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调频立体声发射机电路
调频发射机电路

1W调频发射机电路[日期:2009-03-03 ] [来源:net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Veronica FM发射机容易制作,性能稳定,信号纯净, 不使用专业零件和IC, 并有辅助测试功能使您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轻易地进行调试。
它有两个版本, 1瓦和5瓦。
1瓦版本适用于3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200mA;5瓦版本适用于8公里发射距离,所需的电源是12-16V 900mA。
本文介绍1瓦版本。
图1: 1W Veronica 线路图该发射器自带一个混音器,使您同时发射来自CD和话筒的音频信号。
晶体管T1是话筒放大器,可变电阻R1和R2调节音量大小(参见调试部分)。
在R8和C21之间是振荡器,是产生无线电射频信号的部件。
二极管D1是一个所谓的“变容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容,它由音频信号控制,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起到变频的作用。
C12,C13,和L1决定振荡器的频率。
这个振荡器实际上是由两个反相振荡器组成,每个运行在50MHz附近,当两个信号结合时,便成了一个100MHz的信号。
这种电路比单个100MHz振荡器稳定很多。
振荡器的信号由T4放大到1W。
在T4右边的电路包括天线阻抗匹配和低通滤波功能。
D2、D 3、T5组成的电路是辅助调试用的,它将射频输出的信号取样,控制发光二极管D5,输出高时,D5也明亮一些。
此电路本身不带立体声调制器,你若需要播放立体声节目,请参照这里制作立体声调制器。
电阻:R1+2 10k 可调R3 820k R4 4.7k R5-7 220 R19 220 R8 1.5k R9 15k R10+11 1k R1 2 33k R13+14 56 R15+16 68k R17 47 R18 270 R20 10k电容: 除特殊指定外,用瓷介或云母电容。
C1,2,7, 16,17,19, 24,29及31 1n C3-5及8 10u 电解C6,18及30 220u 电解C9,10及20 10n C11 22p* C12 47p* C13 22p 微调C14及15 15p* C21,25及26 65p 微调C2 2 100p C23 5.6p C27及28 1.8p*C11, 12, 14 和15 决定振荡频率,最好用高质量云母电容。
【开题报告】立体声调频与发射电路设计

图2 调制后副载波波形图抑制副载波的目的是因为调幅波在能量的角度上看载频占有最大的能量,而边频幅度(上下边带)不超过载频幅度的1/2,也就是说,边频能量最多只有载波的50%,当调制度达到100%时边频的能量一共只占1/3,如果调制度再少一些,比例还将更少。
但是,信息是靠边带来传送的,所以幅度恒定的副载波是无用的,将它抑制掉这对提高信噪比和节约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都有好处。
然而,在接收端就必须要将抑制了的38KHZ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才能正确解调出S信号,而且恢复的38KHZ载波信号必须要和发射端的38KHZ在相位上保持一致。
那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行的办法是在发射端发送一个导频控制信号此信号用以在接收机中从新建立38KHZ的副载波。
3、将L+R信号和上下边带信号与19KHZ导频信号同时加到环形调制器中进行混合叠加成为立体声复合信号。
4、将立体声复合信号与主载波(88~108MHZ)以FM方式进行调制后发射出去。
立体声产生流程图如图3所示图3 立体声产生流程图(二) FM立体声信号的解码 立体声信号的主要部分是差信号±S,在单声道接收机中此信号被去加重电路滤除了,在立体声解码中就必须依靠S信号,将S信号和M信号相加减来获得L、R信号。
M+S=(L+R)+(L-R)=2L、M-S=(L+R)-(L-R)=2R。
立体声解码电路是通过一个环形检波器来实现以上的功能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19KHZ倍频电路和环形检波器电路。
1、19KHZ倍频电路 这部分电路实际上是恢复38KHZ副载波电路。
19KHZ的导频信号从B1取出送到D1和D2进行全波整流,输出38KHZ的半波脉冲信号,BG2将信号放大,由于其波形是脉冲波所以它包含有丰富的谐波成分,而我们需要的是其基波(即一次谐波)所以BG2的负载是一个LC并联选频电路,它谐振于 38KHZ,所以38KHZ的基波将得到最大的输出,经B2耦合将信号送至环形检波器从而达到恢复 38KHZ副载波。
