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麻醉和危重病人的应用

正常PETCO2波形分析
Ⅰ相:A-B段 吸气基线,处于零点,是呼气的开始部分
Ⅱ相:B-C段 呼气上升支,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Ⅲ相:C-D段 呼气平台,呈水平形,是混合肺泡气,D点为PET CO2 值 Ⅳ相:D-E段 呼气下降支,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PETCO2的波形需要观察的指标
心跳骤停-指导复苏
PETCO2 ≤20mmHg时,提示胸外按压在深度和频 率都不够,或者提示施救者已经出现疲劳或需要 换人 规范CPR20min时, PETCO2 ≤10 mmHg,可以 停止复苏。规范CPR 20 min PETCO2 >10 mmHg 时,不应当放弃持续CPR 美国心脏协会CPR指南:CO2波形能直接反映心 输出量,可用来监测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作为早 期自主循环恢复的指佂
突然降至非零水平、形态异常
PETCO2下降未到零,说明气道内呼出气完整,可能漏气
呼吸系统漏气 麻醉面罩连接不好
短期内呈指数性降低
短时间内呈指数降低,预示灌注急剧下降
心跳骤停 肺栓塞 严重肺低灌注
持续低浓度,且无平台
平台的缺失说明吸气前肺换气不彻底
支气管痉挛 分泌物增多造成小气道阻塞 呼出气被新鲜气流所稀释
基线:代表吸入CO2浓度; 高度:代表呼出CO2的浓度; 形态:正常CO2波形与不正常波形; 频率:反映呼吸频率; 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常见异常PETCO2的波形及意义
PETCO2降低
突然降到零附近
PETCO2降为零常常预示情况紧急,说明有效的肺循环和肺通 气不足,或缺乏
腔镜气腹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

腔镜气腹呼气末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
腔镜气腹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二氧化碳的吸收:由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麻醉与气腹后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有所增加。
在气腹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是可以控制的,但放气腹后10分钟,二氧化碳分压的明显升高,临床中容易被忽视。
这主要是因为放气腹后被压迫的腹腔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突然开放,血流量增加,大量吸收腹腔残留的二氧化碳。
2. 腹膜吸收二氧化碳:气腹中经腹膜吸收的二氧化碳,部分由肺排出,部分贮存在骨骼肌和骨等组织内,术后大量释放。
3. 呼吸回路中有明显呼出气的重吸入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进入了腹膜外的组织,导致了二氧化碳皮下气肿。
4. V/Q比例失调和生理死腔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腹压增高、腹膨胀、患者体位、机械控制呼吸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等因素导致的。
5. 代谢增加:如自主呼吸被麻醉药抑制。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VA,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分析

