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生菌治疗抑郁症

合集下载

生命花园 益生菌

生命花园 益生菌

生命花园益生菌人们常常把人体的内部比喻为“生命花园”,每一种微生物都有特定的功能,这是精巧的平衡机制,使人体有机会不断地感染病毒,并坚持健康的生活。

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益生菌家族,它们是人体最重要的朋友,为我们提供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细菌,它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病原体,减少消化道疾病,缓解肠道胃肠不适,改善免疫力,甚至有助于预防癌症。

它们是位于人体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之一,在保持身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益生菌也可以帮助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

它们通过调节机体内的激素水平来调节人们的情绪。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产生,并降低抗焦虑症药物的剂量。

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减轻睡眠障碍,抑制抑郁症等症状。

有益的菌群中还包括有害菌,如病原体,寄生虫,霉菌和其他有害细菌。

益生菌将其变为无毒的。

它们分解有害物质,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助于消除有害菌的影响,从而维持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益生菌的饮食摄入也可以改善健康。

食物中含有益生菌者,如乳酸菌、乳杆菌、乳清酶、双歧杆菌、酵母菌等等,通常以发酵而成,如酸奶,可以通过吃这些食物来改善人体健康。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吃垃圾食品,外出食品类型应选择健康和有益健康的食物,并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样可以提供肠道菌群所需的营养,从而改善人体健康。

总之,人体肠道的内部是“生命花园”,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细菌,它能够有效抵抗疾病,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改善心理健康,减轻睡眠障碍,抑制抑郁症等症状,维护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平衡,有助于改善健康,提高质量生活。

因此,日常饮食中要充分考虑到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保护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更多的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此才能保持“生命花园”的平衡,使自己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概述益生菌的功能及应用

概述益生菌的功能及应用

概述益生菌的功能及应用
益生菌是人体肠道中有益的细菌。

它们能够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和免疫系统健康。

益生菌的功能包括:
1.促进消化:益生菌能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

2.抑制有害细菌生长:益生菌能够通过竞争有害细菌来维护肠道健康。

3.提高免疫系统:益生菌能够帮助增强免疫系统,保护身体免受疾病。

益生菌的应用包括:
1.治疗肠道相关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和肠道感染。

2.预防肠道相关疾病:如抗生素诱导的肠道并发症。

3.增强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预防感染。

4.改善消化健康: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健康,促进营养吸收。

5.改善心理健康:益生菌与大脑之间存在联系,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
帮助改善心理健康,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6.抗衰老: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并且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有
助于抗衰老。

7.食品添加剂:益生菌被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酸奶,酸菜,泡菜等。

8.医疗保健产品:益生菌也被用作医疗保健产品,如胶囊,片剂和液体
剂。

总之,益生菌在肠道健康,免疫健康,心理健康,抗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它们在食品和医疗保健产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不适用于所有人,在使用前应该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肠道菌群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其中,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影响众所周知,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居住的大量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等多种类型。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消化、免疫、代谢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其与心理疾病之间关联的兴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症状。

一些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某些有益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一些致病菌的数量则显著增加。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功能紊乱,从而对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

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机制尽管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神经递质、炎症反应和代谢物。

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起到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产生或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合成5-羟色胺,而5-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被认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

2.炎症反应抑郁症患者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增加。

而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异常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破损、免疫功能异常等,从而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间接影响抑郁症的发生。

3.代谢物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代谢物的产生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称为DOPAC的物质,而DOPAC的缺乏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在当今的健康领域,益生菌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益生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益生菌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首先,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

当这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人体就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然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受到不良饮食、抗生素使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就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腹泻、便秘、肠炎等。

益生菌能够通过与有害菌竞争肠道内的生态位和营养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次,益生菌有助于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黏膜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道重要屏障,它能够阻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入体内。

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肠道黏膜的紧密连接,提高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减少有害物质的侵入,降低肠道炎症的发生风险。

再者,益生菌在免疫调节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而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

益生菌可以通过与肠道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例如,某些益生菌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而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此外,益生菌还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些益生菌能够产生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同时,它们还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K,为人体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也展现出了潜力。

益生菌为什么被称作“精神型微生物”,临床和实验来解答(一)

益生菌为什么被称作“精神型微生物”,临床和实验来解答(一)

益生菌为什么被称作“精神型微生物”,临床和实验来解答(一)由于益生菌可以积极地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的症状,因此被称为“精神型微生物”。

临床和研究证明:口服益生菌可以逆转应激所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摄入瑞士乳杆菌可以预防小鼠高脂肪饮食导致的焦虑行为;而服用乳酸杆菌可以减轻柠檬酸杆菌属感染引起紧张性刺激的严重度;给予婴儿双歧杆菌则能缓解因母子分离带来的沮丧和抑郁。