调频发射机各种预加重电路的介绍与分析

调频发射机各种预加重电路的介绍与分析作者:金明杰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9年第22期调频广播有两种最基本的设备电路:(1)预加重,(2)调制峰值限幅。
FM峰值限幅可以在播音室输出至FM激励器输入之间的链路中的任何地方完成,但是预加重加在哪里是更关键的,预加重网络在错误的地方加入,可能会使接收到的信号失真和噪声增大。
一般音频信号频谱中,各频率能量分配是低频的频谱分量振幅大,高频的频谱分量振幅小。
从发射机到接收机鉴频器的输出端,所经过的通路中,附加到信号上的噪声和干扰在频谱内均匀地分布,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增大。
因此在接收机输出端所得到的信杂比,高频端要比低频端要小很多,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不论是老式还是新式发射机都在调制之前采用预加重的方法,人为地将调制信号的高频端的信号电压升高(实质上,是将低频端的信号加以衰减),增大了音频信号的高频分量的振幅。
这样以来,在接收机鉴频器输出端对所有调制信号信杂比保持一样。
但是预加重会在接收机输出端引起音频信号的严重失真,这就要求必须在接收机鉴频输出端与低频放大中间加一个去加重网络,相应地将高频分量加以衰减,以恢复原来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使发射机与接收机的总频率特性符合要求。
在电子管发射机和晶体管发射机中,一般都采用无源式预加重和去加重网络。
预加重网络的时间常数通为T=50微秒。
网络电路如图一所示,图中R1远小于电阻R并且对所有调制频率,R1也小于1/ΩC,Ω为角频率,Ω=2πF,F为调制频率。
因此,通过R1的电流和R1的电压降决定于RC并联网络的阻抗。
随着频率的提高,RC网络的阻抗减小,R1上的电压就提高。
在去重、加重网络中,时间常数T用微秒表示。
T=R*C式中R的单位为欧姆,C的单位为法拉。
通常取R=250KΩ C=200微微法。
或R=51KΩ,C=1000微微法。
在接收机中,用来衰减高频的去加重网络如图二所示。
图中的电容器的容抗1/ΩC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因此C上的电压也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了,去加重的时间常数和加重的时间常数一样也为T=R*C=50微秒,通常R=51KΩ C=1000微微法。
SDA-01A 1W调频发射机

SDA-01A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参数
●发射频率范围(76~108MHz);
●单/双声道模式可选;
●具有倒计时开/待机功能;
●发射功率15档位连续可调;
●一键飞梭可实现操作所有功能;
●采用多种保护技术,具备很强的空载保护能力;
●带PC控制功能,通过《SDA-01A PC Control》软件轻松对本机进行操控;
●主机工作状态指示功能:待机状态时旋钮背光为红色,正常工作时旋钮
背光为蓝色。
技术指标:
RF频率范围:76~108Mhz S/N(立体声):>40db
输出功率:0W~1W连续可调立体声分离度:≥40dB
稳频方式:锁相频率合成音频响应:50Hz~15000Hz
频率稳定度:±10PPM音频失真:≤0.3%
频率步进值:100KHz调制度:15%
调制频偏:±75KHZ调制方式:FM立体声
杂波及谐波:≤-50dB音频输入:RCA
电源电压:DC12V RF输出接口:TNC
工作电流:﹤0.5A)工作方式:连续工作
输入电平:≤-15dBV环境温度:-10℃~50℃
射频输出阻抗:50Ω净重:约550G
信噪比:≥60dB外形尺寸:140㎜(L)*105㎜(W)*43㎜(H)
预加重延时:>40db。
1kW全固态调频广播发射机组成原理及维护

3 0 W,立 体 声和 单声 道 信号 是平 衡 输 电源采 用优 质开 关 电源 ,可使 电 各模 块 间用总线 连接 ,便 于维护 人员 入 或不平衡 输入 ,还可加 一路 S C A辅 源效率 提高 到 9 0 % 以上。开关 电源控 检查和故障排除 , 电源采用 开关 电源 , 助信道信号 。 制芯 片采用 进 口军用级 I C ,设 计优 化 提 高 了效 率 。该 机 内有保 护 电路 ,当 2 功 率 放 大 器 天馈 系统 发生故 障 时 限制 功率 ,同时 合理 ,稳定 性好 ,采用 先进 的防雷 措 施 ,对 于 弱雷采 用旁 路 吸收 ,对 于 强
雷采 用切 断输 入 电路 ,有 效 的克服 了 电源窜人设备的感应雷的危害。同时 , 该 电源具 有交 流输 入过压 和输 入欠 压 保护 以及交流输入过流保护功能。 该机每年进行 1~2次清洁即可 , 每 月检查 备 电表 的读 数 是否在 正 常的 范 围 内;输 出功率保 持 不变 ,检查 反