7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2月下第21卷第6期·论著·*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7WS269)作者简介:王玉英(1976.05—),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学。
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分析王玉英(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1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30)和观察组(n =30)。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灌注各项指标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T0两组患者Vm、Vs、Vd、PI、RI 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麻醉后,T1、T4,两组患者Vm、Vs、Vd、PI、RI 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T2,两组患者PI、RI 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T3,两组患者RI 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T1、T2、T3时,观察组Vm、Vs、Vd 均高于对照组,T3时,观察组PI 低于对照组(P <0.05)。
手术前两组患者MMSE 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MMSE 评分手术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升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期间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可有效改善低碳症诱发的脑血流减少情况,减少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会影响脑血管灌注,可维持脑血流灌注量稳定。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麻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脑血流灌注【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6-0007-03近几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临床外科手术治疗应用腹腔镜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 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摘要】在小儿腹腔镜术中,控制二氧化碳气腹压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二氧化碳气腹会影响小儿患者的生理功能,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心血管系统紊乱和呼吸困难。
监测和控制二氧化碳气腹压是关键,医护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手术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气腹情况。
针对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问题,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十分重要,包括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保持体温稳定等。
术后的护理及观察也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管理二氧化碳气腹压是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术、二氧化碳气腹压、影响、护理措施、并发症、监测、控制、注意事项、术后护理、恢复、管理1. 引言1.1 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重要性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正确管理二氧化碳气腹压是非常重要的。
二氧化碳气腹是一种通过在腹腔内充气来提供良好可视化的一种技术。
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通过二氧化碳气腹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操作视野,帮助医生准确进行手术操作。
如果二氧化碳气腹压过高,会对小儿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正确管理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重要性在于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过高的气腹压会增加小儿患者的心脏负担,影响呼吸功能,导致术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及时监测和调节二氧化碳气腹压,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二氧化碳气腹压,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儿患者的影响二氧化碳气腹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帮助医生清晰地观察手术区域,并且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
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儿患者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二氧化碳气腹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过度通气。
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小儿来说,他们的呼吸系统相对不够成熟,更容易受到影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进展李武静【摘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指呼气末呼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2种取样方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其值受CO2产量、通气血流比(V/Q)、输注药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介绍监测PetCO2的原理、技术、方法,综述其临床应用(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确定气管插管位置、麻醉监护),在指导困难插管、指导机械通气参数调节、协助呼吸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院前急救、休克病人中监护、脑死亡病人的窒息试验中监护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16【总页数】3页(P1950-1952)【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临床应用;最新进展【作者】李武静【作者单位】102218,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是指呼气末呼出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在不同程度上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很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具有直观、简便、操作快捷等特点,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以及代谢状态等情况。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AR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均将二氧化碳监护作为一种常规的指导准则和规则[1]。
近年来,除了作为监护手段之外,在许多新领域得到应用。
现介绍PetCO2测量原理与方法、影响因素,综述其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1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1.1 原理测定PetCO2的方法包括比色法、质谱仪法和红外线法,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2]。
其原理是基于CO2对4.26 μm的红外光谱的选择性吸收,由于光谱吸收与CO2浓度形成一一的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通过所测量到的透射光强度来获得CO2浓度值[3]。
1.2 监测技术依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不同位置,PetCO2监测可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2种取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T.与 T 相 比较 , a O 、E O 、 c : : 4 P C : T :P O 均有统计 学差异 ( 00 ) T 与 T、 4 T、4 T 比较 三项 PC 火 . , , :T 与 1r 与 : 5 r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呼末 二氧 化碳 分压 ( O) P 监测在 后腹 腔镜 手术中的作用 。 方法 回顾 分析
7 2例择 期行 后腹腔镜 手术 的患者 , 依据 P C 测结 果将 患者 分为两 组 , aO 监 A组 : 监测 时点 P C 各 aO<
6 Hg 0mm ;B组 : 腹 后 至 少 有 一 个 时 间 点 P C 6 mH 。 分 别 于 气 腹 前 ( 、 腹 后 3 i 气 a O> 0m g T) 气 0rn a 、 6 n T) 9 i _) 记 录 各 时 间 点 的 P C 2P O , 据 P C 2 P C 2 算 每 个 时 间 点 的 0mi( 3、 0r n(4时 a r a O 、 2根 n O 及 aO 计 P一 O 。 结 果 两 组 间 比较 : 。 时 间 点 B组 患 者 的 P C : O 、 O 较 A 组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T、 a O 、 C P一 P
镜 手 术 气 腹 后 患者 的 P C P c :P一c : 会 升 高 , 其 是 体 重 指 数 > 0k / 术 前 肺 功 能检 查 轻 a O 、Ⅱ O 、 O 均 Ⅱ 尤 3 g 、 m 至 中度 阻塞 性 通 气 障 碍 、 中发 生 皮 下 气 肿 的 患 者 , a O 、 O 随 时 间 的 延 长 而 呈 进 行 性 升 高 , 术 P C P 单靠 P C 测 不 能 完 全 满足 对 患 者 的监 测 需要 , 中应 该 辅 以 动脉 血 气 分 析 监 测 P C O监 术 aO。
Na c a g U iest, n x 3 0 6 C ia n h n nv ri  ̄a g i 0 0 , h n y 3
Co r s n n u h r re po di g a t o :ZHA G o g y n N H n - a ,E— i:z y 51 16 .o ma l h mz @ 3 c m
【 bt c】 0 jcv T t y t a eo ed i lcro i i r s e m no n n A s at bet e o s d h vl f n—d a nd x epe u oir g i r i u e u ta b od sr ti
r t p r o e s o yc u g r . M e h d S v n y t p t n s c e u e f r e r p r o e o o y e e er e i n o c p i o t s r ey to s e e t— wo a i t e s h d l d o r to e i n s c p w r t r t s e t ey su id h ai n swe e d vd d i t w r u sa c r i g t h e e fP C . o p A: er p ci l t d e .T 。p t t r i ie n o t o g o p c o d n o t e l v l a O2 Gr u o v e o P C sn ts r a s d 6 a O2 wa o u p se 0 mmHg a e 2i s f ai n f rCO u f t .Gru P CO w s s r a s d 6 t n l o o p B: a 2 a u p s e 0 mmHg a n t e o
虫 腔鱼 塑屋
苤壶 I 电王 2
生
蔓 鲞 箍 翅
』 E
! (! 星 ! 赶
E
L Q
!
, ! : §
.4 . 5
临 床 研 究
呼 末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监 测 在 后 腹 腔 镜 手 术 中 的 作 用
张红艳 陈丈 定 赵 黎 丽
监 测 指 标 均无 统计 学 差 异 (> . ) B组 , 2 T 相 比较 ,a O、 O 、 C :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J0 5; 口 0 T 与 。 P C P C :P O 均
00 . 5或 P 00 ) < .1 ,随着气腹 时间的延长, a O 、E O 两项 监测指标 均逐渐升 高,L 与 T、 4 T、4 P C :Pr C :T 与 ]r r 与 比较 PC a O 有统计学差异 (< . )P c 4 T 比较有统计 学差异 (< .5 。 结论 后腹腔 P O 5 , O T 与 : 0 p 00 )
【 关键词 】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后腹腔镜手术
Efe t o n —i a a b n d o i e p e s r f c f e d t lc r o i x d r s u e mo i rn n r t o e io e s o y c s r e y Z d n t i g i e r p r t n o c p i u g r HANG o
H n -a* HE ndn,Z A ii D p r eto s eioy h i t f l tnHo ilo ogy n ,C N We—i g H L—.*eat n fAn t s l ,teFr f i e s t f 0 l m eh og s Ai a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