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型氟尿嘧啶在进展期胃癌术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康复方法与针灸相结合应用已很广泛,现代医学认为[11],早期康复结合针灸能显著提高脑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及认知功能。

针灸可以促进脑血液循环;增强中枢、外周神经传导;调节脑细胞的葡萄糖、钙离子、ATP 代谢;增强免疫力,缓解脑血管免疫损伤;抑制自由基产生,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12]。

齐宇等在中风发病的超早期(3h)运用针灸治疗,结果显示疗效满意[13]。

6.2早期康复治疗与治疗仪器结合张德梅等[14]用早期康复配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卒中25例,治疗组用神经网络重建仪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

患者病情平稳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同时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20~30min/次,1~2次/d ,5次/周,总疗程3~6个月。

治疗后Brunnstrom 分级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此外尚有肌电生物反馈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等等其它诸多仪器,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等,这些理疗方法的早期介入也可促进卒中病人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恢复血液循环,配合针对缺血后神经元死亡不同机制的综合干预及脑保护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早期康复治疗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方法,促进脑梗死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参考文献][1]Higashida RT,Furlan AJ,Roberts H,et al.Trial design andreporting standards for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for a 鄄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3,34(8):109.[2]Perry p.Ng,Randall T.Higashida.Sean p.Cullen,et al.Intraar 鄄terial Thrombolysis Trial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J].J Vasc Interv Radiol ,2004,15:77.[3]Astrup RH.Thresholds in cerebral ischemia:the ischemic penumbra[J].Stroke,1981,14:723.[4]WadeS.Smith.Pathophysiology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a Therapeutic Perspective[J].J Vasc Interv Radiol ,2004,15:512.[5]杨运俊,程敬亮,陈伟建,等.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磁共振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J].临床医学,2005,25(6):1.[6]孙晓江,许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05,03:152-154.[7]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10-213.[8]Randall T,Higashida,Jacques Dion,et al.Interventional Treat 鄄ment and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J].J Vasc Interv Ra 鄄diol ,2004,15:1.[9]Alexandrov AV,Hall CE,Labiche LA,et al.Ischemic stunning of thebrain:early recanalization without immediate clinical im 鄄prove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4,35(2):449.[10]刘秀坤,董志.治疗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5):314-315.[11]呙帆,方之勇.早期介入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急性中风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229-1231.[12]赵亚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5:13284-13286.[13]齐字,何春慧,周丹,等.针灸治疗超早期缺血性中风16例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3):191.[14]张德梅,孟贤芳.神经网络重建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24.(收稿日期:2013-08-26)氟尿嘧啶(5-Fu)是最常用的嘧啶类抗代谢药,为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干扰DNA 合成。

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观察

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观察

数患者发现贲门癌时已是进展期,因此 即使行标准根治术加术后 辅助化疗 ,术后复发转移率仍较高 ,5 年生存率较低 ,术后残 留
病 灶 致 复发 转 移是 影 响治 疗效 果 的主 要原 因。5 . F u 注射 液 在腹 腔
内无 法有 效 杀灭 区域 淋 巴结 、腹 膜及 其 他 可能 的亚 临床 转移 灶 , 但 术 中植 入缓 释 氟尿 嘧 啶腹 腔化 疗 能有 效 预防术 后 复发 转移 。对
最 敏感 ,是 化疗 的最佳 时 机 【 4 】 。术 中使 用 氟尿 嘧 啶植 入 剂 ,抓 住 了残 留癌灶对 化疗 高 度敏 感 的时 间窗 。
3 . 2 使用 了较好的用药方式 :术中5 . F u 水溶液腹腔灌洗作用时
间达 不 到治疗 的需要 ,术 后 全身 化疗 局 部及 全身 不 良反应 较 大 , 采用 术 中给 药 时 由于肿 瘤 区域直 接位 于 可视 术野 ,进 入 全身 的药 物较 少 ,以减轻 全 身不 良反应 ,给药 准 确直 接 ,药物 在体 内持续 作用 1 5 d 左 右 ,解 决 了5 . F u 注射 液腹 腔 化疗 和 全身 化疗 存 在 的局 部 有效 药 物浓度 与 维持 时 间不 足 的 问题 ,从而 提 高疗效 。
3 . 1 抓 住 了化疗 的最 佳 时 机 :目前 治疗 胃癌 的 方法 仍 以手 术 为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 料 :本 组 8 4 例 行根 治术进 展期 贲 门癌 患者 ,男 5 4 例, 女3 0 例 ,年 龄4 5 ~8 3 岁 ,平 均 6 4 岁 。 手术 方式 :近 端 胃癌 根治 术 2 5 例 ,全 胃癌 根 治术 5 O 例 ,姑 息性 贲 门癌切 除术 9 例。 1 . 2 治疗 方 法 :缓 释 氟尿 嘧啶 植 入剂 ( 商 品 名 :中人 氟 安 ,芜

