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程抹灰一般规范样本
抹灰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building decoration2001—11—01 发布2002—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2001 北京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 62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10—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1、3.1.5、3.2.3、3.2.9、3.3.4、3.3.5、4.1.12、5.1.11、6.1.12、8.2.4、8.3.4、9.1.13、9.1.14、8.3.1、12.5.6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0—83)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 88)中第十章、第十一章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11月11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73—9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 88)修订而成的。
一般抹灰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

一般抹灰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一、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饰装修工程采用一般抹灰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室内墙面和顶棚等部位一般抹灰工程采用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及聚合物薄层抹灰砂浆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内容随最新版本更新适用于本标准。
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210—201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N/T3911—2014 建筑用砂石中水溶性氟离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SB 08—1537-2016 复合硅酸盐水泥成分分析标准样品JC/T 907 —2018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GJ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1 审查图纸,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1.2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编制材料、机械需用量计划。
1.3 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
1.4 安排样板间的施工,并组织相关人员鉴定确认。
1.5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 物资准备2.1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界面剂):宜优先选用干粉型界面剂,优质的水剂界面胶也可使用。
界面剂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相关的使用说明。
材料进场后,应按批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界面剂性能必须符合JC/T 907-2018 标准要求。
劣质的、不环保的建筑胶与界面剂严禁使用。
2.2 水泥:32.5 级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证明或复试单,进场后应进行强度、安定性复试。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时,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2.3 砂:中砂,平均粒径为0.3mm~0.6mm,使用前应过5mm孔径的筛子。
不得含有杂质,且含泥量不超过5%。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抹灰工程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材料质量要求装饰抹灰质量的允许偏差表2.5.8第六节塑料门窗安装第七节工程验收第四节铝合金、塑料框、扇玻璃安装第五节工程验收第五章吊顶工程第九章裱糊工程第一节一般规定第9.1.1条本章适用于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塑料壁纸、复合壁纸、墙布等的室内裱糊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9.1.2条裱糊工程基体或基层表面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本规范抹灰工程、隔断工程及吊顶工程的有关规定。
裱糊的基层表面,颜色宜一致,对于遮盖力低的壁纸、墙布、基层表面颜色应一致。
第9.2.3条胶粘剂应按壁纸和墙布的品种选配,并应具有防霉、耐久等性能,如有防火要求则胶粘剂应具有耐高温不起层性能。
第9.2.4条运输和贮存时,所有壁纸、墙布均不得日晒雨淋;压延壁纸和墙布应平放;发泡壁纸和复合壁纸则应竖放。
第三节壁纸、墙有裱糊第9.3.1条裱糊前,应将基体或基层表面的污垢、尘士清除干净,泛碱部位,宜%的稀醋酸中和、清洗。
不得有飞刺、麻点、砂粒和裂缝。
阴阳角应顺直。
9使用.第9.5.2条附着牢固、表面平整的旧溶剂型涂料墙面,技糊前应打毛处理。
第9.5.3条裱糊前,应以1:1的107胶水溶液等作底胶涂刷基层。
第9.3.4条裱糊前,应按壁纸、墙布的品种、图案、颜色、规格进行选配分类,拼花裁切,编号后平放待用。
裱糊时按编号顺序粘贴。
第9.3.5条裱糊的主要工序见表9.3.5.第9.3.6条在纸面石膏板上做裱糊,板面应先用油性石膏腻子局部找平,在无纸面石膏板上做裱糊,板面应先满刮一遍石膏腻子。
第9.3.7条墙面应采用整幅裱糊,并统一预排对花拼缝。
不足一幅的应裱糊在较暗或不明显的部位,阴角处接缝应搭接,阳角处不得有接缝,应包角压实。
第9.3.8条对木料面的基层,婊糊壁纸前应先涂刷一层涂料,使其颜色与周围墙面颜色一致。
内墙抹灰高度规范

内墙抹灰高度规范篇一: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2010-03-22 18:43(一)内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1.内墙面抹灰工程量,等于内墙面长度乘以内墙面的抹灰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所占面积,不扣除踢脚板、挂镜线、o.3㎡以内洞口和墙与构件交接处的面积,洞口侧壁和顶面亦不增加。
墙垛和附墙烟囱侧壁面积与内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合并计算。
内墙面的抹灰高度(m),根据以下具体情况确定;(1)无墙裙的,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2)有墙裙的,其高度按墙裙顶至天棚底面之间的距离计算;(3)钉板条天棚的内墙面,其高度按室内地面或楼面至天棚底面另加100mm计算。
2.内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内墙裙的净长乘以内墙裙的高度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所占的面积,门窗洞口和空圈的侧壁面积不另增加,柱、垛及附墙烟囱的侧壁面积,并入内墙裙的抹灰面积内计算。
(二)外墙面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1.外墙面抹灰工程量,按外墙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应扣除门窗洞口、外墙裙和大于o.3㎡孔洞所占面积,洞口的侧壁面积不增加。
附墙垛、梁、柱的侧面的抹灰面积并入外墙面的抹灰工程量内计算。
拦板、栏杆、窗台线、门窗套、扶手、压顶、挑檐、遮阳板、凸出墙外的腰线等,另按相应的规定计算。
计算高度:室外地坪至沿口底之间的总高度(m)。
2.外墙裙抹灰工程量,按其墙裙长度乘以墙裙高度的平方米(㎡)面积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和大于0.3㎡孔洞所占面积。
门窗洞口及孔洞的侧壁亦不增加。
3.窗台线、门窗套、挑檐、腰线、遮阳板等展开宽度在300mm以内者,抹灰工程量按装饰线长度以延长米(m)计算。
如果展开宽度超过300mm以上时,按图示尺寸按展开面积以平方米(㎡)计算,执行零星抹灰定额项目。
4.拦板、栏杆(包括立柱、扶手或压顶)抹灰工程量,按垂直投影面积乘以系数2.2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建筑装饰工程墙面抹灰流程规范文件号