1 激 励 器
激励 器功 率过 大 时,机器 自动 关 闭 , 面板 “ V S WR”红灯亮 。内有频率合成 并显示 问题所在 。 3 0 W 激励器 , 整机采用 S MD技术 , 器 ,可 自行 选 用工 作频 率 ,输 出功 率 4 整 机 电源
交 流 接 触器
提高 了整机的性 能 , 采用模块化技术 ,
( 新疆广 电局 节传 中心 8 1 1 2台 )
1 5 O
特 点。 3 整机 保 护 和 控 制 电路
当天线系统失配时 , ( V S WR > I 5) ,
保 护 电 路 自动 切 断 直 流 电 源 , 功 放 停
止工作 。控制 温度 的信 号来 自温 度传 感器 , 当功放组件外壳温度 ≥6 5  ̄ ( 2 时, 保 护 电路 自动 切断直 流 电源 。当合成 器与低通滤波器 之间匹配 出现 问题时 , 机器 将 自动关 闭并显 示报 警情 况 。当
调频发射机电路设计

调频发射机电路设计首先是音频放大模块。
音频放大模块用于放大音频信号,使其达到适合调频发射机工作的电平。
一般采用放大器电路实现,常用的放大器有运放放大器和晶体管放大器。
运放放大器具有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增益和低噪声等特点,适合用于音频放大。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宽带特性和较高的功率放大能力,适合用于调频发射机的音频放大部分。
接下来是频率调制模块。
频率调制模块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一般采用频率调制技术,如调频(FM)和调幅(AM)等。
其中,调频技术是调频发射机最常用的调制方式。
调频技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携带音频信号,常用的调频电路包括震荡器和相移调制器等。
震荡器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信号,相移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从而实现调频。
接着是射频功率放大模块。
射频功率放大模块将调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便能够远距离传输。
射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采用晶体管放大器或功率放大管实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功率放大能力和宽带特性,适合用于调频发射机的射频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管功率更大,适用于大功率调频发射机。
最后是天线驱动模块。
天线驱动模块将射频信号传输到天线上,以便进行无线传输。
天线驱动模块一般采用驱动器电路实现,其中常用的驱动器电路包括匹配网络、功率放大器和驱动放大器等。
匹配网络用于匹配射频源和天线阻抗,以提高功率传输效率。
功率放大器和驱动放大器用于将低功率的射频信号放大至足够的功率,以满足天线传输的需求。
综上所述,调频发射机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音频放大、频率调制、射频功率放大和天线驱动等多个模块。
这些模块通过相应的电路设计,协同工作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电路参数的调整与匹配,以及抗干扰和抗干扰等性能的优化,以确保调频发射机的正常工作与稳定传输。
全固态1千瓦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几个关键电位器的调整

全固态1千瓦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几个关键电位器的调整1、引言:我台目前使用的全固态1千瓦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是无锡华康广播电视设备厂生产的,此款型号为TS-01B 的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采用脉冲宽度调制,高频末级用 4 只功率放大器,经功率合成后输出。
发射机由调制单元、调制推动器、高频激励器、功放单元、控制监测器、带通滤波器、低压稳压器单元电路组成。
在设备初装和日常维护中,发射机以上单元电路中有几个关键的电位器对设备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合单元电路的特点和性能,并利用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此款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单元电路几个关键电位器的调整进行分析和阐述。