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观察

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临床观察

0 . 0 5 ) , 白细胞计数虽低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切 口感 染率 、 吻合 口瘘发生率 、 腹膜 炎发 生率 、 肠粘连梗阻率差别均无统 计学意 义 ( P>0 . 0 5 ) 。随访 2年 , 治疗 组局部 复发率6 . 7 %, 2年 生 存率 8 3 . 3 %, 明显好于对照组的 1 7 . 2 %和 7 5 . 9 %( P< 0 . 0 5 ) 。结论 术 中腹腔 内植 入 5 . 氟尿嘧啶缓释
剂近期疗效较好 , 且安全可靠 。
【 关键词 】 进展期 胃癌 ; 5 - 氟尿嘧 啶缓释剂 ; 腹 腔化疗 ; 术后并发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3 . 0 1 . 0 1 8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1 3 6 ( 2 0 1 3 ) 0 1 — 0 0 5 8— 0 2

5 8・
中国 肿 瘤 外科 杂 志 2 0 1 3年 2月 第 5卷 第 1 期
C h i n J S u r g O n t o

Fe b . 2 01 3. V0 1 . 5. N0 . 1
临床 应用
进 展 期 胃癌术 中植 入 5 一 氟 尿 嘧 啶缓 释剂 的临床 观 察
术 后 随访 至今 , 除对 照组 2例
1 . 1 一般 资料 本 组 6 1例 , 男3 8例 , 女2 3例 ; 年 龄2 9— 7 7岁 , 平均 5 4岁 , 所 有患 者术 前病 理确 诊 为 胃癌 ; 术 前评估 肿瘤 分期 为 Ⅱ ~I I I b期 ; 均未 行 辅 助 化疗 ; 无 手术 禁忌 证 。将 患 者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 凡= 3 0例 ) 和对 照组 ( n= 3 1例 ) , 两组 一 般情 况 相 近 , 具 有一定 可 比性 , 见表 1 。

术中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术中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表 2 术中给药部位与剂量( mg)
部位Biblioteka 胃全切食管旁100
脾蒂区域
50
胰腺上缘、胰腺皱襞 150
癌变部位膈顶部
50
胃左、腹腔动脉旁
50
胃右动脉根部
50
肝十二指肠韧带
50
腹主动脉旁
50
胰头旁
100
后腹膜盆腔
150
近端胃大部切除 远端胃大部切除
100

100

150
150
50
50
100
100
50
50

100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 No. 20083087) 第一作者: 魏海云( 1970-) ,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肿瘤外科疾
病研究。
CEA、CA19-9 和腹部 B 超。每半年复查腹盆腔 CT 和胃镜,有 可疑复发者及时复查。完成术后全程静脉化疗的患者才列入 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成功随访 45 例及 43 例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8 年 3 月至 2009 年 3 月在本院行胃 癌根治术( D2) 的 100 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62 例,女 38 例,年龄 29 ~ 70 岁,中位年龄 53. 4 岁。随机分为两 组,每组 50 例。治疗组关腹前在腹腔内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 嘧啶植入剂 800 mg; 对照组在腹腔内留置 5-氟尿嘧啶1 000 mg。 手术操作由一组固定医师执行,两组患者均于术后 3 w 进行 6 个周期常规化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以 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 可比性。见表 1。 1. 2 植入方法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徐亮【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不采用缓释剂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白细胞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白细胞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肌酐水平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肌酐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8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36【总页数】2页(P112-113)【关键词】氟尿嘧啶缓释剂;进展期胃癌;应用效果【作者】徐亮【作者单位】辽河油田总医院肿瘤内科,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临床通常采用肿瘤切除的方式治疗。

