更长的分离时间和更好的分离效果,但也会增加设备压降。
内涵体积比的选择应在权衡分离效果和能耗之间进行。
2.7 进出料接口(Feed and Discharge Ports)进出料接口是旋流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脱硫参数统计表

7:008:009:0010:00脱硫效率(%)原烟气SO2浓度(mg/Nm3)原烟气烟尘浓度(mg/Nm3)原烟气流量(Nm3/h)原烟气压力(KPa )原烟气湿度(%)原烟气O2含量(%)原烟气NO X 浓度(mg/Nm3)净烟气SO2浓度(mg/Nm3)净烟气烟尘浓度(mg/Nm3)净烟气流量(Nm3/h)净烟气压力(KPa )净烟气湿度(%)净烟气O2含量(%)净烟气NO X 浓度(mg/Nm3)增压风机入口温度(℃)增压风机出口压力(KPa )增压风机轴承温度1(℃)增压风机轴承温度2(℃)增压风机轴承温度3(℃)风机风门开度(%)增压风机轴承震动(mm/s )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1(℃)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2(℃)增压风机电机轴承温度(℃)增压风机电机电流(A )石灰石浆液浓度(%)石灰石粉仓料位(m )石灰石粉仓卸料流量(m3/h )石灰石卸粉总量(m3)石灰石浆液输送泵出口压力石灰石浆液箱液位(m )冷却器入口压力(KPa )冷却器出口压力(KPa )球团烟气脱硫参数记烟气系统系统参数浆液制备系统冷却器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烟温(℃)吸收塔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压力(KPa )除雾器入口压力(KPa )除雾器一级压差(KPa )除雾器二级压差(KPa )除雾器总压差(KPa )吸收塔塔底浆液温度(℃)吸收塔浆池液位(m )吸收塔浆液PH 值吸收塔浆液浓度(%)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A (m3/h )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B (m3/h )氧化风机前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后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出口温度(℃)氧化风机出口压力(KPa )氧化风机电流(A )工艺水箱液位(m )事故浆液箱液位(m )冷却水箱液位(m )回收水箱液位(m )废水箱液位(m )制浆区排水坑液位(m )吸收塔区排水坑液位(m )烟囱冷凝水坑液位(m )除雾器冲洗水流量累计(m3)一级烟气冷却水流量累计(m3)回收水泵出口总管流量累计m3石膏滤饼厚度(mm )压缩空气流量累计值(m3)其它系统吸收塔系统11:0012:0013:0014:00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早班系统参数记录表班别;烟气系统浆液制备系统吸收塔系统其它系统15:0017:0019:00脱硫效率(%)原烟气SO2浓度(mg/Nm3)原烟气烟尘浓度(mg/Nm3)原烟气流量(Nm3/h)原烟气压力(KPa )原烟气湿度(%)原烟气O2含量(%)原烟气NO X 浓度(mg/Nm3)净烟气SO2浓度(mg/Nm3)净烟气烟尘浓度(mg/Nm3)净烟气流量(Nm3/h)净烟气压力(KPa )净烟气湿度(%)净烟气O2含量(%)净烟气NO X 浓度(mg/Nm3)增压风机入口温度(℃)增压风机出口压力(KPa )增压风机轴承温度1(℃)增压风机轴承温度2(℃)增压风机轴承温度3(℃)风机风门开度(%)增压风机轴承震动(mm/s )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1(℃)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2(℃)增压风机电机轴承温度(℃)增压风机电机电流(A )石灰石浆液浓度(%)石灰石粉仓料位(m )石灰石粉仓卸料流量(m3/h )石灰石卸粉总量(m3)石灰石浆液输送泵出口压力石灰石浆液箱液位(m )冷却器入口压力(KPa )冷却器出口压力(KPa )球团烟气脱硫参数记录表参数冷却器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烟温(℃)吸收塔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压力(KPa)除雾器入口压力(KPa)除雾器一级压差(KPa)除雾器二级压差(KPa)除雾器总压差(KPa)吸收塔塔底浆液温度(℃)吸收塔浆池液位(m)吸收塔浆液PH值吸收塔浆液浓度(%)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A(m3/h)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B(m3/h)氧化风机前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后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出口温度(℃)氧化风机出口压力(KPa)氧化风机电流(A)工艺水箱液位(m)事故浆液箱液位(m)冷却水箱液位(m)回收水箱液位(m)废水箱液位(m)制浆区排水坑液位(m)吸收塔区排水坑液位(m)烟囱冷凝水坑液位(m)除雾器冲洗水流量累计(m3)一级烟气冷却水流量累计(m3)回收水泵出口总管流量累计m3石膏滤饼厚度(mm)压缩空气流量累计值(m3)21:00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录表班别:烟气系统中班系统浆液制备系统吸收塔系统其它系统23:001:003:00脱硫效率(%)原烟气SO2浓度(mg/Nm3)原烟气烟尘浓度(mg/Nm3)原烟气流量(Nm3/h)原烟气压力(KPa )原烟气湿度(%)原烟气O2含量(%)原烟气NO X 浓度(mg/Nm3)净烟气SO2浓度(mg/Nm3)净烟气烟尘浓度(mg/Nm3)净烟气流量(Nm3/h)净烟气压力(KPa )净烟气湿度(%)净烟气O2含量(%)净烟气NO X 浓度(mg/Nm3)增压风机入口温度(℃)增压风机出口压力(KPa )增压风机轴承温度1(℃)增压风机轴承温度2(℃)增压风机轴承温度3(℃)风机风门开度(%)增压风机轴承震动(mm/s )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1(℃)增压风机电机绕组温度2(℃)增压风机电机轴承温度(℃)增压风机电机电流(A )石灰石浆液浓度(%)石灰石粉仓料位(m )石灰石粉仓卸料流量(m3/h )石灰石卸粉总量(m3)石灰石浆液输送泵出口压力石灰石浆液箱液位(m )冷却器入口压力(KPa )冷却器出口压力(KPa )球团烟气脱硫参数记录表参数冷却器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烟温(℃)吸收塔出口温度(℃)吸收塔入口压力(KPa)除雾器入口压力(KPa)除雾器一级压差(KPa)除雾器二级压差(KPa)除雾器总压差(KPa)吸收塔塔底浆液温度(℃)吸收塔浆池液位(m)吸收塔浆液PH值吸收塔浆液浓度(%)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A(m3/h)石膏排浆泵出口流量B(m3/h)氧化风机前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后轴承温度(℃)氧化风机出口温度(℃)氧化风机出口压力(KPa)氧化风机电流(A)工艺水箱液位(m)事故浆液箱液位(m)冷却水箱液位(m)回收水箱液位(m)废水箱液位(m)制浆区排水坑液位(m)吸收塔区排水坑液位(m)烟囱冷凝水坑液位(m)除雾器冲洗水流量累计(m3)一级烟气冷却水流量累计(m3)回收水泵出口总管流量累计m3石膏滤饼厚度(mm)压缩空气流量累计值(m3)录表班别:夜班5:00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