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1]

合集下载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0 — 5 米 练习次数在 4 ~ 0次以上。 06 运 动 员有 自己的生理 和心 理特 点 , 上训 很 多基层教 练对于单纯 力量训 练和速 度训 10 1 0 , 加 练 时间不是很长 ,作 为教练员 要掌握 青少 练都很熟悉 , 练的 内容也很 丰富 , 训 但效果
1 4一 2
作者 单位 : 江苏 徐州 丰县 创 新外 国语
年 短跑 运动员 力量 训练 的原 则 , 能 照搬 并 不好 ,探究其 原 因主要 是力量 训练和速 学校 ( 中部 ) 不 初

的关键 。短跑 速度 获得 的两个 最重要 的因 训 练 , 忽视核心力量 的训练 。第二 , 注重 伸 31 大力 量训 练。最大力量训 练要求 .最 ’ 素是步 长( 身高 、 长 、 韧性 、 调性 ) 髋肌群力量 的训练 。短跑运动速度快 , 腿 柔 协 和 支撑 负重 的重量 大 , 负荷 达到 9 %~ 0 %, 1 0 10 做 步频 ( 动作 速度 )要 想获 得足 够 的步长 和 时 间短 , 乎 没有 落地 支撑 过 渡到 后蹬 的 3个 ,- , 几 3 4组 。最 大力量一 般安排 在准备活
步频力 量是最重要 的条 件 。第一 , 在身 高 、 时 间。向前 的力量 来 自于大 小腿积 极下压 动充分 , 运动员体能状态充沛的情况下完成 , 柔韧性一 定的情况 下 , 发力 的增加 , 爆 人体 后扒 , 也就 是说 途 中跑 中伸髋 肌 群是 前进 在组与组 之间安排积 极性休息 。对 于青少 在跑动 时对 地面 的反作 用力增加 ,每步 的 的动力 , 后蹬的肌 肉群更多 的是起到起跑开 年运动员 , 最大力 量训练 要慎用 , 有利 于运 步长增加 。第二 , 相对力量增 加 , 体克服 始阶段的后蹬加速和落地缓 冲的作用 。 人 阻力 的能力 提高 , 肢体运动频率增 加 , 提高 23力 量训 练要 符 合青 少年 身 体发 育 _ 动员 的身体发 育。 32提高爆发力训练 。主要 采用跳深练 .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作者:袁广慧来源:《祖国》2017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在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短跑运动也受到了一定重视。

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需要依靠科学的、专业的训练方法。

基于此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身体情况与素质,结合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力量训练方法,以期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短跑青少年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短跑运动中,运动员肢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在短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核心力量的训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而在近些年来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也被逐渐重视起来,逐渐被教练与运动员所采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由此可见,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关系着运动员在短跑运动中的质量与成绩。

一、核心力量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重要性(一)核心力量是短跑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跑运动不同于长跑运动,其速度与爆发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短跑的成绩,而肢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关系着短跑的质量。

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中,核心力量的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与爆发力,并且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其还影响着四肢的协调与配合能力。

因此要利用专业的技术方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二)核心力量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作用在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其对短跑运动员的短跑姿势有着能够进行规范与锻炼,使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可以坚持应用正确的短跑姿势进行运动,达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正确的短跑姿势可以避免青少年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受高强度的运动对其脊柱与骨盆的伤害。

确保其身体机能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

同时,核心力量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短跑运动员的控制能力,这使运动员可以在运动中最大程度的避免其身体上的损伤,并且使肌肉与四肢的机能有效提高,这为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供较大帮助。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向前运 动 。 常见 的练 习方 法有 :仰 卧飞乌 、仰 卧推举 、直 立快速 推举 、负
研究显示 ,肌肉要发挥 出最大力量 ,至少要08 的时间 ,而短 s
跑 运动 员与 地面 接触 时 间仅 有 00 s 8 ,后 蹬 不到 O0 s 4 。所 以 ,运动 员要在 极短 的支 撑 时间 内发 挥 出最 大蹬 伸力 量是 不 可能 的。 因此 ,
22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快速 离心 、向心收缩 力量 .
短跑着地的缓冲效果 ,取决于掌趾和踝关节肌群的离心 、向心 收缩能力。离心收缩能力主要靠运动员跑动过程中的速度和掌趾与 地面 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获得。如果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差,离心收 缩能力就相对较弱,着地缓冲阶段身体的大部分负荷就由膝关节承 受 ,长此以往导致膝关节损伤。研究表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的全 部力量中,6 %的力量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 0
长 间练 中,教练员应把爆发力训练和专 项力量练习结合起来。在专项力量训练 中,应重视以髋为轴的高速 摆动力量练习。跑动过程中,运动员以前脚掌着地 ,足踵基本不接 触地面 ,使运动员进行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退让与超等长力量练 习,这既是现代短跑技术的需要 ,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 。