氟尿嘧啶缓释剂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有效控制,防止病情的反复发作与病灶转移[1]。

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5岁,平均年龄(52.14±3.63)岁;胃癌分期:1例1期,20例2期,20例3期,10例4期。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于洋闫肃于艳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8期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是长效缓释抗肿瘤制剂,临床上经皮穿刺和术中给药,药物直接达到肿瘤局部区域。

由于其独特的给药方法,可实现局部区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血药浓度低(仅为常规化疗数1/10)[1],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开始试用此药进行广泛给药方式和适应证的探讨[2~5 ]。

我院承担了吉林市科委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研究课题,发现该制剂及此种给药方式(术中植入区域性化疗)可大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作用时间之积分AUC,从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试药与仪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商品名:中人氟安,规格每瓶0.1 g,芜湖中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345、批号20070625。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型四元梯度泵,Waters2487型紫外光度检测器,Waters Spherisorb C18柱,USA-WORTERS公司产。

2 临床及药动学试验资料及方法2.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普通外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胃癌及大肠癌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48.5岁;病种分布:胃癌16例,结肠癌10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术后复发),直肠癌14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

2.2 给药方法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及清除所属区域淋巴结,在仔细探查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分期,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总植入量400~800 mg:①常规行胃、贲门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每点植入50~1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在无法进行局部植入的区域,将植入剂均匀地撒在其上。

②常规行大肠癌根治术,将缓释氟尿嘧啶400~800 mg植入到可能发生转移的区域,直肠癌患者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结肠癌患者植入手术创面、肠系膜根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软组织内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张斌;王兵济;李增才;刘现忠;王轩【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3(017)042【摘要】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肿瘤根治切除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研究,对临床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腹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生存率等,明确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肿瘤指标物CEA、CA19-9、CA72-4显著降低,肿瘤切除前后病理学比较显示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程度明显增加。

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还能够降低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总页数】6页(P7469-7474)【作者】张斌;王兵济;李增才;刘现忠;王轩【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外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曹凌;徐红;李勤2.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J], 张斌;王兵济;李增才;刘现忠;王轩3.门静脉灌注化疗联合5-氟尿嘧啶缓释剂区域性植入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观察 [J], 邵华;何治军;苗永昌;夏春咸;王刚4.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J], 徐亮5.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J], 索朗多吉; 次仁央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期胃癌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Ⅲ期胃癌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Ⅲ期胃癌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Ⅲ期胃癌术中使用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于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高发率,降低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

氟尿嘧啶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的抗癌药物,与化疗曲线相适应的持续剂量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氟尿嘧啶的长期口服容易产生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

随着生物学药物的发展,利用缓释技术将药物植入体内,可以使药物的作用时间更持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胃癌手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提高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首次被确诊为Ⅲ期胃癌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胃癌术后治疗,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将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则只接受传统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评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评估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预计实验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将显著降低,生存期将得到延长。

