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渣滤液的公开课解析
初中化学滤渣与滤液教案

初中化学滤渣与滤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滤液与滤渣的定义和区别;
2. 掌握使用滤纸和漏斗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
3. 理解固液分离的原理。
教学内容:
1. 滤液与滤渣的定义及区别;
2. 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
3. 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药品:蒸馏水、砂糖水溶液或铁纲粉末溶液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固液分离现象,引出滤渣与滤液的概念。
2. 实验操作:
(1)将一定量的砂糖水溶液或铁纲粉末溶液倒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2)将玻璃漏斗放置在另一个烧杯上,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并将溶液慢慢倒入漏斗中过滤;
(3)观察漏斗中残留在滤纸上的固体(滤渣)和流出的液体(滤液),将两者分开收集。
3. 总结讨论: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固液分离的
原理。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设计其他固液分离实验并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固液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的问答,检查他们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总结整个实验过程和所得结论。
教学资源:
1. 实验指导书;
2.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技巧指导资料。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包含实验结果、结论及对原理的理解。
初中化学滤液滤渣专题

初中化学滤液滤渣专题一、什么是滤液滤渣?在化学实验中,当我们需要将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时,就需要用到滤液滤渣。
滤液指的是液体,在滤过滤纸时会流出来的部分,而滤渣则是被固定在滤纸上的固体。
通过滤液滤渣,我们可以将实验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物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我们需要的有用物质。
二、滤液滤渣常用的实验器材1.滤纸:用于固定滤渣,滤液则会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滤纸的微小孔洞留在上面。
2.漏斗:用于装有滤纸的器材,可以将滤液注入漏斗中,并让滤液通过滤纸并留下滤渣。
3.烧杯:用于装有滤液的器材,可以将烧杯放在漏斗下面,从而收集滤过滤纸的滤液。
4.蒸发皿:用于将滤液蒸发后留下的残渣收集起来。
三、滤液滤渣实验步骤1.准备好滤纸和漏斗。
2.将滤纸放在漏斗中,注意将滤纸的折痕对准漏斗的缝隙。
3.用锥形瓶将需要分离的液体导入漏斗中,让滤液通过滤纸留下滤渣。
4.在收集滤液的烧杯中收集滤过的滤液。
5.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蒸发皿将滤液蒸发,留下滤渣。
四、滤液滤渣的实际应用滤液滤渣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应用,例如咖啡滤纸将咖啡渣过滤掉,从而得到香浓的咖啡液;家庭中用于过滤悬浮在水中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水等等。
在工业生产中,滤液滤渣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用滤液滤渣技术来净化水;在医药生产中,滤液滤渣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来去除药品中的残留物等等。
因此,滤液滤渣技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化学实验技术。
五、常见的错误操作1.漏斗、滤纸等器材不干净,会影响滤液滤渣效果。
2.漏斗中液体过多,在注入液体时应控制好液体的量。
3.滤渣在滤纸上分布不均,注意将滤渣平均摊开。
4.滤液滤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学品对皮肤的刺激。
六、滤液滤渣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使用滤纸、漏斗等器材,可以将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合理的使用滤液滤渣技术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提高实验效率。
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滤液滤渣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项非常实用的化学实验技术。
滤液滤渣知识点总结

滤液滤渣知识点总结一、滤液与滤渣的概念1. 滤液:指在过滤操作中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将固体颗粒从溶液或悬浮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部分。
2. 滤渣:指在过滤操作中被留在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上的固体颗粒,通常是无法被过滤介质所截留的颗粒物质。
二、滤液与滤渣的分离方法1. 滤液的分离:滤液通常是通过过滤器或滤纸等过滤介质进行分离,让液体通过滤网或滤纸的孔隙,而将固体颗粒截留在上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2. 滤渣的收集:滤渣通常是通过将滤纸或过滤介质上的固体颗粒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干燥或进一步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或利用。
三、滤液与滤渣的应用1. 在化学实验中,滤液和滤渣常常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或悬浮液,将溶液和固体及颗粒物质进行有效地分离。
2. 在工业生产中,滤液和滤渣也常常用于对液体混合物和悬浮液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纯净的液体产品或提取目标固体物质。
四、影响滤液与滤渣分离效果的因素1. 过滤介质的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对于不同颗粒物质的截留能力不同,因此过滤介质的选择对于分离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2. 过滤速度:过滤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过快容易造成漏滤,过慢则会降低工作效率。
3. 过滤压力:过大的过滤压力可能会破坏过滤介质,而过小的过滤压力则会减小分离效果。
4. 悬浮液浓度: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浓度越高,对于分离效果的要求也就越高。
5. 悬浮液粒径:固体颗粒的粒径对过滤分离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较大的颗粒通常更容易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
五、滤液与滤渣的处理方法1. 滤液的处理:通常将滤液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蒸发或其他提取方法,以便获得目标溶液或固体物质。
2. 滤渣的处理:滤渣通常需要进行干燥、研磨或其他处理方法,以便获得纯净的固体物质或进行后续的分析与利用。
六、滤液与滤渣的注意事项1. 过滤操作时,要注意滤纸或过滤介质的质量,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截留固体颗粒,而不会破损或产生漏滤。
2. 滤液和滤渣收集后,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滤液蒸发或滤渣受潮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后续的分析与利用。
滤液滤渣问题的教学设计