“ 扒地式 ”车轮跑 :要求摆动腿高抬 ,摆至最高点时快速制
动 ,摆 动腿 积极 下压 时伸 小腿 做 “ 鞭打 式 ”扒地动 作 ,前脚 掌积极
1对短跑技术 的认识
短跑运动 员技术动作规范 、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符 合生物力学原理 ,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技术形 式上的具体表现是 :动作平衡、重心起伏较小 ;上下肢配合协调 , 上肢摆臂有力 ,下肢蹬摆快速 ,以摆促蹬 ;跑 的向前性和直线性 好 ,全程节奏感强。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与其他运动员的明显差异 集中表现在两点 :伸髋与着地技术。现代短跑运动 员途 中跑的最高

100米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方法

100米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方法

100米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方法由于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一般都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100米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其中,发展短跑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能力是发展速度力量的基础,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决定“力量”。

体育运动项目绝大多数是在快速节奏下或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各种情况下的起动速度、投掷中的鞭打速度、体操的团身、转体速度等都要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缩速度。

表现在体育运动中为起动力量、爆发力、反应力等。

(一)发展起动力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通常不到150毫秒)最快地发挥下肢力量,称为起动力。

运动实践证明:最大力量水平是起动力的基本因素。

许多力量型运动员,如投掷、举重短跑运动员,尽管其体重大大超过了100公斤,也很少从事过专门的短跑训练,但他们的起动速度都非常出色。

发展起动力的负荷特征是采用30~50%的负荷强度,进行3~6组,每组5~10次,每组间歇1分钟至3分钟。

发展起动力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1、利用地形地物做各种短跑练习,如沙地跑、上下坡跑、跑阶梯等。

2、利用器械、仪器做各种跑的练习,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方向跑、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短跑等。

3、利用同伴的各种助力做加速跑、牵引跑、各种准备姿势的听信号起动跑等。

另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练习也都是发展起动力的良好手段。

(二)发展爆发力的方法以最短的时间(在150毫秒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称为爆发力。

它对于多数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如跳远的起跳动作)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爆发力也同样依赖于最大力量水平。

所以任何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适应于发展爆发力练习。

但发展爆发力练习的负荷特征是:负荷强度一般采用70~90%,练习组数3~6组,每组做5~6次,每组间歇3分钟。

前苏联短跑运动员安排18周发展爆发力,收到良好效果:前6周从事跳跃练习,中间6周进行大重量的快速杠铃练习,后6周做跳深练习。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谈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作者:黄丽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4期一、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短跑训练存在的误区(一)青少年力量训练手段比较单一,而且片面理解力量训练,过分重视杠铃练习许多中小学教练员对短跑的力量训练的理解比较片面和狭窄,认为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训练。

如杠铃的深蹲,抓举,成了大多数中小学田径队力量训练课的主要内容。

但深蹲杠铃练习不能加强和提高短跑技术中最关键的肌肉力量,长期练习反而会使肌纤维缩短变粗,收缩速度变慢影响成绩。

(二)过分强调爆发力训练,忽视了短跑的专门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短跑的基础,而专项力量能力的提高,应作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来抓。

以往在青少年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较好。

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专项能力的发展。

(三)过分强调支撑腿的后蹬,忽视了摆动腿的前摆现代先进的短跑技术强调蹬摆结合,以摆促蹬。

而我国的短跑技术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方向和速度。

认为后蹬是跑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来源,因此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非常强调以后蹬为重点的力量训练。

其实,这种认识破坏了人体高速跑动中各运动环节用力的系统性、衔接力与和谐性,不利于认识跑的周期运动。

二、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根据青少年实际情况及专项需要,在优先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的群的力量训练。

(二)在青少年发展力量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素质特点。

不做过大重量的静力练习和支撑练习。

在青春发育期性别差异显著,女子肌力较小,因此在力量训练安排上要注意发展腹肌,背肌和肩带等薄弱环节。

(三)发展全身肌肉力量练习和各专项力量的练习要结合好;青少年运动员应更多地注意发展全身肌肉力量,适当发展运动员专项素质较弱的肌力。

(四)应以发展爆发力为主,并适当发展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激烈和高强度的项目之一,对于短跑选手来说,拥有出色的速度耐力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表现,科学合理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指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延缓疲劳的能力。

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的提高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抵抗疲劳,保持更长时间的高速奔跑。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速度耐力训练方法:1. 阻力训练:通过增加跑步时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训练可以使用附加重量、爬坡或使用跑步机进行。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跑步和恢复期交替进行,提高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例如,进行一分钟的全力冲刺跑,然后缓慢跑或静止若干分钟,再次进行冲刺。