同时,预计实验组患者的氟尿嘧啶副作用发生率将较低,治疗质量将得到提高。

四、研究进度计划:1.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完成研究设计和方案制定。

2.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招募患者并进行手术治疗。

3.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并数据分析。

4.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撰写和论文发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数 14000
复发类型 局部 淋巴 肝脏 腹膜 其他 19% 6.9% 14.7% 50.4% 4.4%
--Yonemura 2019
腹膜转移
腹膜腹转膜移分转级移分级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
P1 接近病灶的腹膜转移 (2年生存率 21%) P2 远处腹膜少数转移 P3 远处腹膜多数转移 (2年生存率 4%)
推荐剂量:600 — 900 mg
❖重点在瘤床、已侵犯组织的剥离面 ❖淋巴结清扫区域和血管根部周围
避免撒在吻合口、十二指肠残端、小肠表面 及脉络化裸露的血管根部
安全用药三原则
1.多点:每个点用药量不超过150毫克 2.固定:可用可降解的止血纱布、止血海绵、
几丁糖薄膜、生物胶等材料固定 3.放在安全的部位
5 min + 氟尿嘧啶缓释
5-FU 2000 mg
剂 800 ~ 1200 mg
浸泡腹腔 5 min
T/C:试验组 / 对照组
曾林淼,等.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 13(8): 1001~1007
Meta分析表明中人氟安可降低 胃癌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50/50 96/92 30/30 63/68 51/51 30/30
52/49
胃癌分期
进展期 进展期 进展期 进展期 进展期 进展期 进展期剂 800 mg + 6 个周期常规化疗
6 个周期常规化疗
氟尿嘧啶缓释剂 600 mg + 静 脉化疗
静脉化疗
5- 氟尿嘧啶缓释剂 800 mg + FOLFOX4 化疗方案
5年生存率统计
资料来源: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1964-2019年
5年生存率统计
资料来源: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1964-2019年
治疗干预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合理的胃切除范围----局部复发↓ 规范的淋巴结清扫----淋巴转移↓ 新化疗药物和方案----血行转移↓ ??? ----腹膜种植?
大宗胃癌病例术后复发类型随访
《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的重要变更》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0(4 ):241-246
腹膜转移分级
Gilly分级
分级
Stage 0 Stage 1 Stage 2 Stage 3 Stage 4
转移范围
无肉眼腹膜转移 转移结节直径小于5mm,局限于腹膜一处 转移结节直径小于5mm,腹腔广泛播散 局限的或播散的转移结节直径在5-20mm之间 局限的或播散的转移结节直径大于20mm
腹膜转移的机制研究
经典理论:“种子-土壤学说”、“肿瘤细 胞诱陷学说”
分子基础:多种粘附分子、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的复杂相互作用和链式反应
术后腹膜转移复发的机理
“种子-土壤”学说 “种子”→游离癌细胞 (FCC) “土壤”→腹膜或腹膜间皮下结缔组织
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CC)
肿瘤浸润至浆膜面 直接脱落 手术过程中触摸肿瘤 手套沾染 切断胃肠腔 含癌细胞消化液污染 血管/淋巴管内癌栓脱落 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穿透淋巴结表面
药物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可使腹腔液获得较 高的局部药物浓度
抗癌药物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入肝,可使可能 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受到高浓度抗癌药的直 接作用
能改善腹膜微环境,不利于癌细胞种植 毒副作用小,对机体免疫没有影响
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
术后腹腔化疗干预的机会窗理论 术后早期残留癌细胞的增殖活跃 温热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时间依赖性化疗药物的缓释理论
术后炎性肠梗阻: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与 使用药物无关。
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等全身化疗常见不 良反应,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中极少见。
疗效
国际上至今尚未见公开发表的关于术中采用缓释 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多 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论
毕建威 等.中国肿瘤2019;16(4):287-8 37
中人氟安可显著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总结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植入化疗粒子临床应用 安全
从目前资料讲,化疗粒子植入是目前控制胃 肠道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的一种较好方法
其有效性高级别证据有待于多中心,随机, 对照性临床研究证实
42
