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有CAD图纸)

合集下载

连接套零件课程设计

连接套零件课程设计

连接套零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连接套零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连接套零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连接套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量具正确测量连接套零件的尺寸,并准确读取数据。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连接套零件组合,并进行装配和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纸和说明书,正确识别和选用合适的连接套零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制造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学生认识到连接套零件在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连接套零件的基本概念:包括连接套零件的定义、分类和功能,以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2. 连接套零件的测量和选用:介绍测量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教授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套零件。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二节3. 连接套零件的强度计算:讲解影响连接套零件强度的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公式。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4. 连接套零件的装配与调试:介绍装配工艺和调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连接套零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连接套零件在实际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连接套零件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连接套零件的测量和选用第三课时:连接套零件的强度计算第四课时:连接套零件的装配与调试第五课时:连接套零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含CAD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含CAD图)

学号:08929024****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08农机(二)班年级:0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姓名:***指导教师:王利华完成日期:2010年**月**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3)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 (3)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6)轴的设计计算 (1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28)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1)连轴器的选择 (32)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33)润滑与密封 (33)设计小结 (33)参考资料目录 (34)设计计算及说明结果一、设计任务书 1.1传动方案示意图图一、传动方案简图1.2原始数据传送带拉力F(N)传送带速度V(m/s)滚筒直径D (mm )36001.02801.3工作条件二班制,使用年限为10年,连续单向于运转,载荷平稳,小批量生产,运输链速度允许误差为链速度的%5 。

1.4工作量1、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轴的设计计算;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选择和轴承寿命校核;6、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7、减速器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8、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9、设计小结; 10、参考文献;二、传动系统方案的分析传动方案见图一,其拟定的依据是结构紧凑且宽度尺寸较小,传动效率高,适用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虽然所用的锥齿轮比较贵,但此方案是最合理的。

其减速器的传动比为8-15,用于输入轴于输出轴相交而传动比较大的传动。

设计计算及说明结果(第八版)》表15-3,取0112A =,得569.2072046.4112n P A d 33I I 0min ===mm 输入轴的最小直径为安装联轴器的直径12d ,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12d 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2ca A T K T =,查《机械设计(第八版)》表14-1,由于转矩变化很小,故取 1.3A K =,则 2ca A T K T ==1.3X59.16=76908N.Mm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13-7,选HL3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工称转矩为2000N.m ,而电动机轴的直径为38mm 所以联轴器的孔径不能太小。

CAD课程设计说明书

CAD课程设计说明书

CAD全称Computer Aided Design,也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做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复制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以下是我的cad的设计说明:一,设计顺序1.图层设计,通过观察图纸的主要构成,大致估算需要图层的个数来新建图层,以及不同图层的名称,线型,线宽,颜色。

2.样式设置,字体使用仿宋体,字体高度估算。

标注使用倾斜式并修改合适的标注字体高度。

3.单位设置,使用毫米单位。

4.捕捉方式设置,选点圆心、中点、端点、垂足等。

5.绘图比例,根据图纸需要设置绘图比例为1:50。

6.绘图界限设置,A2,29700*2100。

7.绘图,先绘制轴线,线型选择CENTER。

构造柱线,墙体线选择线型Continuous。

绘制沟底,线型选择HIDDEN。

定义管道样式:JL,YS,ZP等,绘制管道。

选择预先绘制的设备图形移到规定位置。

尺寸标注:长度标注,管道标注。

标高标注与设备名称标注。

8.保存,选择大A图标,另存为桌面规定名称的文档。

9.DWG转PDF。

选择打印,打印机名称选择DWG To PDF.pc3,打印范围选择窗口和居中打印,窗口选择绘图界限,打印比例选择布满图纸,确定。

二,设计方法和技巧1.绘图前应该先熟悉一遍CAD快捷键,快捷键可以加快绘图速度。

2.先在脑海里确定一下绘图的顺序,可以减少绘图操作失误。

3.水池、水泵房平面图中设备图形很多重复,可以先绘制一次,使用时直接复制粘贴4.剖面图中两图基本对齐可以对比来绘制墙体位置。

课程设计连接壳体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连接壳体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连接壳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院、系别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班级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姓名张云文学号20090663243三明学院2012 年6 月8日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序言 (1)1 零件分析 (2)1.1零件的生产类型及生产纲领 (2)1.2 零件的作用 (3)1.3 零件的工艺分析 (3)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3)2.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4)2.3确定工艺参数 (4)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5)3.1基面的选择 (5)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7)3.3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4 夹具选用 (30)5 总结 (31)参考文献 (3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连接壳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大批生产)设计要求: 1.螺纹按3级精度制造1.未注明铸造圆角R2~32.去毛刺锐边3.材料HT200设计内容: 1.熟悉零件图2.绘制零件图(1张)3.绘制毛坯图(1张)4.编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5.工序卡片(5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2012年 5月28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我们在走进社会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着力求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本次课程设计达到了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目的。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实践经验少、资料缺乏,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教。

