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航天史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

关于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过程中,航天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第一阶段:航天的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5年)在20世纪初期,人们对航天的概念开始感兴趣。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有人驾驶的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航天发展的先河。
随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飞行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发展。
1919年,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奥贝尔特开始研究火箭技术,并在1923年成功发射了一枚火箭。
这标志着航天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第二阶段:航天初期的发展(1945年-195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1945年,德国的技术专家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开始在美国进行火箭研究,并于1950年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前身,纳卡。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了太空时代。
第三阶段:航天的快速发展(1957年-1969年)斯普特尼克-1号的成功发射激发了世界范围内对航天的兴趣。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远的太空。
1961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完成了人类的太空飞行,这次飞行被视为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著名漫步,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巅峰时刻。
第四阶段:航天的全面发展(1970年至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继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航天飞机的研制和运营使得太空探索变得更加便捷和可持续。
1981年,美国首次发射了载人航天飞机,这是一项重大的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运营持续了近30年,为人类的太空研究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以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航天的发展历程

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太空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这标志着航空技术的简单起步。
不久之后,美国的罗伯特·哥达德成功设计出了第一枚火箭,并于1926年进行了首次发射实验。
随后,二战期间的德国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由威尔利·莱宾斯基领导的纳粹德国火箭队开发出了先进的V-2火箭,并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
这些试验为后来的航天领域研究奠定了基础。
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要的航天竞争对手。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此后,苏联又成功发射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不久之后,美国也加入了太空竞赛。
1961年,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将艾伦·谢泼德载人航天器送入太空。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1981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和返回实验,开启了太空飞机时代。
航天飞机成为航天发射的重要工具,多次进行了太空任务。
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参与航天竞赛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国在2003年成功发射了首颗载人航天器,并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
如今,航天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还带来了诸多经济和商业机会。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进一步探索太空的奥秘,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苏联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一:从东方号到第一代空间站

苏联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一:从东方号到第一代空间站为虢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而从身体和心理上作好准备的相互关连的措施体系.目前的多舱空间站,使棼联从小蕊模实验牲研究过渡副了大规模地在太空进行生产活动和专门曲科学工作苏联已经完成了迄今晟长的裁人航天(365灭)这,矗长对问的飞行或毗后可能匿长期的飞行,为长期航天对人的生物医学方面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从而使向地球外的匿深远的空间飞行成为可能.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一个人不能永远生话在摇篮中.他预见到,室伺探险作为一个持续的社会过程的一部分栅方法发回地球,首次证明了一只生理上类似于人的高等脊椎动物不仅可以耐受火箭发射而且耐受了至少一周的各种航天困素.随后进行了五艘飞船式卫星系列发射,进一步进行了有关研究.这些飞行为世界上首次裁八航天铺平了道路1-961年4日lc日,尤里.加加林乘坐他的l京方1号宇宙飞船,成为毵地球轨道飞行的先驱.