3. 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多次全速跑,中间休息时间较短,以增加肌肉耐力和提高血液循环。

二、力量训练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备足够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爆发出发力量、保持良好的姿势并快速撤离出发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1. 重量训练:通过使用自由重量、器械或身体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

例如,深蹲、卧推和硬拉等练习可以加强下肢和核心肌群。

2. 爆发力训练:通过进行快速而高强度的动作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例如,蛙跳、跳箱练习和坐姿起跳等可以增强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

3. 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来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俄罗斯转体等练习可以加强核心肌肉。

三、训练计划安排为了使训练效果最大化,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应该合理安排。

以下是一个示例训练计划:周一:重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和腿推周二:速度耐力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冲刺跑+缓慢跑周三:休息或低强度活动,如瑜伽或游泳周四: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全速跑周五:力量训练-核心和上肢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周六:速度耐力训练-阻力训练,如爬坡跑或跑步机周日:休息或低强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都应该根据其个人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浅谈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浅谈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时应持谨 慎的态度 。其次 , 则体 现在得 到锻炼部 位肌 肉所获
得的机 能有符合专 项的需要 , 既符合完 成专项 技术动作 时肌 肉工作形 式。短跑 运动 时肌 肉的工 作是 以快 速 伸缩 形 式进 行的 。缩短 肌纤维 快速 伸缩 的 每一 个周 期应 是 短 跑专 项 力
维普资讯 报
Ju a fHabnP y ia d c t n Isi t o rl o r i h sclE u ai n tue n o t
第2 O卷 总7 3期
第2 期
浅 谈 短 跑 运 动 的 专 项 力 量 训 练
郝一伟 李 雪艳
( 哈尔 滨体育学 院体育系 )


本 文在重新 审视 我 国短跑运 动员身体技 能之 一 的力量 训练理 论 与 方法 的基础 上 , 短 跑运 动 员专 项 力量训 练 的指 对
短跑 专项力量 手段 方法
导思想、 方法学原理 、 训练手段与方 法三个方 面, 对短跑运动 员力 量训 练进行分析研 究。 关键 词
最重要 的身体竞技 能力 、 而且 还是短跑运 动训 练最重要 的组 成部 分。基 于此 , 本文拟 以我国短跑运动 力量训练的理 论与
方 法为参考 , 对短跑运 动的专项力量训练 展开分析与讨 论 。
1 短跑运动 专项力量训练 的指导 思想
据最新 的运 动生 物力 学 对短 跑 技术 的分 析研 究 表 明 , “ 快速 伸髋对跑速 的影响远远超过快 速伸膝” 这是 因为 ,在 , “ 塑胶跑道上 进行 的一个跑 进周 期的动作 中 , 膝关节角 度变化 的幅度在 1。 5左右 (5。 15) 而髋关节 角度 的变化 幅度则 10一 6。 ,
空间特征 上严格符 合短跑竞 技需要 的力量 , 即创造最 高跑进 速度 的快速力量 。

提高短跑运动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提高短跑运动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提高短跑运动力量训练方法探析摘要: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从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反应力量等力量训练方面分析,以期提高短跑运动基层训练水平。

关键词:短跑运动力量训练有效途径短跑的项目特点要求练习动作速度快,因此在进行力量素质练习时,应经常变换力量训练手段,测定各部位力量增长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运动员所受到的刺激也有所不同,更能动员机体的潜力,提高速度素质。

方法多样的训练手段对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各种方法手段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一、爆发力的训练爆发力就是快速力量,它对田径运动员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爆发力定义的界定在国内外田径训练理论界尚不统一,有关爆发力的概念在国内教科书上定义为:爆发力=力量*速度。

此外,对于诊断爆发力大小的比较,必须强调一定的外加负荷和一定的速度,在此种情况下,肌肉所发挥的力量越大则爆发力越大。

为了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可采用在一定负荷和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的练习。

1.发力练习的形式和方法跳跃练习对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运动员初期训练中不适合做大力量的负重练习情况下,各种跳跃练习就成为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的主要手段。

青少年运动员,采用单腿下蹲与跳跃练习,比采用杠铃练习更为有效和安全,是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的有效方法.我们知道在多数跳跃项目中,起跳是用单腿完成的。

起跳腿的负荷是自身体重的5—7倍,因此,运动员要承受这样大的负荷,就必须经过早期的系统训练。

我们发现在训练中,不管是青少年运动员还是成年运动员大多数跳跃练习通常采用双腿完成。

经验已经表明,即使采用较大负重的双腿练习,对于发展爆发力也不是最有效的,这是因为负荷分布在两腿上。

2.注意考虑爆发力训练的疲劳与恢复在训练中,大强度、多量和单一的练习形式容易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局部肌肉负担过重而产生疲劳和损伤,因此,运动员初期训练中的跳跃练习应形式多样,保持适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许立峰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摘要本文主要从短跑运动的特点入手,浅析一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短跑力量训练运动员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