连接盘课程设计说明书

连接盘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 (2)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3)3.零件的生产类型 (4)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1.选择毛坯 (4)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4)3.确定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及铸件毛坯尺寸 (5)4.设计毛坯图 (6)三、加工方法的选择及工艺路线的制定 (6)1.定位基准的选择 (6)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7)3.制定工艺路线 (7)四、工序设计 (8)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8)(一)选择机床 (8)(二)选择夹具 (9)(三)选择刀具 (9)(四)选择量具 (9)2.确定工序尺寸 (10)(一)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10)(二)确定轴向工序尺寸 (11)五、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1.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2.工序Ⅱ的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5)3. 工序Ⅲ的的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6)4.工序Ⅳ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7)5.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8)6.工序Ⅵ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0)7.工序Ⅶ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20)六、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 (21)序言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和大部分专业课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的又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结合生产实习中学习到的实用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问题,设计专用机床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我自己而言我想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能使我的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提升,通过本次设计:1、通过课程设计,使我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2、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如优选设计方案、分析和讨论、过程计算以及结果书写、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连接件课程设计

连接件课程设计

连接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连接件的概念、分类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连接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分析连接件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识别并分类常见的连接件。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连接件的拆装和组合。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结构模型,并选择合适的连接件进行组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连接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技术应用的重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通过连接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连接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介绍连接件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 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对比不同类型的连接件。

2. 连接件的原理与应用- 分析各种连接件的工作原理。

- 举例说明连接件在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3. 连接件的受力分析- 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连接件在受力时的表现。

- 结合教材实例,讲解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4. 连接件的操作与实践- 教学学生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连接件的拆装和组合。

- 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连接件的理解。

5. 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结构模型。

-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连接件进行模型组装。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连接件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连接件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三课时:连接件受力分析第四课时:连接件操作与实践第五课时: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第一、二课时第二周:第三课时第三周:第四课时第四周: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关于连接件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CAD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模板

CAD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模板

1 绪论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典型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而本人所接受的具体任务是法兰盘的参数化设计,其主要的参数化部位是突台直径d1、法兰盘直径d2、法兰盘小孔中线到中心线的距离d3、套孔直径d4、法兰盘套筒外直径d5、法兰盘长度l1、法兰盘平台宽度l2、突台宽度l3,在这些参数中,突台直径d1为关键参数,它直接决定了图幅的大小。

参数化设计要求法兰盘的外部尺寸能够随着具体参数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依据参数选择所设计的零件就能的到不同大小、规格以满足不同需求。

2 任务分析2.1 课程设计任务2.1.1参数化设计简介AutoCAD是一个通用CAD平台,它不仅具有强大的绘图、编辑功能,而且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允许用户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2.1.2 CAD软件基本要求在AutoCAD环境下,运用高级汇编语言AutoLISP,编程实现典型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通过参数数据的修改,已实现相同类型产品的结构设计。

2.2参数化设计的总体方案设计2.2.1参数化方法及实现步骤在Visual LISP文本编辑器中编写好参数化设计的程序或打开已经编辑好的程序,在AutoCAD绘图窗口下方便会出现提示语言,依据提示语言输入所要参数化的数据,之后按Enter键就会出现所要图形。

2.2.2 参数化设计零件的二维工程图图1. 主动齿轮轴二维工程图3 CAD系统软件的编制4 编制程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5 设计心得6 结语7 参考文献[1] 李长勋主编,AutoCAD程序开发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二代龙震工作室编著,AutoCAD程序设计实作。

电子工业出版社.[3] 郭剑峰编著,用Visual LISP开发AutoCAD2000应用程序。

人民邮电出版社.[4] 陈伯雄编著,Visual LISP for AutoCAD2000程序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5] 崔洪斌方忆湘张嘉钰等编著,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及应用。

连轴套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包含全套CAD图纸)

连轴套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包含全套CAD图纸)

摘要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黏度的流体,用柱塞或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连轴套的注塑模的设计,依据产品的数量和塑料的工艺性能确定了以1次分型面注塑模的方式进行设计。

模具的型腔采用一模2腔直线排列,浇注系统采用侧浇口成形,推出形式为推件板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

由于塑件的工艺性能要求注塑模中有冷却系统,因此在模具设计中也进行了设计。

本次的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还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过程比较完整。

