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介质力学的复兴_陈伟球
连续介质力学讲义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体的客观存在形式,离开空间和时间来讨论物体的存在和运动是没 有意义的。空间表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的关系;时间表示物体运动过程的顺序。
标架:作为描写物体运动的基准——时空系,称为标架。 位置变化是可逆的;时间变化是不可逆的。 但在讨论一些理想化的可逆模型时,有时时间也理想化成可逆的。 时空系之间可转换。
第 1 章 绪论
1.物体
在某一确定的瞬时,物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并有一定的质量。同时物体还可具有 电磁、热容和变形等许多重要的性质。
物体由质点组成,质点占据非常小的确定的空间,具有非常小的确定的质量。 物体可以抽象成各种模型:如质点,刚体、弹塑性体、流体、颗粒体等;按几何性质还 可分为质点、一维的弦和杆、二维的板壳、三维的块体等。若干个物体可以形成集合,组成 系统。系统外的物体构成这个系统的环境或外界。
且不全为零)。
a2
例 2 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三个矢量 a1 ,a2 ,a3 是线 性相关的,即总可找到α1 ,α 2 ,α 3 (不全为零)使
α1a1 + α2a2 + α3a3 = 0 如图 2.1.2 所示, a2 = α1′a1 + α3′a3 。
集合 R 内线性无关元素的最大个数称为集合或空
间的维数。设 R 的维数为 n ,则记为 Rn ,欧氏空间为 R3 。
∑ ∑ r =
ξ a = (1) (1) ii
ξ a (2) (2) ii
(2.1.3)
因为
a (1) i
与
ai(
2)
间有确定的变换关系,因此,
ξ
(1) i
与
ξ
(2) i
间亦有确定的变换关系。
④ 空间的基往往与坐标系相关连,每一种坐标系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确定的基,(2.1.2)
如何学习《连续介质力学》

发信人: (韦小宝好事多磨), 信区:标题: 个人体会-如何学习《连续介质力学》-基本概念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年月日星期一), 站内信件作者为连续介质力学,也叫连续统理论,或者叫理性力学.叫连续介质力学,是因为他地框架内一个最重要得假设是“介质是宏观连续地”,可以用连续地数学理论来处理,显然这种命名方法带有物理,力学地地痕迹.叫连续统理论,实际上是借用了数学上地概念.学数学地人都知道,数学中就有“连续统”地概念,比如,连续地线段,连续地曲面,和连续地体.由于数学上这些概念都是抽象出来地,没有物理意义地,可以叫连续统.很多人不知道连续统,连续介质,我想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同学科地不同称呼.但是,说连续介质,实际上表示考虑了具体物理特性地连续统.叫理性力学,实际上是从力学研究地方法论上来命名地.以那种理性地,数学化地,公理化地思维和方法来研究力学.看过连续介质力学书籍地人应该是深有体会地.里面到处充满这理性地思维地魅力.说明:本人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了王文标教授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这是本人一年后地感悟,欢迎我得同学一同加入进来讨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接触一个新地学科,总是希望获得这门学科最权威而且是最经典,最全面地书籍.当然这样地书籍是找不到地.但是,相对而样比较好地书籍还是有地,力学更是这样.《非线性连续统力学》,北航出版社,李松年,黄执中地作品,年代中期写地.这本书我第一次看到地时候,惊为天人所写,前半部分写地是张量分析,后面是连续统力学,两方面都比一般地连续介质力学全面,而且讲解浅显易懂.特别是其前言和结语写地尤为出色,不仅概括了这门学科地梗概,而且指出了这门学科地前景,真是绝佳地资料.地《连续统力学》,这是我目前见到地最经典地书,实际上前面一本书很大一部分是参考了这本书编写地,当然,加入了自己地内容(这是我读后才知道地).这一点都不奇怪,是连续统力学地鼻祖人物,也是集大成者.和钱伟长先生关系很好.英国东英格兰大学地查德威克先生写地《连续介质力学简明理论和例题》,虽然这本书只有短短一百多页,但是用逼一般力学书籍夺得数学,比数学书籍少得多地数学非常准确地阐释了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尤其是和数学地结合方面,能够让你从本质上,从数学地角度认识和理解连续介质力学.而且有大量地习题.陈志达先生地《理性力学》.大家都知道陈志达先生吧,中国矿业大学地老师,年已经去世.是当年钱伟长先生在清华大学地力学研究生班地学员,开创了力学地非线性几何场理论.尤其是在大变形(几何非线性)领域有独到地贡献.特别值得一提地是先生所带出来地一大批学生,现在是中国力学领域,岩石力学领域,岩土工程领域地中流抵住.搞岩土力学地都知道谢和平院士,何满潮先生(今年院士已过二审),缪协兴先生,还有一大批我一时想不起来了.他地这本书不仅包括一般地固体力学地内容,还统一了电磁介质,把电动力学地基本方程也统一进来了.黄筑平先生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当年我就是用地这本教材.黄先生对于连续介质力学,特别是塑性力学理解得是相当深刻地.这本书里面包含塑性力学相当地篇幅.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因为里面所用很多符号比较怪异(不会读)而感觉艰涩难读.地确,窃以为这本书等你看了我推荐地前面几本书后再来看这本书,你会发现,黄先生对变形几何,对于集中坐标系,对于塑性本构理论确实有相当精准地理解.最新版本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地匡震邦先生地《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这本书我已经借来了,浏览了一下目录,其中包括了电磁介质,流变介质.当然,我还接触了一些其他地书籍,我得建议是大家可以到超星上去找,力学地书籍还是比较全地.有几句话想说一下:我地北京地老师说:“中国地学生一个最大地弱点是书读得太少了,我把中科院力学所地力学书籍基本上看了一遍了”.没有学过张量分析地人也是可以学会连续介质力学地,你可以自学地.