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化学选修三说明理由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09年高考:29.(15分)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

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回答下列问题:(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

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29(1)原子晶体。

(2)NO2和N2O4(3)As2S5。

(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

(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2010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2)X单质与水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O—C—O的键角约为________;(4)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5)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___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s22p4V形(2)2F2+2H2O===4HF+O2(3)MgO晶格能大sp3和sp2120°(4)3∶1∶1(5)紫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2011年高考:27.(15分)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 B. M C. 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 s能级B. p能级C. d能级D. 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K+ 1s22s22p63s23p B. F 1s22s22p C. S2- 1s22s22p63s23pD.Ar1s22s22p63s23p6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三ⅦA1s22s22p63s23p5ClHClO4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Ca Ca21、下列说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B. X2YZC. X2YZD. 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氰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书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材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材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习题参考答案1. 〔略〕2. 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还差两个电子达到8e-稳定结构,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差一个电子达到2e-稳定结构,所以一个氧原子只能与两个氢原子成键,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的分子为H2O。

3. 二氧化碳的结构为O=C=O,所以其分子中有两个碳氧σ键和两个碳氧π键。

4. 键能和键长都是对共价键稳定程度的描述,Cl2、Br2、I2的键能依次下降,键长依次增大,表明Cl2、Br22、I2分子中的共价键的牢固程度依次减弱。

5. 键能数据表明,N≡N键能大于N—N键能的三倍,N≡N键能大于N—N键能的两倍;而C=C键能却小于C—C键能的三倍,C=C键能小于C—C键能的两倍,说明乙烯和乙炔中的π键不牢固,容易被试剂进攻,故易发生加成反应。

而氮分子中N≡N非常牢固,所以氮分子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6.〔注:此题的键长数据和热分解温度,需要通过查阅课外资料获得〕第二节习题参考答案1.2. 在乙炔分子中,2个碳原子各以1个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1个碳氢σ键,同时又各以其另1个sp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除此之外,每个碳原子通过2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相互垂直〕形成了2个π键,因此,乙炔的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3. 甲醛分子的立体结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甲醛分子中有2个C—H σ键,而C—O之间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4. 氢离子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H3O+,电子对给予体是H2O,接受体是H+。

5. 银离子与氯离子形成难溶的氯化银沉淀。

加入氨水后,银离子接受氨分子中氮原子给出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Ag〔NH3〕2]+,由于生成了可溶性的[Ag〔NH3〕2]+,继续加入氨水时氯化银就溶解了。

第三节习题参考答案1. 水是角形分子,氢氧键为极性键,所以水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而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虽然碳氧键为极性键,但分子的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重合,所以为非极性分子。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 B.2d C.3f D.7p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N B.M C.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K+1s22s22p63s23p6B.F 1s22s22p5C.S2-1s22s22p63s23p4D.Ar 1s22s22p63s23p65.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是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6.以下电子排布式是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A.1s12s1()B.1s22s12p1()C.1s22s22p63s2()D. 1s22s22p63p1()7.按构造原理写出第9、17、35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它们核外电子分别有几层?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多少?8.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钠和硫,按构造原理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并预言它们的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3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与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151s22s22p63s23p4第二周期V A族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5.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有何不同?6.有人把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ⅠA移至ⅦA,怎样从电子排布和化合价理解这种做法?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给出具体例子对这种变化进行陈述。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娄昀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娄昀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汇编阳光高三娄昀1、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2、解释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答:H2SeO4、H2SeO3分子可写成(HO)2SeO2、(HO)2SeO的形式,(HO)2SeO2酸分子中非羟基氧个数多于(HO)2SeO,使(HO)2SeO2中Se的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电子对向Se偏移,因而在水分子作用下(HO)2SeO2更容易电离出H+,酸性强于(HO)2SeO。

3、焰色反应发生的原因为:激发态电子向基态跃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谱)。

4、NF3的键角小于NH3键角的原因为: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3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5、键角CH4>NH3>H2O原因为:CH4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

