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_六年级寓言故事
斗蛐蛐

斗蛐蛐
“吱!吱!吱!”蛐蛐在草丛里不停地叫着。
“嘘——”我对解欣祥打了个手势,让他不要出声,然后我迅速出击捉到了一只。
再捉一只就可以斗蛐蛐了,我高兴地想。
夏天,广场的树林里、草坪上蛐蛐可真多,到处都是!我和解欣祥没事的时候喜欢到广场捉蛐蛐。
这次刚到这儿就捉到了一只。
这时,又有一只较大的蛐蛐掠过我的身旁蹦到了草丛中。
我赶紧把刚才捉到的那只放到了解欣祥手里,然后悄悄地向刚才那只大蛐蛐走去。
我慢慢向它靠近,然后猛地扑上去,把它捉住了。
现在已有两只蛐蛐了,我拿出随身带来的一只妈妈不用的旧碗,把它们放到碗里。
没想到它们在一起竟是那样水火不相容,一见面就想打架,一只使出了“太极拳”,另一只使出了“飞腿”。
几个回合下来,它们只打了个平手。
我们看得正高兴呢,它俩却“嗖!”地一下从碗里跳了出去,飞入草丛中不见了。
这一天,我俩玩得真高兴!
抚松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周文杰。
斗蟋蟀民间故事

杭州灵隐寺疯僧济公,这天在钱塘门一家小酒店里,狗肉配烧酒,喝得醉醺醺以后,一路从外西湖边回寺。
走着走着,忽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手艺人站在湖边,两眼哭得红红的,直望着湖水发呆,看样子是要投水自尽。
济公看在眼里,也不去问个究竟,便走到他身旁,用破袈裟袖子蒙住脸,呜呜咽咽地边哭边咕噜:“哎呀,死了算啦,死了比活着强。
”边说边要向西湖里跳。
旁边的手艺人吓了一跳,心想:自己正要跳湖,你也来凑热闹,连忙伸手将济公拉住:“你有什么难处,要在这里寻短见?”济公反问他道:“那你有什么难处,要在此地投湖?”手艺人听济公一问,禁不住长叹一声:“大师父,我跟你不同,我今天只有投水一条路了!”济公说:“我看你是个手艺人,如果银钱往来有什么困难,我穷和尚或许可以替你想想办法!”手艺人望望济公,心想:我的困难,你穷和尚是帮不了忙的,难得你一片好心,我就讲给你听听,我死了以后,也好传出去,让世人评评理。
于是,他原原本本将事情告诉了济公。
原来他姓张,做得一手雕镶细活,人称“张木匠”,在当朝秦相府干活。
三天前,因观看秦二公子“花花太岁”斗蟋蟀,看得出神,喊了一声“好”,将花花太岁心爱的“金头大王”吓逃了,被当场打了四十马棒,还限他三天内赔出一千两银子,否则要他的性命。
今天,三天期限已到,哪有银钱赔他,只好瞒了老母和妻儿,到西湖来自尽。
济公一听,哈哈大笑:“我以为什么大事,只不过为了一千两银子,走,你跟我去取!”张木匠开始不信,经不起济公再三劝说,才半信半疑地跟济公走。
他们一前一后,离开了外西湖,往杭州城而来。
刚走到城门口,只见一个卖蟋蟀的乡里人,正要把一只死蟋蟀向湖里丢。
济公急忙上前喊道:“别丢,别丢!送给我和尚吧!”说着,脱下破僧帽,将死蟋蟀放在里面,捧着破僧帽来到涌金门三雅园茶楼。
原来这里是专门斗鸡、斗鸟、斗蟋蟀的地方。
时值金秋,蟋蟀上市,杭城的王孙公子、豪商巨贾都集中到这里来斗蟋蟀。
济公带着张木匠挤进三雅园。
这天重阳佳节,花花太岁的“银头大王”与别人的蟋蟀正在相斗争夺状元。
成名斗蟋蟀的课文

成名斗蟋蟀的课文建国前,在我的家乡———江南的小城,我们小巷子里几乎家家玩蟋蟀。
家家床下都藏了好多盆,谁要乱动了,和你拼命。
我七八岁的时候,瞎凑热闹,蹲在旁边看别人的蛐蛐两军开战,用捻子一撩,蟋蟀便起了斗性。
会用捻子撩的,能让蟋蟀团团转,杀戒大开。
两只咬起来,真有天旋地转、飞沙走石之势。
我一个邻居是国民党的逃兵,二十四五岁,无业游民,也参加了我们孩子玩蛐蛐的行列。
他给我讲了不少蛐蛐的事。
最厉害的蛐蛐叫红头将军,然后是白玉翅,还有大红袍、一点红、青玉都是有名的品种,有的一盆好蛐蛐能值万贯家私。
抓蛐蛐不能只在院里抓,也不能在收割过的地裂缝中去掏,那都不是好蛐蛐。
真的好蛐蛐藏在荒山的乱石中,尤其在棺材旁或棺材缝里才有好蛐蛐。
这使我大为恐怖又大有兴趣。
但好蟋蟀与棺材、死人有什么关系,理论上未加以阐述。
有一天晚上他和另两个孩子出发到野外了。
我们真的去了野坟荒冢。
我们竖耳细听,寻找真正的将军。
星稀天低,秋风萧瑟,树影幽黑,添了神秘的恐怖感。
我们带了罩子、竹筒、勾子等捉蛐蛐的工具,还有一只电筒,我们都有上战场并视死如归的气概。
我运气好,抓了一只大的,而且我感觉是红头。
我偷偷地灌进竹筒,准备明天作保留节目出台。
我的邻居也抓了几只。
哆哆嗦嗦,熬了半夜,总算满载而归。
第三天上午,向一玩家挑战。