力学大家地传记是一定要读地,当然简介也可以,这样你猜能进入力学地文化.今天这一讲我想结合自己地想法,纠正几个观念:很多同学(我想说地是那些学习土木工程和学习机械工程地那些学生,力学和数学地可能除外),本科地时候学习力学都是所谓三大力学,或者四大力学或者五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等.这样地课程设置使得他门以为力学就这些了,力学就是这么分类地.我想说不是这样地,大家聊天地地时候都是这么说,以后不要这么说了,以免被高手笑话.本科地,特别是工科学生地这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将来专业课程地需要而设置地,也就是说,你这个专业基本上就用到这些力学,记住,这种课程和力学本身地分类没有任何关系,你就理解为,作为我这个专业,就把人家力学专业地东西就挑这些东西拿来用,如此而已.力学本身是一个非常庞大地系统,至于分类大家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看了对大家有好处.但是我个人以为力学主要地分类应该是按照“从它地基本假设出发”进行分类和从本构不同进行分类.当然分类地还是有很多种地.说弹性力学,显然,是说介质是弹性本构,说塑性力学显然实说介质是塑性本构,说断裂力学却不是这样,实际是突破了完整连续介质地假设,考虑了裂纹.断裂力学种也有弹性本构地断力学,塑性本构地断裂力学.说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也是按照本构分类地,这一点,等到大家把本构公理那些内容学完了之后,自然会有深刻把我.固体和流体实际没有截然地界限.说块体力学,实际上就完全不是连续介质力学了,各个块体可以独立运动,显然是对连续介质力学中连续性假设地突破.说材料力学,纯粹是一种工具性地称呼,因为在工程上用到材料,干脆从这个角度来进行规类.我们在本科地时候雪地是线弹性地材料力学,当然,也可一考虑其他本构地材料.结构力学也差不多,主要是更接近工程实际.另外,结构也不单单是杆,是梁,是柱,还可以是板,是壳.里面地本构也可以用很多种.至于细观力学,是从尺度上来分类地.我们宏观连续介质力学中一个假定是,宏观无穷小,微观无穷大.就是说我们在用微元体分析法地时候,微元体中地原子地数量是很多地,以至于可以看成连续地,这样围观地涨落效应就可以忽略,而使得统计平均有意义.而宏观无穷小,就意味着符合高等数学中委员地概念,可以用连续地数学理论来处理.而细观力学,这是尺度上地变化,坦率地说,我没有看过,所以不能给予具体地评论,希望高手介绍.至于微结构力学,微机械理论,有是从微观地尺度来研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属于连续介质范畴.我还没有那么多地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要等到工作以后再去涉及.还有广义连续统理论.比如微极场论等.这实际上是对连续统理论中一些假设地突破.比如考虑偶应力张量,比如非局部理论(我们连续介质理论中都是局部化地理论,这一点大家在学习了本构公理之邻域公理,衰减记忆公理之后就会明白,不仅空间是局部地,时间也是局部地).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觉比较乱,但还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我地理解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来,共同提高.还要学习什么力学?-兼谈力学地地位.是地,当我们学习了连续介质理论之后,我们突然感觉力学是那么有用,不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地思维,还是用于实际建立具体地数学模型.这真是一个强大地思想武器.连续介质力学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了新地顶峰,基本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了.尤其是用张量来加以表述,使得连续介质力学是如此美轮美奂.场论,张量分析,微分几何地引入,使得连续介质理论不仅具有美地表征,而且具有很大地方法论意义.但是,传统地连续介质力学研究地对象都是单一介质,我想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如果研究地场内有多种介质,那么有没有一套象我们以前学习过地连续介质理论那样地系统性地理论来作为我们研究地武器呢?答案是肯定地.而且我们可以预计这种多重介质地力学理论,应该是在经典连续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事实上地确如此.经过等一大批杰出学者地努力,经典混合物理论()地大厦已经建立起来.混合物理论一个最重要地思路---这个思路解决了如何继承经典连续统理论地同时,解决各种组分在空间地存在地问题---就是多个组分同一时间占据空间地同一个位置.也许有地人认为,各个组分绝对不可能同时被两种或者多重组分占据,事实虽然如此,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研究地对象不是各个组分地某一个分子原子,我们地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意义上地微元体(在多孔介质力学中常常称为,即表征性体积单元),因此,任意在空间取出一个微元体,他地内部仍然是有多重组分.于是,研究多重组分地混合物地问题,就转化成了对于每一个组分地研究,而单一组分,当然又可以利用我们已经建立地经典连续统理论.于是建立在经典连续统理论基础上地混合物理论,就称为经典混合物理论,这也是上个世纪地事情了.然而人类地创造是无限地.在我得研究课题中,在查阅文献地时候,我发现现在国际上关于多组分混合物理论地研究又出现了所谓“杂交混合物理论()”,如果大家又兴趣一下.有一点需要说明,混合物理论虽然利用了连续介质地理论,但是毕竟他也有自己地特点,比如组分之间地扩散等,因此也有自己特殊地量.还有,大家学地土力学,个人认为,都是混合物理论地思想.上面说地是连续介质力学地发展.还有一个最最重要地观点,就是我们地传统力学都是唯象地科学,而唯象地科学最终同一于热力学.因大家学习了联学介质力学也许觉得已经非常概括,非常一般化,非常抽象了.但是不要忘记,他仍然是热力学地一部分.大家在学习连续介质力学中”连续介质热力学“那一部分地时候就会又体会,那里揭开了冰上地一角.如果我们象统一额处理,理解多重物理场问题,甚至是化学甚至是相变等问题地时候,我建议大家和热力学做朋友.但是,天杀地,我们本科时候学习地无论是热学还是热力学都感觉在浪费我们地时间,也看不到有什么应用,似乎一讲热力学就要研究气体,这样导致了我和一个物理系地学生聊天地时候,他地观念竟然也是这样,可悲啊.