研究证明,乳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杆菌4种益生菌的联合使用可以改变健康受试者脑岛中后部的脑活性。

脑岛是大脑中调节来自肠内感受信号的非常关键的区域,并且在焦虑症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01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研究应用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婴幼儿时期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也称为自闭症(autism)或孤独症,主要表现出三大症状: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

孤独症谱系障碍一般在3岁前发病,有的患者在6-24月就表现出孤独症症状。

Finegold等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33例自闭症患儿的肠道菌群进行观察,发现严重自闭症患儿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明显增高,而粪便中呈现较高水平的脱硫孤菌属和普通拟杆菌。

后者的特殊变化为发病的原因抑或是疾病的结果尚不能判定,但肠道菌群异常所致代谢紊乱可能是发病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当人体肠道菌群中的一种芽孢杆菌数量占优势时,会分泌神经毒素,造成腹泻或对神经的侵害,从而引起各种行为表现。

有报道给予自闭症患儿服用复合益生菌(含10种益生菌)4周并随访4个月,于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共6次进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评定,结果发现益生菌治疗可以减轻自闭症胃肠症状的严重度,2个月后ADOS积分由20降为18,4个月后降到17(通常ADOS积分是非常稳定且极少有波动的),研究者认为益生菌治疗自闭症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尽管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02 在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应用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神经系统多处斑片状的脱髓鞘,从而表现为多个区域的硬化(硬化斑),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依病灶的分布部位及大小而异,常见有疲劳、麻木、不协调、眩晕、视力丧失、疼痛,排尿及排便障碍、抑郁等。

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

一、人类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某研究将30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6组。

只应用各种治疗抑郁药物的三组,联合应用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三组,每组各50人。

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未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2周和4周后,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均优于未联合应用培菲康的三组患者,说明联合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后,患者临床症状、不良行为、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速度更快,改善幅度更大。

大量研究已证实5-羟色胺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其与人体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存在密切相关性,而肠道菌群紊乱可阻滞人体外周和中枢5-羟色胺的正常传递过程,从而加重不良情绪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调节剂的应用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紊乱来调控5-羟色胺的传递,进而延缓或改善不良情绪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亦证实了这一言论。

综上所述,在抗抑郁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不良行为、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二、xx对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摄入某些益生菌似乎是抑郁症的潜在治疗方法。

Aizawa等发现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含量较健康人群显著减少(P=0.012),乳杆菌含量也有减少趋势(P=0.067)一系列使用益生菌(主要来自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的动物及人体试验研究结果提示,口服益生菌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但若将近50年内进行的临床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那么益生菌制剂对于情绪并无显著的改善作用。

当然,不同研究对于入组人员的基本情况、选用益生菌种类和剂量的差异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将益生菌制剂作为MDD的主要疗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和方法

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和方法

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和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

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和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新进展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替代疗法、以及新兴的对策。

一、抑郁症的认识与发展抑郁症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为持久的低落情绪、消极思维、以及生理功能的变化。

其病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压力等。

传统上,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和心理治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疗法不断涌现,使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

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药物治疗一直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1. 快速抗抑郁药物传统抗抑郁药通常需要数周才能产生明显效果,而新一代快速抗抑郁药如氟哌噻吨(Fluoxetine)和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等,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状况。

此外,氯胺酮(Ketamine)也被研究作为一种快速救助方案,其在急性危机时可迅速减轻症状。

2. 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新理念,通过分析个体基因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方法显著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使得患者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最佳效果。

3. 利用益生菌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开始探索益生菌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潜力。

特定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大脑功能,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三、心理治疗的新方法心理治疗是抑郁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这一领域,新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极大拓宽了治疗思路。

1. 曝露疗法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最初被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缓解,逐渐在抑郁症中得到了应用。

这种方法帮助患者直面其负面经历,以减少对这些经历的恐惧和焦虑感。

2. 辩证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开展于对自杀风险较高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其强调情绪调节与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通过正念练习帮助患者重建自我认知,对待痛苦与负面情绪的方法。

快速缓解抑郁症的方法

快速缓解抑郁症的方法

快速缓解抑郁症的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及时有效地缓解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缓解抑郁症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快走出抑郁情绪的困扰。

1. 寻求专业帮助首先,面对抑郁症,患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评估和治疗帮助患者找到抑郁症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理咨询师则可以通过倾听和引导,帮助患者理清思绪,释放情绪,从而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2. 运动和锻炼运动是缓解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改善情绪状态。