建筑装饰工程墙面抹灰流程规范文件号一、前言建筑装饰工程中,墙面抹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墙面的质量和美观度。
为了确保抹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制定了本规范文件,旨在规范和标准化墙面抹灰流程,保障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文件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中墙面抹灰的施工,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办公等各类建筑类型的抹灰工程。
三、施工前准备1.材料准备在施工前,首先要确保墙面抹灰所需的材料齐全,包括水泥、砂浆、抹灰工具等。
同时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2.墙面处理在进行抹灰施工前,要对墙面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基层处理、找平等工作。
确保墙面干净、平整、无积水等问题,以便后续施工。
3.施工环境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整洁,确保施工环境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同时要确保施工现场通风良好,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施工流程1.制作抹灰砂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按比例将水泥、砂浆等原材料混合搅拌成抹灰砂浆。
搅拌时要求均匀,保证砂浆质量。
2.抹灰过程在墙面抹灰过程中,要保持工艺标准,先进行厚度测量,确定抹灰厚度。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抹灰工具将砂浆均匀地涂抹到墙面上,确保抹灰厚度一致。
3.抹灰层厚度控制在进行抹灰施工时,要对抹灰层厚度进行控制,确保抹灰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抹灰表面处理在抹灰过程中,要及时对抹灰表面进行处理,保持抹灰表面平整、光滑。
五、质量控制1.抹灰厚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抹灰厚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抹灰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2.抹灰表面质量对抹灰表面进行质量检查,检验抹灰表面平整度和光滑度,确保抹灰表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抹灰结构强度对抹灰结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抹灰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六、安全施工1.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抹灰技术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设备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施工设备的运行安全。
抹灰、饰面施工安全要求范本

抹灰、饰面施工安全要求范本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安全交底施工队伍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应进行安全交底。
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施工区域的风险点、安全防护措施的要求进行详细讲解,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对施工队员提出的安全问题要给予及时回答和解决。
1.2 安全设施设置施工现场应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标志牌、告示牌、警示标识线等。
施工区域应进行划分,明确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的范围,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 施工中的安全要求2.1 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并使用可靠的升降设备和安全绳索。
施工人员应熟悉升降设备的使用方法,不得擅自进行操作或超负荷使用。
2.2 坠落防护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坠落防护网、安全护栏等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应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注意稳固站定,不得随意踩踏、跨越坠落防护设施。
2.3 电气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电线电缆应正确接地,避免漏电现象。
施工人员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应佩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4 防尘措施抹灰、饰面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施工队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防尘设备,如水幕、喷雾等,有效降低粉尘的扩散范围。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3. 施工后的安全要求3.1 清理工作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垃圾,并进行分类处理。
同时,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尖锐物品刺伤、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3.2 检查验收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检查验收。
专业人员应参与检查,确保抹灰、饰面施工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3.3 文明施工施工人员应保持文明施工的习惯和行为,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涂鸦,不擅自移动他人设备等。
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砖墙抹灰工程施工规范