大家记住,要学习连续介质热力学,这一方面是深入学习联学介质力学地必须,也是获得最最一般地对于唯象科学认识地最高准则.至于统计力学,也许等你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去找他,就像牛顿到了一定水平自然而然就去找神去了一样.但是,我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唯象地科学,因为这个世界你永远也不知道终极地为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实际上是在不同层次地角度去研究唯象科学.记得中科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博士英语必修课本中有一篇文章说得好,科学永远只能解决"而不能回答"实际就是唯象地规律,就是终极地为什么,但是这只能留给神学.机械运动是最低级地运动,是最基本地运动,一切高级运动都要以他为基础.作为描述这种最基本运动地规律地科学-力学无疑是具有最基本地重要性.力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可以指导直接地实践,称为直接地技术(土建,机械设计和制造等),另一方面他有称为基础科学地推动者.比如物质本构理论地研究就是推动基础科学发展地源动力.纯属个人见解和感悟,如有不同意见请讨论切磋.。
我国力学著名学者一览 以及学科汇总分类

北理工:胡海岩、胡更开、宁建国、黄风雷、岳宝增等人;
大工:程耿东、李锡夔、林家浩、张洪武、胡平、吴锤结、李刚、郭旭等人;
浙大:杨卫、朱位秋、陈伟球等人;
天大:亢一澜、王世斌、侯振德等人;
西交大:卢天健、王铁军、陈常青、王钢锋等人;
北航:孙茂、卢子兴、傅惠民、高以天、武哲、杨嘉陵;
自由剪切层(混合层、射流、尾波、空穴、羽流)(free shearlayers (mixing layers, jets , wakes, cavities, plumes))
流动稳定性(flow stability)
湍流(turbulence)
电磁流体和等离子体动力学(electromagneto-fluid and plasmadymaics)
爆炸和弹道学(explosions and ballistics)
声学(acoustic)
III.自动控制(Automatics Control)
系统理论与设计(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
控制理论(control systems)
系统与控制应用(systems and control applications)
壁层(壳边界层)(wall layers(incl boundary layers))
内流(管流、明渠流、库埃特流)(internal flow (pipe, channel,Couette))
内流(进口、喷管扩散、喷流)(internal flow (inlets, nozzlediffusers, cascades))
II.动力学和振动(Dynamics and Vibration)
运动学和动力学(kinematics)
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大变形与断裂研究

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大变形与断裂研究引言连续介质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断裂行为的学科,是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大变形与断裂研究。
1. 大变形的介绍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状、体积或内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
当应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常规的线弹性理论不能再正确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
因此,理论上需要引入非线性弹性理论来研究大变形现象。
非线性理论根据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变形描述方程的非线性性质,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大变形行为。
2. 大变形的数学描述在连续介质力学中,大变形通常通过应变张量的非线性关系来描述。
应变张量是一种描述变形的物理量,用于衡量物体内部相对位移的大小。
在大变形的情况下,应变张量的组分由线性校正项和非线性校正项构成。
3. 大变形与材料性质大变形会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质。
例如,材料的刚度、强度、塑性行为等参数会随着应变增加而发生变化。
另外,在大变形过程中,材料可能会出现局部失稳、产生脆性断裂等现象。
因此,研究大变形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4. 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部载荷作用下发生破裂现象的学科。
断裂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失效并发生破碎的过程。
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涉及三个方面:断裂起始准则、裂纹扩展准则和破坏力学。
4.1 断裂起始准则断裂起始准则是研究材料在何时发生破裂的标准。
常用的准则包括拉伸准则、剪切准则和能量准则等,用来描述材料的破裂临界条件。
4.2 裂纹扩展准则裂纹扩展准则是研究裂纹在材料中的扩展行为。
通过研究裂纹的扩展速率和扩展角度等参数,可以确定断裂的发展过程。
4.3 破坏力学破坏力学是研究材料在断裂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能力的学科。
破坏力学通过研究断裂面的断面形态、破碎能量消耗等参数,来描述材料的破坏行为。
5. 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大变形和断裂是紧密相关的。
连续介质力学引论教学大纲

连续介质力学引论教学大纲课程背景连续介质力学是现代力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范围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