我夸口说:“我这只蛐蛐,放进盆,可能把你们吓死了,差不多就是红头将军!”一放进盆,惹得所有人都哈哈大笑,个头是大,也是蟋蟀的模样,可不能开口,更不能厮杀。
原来是个蟋蟀的变种油葫芦!我邻居的放了进去,倒是真蟋蟀,一副好模样。
见捻子也开了口,但见交战的对方却转了身,再用捻子捻过来,开了几口又收了,对方追,它就跑,双方竟始终交战不成。
孩子们都笑了,逗邻居说:“它跟你一样,是个逃兵吧!”年轻的邻居放了一场高论:“夫逃兵者,有二也!一是以为此战不义,放弃也;一是以为对方档次不够,不屑为伍也。
”这以后,那只被他称黑玉豹的蟋蟀,果真杀败了巷子里头号选手!这位大仁兄本人在几年后果然也成了气候,为江南一小富豪。
斗蟋蟀

斗蟋蟀作者:曹旭来源:《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版》2014年第10期以前夏秋之交,我们都捉蟋蟀、斗蟋蟀。
半夜里,偷偷起来,带上准备好的手电筒、竹管筒和捉蟋蟀的丝网出发。
《十万个为什么》里写,听蟋蟀叫时,要捂起自己一只耳朵,否则你无法确定蟋蟀到底在哪里。
用两只耳朵听,就四面八方都是蟋蟀。
确定了蟋蟀的方位,边听声音边翻砖,经常是,砖一翻开,蟋蟀就蹦跳出来,无影无踪,或者,钻到更深的草丛里去了,致使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并且,对每一块砖,每一只破瓦罐都充满了耐心和期待。
有的蟋蟀很狡猾,躲在洞里不出来,我们就用水灌它。
没有水的时候,我们就把大家叫来,站成一排,对着蟋蟀洞撒尿,那时,蟋蟀就会跳出来,经常是,捉住一只带尿的蟋蟀,也是合算的。
为了捉蟋蟀,脸上经常被毛毛虫刺得红一块、紫一块的,又痒又痛。
有时,蟋蟀没有挖出来,倒挖出条蜈蚣,有时挖出一条蛇,胆小的孩子便“哇啊——”一声撒腿就跑,连捉蟋蟀的工具都扔下不要了。
回到家,将竹管筒里的蟋蟀一只一只地往盆里倒,这时,我们的脸上总带着遗憾的神情。
倒一只,叹息一声,觉得捉住的总是小蟋蟀,逃走的才是大蟋蟀。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遗憾。
斗蟋蟀开始了。
观战的孩子把蟋蟀盆围得水泄不通。
所有的人都向前移动身子,上面的头一聚拢,一线天的光就没有了。
这时,下面的人总要直起身,嘴里高喊:“喂!喂!开天窗!开天窗!”把四周的孩子推开。
但只要蟋蟀一鸣叫、猛烈厮咬的时候,一切又忘了。
孩子的头,又会重新围上来。
这时,顾不得输赢,只能大声喊:“头,头,头,喂,头,头,头。
”其实,真正忌讳的,不是头,是呵气。
斗蟋蟀的时候,绝对不能朝盆里呵气。
一呵气,蟋蟀就会跳出来,逃走;或者在众人的追捕中,被手忙脚乱的孩子踩死。
看到原来骁勇善斗的蟋蟀断胳膊、断腿,甚至乌浆都踩出来,这时,会有一个孩子突然痛哭失声地喊起来——“你赔,你赔我的蟋蟀!”另一个孩子会争辩:“不是我踩死的,是它跳到我脚边的,你看见没有?我脚没有动。
古人斗蟋蟀的起源故事

古人斗蟋蟀的起源故事
关于古人斗蟋蟀的起源故事,有一则传说流传甚广。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刘备的文人,他非常喜欢收集各种昆虫,并经常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特点。
有一次,刘备在田间游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异常强壮而美丽的蟋蟀。
他对这只蟋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带回家中进行饲养。
没想到,这只蟋蟀不仅外表漂亮,而且具有非凡的才华。
它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并通过变化的音调、频率和节奏来模仿各种声音,如鸟叫、风声、流水声等等。
刘备对这只蟋蟀的才艺赞叹不已,决定将其培养得更好。
他给蟋蟀准备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小环境,提供了最佳的食物和养护条件。
同时,他还邀请了其他喜爱蟋蟀的文人朋友们前来观赏。
逐渐地,蟋蟀斗技成为了一种娱乐活动,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们开始将自己培养的优秀蟋蟀进行比赛,以展示它们的才艺和能力。
渐渐地,斗蟋蟀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受到文人雅士热衷的娱乐活动。