砖墙抹灰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砖墙抹灰工程的施工要求,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施工安全。
本规范适用于砖墙抹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2 术语和定义1)砖墙抹灰:指在砖墙表面进行涂抹、平整和磨光等工艺处理的过程。
2)砂浆:用于抹灰的混合水泥和砂子的混合物,砂浆的比例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3)基层墙体:指砖墙的原始墙体,需要进行抹灰处理。
4)中间层:指在基层墙体抹灰之后,再进行一次抹灰的墙体层。
5)装饰层:指在中间层抹灰之后,进行最后一次抹灰处理的墙体层。
6)平整度:墙体表面的平整程度指标。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检查1)施工前需对砖墙基层墙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表面平整、干净,无污秽、松动等情况。
2)检查砂浆的配比是否符合要求,根据砂浆强度等要求进行调整。
3)检查施工区域的环境是否适宜施工,避免在恶劣天气或温度条件下进行抹灰工作。
2.2 施工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施工工具和材料,包括砂浆、抹灰刀、平整工具等。
2)搭建好施工脚手架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安全。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交底,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第三章施工工艺3.1 抹灰工艺流程1)对于基层墙体,首先需进行底层抹灰,之后进行中间层和装饰层的抹灰处理。
2)每一层抹灰完成后,需等待一定时间,确保砂浆充分干燥和固化后再进行下一次抹灰。
3)在进行每一层抹灰时,需要注意控制砂浆的厚度和均匀性,确保整个墙面的抹灰质量。
3.2 抹灰技术要求1)对于底层抹灰,应采用厚度较大的砂浆,以填补基层墙体的凹凸不平。
2)对于中间层和装饰层,应采用较细的砂浆,以提高墙体表面的平整度。
3)在抹灰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砂浆的含水量,避免水泥砂浆过多或过少,影响抹灰效果。
4)抹灰时需采用适当的抹灰工具,如不锈钢抹灰刀、抹灰板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工具表面的积灰和杂物。
第四章质量验收4.1 施工验收1)施工完成后,由工程质量部门对砖墙抹灰工程进行验收。
抹灰的相关规范规范

抹灰的相关规范规范篇一:一般抹灰规范一般抹灰规范主控项目4.2.2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4.2.3 一般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
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说明?4.2.3 材料质量是保证抹灰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抹灰工程所用材料如水泥、砂、石灰膏、石膏、有机聚合物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时应进行现场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用在抹灰工程上?对影响抹灰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主要材料的某些性能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现场抽样复验。
4.2.4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
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 mm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 mm。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说明?4.2.4 抹灰厚度过大时?容易产生起鼓、脱落等质量问题?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由于吸水和收缩性不一致?接缝处表面的抹灰层容易开裂?上述情况均应采取加强措施?以切实保证抹灰工程的质量。
4.2.5 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检验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说明?4.2.5 抹灰工程的质量关键是粘结牢固?无开裂、空鼓与脱落如果粘结不牢?出现空鼓、开裂、脱落等缺陷?会降低对墙体保护作用?且影响装饰效果。
经调研分析?抹灰层之所以出现开裂、空鼓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主要原因是基体表面清理不干净?如?基体表面尘埃及疏松物、脱模剂和油渍等影响抹灰粘结牢固的物质未彻底清除干净?基体表面光滑?抹灰前未作毛化处理?抹灰前基体表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体吸收?使砂浆质量不好?使用不当?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等?都会影响抹灰层与基体的粘结牢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装饰工程抹灰一般规范(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5621装饰工程抹灰一般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decorative works plastering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装饰工程装饰抹灰的一般规范:
以下施工工艺主要针对砖砌体墙面。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抹灰工艺见其相关的标准图集及规程;质量评定标准参照装饰验收规范。
砖墙的泥水抹砂饰面工种必须遵守以下施工工艺(下述工艺未涉及到的部分请参照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1.混凝土板和墙体的基底批荡--使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
2.抹灰前须清理基层,包括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油漆、隔离剂等,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许凿毛。
3.检查结构本身的刚度,有无裂缝。
应采取措施对结构基层面进行技术处理,以增加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4.批灰(煽灰)工艺必须在水泥砂浆基底相对平整、垂直的表面进行。
对凹凸不平的基层,应事先凿平或用1:3水泥
砂浆分层补平,并控制好抹灰层的总厚度,抹灰层应贯彻"厚度薄,遍数多"的原则。
5.抹灰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严格控制灰浆配合比,保证底层应与中层基本相同,底层砂浆强度不应高于墙体基层,以免在凝结过程种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墙体基层,同时控制好遍与遍之间的抹灰时间。
6.木结构与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等相接处基层表面的抹灰,应铺设金属网,绷紧牢固。
7.抹灰前应对墙面进行浇水,浇水量应根据气温不同而定。
8.冬季施工,水泥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涂抹时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
9.各种砂浆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过快干燥、碰撞及振动。
10.石灰应当是用块状生石灰淋制,变成石膏厚,经过一个3mm筛子筛入一个老化槽中至少一个月才能使用。
11.施工用水应当是清洁干净不含有杂质的淡水。
12.不同水泥不得混合使用,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
浆或混合砂浆上。
13.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下列规定:顶棚楼板处批灰不能超过18mm,如金属网找平则不能超过20mm;墙体普通层为18mm,最厚为25mm。
14.一次涂抹批灰的普通厚度宜为7~9mm,并应等前一层批灰凝结后,才可进行后一层批灰作业。
15.找平批灰应参照以下标准工序施工:阴阳角找方;设置标筋;分层找平、修整。
16.门窗框必须用发泡剂填嵌密实并分遍进行。
墙体中未预埋木砖的用冲击钻打洞后用木榫固定。
17.泥水作业时必须注意场地的控制,讲究清洁,特别是对其他饰面保护,以及部分成品的保护。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