2、调制推动器关键电位器的调整调制推动器主要是将音频讯号转换为占空系数随音频幅度变化的脉冲信号,用以推动调制器。
发射机接收到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处理器处理后先进入VU表,再进入发射机,经平衡/不平衡变换的单端音频讯号通过由L1,C7,C8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调节R143中心端位置,进行手动增益控制。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由N8,N14,N7B等组成,其中N8为模拟乘法器,电压增益K=V X*V Y,其中V X为音频讯号,V Y为直流控制电压,改变V Y的电压值,即达到增益控制的目的。
为了避免因音频信号过大出现发射机频繁保护的情况,可以对R143电位器进行调整。
调整时,向左手边调整一点儿,这个电位器非常敏感,调整的时候稍微调整一个毫米左右,开机观察发射机的状态,调整到不出现发射机保护的状态即可。
3、控制监测器关键电位器的调整1千瓦控制监测器面板给出了整个1千瓦全固态发射机信号流程示意图,以及控制检测点位置。
在日常维护中,我台曾出现过发射机面板“播出”灯不停闪烁,发射机表头入射功率为1千瓦,表头未出现摆动,但是发射机液晶屏报警查询显示每间隔十几秒发射机停止发射,发射机面板提示调制推动报警,电流过荷红灯时常亮起,按过荷复位键无法恢复,多次出现电流过荷和反射功率过荷的现象。
几例调频发射电路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
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聴、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
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0、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
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
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
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
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
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
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
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
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
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图2为2km调频发射机电路。
本电路分为振荡、倍频、功率放大三级。
电路中V1、C2~C6、R2、R3及L1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主要由C3、C4和L1的参数决定,其振荡频率为44~54MHz,该信号从L1的中心抽头处输出,再经过C7耦合至V2放大,由C8和L2选出44~54MHz的二倍频信号,即88~108MHz,此信号由C9耦合至V3进行功率放大,V3由3只3DG12三极管并联组成,可扩大输出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W调频立体声发射机电路
相关元件PDF下载:
NE5532NJM20350C2787C2026C2538
本文介绍的1W调频立体声发射电路由音频调制单元电路和已调波射频放大单元电路两大部
分组成。
音频调制单元电路用了两片IC,调试工作变得极其简单。
已调波射频放大电路的主振级采用晶休稳频,相位调制电路又处在本振电路之后,因此本机的频率稳定度极高。
倍频级的LC选频谐振回路采用通频带宽、矩形系数小、相频特殊性好的双调谐选频回路,对谐振频率以外杂散无用的谐波有巨大的抑制作用。
末级功放输出端所接的多节带通、低通滤波器使无线发射出去的电波更加纯净单一,即使近在咫尺工作的电视也不会受到干扰。
是一款适合无线电通信爱好者仿制的高性能发射电路。
电路如图所示。
音频调制电路的双前置放大器IC1使用质优价谦的靓声运放NE5532。
立休声信号合成电路IC2使用NJM2035D。
来扑克动圈话筒或CD机的高保真音频信号分别从L、R端输入,经W1、W2同轴电位器控制输入信号的电压幅度后送入IC1进行高保真放大。