人们通过观赏斗蟋蟀,欣赏蟋蟀的鸣叫声和技艺表演,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观察,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审美和娱乐的追求。
斗蟋蟀的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流传至今。
斗蟋蟀故事

斗蟋蟀故事
《斗蟋蟀故事》
在我小时候,住在一个老旧的院子里,那时候的快乐可简单了,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斗蟋蟀。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准备开启我们的斗蟋蟀大赛。
我前几天就开始到处去找厉害的蟋蟀,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赢个痛快。
我在院子的角落、砖头缝里,还有草丛中仔细搜寻,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只看起来特别强壮、威风凛凛的蟋蟀。
我兴奋得不行,赶紧把它装进我精心准备的小竹筒里。
到了比赛的日子,大家都把各自的蟋蟀宝贝拿了出来。
那场面,就跟武林大会似的,每个人都信心满满。
比赛开始了,我的蟋蟀那真的是特别勇猛,一上场就张牙舞爪的,其他小伙伴的蟋蟀和它一比,好像都有点弱了呢。
随着一声令下,两只蟋蟀就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我的蟋蟀一开始就主动进攻,几下就把对方逼到了角落里。
对方也不甘示弱,挣扎着想要反击,但
我的蟋蟀太厉害了,几个回合下来,对方明显处于下风。
小伙伴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我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啊。
就在我的蟋蟀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只大公鸡,直接朝着我们这边冲了过来,大家都吓得四散逃窜。
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蟋蟀们早就不知道去哪了,那场面简直就是一片混乱。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比赛没有结果了,但过程真的是太有趣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无忧无虑,斗蟋蟀的时光是那么的欢乐和难忘。
虽然现在长大了,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斗蟋蟀了,但这段美好的回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让我时不时地怀念起那段纯真的童年时光。
斗蟋蟀,多么有趣的童年游戏啊!。
天津斗蟋蟀故事

天津斗蟋蟀故事《天津斗蟋蟀那些事儿》咱今儿个来聊聊天津斗蟋蟀的故事。
嘿,这斗蟋蟀在天津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事儿嘞!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蟋蟀,在天津人眼里,那可是宝贝疙瘩。
到了秋天,一提起斗蟋蟀,那可真是让老少爷们儿都精神一振。
记得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去抓蟋蟀。
那时候呀,一到晚上,就提着个小瓶儿,跟着爷爷钻进那些草丛里。
嘿,那草丛里蛐蛐声此起彼伏,就跟开音乐会似的。
爷爷那眼力劲儿可厉害,一听就能分辨出哪只蟋蟀厉害。
我就只管在旁边打打下手,兴奋得不行。
等抓到了厉害的蟋蟀,那可得好好养着。
给它弄个舒适的小窝,喂它好吃的。
那重视程度,都快赶上对我了。
然后就盼着去跟别人的蟋蟀斗一斗。
到了斗蟋蟀的地方,那场面可热闹了。
一群人围在一起,都盯着那两个小小的蟋蟀罐子。
斗蟋蟀开始前,那紧张的气氛就跟要比赛似的。
等把蟋蟀放进去,好家伙,那俩小东西一下子就掐起来了,那场面真是精彩极了。
有时候自己的蟋蟀赢了,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感觉走路都带风。