关键词:1次分型面注射模具;侧浇口;推件板。

摘要 (1)目录 (2)绪论 (3)1 塑料制件的分析 (5)1.1 成型塑料件的工艺性分析 (5)1.2 成型塑件的材料分析 (6)2. 塑件成型的基本过程 (8)3 注塑设备的选择 (9)3.1估算塑件体积质量 (9)3.2 注塑机的选择 (9)4. 成型零件有关尺寸的计算 (11)4.1型腔凹模尺寸的计算 (12)4.2型芯凸模尺寸的计算 (13)5. 浇注系统的设计 (15)5.1 分型面的选取 (15)5.2浇口套的选用 (15)5.3冷料井的设计 (16)5.4分流道的设计 (17)5.5分流道的布置 (18)5.6浇口设计 (18)5.7 模架的选取 (19)6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0)6.1导柱的设计 (20)6.2 导套的设计 (21)7 脱模结构的设计 (23)8 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设计 (24)8.1抽拔距的计算 (24)8.2斜导柱的尺寸与安装形式 (24)8.3 锁紧楔形式 (25)8.4 斜导柱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25)9 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6)9.1排气系统 (26)9.2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6)10 绘制装配图 (28)11注射机的校核 (29)11.1 注射量的校核 (29)11.2 锁模力的校核 (29)11.3 模具合模高度的校核 (29)结束语 (32)致谢 (33)参考文献 (34)模具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装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课程设计(论文)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系:机电工程系指导教师:欧阳伟专业班级:成型1081学生姓名: @@@摘要本论文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了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

本设计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

落料冲裁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本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冲孔和落料。

本设计分别论述了产品工艺分析,冲压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模板及主要零件设计,模具装配等问题。

本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复合模内型和结构形式以及工艺性,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件零件图。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同时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使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提高等。

关键词:冷冲压、冲裁、复合模、落料目录前言 (2)1 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2.1 零件的工艺分析 (3)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3)2.3 排样的确定 (4)3 工艺设计与计算 (6)3.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6)3.2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8)3.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 (9)3.4 冲压设备的选用 (12)4模具总装图 (11)5模具的装配 (15)总结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模具已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一个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查阅查资料手册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工程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二是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模具的加工工艺过程。

本文是连接板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说明书,结合模具的设计,广泛听取各位人士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和验证编制而成。

为了达到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合理性,本人通过查阅多方面的资料文献,力求内容简单扼要,文字顺通,层次分明,论述充分。

文中附有必要的插图和数据说明。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2.1 零件的工艺分析图2.1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设计是否合理。

一般来讲,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冲制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工艺性就差。

当然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它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要求是确定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是确定冲裁件工艺实应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这一要求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如下:1材料:该冲裁材料为Q235钢,厚1mm。

具有良好的可冲压性。

2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比较适合冲裁。

3尺寸精度:只有孔心距精度要求较高故采用IT11级,其余均采用14级。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确定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

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进行全面的工艺分析分析与研究,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最佳的合理冲压工艺方案。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3种工艺方案:(1)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2)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1)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方案(2)和方案(3)对于该零件都可以采用,但由于孔心距尺寸精度要求高,为更好地保证尺寸精度,最后确定用复合冲裁的方式进行生产,为便于操作,所以采用正装复合模结构及弹性卸料方式。

2.3 排样的确定在冲压生产中,节约金属和减少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中,较好地确定冲件尺寸和合理排样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 冲裁件的排样排样是指冲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

冲件的合理布置(即材料的经济利用),与冲件的外形有很大关系。

根据不同几何形状的冲件,可得出与其相适应的排样类型,而根据排样的类型,又可分为少或无工艺余料的排样与有工艺余料的排样两种。

考虑到该制件的生产纲领与加工条件,采用条料加工有余料的排样。

排样图见右图2.1:图2.12.3.2 材料利用率衡量材料经济利用的指标是材料利用率。

一个进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η=%100*BSA (2.1) 式中: A ——冲裁件面积(包括冲出小孔在内)(mm 2);B ——条料宽度(mm );S ——进距(mm ).η==49.7%一张板料上总的材料利用率η∑为:η∑ =%100*LWnA 式中: N ——张条料上的冲件总数目;L ——板料长度(mm );W ——板料宽度(mm );A ——冲裁件面积(mm 2);查板材标准.选600mmx 2000mm 的钢材,每张钢板可剪裁为13张条料每张条料可冲86个工件:η∑ =2000*600557*86*13=47.3%2.3.3 搭边排样时,冲件之间以及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

它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出合格的冲件,以及保证条料有一定刚度,便于送料。

搭边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1)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2)材料的硬度和厚度。