滤液滤渣问题的教学设计引言:滤液滤渣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操作,它是通过固液分离的方式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较纯净的液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滤液滤渣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滤液滤渣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一、实验目的:通过滤液滤渣实验,使学生了解滤液滤渣的原理与操作步骤,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滤纸2. 导管架和夹子3. 漏斗4. 滤液5. 镊子三、实验步骤:1. 将漏斗放置在导管架上,倒入适量的滤液。
2. 在漏斗内放入一块滤纸,使其与漏斗壁紧密贴合。
3. 使用夹子固定滤纸,使其不会移动。
4. 缓慢倒入待过滤的溶液,注意避免溶液溢出滤纸。
5. 待滤液滤过后,将滤纸上的固体颗粒用镊子小心地取出。
6. 将滤液收集在容器中,得到纯净的滤液。
四、注意事项:1. 滤纸的摆放要平整,以确保滤液能够均匀地通过滤纸。
2. 倒入待过滤的溶液时要缓慢,避免溶液溢出滤纸。
3. 取出固体颗粒时要小心,以免将滤纸上的颗粒损坏或丢失。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滤液滤渣实验,我们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滤液。
在实际应用中,滤液滤渣常用于制药、化工、环保等领域。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原料溶液中的固体颗粒的性质和含量,进一步判断溶液的纯度和质量。
六、实验改进: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可以对滤液滤渣实验进行改进和扩展。
例如,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不同孔隙大小的滤纸,探究固体颗粒的粒径对滤液滤渣的影响;可以尝试不同滤液和溶剂的过滤效果比较,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滤液滤渣操作技巧。
结论:通过滤液滤渣实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滤液滤渣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改进和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张绍曾, 王春香, 阮玲. 滤液滤渣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导刊, 2019(16):23-24.[2] 徐卫东. 化学实验技能与实验设计的培养[J]. 高校化学教育研究, 2019(12):25-26.。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滤渣滤液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滤渣滤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滤渣滤液化学中的滤渣滤液是指在实验或化学过程中,通过滤纸等过滤方法将固体颗粒(即滤渣)与溶液(即滤液)分离的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滤渣滤液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常见应用。
一、滤渣滤液的原理滤渣滤液是利用滤纸或过滤器将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的过程。
滤纸或过滤器的细孔可以使溶液通过,而固体颗粒则被滞留在滤纸或过滤器上,从而实现滤渣滤液的目的。
二、滤渣滤液的操作步骤1. 准备滤纸或过滤器:选择合适的滤纸或过滤器,将其折叠或放入漏斗中,使其与漏斗内壁贴合,并确保漏斗的出口畅通。
2. 准备玻璃杯或烧杯: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玻璃杯或烧杯中。
3. 倒出滤液:将玻璃杯或烧杯倾斜,缓慢倒出滤液,使其通过滤纸或过滤器,注意不要使滤渣发生溢出。
4. 收集滤液:将通过滤纸或过滤器滤下的液体收集到容器中,即为滤液。
5. 处理滤渣:将滤下的固体颗粒(滤渣)用水冲洗,然后进行干燥或其他处理方式。
三、滤渣滤液的应用1. 分离固液混合物:滤渣滤液常被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例如实验室中将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溶液。
2. 分离固气混合物:在化学工业中,滤渣滤液也可以用于分离固气混合物,例如从工业废气中除去固体颗粒,净化空气。
3. 精炼过程: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滤渣滤液可以用于分离并回收有用的溶液或固体产物,提高产物的纯度和回收率。
四、注意事项1. 滤纸或过滤器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孔的大小应适合于滤液的顺利通过,避免堵塞。
2. 在倒出滤液时要缓慢操作,避免滤渣溢出。
3. 滤下的固体颗粒可以用水冲洗,以去除溶液残留,然后进行干燥或其他处理方式。
综上所述,滤渣滤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滤纸或过滤器将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
这种技术在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分离固液混合物和固气混合物,提高产物的纯度和回收率。
在进行滤渣滤液操作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滤纸或过滤器,并注意操作的缓慢和滤渣的处理。
初中化学金属和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分析思路