thank you
法国医生Francois N Gilly通过对9个治疗中 心的37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于1994年 提出的腹膜转移癌分级方法
Intraperitoneal chemohyperthermia with mitomycin C in dogs. Int J Hyperthermia 1992;8:659-666
日韩胃癌腹腔温热化疗八个临床研究
时间 1988 1994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Location Yonago Yonago Kanazawa Yonago Taegu Chiba Fukui Kanazawa
样本数 26 / 21 42 / 40 79 / 81 78 / 96 125 / 123 71 / 70 65 / 40 48 / 47
Gompertz 实体瘤生长曲线
C
B
机A 会 窗
1-2 week 23
手术带来的短暂的机会
24
缓释型氟尿嘧啶- - 中人氟安
缓释型
5-FU特点
是胃肠道肿瘤最敏感的化疗药物之一 半衰期短、代谢快、作用时问短,静脉给
药半衰期仅有10~20 min,腹腔灌注也仅 能维持6~8 h的有效作用时间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主要作用 于细胞的s期(DNA合成期)
而胃癌切除一周后开始并进行多个周期腹腔化疗的两个临床试验未显示出 治疗利益。
中人氟安治疗胃癌的Meta分析
这项Meta分析共纳入7个研究,742例患者
纳入研究
[1](2019) [2](2019) [3](2019) [4](2019) [5](2019) [6](2019) [7](2009)
病例数( T/C)
缓释型氟尿嘧啶(中人氟安)
国内首创的长效缓释植入剂,其活性成分为 氟尿嘧啶
缓慢释放可达15d以上 90%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进行代谢,毒副作
用小
缓释型氟尿嘧啶(中人氟安)
主要适应证:
➢ 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根治术术中用药(包括腔镜手术) ➢ 病种:大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胆囊癌、胰 腺癌、卵巢癌、乳腺癌
五年生存率% 63 / 43
61.3 / 52.5 55 / 38 51 / 46
54.1 / 38.1 69 / 55 39 / 17 61 / 42
P值 0.04 0.02 0.052 NS 0.0278 0.0362 0.0142 0.019
五年生存率:实验组 56.7% ,对照组 41.5%
次要适应证:
➢ 以上病种的晚期姑息性手术术中用药; ➢ 癌性胸腹水; ➢ 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病人介入治疗(影像学引导下经皮 穿刺,内镜下植入器植药 )
使用方法
手术中、腹腔镜下播撒或植入: 播撒部位为: a.癌床及其附近组织; b.与肿瘤相关的淋巴结及附近组织; c.易复发部位及回流大血管的根部。
21
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
术 中---- 手术减负后的第一时间化疗,抓住最佳 化疗机会窗,及时抑制因手术刺激而迅速生长的 残留癌细胞。
区域性---- 靶向性(器官靶向、细胞靶向) 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和机体的耐受性, 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缓 释---- 覆盖多个细胞增殖周期,尤其对于时间 依赖性药物,将起决定性作用,使之由量变到质 变!
FOLFOX4 化疗方案
氟尿嘧啶缓释剂 800 mg + ECF 方案行全身化疗
ECF 方案行全身化疗
5- 氟尿嘧啶缓释剂 800 mg + 6 个周期常规化疗
6 个周期常规化疗
氟尿嘧啶缓释剂 800 mg + 术 后辅助静脉化疗
术后辅助静脉化疗
43℃蒸馏水 2000 mL 浸泡腹腔 43℃蒸馏水 2000 mL +
术后腹膜转移复发的机理
免疫学因素 手术野大量纤维素样渗出物→“隔离层” 术后机体免疫力下降
术后腹膜转移复发的机理
分子学因素 损伤的腹膜富含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CD44和β-1整合素促进肿瘤细胞粘附于腹膜 金属蛋白酶(MMP7)帮助肿瘤破坏基质 血管生长因子可能与肿瘤腹膜转移有关
术中区域性缓释化疗
缓释型氟尿嘧啶在进展期胃癌术中的应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副标题,请尽量言 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缓释型氟尿嘧啶在进展期 胃癌术中的应用
南京大学医学院 附属鼓楼医院普通外科
胃癌的诊治现状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高居消化道肿瘤首位 年死亡率为 23.86/10万 5年生存率为20%-50%之间 早期胃癌诊断率低
胃癌的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分期选择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外科根治性切除术:目前唯一治愈手段 化疗、放疗、介入、中药治疗
国内D2手术现状:
作者 林言箴 郝希山 詹友庆 陈凛
年份 2019 2019 2019 2019
总例数 3517 5641 2561 2335
5年生存率% 37.9 36.2 35.4 40.1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渗出液增多:常规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适当延长 引流时间;撒药均匀。
粘连、梗阻:研究证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不推荐在小肠壁撒药。
吻合口漏:研究证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建议: 1.不推荐在吻合口给药;2.吻合器缝合建议加缝 几针;3.加强围手术期抗染;4.充分引流防止吻 合口浸浴在渗出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