要是输了呢,也会有点失落,但转头又想着回去得好好再找找厉害的蟋蟀,下次再战。
斗蟋蟀也是有规矩的,不能耍赖,得公平公正。
而且大家也都很讲江湖道义,赢了不骄傲,输了也不气急败坏。
这斗蟋蟀呀,其实不仅仅是个娱乐活动,它更像是天津人的一种情怀。
老少爷们儿聚在一起,斗斗蟋蟀,聊聊天,这日子过得多有意思。
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一点放松和乐趣,也让大家的关系更加亲近。
现在想想,那段跟着爷爷斗蟋蟀的日子真是让人怀念。
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温馨。
天津的斗蟋蟀故事,就是这样充满了乐趣和温情,承载着天津人的回忆和快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斗蟋蟀经历呢?要是有,咱也可以一起来唠唠嗑,分享分享那些有趣的事儿。
斗蟋蟀_精品文档

斗蟋蟀蟋蟀是一种小而可爱的昆虫,它们在中国被广泛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很多人都喜欢捕捉和养殖它们。
蟋蟀具有优美的叫声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因此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宠物。
斗蟋蟀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活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斗蟋蟀起源于宋朝,那个时候人们发现蟋蟀之间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对抗行为,于是便开始以此为娱乐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竞技比赛。
这项活动非常受欢迎,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蟋蟀斗场,并且进行定期的比赛。
斗蟋蟀的比赛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比较两只蟋蟀之间的叫声和行为。
在比赛中,人们将两只蟋蟀放在一个小盒子中,然后观察它们的表现。
蟋蟀会互相叫唤,以展示自己的实力。
通常情况下,一只蟋蟀会企图盖过另一只的叫声,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
除了叫声之外,人们还会观察蟋蟀的行为,如跳跃、舞动触角等。
最后,裁判会根据蟋蟀的表现和声音的制胜程度来决定胜负。
斗蟋蟀既是一项娱乐活动,也是对蟋蟀品质和能力的评估。
在这项活动中,人们会选择性繁殖优质的蟋蟀,并训练它们表现更好。
因此,参与斗蟋蟀的蟋蟀通常会比普通的蟋蟀更强壮和具有更美的叫声。
斗蟋蟀的胜利者常常被视为珍贵的宠物,人们会为它们配备特别的蟋蟀箱,并给予特殊的照顾。
斗蟋蟀也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
就像参与斗鸡一样,人们需要了解蟋蟀的行为习惯和叫声,并学会如何引导和激发蟋蟀的竞技潜力。
一些经验丰富的选手可以根据蟋蟀的表现预测比赛结果,这就需要对蟋蟀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除了作为一项传统娱乐活动,斗蟋蟀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参与斗蟋蟀,人们可以学习到关于昆虫生态和行为的知识。
他们可以观察到蟋蟀的繁殖行为、各种叫声的不同意义、以及多种环境因素对蟋蟀行为的影响。
这种观察和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并增加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然而,斗蟋蟀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动物权益倡导者指责这种活动对蟋蟀的福利构成威胁,他们认为捕蟋蟀和把它们置于比赛的压力下是残忍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蟋蟀
本文是关于六年级寓言故事的斗蟋蟀,感谢您的阅读!