苏联还进行了第一位女航天员(瓦伦第鳙+捷列什科娃)的飞行,她是在东方号系列的最后一次飞行中航天的.6次东方号飞行,其目的在于.航天员对空间环境的防护,保证飞船系统可靠运行保证安全和精确地再入和着陆,握供人耐航天响应的基本参数数据.衷方号飞行以后苏联开始了上升号系列(飞船类型与东方号基本租同).内部结构有些改变取消了弹射座椅以便能乘坐3名航天员.1g64年10月,上升1号进行了第一次载3名航天员的飞行其中包括第1位医生航天员,他髓船飞行,使苏联能获得更多的综台飞行医学数据,主要集中在像空问运动病等方面,格尔曼.季托夫在东方2号飞行期间就发生了空间运动病.l965年3月,上升2号发射,上面载有2名航天员,这次飞行中进行了第一次出舱活动阿列克赛.列昂诺夫借助于一个刨新的,可充气的过渡舱和自持式生命保障系统,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空间行走.在飞船外进行了12分钟空问行走,在过渡舱里减压10分钟.直到4年以后苏联才进行了第二次空阔行走.上升号飞行后,苏联艋天活动停止了2年,当时正在研制一种新的渡船式飞船,联盟号.这期问双子星飞行为美国提供了轨道上会合对接和出舱话动的经验为阿波罗计划作好了准备o1967年,苏联开始了他的长期的联盟号计划.主要目标是为空间站飞行提供一种渡船进行物品供应航天员运输和自由飞行.悲惨的是,这种新飞船第一次试飞时,联盟1号再入时姿态不稳定,降落伞系统失灵,导致驾驶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死亡.这发生在美国舸波罗l号失火惨案以后3个月,这两欢事件导致两个国家航天计划大大推迟.在推迟了18个月以后,联盟号又重新开始了飞行.对航天员进行了轨道上会合,对接和出舱活动技巧的训练,这些技术应用在礼炮号空间站飞行中.航天员的医学监测继续集中在失重的生理效应和发展对抗措施方面,这将使航天员能够进行空间站上的长期航天.从196年4月的第一次飞行开始到l979年6月联盟9号着陆,早期的联盟号经验为礼炮号空闻站计划排除了最主要的技术障碍.这8次短期飞行,为防止生理失调的各种对抗措施的应用和功效提供了资料,例如t扩胸器,肌肉等长运动,弹性张力带,和企鹅服(以一种恒定负荷作用在腿部和躯干部肌肉上).空问站前面的这些飞行没有发现不寻常的或出乎意料的空问变化,只有联盟9号航天员飞行后体验到了立位耐力显着变化,这个问题加速了发展心血管对抗描麓早期的联盟号飞钉为向空洞站计划进军提供了全面的信心.甚至直到今天,联盟号经过不断改进,仍然还是目前的祁平号空间站的运送敲天员的标准飞船札缒号空阿站总的来说是要长期住人的站上提供了维护,家务管理,吃饭,睡觉,卫生,锻炼设麓.空间站还包含了扩大的船上系统,科学装备和电力系统.礼炮号计赳的总目标是增加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耐受长期航天的信心,继续试验和使用生理上的对抗措施,进一步发展航天员进彳亍空间站操作的.技巧,将空问站用作轨道上的实验室.在l9l到1984年闻,棼联总共有6艘礼炮号空问站成功地进行了载人飞行.这些空问站可以分成两类第一代(礼炮1,5)和第二代(札炮6和1号).下表中列出了苏联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空阕站情况-表苏联空闻站对接口数目名称使用时河第一代1札炮l号197l礼炮2号(1973,失败,未使用)札炮3号l974礼炮4号l95礼炮5号l976,77第二代2礼炮6号19,Bl札炮7号l982一日6第三代6和平号19日5,现在第一代空间站只有一个对接口,太太限制了飞行任务设计的多变性和持续漆成明快色调.生活区有4个舷窗,服装和娱乐品(磁带录音桃,国际橡棋和书籍)贮存空间,还有一张为医学实验用的特制沙发.,第一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逗留了2周进行了约400顼实验,还进行了身体锻炼以便评估这些锻炼方法对再适应地球重力的有效作用.日常鼹炼用了一个跑台和改进了的企鹅服.制定的每天作息时问表为,B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B小时行政管理,家务活动和锻炼.第二批航天员投能对接.总的看经航天员进行有效的修理和维护以后该空间站一直工作了二倍于它的设计寿命的时问.l94年12月,苏联发射了礼炮4号.它的第一批航天员是联盟¨号航天员,他们在轨道中逗留了29天.航天员们评价了对抗微重力失调影响的各种锻炼和饮食措施还用一种新装备(称为chibiS真空服,是下身负压装置的一种变体)研究了心血管系统.chibis服是锻炼时穿的,是减轻心血管失调和减少瀛到头部的体液容积.随联盟1号飞行,开始了一项标准的锻炼尉度t规定锻炼3天,每天3敬,总共25小时第4天自由锻炼.除了跑台以外还增加了自行车功量计.还试验了一种新的身体调节[标签:快照]。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航天事业的人物和事件

航天事业的人物和事件航天事业涉及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下面列举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1. 俄罗斯/苏联航天人物:- 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苏联宇航员,于1961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 弗拉基米尔·科马里诺夫(Vladimir Komarov):苏联宇航员,1967年成为第一个在执行任务中失去生命的航天员。
- 瓦莲京娜·特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苏联宇航员,1963年成为第一个女性太空人。
2. 美国航天人物:-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美国宇航员,1969年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 约翰·格伦(John Glenn):美国宇航员,1962年成为第一个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
- 卡尔·桑德斯(Carl Sagan):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生物学家,致力于推广和普及天文学,宇宙学和航天事业。
- 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美国宇航员,1961年成为第一个美国人进入太空。
-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美国总统,提出了在20世纪60年代内将美国人送上月球的目标。
3. 航天事件:- 阿波罗11号任务:1969年,阿波罗11号太空船成功将阿姆斯特朗、布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月的人。
-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不久发生了爆炸,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毁坏,导致7名宇航员丧生。