患者可以选择户外跑步、瑜伽、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也对缓解抑郁症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利于恢复身心健康。

患者应该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4.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也是缓解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摄入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适量补充益生菌和omega-3脂肪酸等有益于神经系统健康的营养素也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症状。

5. 社交支持在面对抑郁症时,社交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团体等也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更多社交关系,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6. 学会放松学会放松也是缓解抑郁症的有效途径之一。

患者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温水浴或按摩等放松技巧,帮助自己舒缓紧张情绪,放松身心。

定期进行放松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结语总之,抑郁症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益生菌治疗抑郁症
2016-04-15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记者胡珉琦
早在20世纪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格 松教授就提出由肠管、肠道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形成了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

目前,逐渐增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会通过肠—脑轴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

近年来,抑郁症在各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排名第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到2020 年抑郁症可能上升到第二位。

新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平衡肠道菌群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益生菌左右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还包括有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障碍等症状。

抑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暗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表现,生理生化异常例如脑5-HT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增加、慢性炎症,以及菌群改变,益生菌都可以产生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鼠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新近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了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记忆受损,同时伴随有类似于抑郁症的生理生化异常表现。

而当研究人员为这些大鼠补充瑞士乳杆菌NS8,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焦虑、抑郁和记忆,还能调节生理生化指标,整体效果优于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

这个结果也暗示着,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事实上,关于益生菌可以作用于情绪的研究并不在少数。

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就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

他们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

结果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前者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

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也比较小。

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伽马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

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大脑
早在20 世纪人们还很难想象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联系,然而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功能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认为,肠道菌群不仅调节肠道,还能影响脑的活动甚至行为。

对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金锋而言,这个偶然的发现最早是在2003年。

此后,研究小组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寻找答案——肠道菌群和大脑究竟是如何互相作用的。

金锋介绍说,肠道的神经元一直被误以为仅仅是控制消化和蠕动,实际上肠道通过迷走神经直连头脑,可以将信息从肠道传播到头脑。

肠道拥有独立于大脑的复杂神经系统,其神经元数量远远超过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

肠脑负责向头脑递送所需的95%的五羟色胺和50%的多巴胺。

如果肠道传递的这些物质减少,会使信息传递减少。

如果将迷走神经切断,动物的很多本能行为会消失。

“因此,肠道菌群正是通过由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途径构成的肠—脑轴影响脑和行为的。


不过金锋也指出,肠—脑轴的3 条途径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其中一条或多条途径影响脑功能和行为,不同的肠道菌也可能对肠—脑轴产生不同的影响。

与抑郁症的相互作用
如果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未来一种新的或者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微生物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恐怕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胃肠病、过敏等并发症,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分数。

金锋表示,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益生菌可以治疗胃肠病、过敏,且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能够纠正免疫失衡。

此外,肠道菌群会影响宿主的代谢。

例如,色氨酸的代谢与抑郁症有关,色氨酸是5-HT 的前体,色氨酸耗竭能引起抑郁。

抑郁症患者脑内5-HT 水平降低,在感染状态下,微生物可能影响色氨酸代谢。

而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5-HT 前体色氨酸的可获得性来最终增加5-HT 水平从而改善情绪。

抑郁的动物实验模型还发现,补充益生菌能改善抑郁大鼠的情绪状态,影响各种生化指标包括脑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CRF 和血浆皮质酮、色氨酸代谢途径中间产物以及细胞因子水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金锋团队新发现NS8通过纠正环境压力和遗传缺陷两种完全不同抑郁模型的异常菌群,显著减少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表现,从菌—肠—脑轴的多种途径纠正生理异常,达到治疗目的。

在环境压力模型中,NS8直接参与纠正大鼠的异常菌群,通过神经(恢复海马5-HT和NE水平,增加海马BDNF mRNA表达)、免疫(提高血浆IL-10水平)和神经内分泌(降低血浆CORT和ACTH含量)等多条途径,减少了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焦虑样行为,缓解认知损伤。

遗传缺陷模型中,NS8参与改善该品系大鼠的菌群异常,通过神经(增加海马DA和BDNF含量)和神经内分泌(增加海马GR含量)途径,降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治疗这种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抑郁。

金锋坦言,目前关于益生菌改善情绪和行为的证据还主要集中在动物研究,为数不多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主要还是健康人群。

但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实验中,研究者们在实验前以及服用益生菌发酵的酸奶或是安慰剂3 周后,对健康被试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实验前高抑郁水平的被试在服用益生菌后,他们的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一项初步临床研究中,服用干酪乳杆菌两个月相对于安慰剂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足以说明益生菌在改善人类情绪和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国科学报》(2016-04-15 第4版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