本课程是力学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也是建筑、化工、航空、机械、能源、材料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连续介质力学,使学生掌握: 1. 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2. 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3.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4. 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授课内容第一章连续介质力学基础知识1.连续介质和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连续介质的连续性方程;3.连续介质运动的守恒定律。
第二章流体力学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纳维—斯托克斯方程;3.泊松方程。
第三章固体力学1.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应力张量、应变张量、应力应变关系;3.弹性力学基础。
第四章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1.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2.弹性力学方程及其解析解;3.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及其物理意义和应用,重点讲解一些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2.实例演示: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计算过程和应用实例,配合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应用连续介质力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综合性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占4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30%)。
参考教材主教材:连续介质力学教程,李春霖等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目: 1. 弹性力学,郭士强等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 2. 塑性力学,李子初等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流体力学,周光书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连续介质力学

目录1简介2基本假设3研究对象4古典连续介质力学5近代连续介质力学6主要分支学科简介研究连续介质宏观力学性状的分支学科。
宏观力学性状是指在三维欧氏空间和均匀流逝时间下受牛顿力学支配的物质性状。
连续介质力学对物质的结构不作任何假设。
它与物质结构理论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物质结构理论研究特殊结构的物质性状,而连续介质力学则研究具有不同结构的许多物质的共同性状。
连续介质力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各种物质的力学模型和把各种物质的本构关系用数学形式确定下来,并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出问题的解答。
它通常包括下述基本内容:①变形几何学,研究连续介质变形的几何性质,确定变形所引起物体各部分空间位置和方向的变化以及各邻近点相互距离的变化,这里包括诸如运动,构形、变形梯度、应变张量、变形的基本定理、极分解定理等重要概念。
②运动学,主要研究连续介质力学中各种量的时间率,这里包括诸如速度梯度,变形速率和旋转速率,里夫林-埃里克森张量等重要概念。
③基本方程,根据适用于所有物质的守恒定律建立的方程,例如,热力连续介质力学中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熵不等式等。
④本构关系。
⑤特殊理论,例如弹性理论、粘性流体理论、塑性理论、粘弹性理论、热弹性固体理论、热粘性流体理论等。
⑥问题的求解。
根据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客观上连续介质力学已分为古典连续介质力学和近代连续介质力学。
基本假设连续介质力学的最基本假设是“连续介质假设”:即认为真实的流体和固体可以近似看作连续的,充满全空间的介质组成,物质的宏观性质依然受牛顿力学的支配。
这一假设忽略物质的具体微观结构(对固体和液体微观结构研究属于凝聚态物理学的范畴),而用一组偏微分方程来表达宏观物理量(如质量,数度,压力等)。
这些方程包括描述介质性质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s)和基本的物理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研究对象固体:固体不受外力时,具有确定的形状。
数学物理的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数学物理的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连续介质力学是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连续介质力学中,我们将物质视为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粒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我们可以描述物质的运动、变形和相互作用等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数学物理的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1. 连续介质的基本概念在连续介质力学中,我们将物质视为连续的,即认为物质在微观尺度上是无限细小的。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使用连续函数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质点集合、质量和密度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描述,我们可以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描述连续介质的力学行为。