那年夏天,天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我也格外的开心。
我叫上我的两个好朋友,大耳朵兔子和黑小熊。
一起到草地上玩,我们听见草丛里的蟋蟀叫个不停。
“我看见上次红松鼠他们斗蟋蟀挺好玩的,我们的蟋蟀怎么样?”我提议道。
“好啊!”
大耳朵兔子黑小熊都很赞同上次他们看见红松鼠们斗蟋蟀斗得很来劲,想加入他们,但是他们很不乐意。
斗蟋蟀谁不会呀,抓几只蟋蟀,想怎么斗就怎么斗。
我们马上就去分头抓蟋蟀了。
一只蟋蟀趴在草叶上,欢快地唱歌,大耳朵兔子和黑小熊隐藏在一排小树后面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只蟋蟀他的两根长须一动一动的似乎在悠闲的唱歌,好像在观察四周的情况。
黑小熊悄悄的一步一步的朝蟋蟀走过去,她走的那么的慢,蟋蟀跑了,怎么办?大耳朵兔子等的不耐烦了,突然向蟋蟀扑过去,嘴里大喊着“看你往哪里跑?”
草叶上的蟋蟀猛的一跳,弹出去几米远。
大耳朵兔子摔了个四脚朝天。
黑小熊把大耳朵兔子扶起来,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把蟋蟀都吓跑了。
”
大耳朵兔子一声也不吭,这时他又发现了一只蟋蟀大耳朵子,没有像刚才那样性急,而是悄悄的绕道,蟋蟀的后面小心翼翼的走过去。
大耳朵兔子瞅准时机用手一扑,哈,抓到了。
不一会儿,黑小熊和我也都抓到了令自己满意的蟋蟀。
他们将各自的蟋蟀放在大盆子里。
开战了,大耳朵兔子的蟋蟀一看到黑小雄的蟋蟀就发起猛攻,黑小熊的蟋蟀也不甘示弱奋力抵抗。
我的蟋蟀似乎不关心这场战争,独自在一旁无所事事。
我将我的蟋蟀放在大耳朵兔子和黑小熊的蟋蟀中间,让他积极参战,没想到二大耳朵兔子的蟋蟀和黑色的熊的蟋蟀绕开他又难解难分的在一起完全不理我的蟋蟀。
"你捉到的蟋蟀可不是个好斗士。
”大耳朵兔子和小熊哈哈笑起来。
这时山羊老爷爷过来观战的,他瞧了瞧说谁这么厉害,把母蟋蟀也捉过来。
,他才不斗呢。
”这么说我抓到的是一只母蟋蟀?”我恍然大悟。
山羊老爷爷点点头。
“怎么样才能抓到公蟋蟀呢?”我好奇的问。
“叫的凶的就是公的母蟋蟀一般不会叫。
”山羊老爷爷说。
我听的赶紧将母蟋蟀放走,去做公蟋蟀了。
过了一会儿,我大汗淋漓的回来了。
这回我说的是公蟋蟀一放到盆里就和大耳朵兔子和小黑小熊的两只蟋蟀打成了一团三只蟋蟀晃动着长长的须拼命的扑向对方,谁也不甘示弱。
大耳朵兔子和黑小雄的蟋蟀经过先前的打斗已经断手断脚,那还是后面这是新帅的对手一会儿他就把先前的两只蟋蟀给收拾了。
“耶,我赢了。
”我高兴的喊道。
为什么公蟋蟀如此好斗而母蟋蟀却无动于衷呢?我们三人疑惑不解,向山羊老爷爷请教。
山羊老爷爷告诉我们,蟋蟀不喜欢群居通常都是一公一母居住在一起,雄蟋蟀勇猛善斗,打败了其他的同性才能获得雌蟋蟀的占有权,因此雄蟋蟀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