-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自2003年开始,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先后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只是航天事业涉及的一小部分人物和事件,还有许多其他的贡献者和重要事件无法一一列举。
世界航天史

世界航天史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载人航天史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太空探索年表

太空探索年表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一壮举标志着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他乘坐“伊万卡”号飞船绕地球一周,向世界展示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勇气和决心。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
NASA的成立标志着美国投入大规模太空探索的计划,并且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奠定了基础。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他踏上月球表面时发出了著名的一句台词:“那是人类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个巨大飞跃。
”1971年:苏联火星探测器“火星3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火星着陆任务。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发射升空,这标志着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进入了使用阶段,为后续宇宙飞行任务提供了便利。
1998年: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造,这是一个联合项目,参与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空间局和日本等。
空间站提供了一个长期在太空中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和载人任务的平台。
2004年:美国火星探测器“机遇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并且发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火星地貌和化学物质。
2012年:美国太阳能航天器“风暴号”完成了对太阳活动的首次全景观测,并且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获取了太阳的图像。
2019年:中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任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着陆和巡视的任务。
2020年:美国“商业航天”计划全面展开,私营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等开始发射载人和无人飞行器进入太空,这标志着私营企业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崛起。
未来的太空探索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人类不仅仅在探索太阳系内的行星,而且正在试图将目光延伸到更远的星系和宇宙。
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将会推动太空探索的边界不断扩展,向着更广阔的未知领域迈进。
1苏联军事航天史话 之 “钻石”军事空间站传奇

2.“钻石”航天站上图:早期钻石空间站的设计图;下图:剖面模型按1966—1967 年的设想,“钻石站复台体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航天站本体,称为“载人轨道站(OPS)或“11F71产品” :另一个是渡运飞船,称为“运输补给飞船” (TKS)或“11IF72产品”,用来在地球与航天站之间接送乘员组。
由于研制一种像运输补给飞船这样的大型运输飞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切洛梅决定采取一种短期内即可见效的替代办法:使用当时已被放弃的科兹洛夫“联盟-R”复合体中的运输飞船,这是一种名为7K—TK的改进型“联盟飞船。
在“钻石”航天站的最初设计草集中,该复合体由两大部分组成:-11F71载人轨道站(OPS);-11F72运输补给飞船(TKS)。
航天员将乘坐运输补给飞船造访航天站,然后再乘坐它带着科学试验成果返回地面。
这两种航天器的大小基本相同,均比当时正在使用的标准“联盟”飞船大得多。
它们都将用UR-500三级火箭发射,这种火箭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质子K” 或8K82K。
切洛梅的宠儿-“UR-500K”质子号运载火箭,在苏联/俄罗斯航天事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至今仍然在俄罗斯空间事业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必须承认,其能力不在科罗廖夫之下“钻石”航天站,即载人轨道站(OPS),重约18.9-19.9吨,主要由如下三部分组成:-11F74返回舱(VA);-11F75航天站本体:-11F76信息回收舱(KS1)。
完整载人轨道站OPS的剖面图11F75航天站本体状如一个长圆柱体,分为粗细不同的两个舱段:粗舱段直径4.15米,细舱段直径2.9米。
它重约l5吨,长11.61米,内部总容积约47立方米。
细舱段位于站的前部,发射时被一锥形头部整流罩围起来。
粗舱段位于站的后部,其尾部有一个球形气密过渡舱,在该舱外面沿航天站主轴方向装有一个名为“锥体” (Konus)的被动式对接口供来访飞船对接之用。
在粗舱段与气密过渡舱之问有一个舱门,使航天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可先进入气密过渡舱减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165583964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4 分之 1 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
那里有世界第一的 AK 步枪,世界第一的推进器技术,地球第一个人造卫星,它是 20 世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就连黑客,俄罗斯也是世界第一。
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宁号在苏联的建成,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典范。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在 1954 年在苏联开始供电。