28’,而NH3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排斥的CH4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6、夹角大小比较:(1)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斥力大,键角大(2)构型,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H2S的键角大于H2Se的原因。

答:因S-H键长短,氢原子核间距离比较近,故氢原子间排斥力较大,导致键角大于H2Se8、(1)比较NH3和[Cu(NH3)4] 2+中H一N一H键角的大小:NH3 <[Cu(NH3)4] 2+(填“>”或“<”),并说明理由__因为NH3 提供孤对电子与Cu2+ 形成配位键后,N-H成键电子对受到的排斥力减小,所以H-N-H键角增大.(2)比较NH2-和NH3的键角,请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氨基中有两个孤电子对,而氨气中只有一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间的斥力作用大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作用,故氨基的键角小。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5)金刚石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若金刚石的密度为ρg·cm-3,试计算碳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_pm(用含ρ式子表示,不必化简)。
【答案】(1)同素异形体 (2)I1(N)>I1(O)>I1(C)(3)ABE sp2
(4)低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足球烯为分子晶体(5)
【解析】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核外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杂化方式等、晶胞的结构和计算等。(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的单质,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结构都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碳是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碳的基态电子排布图为: ;(2)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N原子的最外层处于半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I1(N)>I1(O)>I1(C);(3)石墨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与碳之间形成C-C单键,是σ键,而在层与层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石墨中存在的作用力是σ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选ABE,在层内每个碳与周围三个碳形成共价键,所以碳的杂化方式为sp2;(4)A是金刚石,原子晶体,C是足球烯为分子晶体,所以C的沸点低;(5)根据图A及题目中的描述,根据金刚石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金刚石晶胞是面心立方堆积完之后还在四个四面体里有原子,也就是说在金刚石晶胞的体对角线上连排了四个原子,并且相切,所以体对角线长度就是碳原子半径的8倍,设晶胞边长为a ,碳原子的半径为r,即a=8r,∵碳原子的质量=,又∵每个晶胞中含有碳原子个数=4+8×+6×=8,由=,得a =2×,∵a=8rhttp:/*/www.!未来脑教学云平台##,∴r=a=。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原子的最外层处于半满结构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i1ni1oi1石墨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与碳之间形成cc单键是键而在层与层之间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所以石墨中存在的作用力是键和分子间作用力abe在层内每个碳与周围三个碳形成共价键所以碳的杂化方式为sp是足球烯为分子晶体所以c的沸点低及题目中的描述根据金刚石晶胞的结构图可知金刚石晶胞是面心立方堆积完之后还在四个四面体里有原子也就是说在金刚石晶胞的体对角线上连排了四个原子并且相切所以体对角线长度就是碳原子半径的倍设晶胞边长为a碳原子的半径为个晶胞中含有碳原子个数48备注无5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三⾼考题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和Si【09⾼考⼭东】32.C 。

Si的基态原⼦核外电⼦排布式(1)写出元素的⾮⾦属活泼性由强⾄弱的顺序和O从电负性⾓度分析,C、Si 。

为,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的杂化⽅式为(2)SiC 。

微粒间存在的作⽤⼒是。

(填元素符号)则M为(3)氧化物MO的电⼦总数与SiC的相等,的⾼,MO是优良的耐⾼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

MO的熔点⽐CaO 。

其原因是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C、Si为同⼀主族的元素,CO和SiO(422??原⼦间不形成上述与O键,SiO中⼤不同。

CO中C与O原⼦间形成Si键和22?原⼦间、O、O原⼦间能形成,⽽Si健。

从原⼦半径⼤⼩的⾓度分析,为何C?。

不能形成上述键2+2 3 2622半径3)3p;O>C>Si(2) sp)答案:(11sMg Mg2s共价键;2p(3s2+p-p、O原⼦间距离较⼤,Ca(⼩,MgO晶格能⼤;4)Si的原⼦半径较⼤,Si⽐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09⾼考上海】23【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和氢⽓反应过程如下:HCl+Cl??Cl?C1+ClCl+HHCl+HH+C1……①③②222;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式为键(填“极性”或“⾮极性”)。