IC2有○1脚、○14脚为立休声音频信号输入端,经此IC内部功能电路的一系列处理后从○9脚输出合成的立休声信号。
此信号与○8脚输出的19KHZ导频信号叠加经W3选择适量的信号分量后送至射频电路的相位调级。
发射电路的主振级由晶体V1、晶体JX2等元件组成。
振荡频率FO=15.3MHAZ。
V2是缓冲放大级,其输出的信号经T1耦合至相位调制级,待音频信号对其进行调制。
变容二极管D2、电感T2、电阻R24、R25、R26组成桥式相位调制器。
R24、R25、R26分别为桥式相位调制器的三个桥臂,第四桥臂由T2、D2组成。
音频调制信号经C20、R18加至第四桥臂。
调相产生的调频信号经C30送至V3、V4缓冲放大后经T3、C34、C35、T4、C36、C37组成的
双调谐选频回路选出3倍于FO的正弦波信号,即FO×3=15.3×3=45.9MHZ。
V5对此频率信号进行二次倍频放大,经T5、C39、C40、T6、C41、C42组成的双调谐选频回路选出(45.9×2=91.8MHZ)二倍频信号后送至V6进行功率放大。
V6输出的射频放大信号经L2~L5、C45~C54组成的带通、低通(兼阻抗匹配)滤波器滤除无用的谐波分量后送至天线即可向周围空间辐射无线电波。
制作时,音频调制单元电路与射频单元电路应分别制作在两块电路板上。
射频单元电路应采取整体屏蔽措施。
W1、W2为同轴音量电位器,IC1选用优质价廉的靓声运放NE5532。
IC2选用NJM2035D。
JX1 选用38kHZ晶体。
D1选用普通的发光二极管。
W3为10K微调电阻。
R1~R18选用1/16W五色环金属膜电阻。
C1~C21选用优质电容。
JX2选用15.3MHZ晶体。
C23、C46、C47均为5/25PF的高频微调电容。
V1、V2、V3选用2S C2787,V4、V5选用2S C2026。
V6选用2S C2538,该管参数为:PCM=3W,ICM=0.4A,FT=175MHZ。
变容二极管D2选用IS2236。
C23~C56除C42、C56为优质电解电容外,其余均为高频瓷片电容。
R19~R38选用1/8W普通碳膜电阻,R39选用1W碳膜电阻。
T1~T6均是在7×7型高频中周上绕制而成,T1的初级用Φ0.21mm的高频漆包线在第1~3槽内各绕6匝,次级在第3槽内绕3匝;T2用Φ0.21mm的高频漆包线在第1、第2槽内各绕9匝;T3、T4用Φ0.38mm 的高频漆包线在第1~3槽内各绕2匝;T5、T6用Φ0.38mm的高频漆包线在第2~3槽内各绕2匝。
L1~L5是直径为3.5mm的高频漆包线芯电感,均用Φ0.51mm的高频漆包线绕制而成,L1绕5匝,L2绕4匝,L3绕5匝,L4绕3匝,L5绕5匝。
IC3选用LM78L067。
天线采用双层十字型全方向天线,将其架于离地面10米以上的高处并用75-5优质同轴电缆引至本机的射频输出端即可。
调试电路时,首先应在射频输出端接入75Ω高频假负载电阻,以防空载时损坏射频功率管V6。
高频电压表在V2的集电极测到2V高频电压证明V1正常起振,用频率计的测试棒点测V2的集电极时,用无感小改锥调整微调电容C23使频率计显示数值为“15.300MHZ”即完成了对本振、缓冲放大级的调试。
高频电压表在V4的集电极测到5V高频电压证明V3、V4缓冲放大级工作正常。
调整T3、T4的磁芯使高频电压表在V5的基极上测到的高率计显示数
值为“45.900MHZ”即完成了对三倍频电路的调试。
调整T5、T6的磁芯使V6基极时,频率计显示数值为“91.800MHZ”即完成了对二倍频电路的调试。
高频电压表测图中标注A点处的高频电压时,调整微调电容C46、C47使A点的高频电压≥12V。
高频电压表测图中标注B点处的高频电压时,用无感扁平改锥拨动L3、L4、L5的匝距,使B点的高频电压≥10V,频率计的测试棒在距假负载10~20cm远的地方感测时,频率计显示数值为“91.800MHZ”稳定不变时即完成了对L3~L5、C49~C54组成的带通、低通滤波器的初步调试。
去掉假负载接入天线进行实效发射实验时,笔者发现其输出功率比接入假负载时的输出功率小。
主要表现为图中B点的高频电压低了许多,说明此时的天线阻抗小于75Ω。
用无感扁平小改锥分别拨动L3、L4、L5的匝距,使B点测到的高频电压≥10V即完成了对V6、L2~L5等元件组成抹级功放输出电路的正式调试。
音频调制单元电路的调试需与调频立体声收音杨配合着进行。
L、R端送入CD机输出的高保真音源信号,然后手持调频立体声收音机拉开一定距离收听。
输入到L、R端的信号幅度过强时,接收机中听到的声音信号是混浊不清的噪声,这时逆时针方向调W1、W2有旋钮,直至接收机听到的声音信号清晰右辨为止。
若收听到还原的声音信号出现限幅失真时,调频偏调制电位器W3,直至接收机中传出的声音信号逼真再现为止。
经过以上调试,即可手持FM立体声收音机去测试发射距离了。
用接收灵敏度为500μV 的普通调频立体声收音机接收时,开阔地距离为1.5km左右,非开阔地距离为500m左右,FM立体声指示灯正常发光。
用接收灵敏度为0.5μV的高级调频立体声收音机接收时,开阔地距离
超过5km,且立体声指示灯仍正常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