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号载着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围绕地球的飞行并顺利返回地球。
宇宙 188 号和宇宙 186 号卫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上的自动对接和脱离。
在战后的几年,各种科学部门的研究范围都明显扩大了。
苏联学者的创造性的成就在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科学的先进行列。
特别重视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研究,以及发展那些能够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加强国防力量的专业部门。
原子能之被掌握,1947 年当时世界最大的研究原子粒子的同步加速器之应用,是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苏联制成原子弹使许多新的世界大战狂热鼓吹者们冷静下来。
下面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苏联人:康特罗维奇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切连科夫、塔莫姆和弗兰克因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索夫和普洛霍诺夫因发现激光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甫诺夫在十月革命前就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朗道、萧洛霍夫、谢苗诺夫和布罗茨基也获得过科技、文学等不同奖项。
索尔仁尼琴也可以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苏斯洛夫当时就为他的获奖寝食不安,当即判定他为精神病患者。
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 1961 年 4 月 12 日成功于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
到 1970 年止,苏联共发射" 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 16 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天上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这为后来的长时间和大规模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 70 年代起,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以载人航天为主体的研究、试验新阶段。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六十年代载人航天的已有成果,借助于以航天站为主体、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体系,在近地轨道上开展了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研究人在空间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工件的能力,进行与军事、科研和国民经济有关的试验。
迄今苏联已经发射了三代共 8 艘航天站,重量均为 20 吨左右,即第一代的"礼炮"-1 到" 礼炮"-5 号,一次只能对接一艘飞船,第二代的"礼炮"-6 至"礼炮"-7 号,每次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和平"号为第三代,可同时与 6 艘飞船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由"和平"号为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 飞船、"进步号"货船四部分组成的轨道复合体,总重达 60 多吨。
为了支援"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苏联研制使用了这样几种运输系统:①载人飞船,包括 60 年代研制的"联盟"号和后来以它为基础改进的"联盟 T"、"联盟 TM"飞船,可载 3 名航天员及少量货物,主要用作为空间站运输往返人员,1971 年 4 月至 1987 年底共发射 50 艘,②"进步"号小型无人货船,主要用于为航天站运输燃料、仪器设备、消耗品等,本身不返回地面,1978 年 1 月投入使用。
飞行实践证明,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更有利于人的安全和载货量。
截止 1987 年底,共计发射 33 艘"进步"号货船;③重型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较重的大型货物,重约 20 吨,长 13 米,直径 4 米,容积 50 立方米,可向上运输 5 吨载荷,其返回可实现软着陆, 500 公斤货物带回地面。
把 1977 年到 1987 年底共发射 4 艘,即"宇宙"-929、-1267、-1443、-1686 号,估计这种货船尚处在研制试验阶段。
另外,苏联也在研制发展作为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航天飞机。
1988 年 11 月,已完成首次无人驾驶的大型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90 年代可望投入使用。
据美国国防部分析,苏联还在研制一种小型航天飞机,它将作为一种机动灵活、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取代目前使用的载人飞船,支援空间站计划,从事轨道服务和军事活动。
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 1961 年 4 月 12 日, 前苏联成功地将航天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 在世界上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 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宇宙的新纪元。
前苏联共发展了五个型号的载人飞船和两个型号的轨道站, 此外还有两个型号的货运飞船。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连续飞行最长记录为 366 天, 并首创了多项载人航天记录。
东方-1 号载人飞船发射日期 1961 年 4 月 12 日航天员加加林飞行任务世界上首次载人轨道飞行。
飞行时间 1 小时 48 分钟。
飞行目的是了解人体在航天中的生理反应。