于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半径从⼤到⼩的顺(2)。

与氯元素同周期且⾦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元素符号表⽰序是族。

周期期表的第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3) 。

的是a.卤化银的颜⾊按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的顺序依次减⼩I—H、Br—H、C1—H、F—H.卤化氢的键长按b的顺序依次减弱、HI c.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HCl、HBr BrCl I F、的顺序由难变易.卤素单质与氢⽓化合按、、d2222 (4)卤素单质的键能⼤⼩如右图。

高中化学选修3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化学选修3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化学选修3的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化学选修3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1:化学平衡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g) + 2B(g) ⇌ 3C(g)达到平衡状态,此时A的浓度为0.5 mol/L,B的浓度为1.0 mol/L,C的浓度为1.5 mol/L。

若增加A的浓度至1.0 mol/L,平衡如何移动?并计算新的平衡浓度。

解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抵消这种改变。

在本题中,增加A的浓度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减少A的浓度。

设平衡移动后A的浓度变化为x,则有:初始浓度:A = 0.5 mol/L,B = 1.0 mol/L,C = 1.5 mol/L变化浓度:A = +x,B = -2x,C = +3x平衡浓度:A = 0.5 + x,B = 1.0 - 2x,C = 1.5 + 3x由于平衡移动的程度较小,我们可以假设x相对于初始浓度来说很小,因此可以忽略x对B和C初始浓度的影响。

根据平衡常数Kc不变的原则,我们有:Kc = [C]^3 / ([A][B]^2) = (1.5 + 3x)^3 / ((0.5 + x)(1.0 -2x)^2)由于x很小,我们可以近似认为Kc不变,从而得出x的值。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新的平衡浓度。

#### 练习题2:电化学题目:在铜锌原电池中,铜作为正极,锌作为负极。

当电路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计算负极锌的质量损失。

解答: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铜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反应式为:Zn(s) → Zn^2+(aq) + 2e^-根据题目,电路中有1 mol电子通过,即有0.5 mol的锌参与反应(因为1 mol锌失去2 mol电子)。

锌的摩尔质量为65.38 g/mol,因此锌的质量损失为:质量损失= 0.5 mol × 65.38 g/mol = 32.69 g#### 练习题3:有机化学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并说明反应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3是分子晶体,而 AlF3是离子晶体。

2、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氧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3、稳定性H2S>H2Se的原因是:
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4、P4O10的沸点明显高于P4O6,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4O10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4O6
5、焰色反应发生的原因为:
激发态电子向基态跃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谱)。

6、NF3的键角小于NH3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3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7、H2S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2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
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
H2O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H2S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8、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9、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
H2SeO3和H2SeO4可表示成(HO)2SeO和(HO)2SeO2, H2SeO3中的Se为+4价,而
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易电离出H+
10、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2高的原因:
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11、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原因是: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12、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
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3、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为:
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14、NaBH4的阴离子中一个B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而冰晶石(Na3AlF6)的阴离子
中一个Al原子可以形成6个共价键,原因是:
B原子价电子层上没有d轨道,Al原子价电子层上有d轨道。

15、CuO的熔点比CuS的高,原因是:
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CuO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16、CH4的键角大于NH3的原因为:
CH4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5度,而NH3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排斥的CH4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17、为什么NH3易与Cu2+配位,而NF3不易配位,原因是:
电负性F>N>H,NH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N,而NF3中,电子偏向F更多,导致N原子难以提供孤单对电子配位。

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如图,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顶点上各有1个硼原子。

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基本结构单元由__12___个硼原子构成,B―B键的夹角为_60°或108°,有_30__个B―B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