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

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1]。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

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

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

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

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

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

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

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

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注重后蹬,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程度、方向和速度,使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训练方法,偏重以杠铃为主的大负荷力量练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伸膝力量,提高下肢的蹬伸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蹬伸动作,势必破坏用力的连贯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面上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

现在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摆动式着地技术为主的途中跑的后蹬动作,应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的第二次发力,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

因为途中跑的着地时间极短,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时间仅0.08秒,后蹬不到0.04秒,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力量和速度。

研究证明,肌肉要求发挥出最大力量,至少需要0.8秒,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发挥出最大蹬伸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于支撑时间相对较长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可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为运动员是在静止状态下逐步改变运动速度,此时只有依靠支撑反作用力来实现重心的位移和速度的增加。

然而对于支撑时间极短,速度较快,以摆动技术为主且对全程跑成绩起决定作用的途中跑来说,显然意义不是很大。

因此,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应多做以髋为轴的下肢快速摆动力量练习,它是短跑运动员十分重要的专项力量练习内容。

而且,必须选择肌肉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都与短跑的专项相吻合的摆动式肌肉力量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结: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大量采用了以摆动式着地动作为主的车轮跑,注重以大腿带动小腿的鞭打式着地动作:采用了双杠支撑或仰卧状态下(仰卧于高台上,髋部以下悬空),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以最快速度作跑的模仿练习:还采用了负重和不负重的弓箭步交换跳。

3.2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短跑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以前脚掌落地瞬间完成着地缓冲过程。

着地缓冲动作完成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踝关节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

离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跑进过程中产生的水平速度,支撑身体落地的重量,阻碍身体向下运动,在身体落地时起缓冲作用,避免身体受到太大的震动。

如果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差,离心收缩的能力就会相应减弱,缓冲阶段的冲击性负荷,就只有大部分依靠膝关节弯曲度增加,身体重心下降。

当离心收缩力达到最大值后,踝关节肌群开始进行向心收缩。

向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并使身体瞬间进入腾空阶段。

研究证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是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换是非常迅速的。

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完成离心——向心收缩的全过程仅需0.08秒左右。

由此可见,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对于增加步频,(主要是缩短支撑时间),推动身体快速向前运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选择较松软的地面进行各种快速的跑跳练习外,还安排了不少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提踵、原地或行进间的直膝跳练习以及模仿短跑着地动作的跳深练习。

为了使这些练习达到最大的效果,防止踝关节受伤,必须切实保证练习动作的正确和适量。

3.3 提高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快速摆动力量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摆臂动作不但是配合腿步动作在跑进中起平衡作用,而且快速有力的摆臂还有利于增加两腿动作的频率和幅度。

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中枢有着“共济”的特性,它能调节身体各部分肌肉工作的协调性。

在跑进中,上肢和下肢也有统一的神经联系。

一般来说,两臂能摆多快,步频就相应就有多快。

同样,摆臂的幅度也必然影响到摆腿的幅度。

所以,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就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影响速度的发挥。

可见,把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作为短跑转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一环是何等的必要。

笔者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利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注意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符合短跑专项动作的要求。

4.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根据完全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4.1最大力量训练特征和方法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

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4.1.1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方法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

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

发展最大力量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时(甚至在最大用力时),参与工作肌纤维通常只有30%——60%,专门训练可较大地提高肌肉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间的协调力,使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佳状态。

此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项目来讲,有决定意义。

二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

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在恢复过程中蛋白质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并通过训练调节神经系统中肌肉内协调和肌间协调完善的条件反射联系,力量得到发展。

前者力量发展快,但易消退,后者则相反。

4.2快速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

因此,除了与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

而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又有起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的训练之分。

4.2.1发展起动力的途径和方法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开始后50毫秒),最快的发挥下肢肌肉力量。

起动力对短跑运动强而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跑动作肌在疾跑段达到最佳速度极为重要。

起动力的训练方法很多,通常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起跑练习;2、沙地跑、上下坡路跑、跑阶梯等练习;3、利用各种器械、仪器的各种短跑练习;4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或其他轻器械跑等;5、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

此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跳深和各种跳跃练习也是发展起动力的有效途手段。

4.2.2 发展爆发力的途径和方法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点。

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爆发力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的发展取决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

爆发力的评定以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

在发展强直性或反弹性爆发力为主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益。

因为,该强度下的练习,动作速度下降并不明显,有利于在不损失动作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力量,进而提高爆发力,。

评定快速力量的方法都可以来评定爆发力。

通常评定爆发力多用爆发力指数为指标,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

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也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

重复次数与符合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