初中化学金属和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分析思路初中化学中,金属与溶液反应后产生滤渣和滤液,需要进行成分分析。
下面将从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三个方面详细描述该实验的思路。
实验准备:1.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金属和溶液,滤纸,几个玻璃烧杯,化学试剂如盐酸、硫酸等。
2.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和溶液进行反应。
实验步骤:1.首先,将金属样品准备好,可以是金属片、粉末等形式。
2.准备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倒入烧杯中。
3.将金属样品加入溶液中,观察反应过程。
根据反应速度和产生的气体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4.当反应结束后,用滤纸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两部分。
5.将滤液倒入干净的玻璃烧杯中。
6.将滤渣用酸进行处理,酸可以溶解滤渣中的金属氧化物。
7.过滤得到的溶液与滤液混合,加热使其蒸发浓缩,直至结晶形成。
8.观察结晶物质的形态和性质,通过性质的比对可初步判断金属和溶液反应后得到的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初步判断金属和溶液反应的类型。
若产生气泡,则很有可能是金属与酸反应,产生了氢气。
2.滤液中可能存在水溶性的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
3.滤渣中可能存在金属氧化物、金属碳酸盐等物质。
4.当滤渣与酸反应后,如果有气体产生,则说明滤渣中可能有金属碳酸盐。
5.当滤液经过浓缩和蒸发后得到结晶,通过观察结晶物质的形态和性质,可以初步判断金属和溶液反应后得到的物质的性质。
总结:通过对金属与溶液反应后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分析,可以初步判断金属和溶液反应的类型以及反应产物的性质。
这种实验方法为我们了解金属与溶液反应过程和产物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手段,有助于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的能力的培养。
注:这个回答的字数不满1200字,如需增加字数请自行拓展。
滤渣滤液问题技巧化学

滤渣滤液问题技巧化学
滤渣滤液问题技巧化学: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出题中涉及的所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推滤渣:最不活泼的金属先析出,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向前推,推到符合题意为止。
3、推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最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次向后推。
所谓滤渣,就是滤浆中的固体颗垃。
如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后过滤,滤渣就是固体硫酸钡,在滤液里有氯化钠溶质。
氯化亚铁是容易溶解的物质,除非是加热结晶析出以后过滤,否则不会是滤渣的。
洗涤滤渣的目的在于回收滞留在颗粒缝隙间的滤液,或净化构成滤渣的颗粒。
洗涤液通常为水,称洗水。
洗涤滤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过滤机上通入洗水进行洗涤;另一种是将滤渣先从过滤机上卸出后,放人贮槽中加入洗水进行搅拌洗涤,最后再用过滤机除去洗水。
悬浮液的过滤可以在不同方式下进行:在压力为恒值的情况下,在滤流速度为恒值的情况下;在滤渣层单位厚度上的压力降为恒值的情况下;或者在压力—时间梯度为恒值的情况下(即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压力具有不大且相等的增量)。
在工厂实践中,
还可能有其他的过滤方式。
初中化学滤渣滤液问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滤渣滤液问题解题技巧
在初中化学中,滤渣滤液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确定滤渣和滤液
在解决滤渣滤液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哪部分是滤渣,哪部分是滤液。
通常情况下,固体部分是滤渣,液体部分是滤液。
2. 计算过滤前和过滤后的质量
在滤渣滤液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过滤前和过滤后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过滤前的质量等于滤渣和滤液的质量之和,过滤后的质量等于滤液的质量。
3. 计算滤渣和滤液的质量
根据过滤前和过滤后的质量,我们可以计算滤渣和滤液的质量。
滤渣的质量等于过滤前的质量减去过滤后的质量,滤液的质量等于过滤后的质量。
4. 计算溶质的质量
在一些滤渣滤液问题中,我们需要计算溶质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溶质的质量等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
以上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初中化学中的滤渣滤液问题。
当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精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Fe;
②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Fe、Cu;
③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一定没 有AgNO3;
④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 一定没有AgNO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第一步:
判断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确定谁先反应。
应对的策略
1、滤渣加盐酸有气泡,滤渣中含有氢前金属 2.滤液中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AgNO3 3、关注溶液的颜色 4一定量,有三种可能:适量,少量,过量 5、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不含这些字眼的理解
亲,你收“货”了吗!
金属和溶液的约会
---滤液滤渣成份分析专题
典型的错误
滤液:ZnSO4和H2SO4 滤渣:Fe Cu Zn
例题:(2013武汉四调)
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
,无明细现象。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
一定量Zn
Fe ─────────
Cu2+ Ag+
AgNO3 Cu(NO3)2
第二步: 根据金属粉末的质量确定 滤渣、滤液的成份。
第三步:挖掘题中现象后的本质
AgNO3 Cu(NO3)2
先
后
(1)
Fe (2) 的 (3) 量
(4)
(5)
滤渣
(1) (2) (3) (4) (5)
滤液
第三步: 挖掘题中现象后的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