飞行中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和呼吸描记图。
飞行证实了载人航天的可能性。
东方-2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1 年 8 月 6 ~7 日航天员季扎夫飞行任务考察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观察人在失重状态下进食、睡眠、操作工具、书写和播音的能力。
飞行过程中, 航天员记录了心电图、呼吸描记图和胸壁冲击图; 还进行了电影、照片的拍摄, 收集了气象学资料。
东方-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2 年 8 月 11~15 日航天员尼古拉耶夫飞行任务东方-3 号飞船发射后第二天又成功发射东方-4 号飞船。
两天内边续发射两艘飞船的目的是要试验两艘飞船轨道编队飞行和轨道上交会的可能性。
飞行中两艘飞船间进行了无线电联系。
航天过程中进一步考察了人在失重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生理、心理状态; 两名航天员都记录了心电图、脑电图和呼吸描记图; 对为航天员规定的食物、水和氧的需求量及卫生条件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东方-4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2 年 8 月 12~15 日航天员波波维奇飞行任务与东方-3 号载人飞船的相同, 航天员还记录了眼动图和皮肤电反应。
东方-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3 年 6 月 14~19 日航天员贝科夫斯基飞行任务与隔日发射的东方-6 号飞船实现轨道编队飞行。
了解飞行因素对航天员机体的影响。
东方-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1963 年 6 月 16~19 日航天员捷列什科娃飞行任务女性航天员首次进行宇宙飞行。
飞行中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脑电图、呼吸描记图、眼动图及心震图; 比较分析了航天条件对男性及女性航天员机体影响的差异。
上升-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4 年 10 月 12~13 日航天员科马洛夫 (指令长) , 费奥季斯托夫 (科学家) , 耶戈洛夫 (医生) 飞行任务就整体结构而言, 该型号飞船仍是东方号飞船的原型。
所不同的只是拆除了个别部件和系统, 增加了航天员座椅, 由单座改为多座以研究航天员相互配合的能力。
乘务组内有一名医生, 目的是亲自体验和直接观测航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飞行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医学测试, 重点考察了航天因素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以及气体代谢、能量消耗和各种分析器的功能状态。
飞行中还观测了地球云层和光学现象; 对飞船的生保系统及着陆器材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上升-2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5 年 3 月 18~19 日航天员别利亚耶夫 (指令长) , 列奥诺夫 (科学家) 飞行任务飞行中列奥诺夫穿着舱外用航天服出舱活动 24 分钟,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他对地球和外空进行了观察并拍摄了照片, 对飞行前的训练效果进行了评定。
飞船再入时自动定向系统失灵, 航天员通过手控系统返回, 着陆地点偏离预定地点800 公里。
联盟-1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7 年 4 月 23~24 日航天员科马洛夫飞行任务检验新型载人飞船的性能并进行工程技术、科学和医学生物学实验。
返回时, 由于降落伞未打开, 飞船坠毁, 航天员身亡。
联盟-3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8 年 10 月 26~30 日航天员别列戈沃依飞行任务延长了航天员在空间逗留的时间, 飞行了 3 天 22 小时 51 分。
飞行中记录了心电、心震和呼吸描记图等生理指标。
联盟-3 号载人飞船与 10 月 25 日发射的不载人的联盟-2 号飞船在轨道上曾先后两次交会飞行, 以检验飞船的结构和自动操作性能, 为航天器之间轨道对接做技术准备和演习。
联盟-4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 月 14~17 日航天员沙塔洛夫飞行任务见联盟-5 号载人飞船。
联盟-5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 月 15~18 日航天员沃雷诺夫 (指令长) , 叶利谢耶夫(随船工程师) , 赫鲁诺夫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联盟-4 号和联盟-5 号两艘载人飞船在两天内先后发射并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实现了世界首次两艘航天飞船太空对接飞行。
对接后航天员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身着航天服从联盟-5 号出舱, 在舱外工作一小时后进入联盟-4 号飞船, 与沙塔洛夫会晤。
两艘飞船对接飞行 4 小时 35 分钟后分离。
最后沙塔洛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乘联盟-4 号飞船, 沃雷诺夫乘联盟-5 号飞船先后返回地面。
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了空间物理和导航试验, 以及模拟营救技术和考验航天服性能的试验。
飞行中同时记录了航天员的心电图、心震图和呼吸描记图。
联盟-6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0 月 11~16 日航天员绍宁 (指令长) , 库巴索夫 (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与随后两天发射的联盟-7 号和联盟-8 号飞船进行轨道编队飞行, 为建立航天站进行试验性飞行和技术准备; 联盟-6 号的航天员还进行了焊接金属的实验, 检查改进后的飞船系统, 试验用手操纵和自动控制、定位和稳定性, 研究空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拍摄了地球照片。
联盟-7 号载人飞船飞行日期 1969 年 10 月 12~17 日航天员菲利普钦科 (指令长) . 沃尔科夫(随船工程师) , 戈尔巴特科 (工程专家) 飞行任务多艘飞船编队飞行, 任务与联盟-6 号和 8 号的相同; 航天员还对天体和地球地平线进行了观测, 确定恒星的亮度, 测定太阳照度, 进行军事摄影和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