2. 连续介质的运动学连续介质的运动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一门学科。
在连续介质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来描述物质的运动。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数学表达,我们可以建立起描述物质运动的方程。
其中,最基本的方程是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
连续性方程描述了物质的质量守恒,而动量守恒方程描述了物质的动量守恒。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运动规律。
3. 连续介质的变形学连续介质的变形学是研究物质变形的一门学科。
在连续介质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应变和应力等概念来描述物质的变形。
应变描述了物质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而应力描述了物质内部的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数学表达,我们可以建立起描述物质变形的方程。
其中,最基本的方程是胡克定律和应力平衡方程。
胡克定律描述了物质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而应力平衡方程描述了物质的应力平衡。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变形规律。
4. 连续介质的相互作用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定义物质的内部能和外部能来描述。
内部能是指物质内部的相互作用能,而外部能是指物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
通过对这些能量的数学表达,我们可以建立起描述物质相互作用的方程。
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若干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仲政;吴林志;陈伟球
【期刊名称】《力学进展》
【年(卷),期】2010(40)5
【摘要】功能梯度材料的宏观材料特性在空间上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即使在线弹性理论范围内,由于控制偏微分方程是变系数的,相应的力学分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综述了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若干力学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功能梯度材料梁、板、壳结构的解析解与半解析解以及简化理论的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最后对未来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研
究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4页(P528-541)
【作者】仲政;吴林志;陈伟球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92;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
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01;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深水立管的若干结构力学研究进展 [J], 陈云水;王德禹
2.肌肉力学特性研究进展及其若干问题 [J], 潘慧炬
3.爆炸与冲击动力学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J], 朱建士;胡晓棉;王裴;陈军;许爱国
4.结构工程科学中若干计算结构力学问题的研究展望 [J], 范志良
5.金属增材制造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J], 廉艳平;雷红帅;李会民;肖登宝;郭旭;方岱宁;王潘丁;高杰;刘继凯;李取浩;刘长猛;贺小帆;高亮;李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线性弹性(Nonlinear Elasticity)
Reiner-Rivlin equation Rivlin-Sanders function Rivlin-Ericksen fluid Mooney-Rivlin solid …… Collected Papers of R.S. Rivlin: Volume I and II (v. 1 & R. S. Rivlin (1915-2005) v. 2), Springer, 1996.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科学出版社,2012
内 容
源起 现代力学与物理 连续介质力学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连续介质力学的发展趋向 结束语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连续介质力学的形成
Reiner M. M (1945)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dilatancy. Am. J. Math. 67: 350-362.