(3)排样的形式(直排、斜排、对排等)。

(4)条料的送料方法(是否有侧压板)。

(5)挡料装置的形式(包括挡料销、导料销和定距侧刃等的形式)。

搭边值一般是由经验再经过简单计算确定的。

查表2—8得搭边值:a=2.5mm,a1=3mm ,故取搭边值为:a=2.5mm,a1=3mm。

3 工艺设计与计算3.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3.1.1 冲裁方式与冲压力的计算:当一次冲裁完成以后,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下一次冲裁,必须适时的解决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等问题。

选取的冲裁方式不同时,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的形式也就不同。

因此冲裁方式将直接决定冲裁模的结构形式,并影响冲裁件的质量。

3.1.2 冲裁力的计算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压力机的额定压力,因此要计算最大冲裁力。

则冲裁力可按下式计算:F=Aτ(3.1)式中:A 为剪切断面面积,τ为板料的抗剪强度。

考虑到刃口的磨损、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板料厚度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可取安全系数为1.3,于是在生产中冲裁力便可按下式计算:F=1.3LTτ (3.2)式中 :L ——冲裁轮廓的总长度(mm);T ——板料厚度(mm);τ——板料的抗剪强度(MPa)。

经查资料取τ=380][1MPa ,将相应数据代入,得冲裁力为:落料:F=1.3×(2×3.14×8+30×2)×1×380=54.49KN冲孔:F=1.3×2×3.14×4×2×380=24.80KN3.1.3 卸料力、推件力的计算由于影响卸料力、推件力的因素很多,无法准确计算。

在生产中均采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F Q1=K 1F (N) (3.3)F Q2=K 2nF (N) (3.4)式中: F Q1、F Q2——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K 1 、K 2——分别为卸料力系数、推件力系数,其值见表3.1n ——同时卡在凹模孔内的工件或废料数,F ——冲裁力(N ),按式(3.1)计算。

表3.1卸料力、推件力系数表查表3.1得K1=0.12 K2=0.08。

代入公式得:卸料力F Q1=K1F=54.49×0.12=6.52KN推件力F Q2=K2nF=0.08×22.451=1.98KN3.1.4 总冲裁力的计算根据工件的要求已及对模具的要求,故选总冲压力为:F总=F落+F冲+F卸+F推=54.49+24.80+6.52+1.98=87.79KN3.1.5 压力中心的计算该零件是对称的,所以压力中心在该零件的几何中心。

3.2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置。

冲孔部分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既已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具体刃口尺寸计算见下表:3.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3.3.1 凹模尺寸凹模厚度H=Kb(≥15mm)=16mm凹模边缘壁厚C≥(1.5-2)Hmm查标准JB/T 6743.1-94;凹模宽100mm。

因此确定凹模外形尺寸为100×100×20mm,表3.2凹模厚度系数K3.3.2凸凹模尺凸凹模长度:L=h1+h2+h =20+10+20=50mm其中h1:凸凹模固定板厚度;h2:卸料板厚度h:增加高度(包括凸凹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弹性元件安装高度)。

3.3.3 冲孔凸模尺寸冲孔凸模尺寸:L凸=h1+h2+h3 =12+12+20=44mm式中:h1——凸模固定板厚度,h2——空心垫板厚度,h3——凹模板厚度。

3.3.4 其他模具结构零件根据凹模零件尺寸,结合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特点,查JB/T 2885.1-94,确定其他模具结构零件,如下表所示:根据模具零件结构尺寸,结合倒装式复合模结构特点,查JB/T 2855.5-94选取后侧导柱100×100标准模架一副。

3.3.5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方案如下以凹模板的加工为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备料——热处理——磨平面——钳工——磨平面——热处理——线切割。

工艺过程如表3.3 。

表3.3 凹模板加工工艺3.4 冲压设备的选用压力机对模具寿命的影响也不容被忽视。

压力机在不加载状态下的精度称为静精度,加载状态下的精度称为动精度。

当压力机的动精度不好时,就等于用精度不好的压力机进行冲压加工。

由于测量动精度很困难,目前还没有压力机动精度的标准,生产厂家也只保证压力机的静精度。

因此压力机的动精度一般只能根据其静精度的好坏、框架结构形式和尺寸以及对压力机生产厂家的信任程度来推断。

根据总的冲裁力、模具闭合高度、冲床工作台面尺寸等,故选压力机型号为J23----10开式双柱可倾冲床,并在工作台面上备制垫块。

其技术规格如下:表 1-2 压力机参数4模具总装图A- AB- B5 模具的装配复合模是指在冲床一次行程中冲制产品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冲模,这种模具结构复杂,装配要求高,但由于模具生产率高,各内、外型面间的相对位置精度高,故广泛应用于精密零件的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