----- W. W A. A Ward W d (1921-1994) (1921 1994)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课堂众生相
2013-2014:我发现有很多同学觉得学了这门课用处不是很大, 对自己的研究没有什么用处,因此都不会认真去听讲、预习以 及做题,只为了拿几个学分。。。 2012-2013:由于自己的研究与该课内容基本无关,对所学内 容的应用领域不了解。。。
Physics before 1990 Classical Mechanics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cohering with engineering
Modern Mechanics: Fracture mechanics Aerodynamics Finite element method …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连续介质力学的特点
Rational - Bourbaki’s approach, advocated by Noll Engineering drivea
一些有趣的数据
(a) Year 1951 1951-1970 1970
(b) Year 1971 1971-1990 1990
(c) Year 1994 1994-2013 2013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journals included in the database of SCI SCI-EXPANDED, EXPANDED through searching the topic “continuum mechanics”.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体系
To render continuum mechanics “simple, easy, and beautiful”. beautiful . They sought permanence, clarity, and finality. In this endeavor they were remarkably successful. --- S. S S S. Antman In his writings Truesdell evidences a strong t t for taste f the th dramatic d ti and d so there th has h been created a fantasy world in which various savants produce a stream of principles, fundamental theorems, capital results, and work of unusual depth. --- R. S. Rivlin The Bible of Continuum Mechanics 1965 1992 1965, 1992, 2004
"...most people have fou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and frustrating to obtain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ir research. This is due, in part, to the increased demands of an expanding university community. More importantly, from the mid 1960s on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part of the funding agencies on "mission mission relevance relevance," first in the defense departments and then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To make matter worse, the missions seemed to change every few years, if not more often. Of course, "mission" has always been a factor in funding by the defense departments, but until the mid 1960s it was, for the most part, rather liberally interpreted."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 Alexander Pope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经典力学的演化与分野
Interested in nature Modern Physics: Quantum mechanics Relativity theory …
Together with E. C. Bingham, coined the term rehology in 1929 Teapot effect, Deborah number, Reiner-Rivlin equation, …
M. Reiner (1886-1976)
T Teapot effect ff
1921 2009 1921-2009
1924-
Brilliant future: The success of S. Suresh
… I see mechanics at all length scales a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such ostensibly distant areas as human health, disease diagnostics, and novel therapeutic discoveries. … In sum, mechanics provides a unique platform from which scientific efforts in many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can be launched 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societal implications that we can only speculate about.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内 容
源起 现代力学与物理 连续介质力学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连续介质力学的发展趋向 结束语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Isaac Newton (1642-1727)
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1687)
Götingen school
S P. S. P Timoshenko Ti h k (1878-1972)
T. von Kármán T Ká á (1881-1963)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现代力学的特点
力学是一门既经典又现代的基础 科学 它以机制性 定量化地认 科学,它以机制性、定量化地认 识自然、生命与工程中的规律为 目标; 力学学科是工程科学的先导和基 础,为开辟新的 程领域提供概 础,为开辟新的工程领域提供概 念和理论,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 的方法,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 力学学科是一门交叉研究突出的 学科 具有很强的开拓新研究领 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拓新研究领 域的能力,不断涌现新的学科生 长点。
2014年固体力学“十三五”学科发展研讨会,重庆
连续介质力学的复兴
陈伟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Email: chenwq@ Tel./Fax: 86-571-87951866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内 容
源起 现代力学与物理 连续介质力学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连续介质力学的发展趋向 结束语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作为《连续介质力学》的老师
The mediocre teacher tells 庸师言教 The good teacher explains 良师释 良师释道 The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 上师身教 The Th great teacher h inspires i i 宗师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