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论文)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潜在风险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潜在风险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并且抗生素滥用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一、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潜在风险1. 耐药性的增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变得无效。
这是由于长期接触抗生素使细菌产生突变,进而形成能够抵抗药物治疗的超级细菌。
2. 免疫系统受损:抗生素不仅能杀死有害细菌,也会破坏有益细菌,进而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3. 药物过敏反应: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引发药物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哮喘等不良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1. 加强宣传和教育:公众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滥用的认识。
政府、医疗机构和媒体等渠道应当共同努力,向公众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并提升对抗生素滥用的警觉。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抗生素销售和使用政策。
例如,要求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进行严格的判断和谨慎的用药指导,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推广替代疗法与慢性病管理:对于一些慢性病来说,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推广替代疗法来减少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和剂量。
此外,定期进行慢性病的管理和随访,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4. 支持科学研究和新药研发:加大对抗生素抗药性的研究力度,积极推动新药的研发。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以期减少对常规抗生素的依赖。
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包括耐药性增加、免疫系统受损和药物过敏反应等。
为了有效应对抗生素滥用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销售和使用,并积极推广替代疗法与慢性病管理。
药学系毕业论文—抗生素的应用及危害

摘要 (3)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 (5)2.1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5)2.2抗生素命名的由来 (5)第三章 正确使用抗生素 (7)3.1抗生素常识 (7)3.1.1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7)3.1.2 抗生素可以外用 (7)3.1.3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7)3.1.4 抗生素是消炎药 (7)3.1.5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7)3.1.6 多种抗生素齐上阵 (7)3.2长效抗生素 (8)3.3使用抗生素的禁忌 (8)3.4使用抗生素药物须遵循哪些原则 (9)3.5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0)3.5.1 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10)3.5.2 服用抗生素也会得妇科病 (10)3.5.3 抗生素可止泻也可致泻 (10)总结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60 余年历史,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了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生素 常识 危害第一章 绪论抗生素随着病原生物学以及病理生物化学的研究,抗生素的各种不同的模型以及方法不断的被发现和运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感冒,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不当,有些应用者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有些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甚至造成致命的影响。
因此,尽管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要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2.1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炎症:通常称为发炎,它是机体遭受有害刺激物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时,在受作用的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引起组织的损伤,继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游出及液体的渗出,最后常以组织增生、修复损伤而告痊愈。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论文)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要说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莫过于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抗生素在人类历史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人类寿命的增加,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抗生素有了新的认识。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抗生素也不例外。
从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阿奇霉素等针对病菌耐药性而分阶段研制的新药特药相继问世,几乎都需相隔十年以上,并要花费上亿美金。
而随着一款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出现,经过几年的时间,病菌又具有了新的耐药性。
为此,我们曾提倡尽量少用抗生素药物,以尽可能的延长病菌耐药性期限。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逼得抗生素不断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长的复合感染更是成为临床处方的一个棘手难题。
目前针对日常使用的药品、保健品,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杀菌抑菌作用。
医院用药已经毋庸置疑,为了达到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药物牙膏、具有口腔护理功能的漱口水、杀菌抑菌清洗液等,以及人们间接食用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肉类食品、果蔬食品等,由于长期使用,在人们期望达到杀菌抑菌保健功效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的遗留轻微毒素和抗生素类,进而促使病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并慢慢危害人体健康。
抗生素的利与弊

12生物技术兰永波 201240700066抗生素的利与弊(一)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从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生命物质都有抑制和灭杀作用的药物。
(二)作用在人类对抗生素没有抗药性的时候,她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重要药物。
人体的健康就是个平衡,人身上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病菌,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好的时候病菌的危害没爆发,但是当免疫低下时候,病菌数目狂飙然后危害凸显,在人体对抗生素还没很大抗药性的时候,它成为病菌的消灭者,病菌数目下降,病情缓解,然后保养身体,免疫力上升病情消失。
很多人误解,抗生素能治病,其实不是,她只是抑制或者消灭细菌,如果病人的免疫力不上来,病情还是会恶化,比如艾滋病人他的免疫力很低,如果感染什么细菌,吃多少抗生素都很难康复,所以说治病最好还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指望药物或抗生素狠幼稚。
(三)中国滥用抗生素的现状据卫生部调查,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
内地滥用抗生素严重,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出口约3万吨外,在国内使用18万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
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达到95%,但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
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点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至3.3瓶的水平,中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四)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危害案例:(1)2011年10月26日,宁夏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2)2011年,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病菌首次造成死亡个案。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的特点。
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生素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后,许多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生儿死亡率及手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延长了人类生存的平均寿命;另一方面,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又面临新的考验,并且为抗生素的滥用付出了代价。
“抗生素滥用”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对于抗生素滥用的界定,不同学者的看法也有差异,目前普遍认为滥用抗生素主要指未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严格规范,或有规范而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抗生素超时、超量及不对症使用。
陈学锋等认为包括抗生素在内,用药的不合理即为滥用,主要表现在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和超前性。
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是指在用药指征不明显甚至无指征的情况下即使用抗生素,也可概括为盲目性。
随意性还体现在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
抗生素滥用中的超前性是指使用抗生素时,不注重考虑抗生素抗菌谱及效价,一味使用最新一代抗生素。
总结起来,抗生素无指征用药甚至以预防为目的用药,使用剂量大、时间长及抗生素选择错误是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
1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和使用国,年产抗生素原料药约21万吨,每年人均消费抗生素量为138g,是美国人均水平的10倍多。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达8万人。
我国来自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门诊感冒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5%,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率更是达到95%。
即便术后,仍有超过93%的人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近几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院抗生素综合使用率达到70%以上,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院内使用率,所产生的费用占所有药费的比例可达四成,已经到了严重滥用的程度。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
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
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危害性,合理应用引言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1 抗生素临床应用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

超级细菌的特点
感染症状同普通 细菌相同
不会大规模传染
无抗生素可医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 管理措施
领导重视 宏观控制
加强教育 普及知识
落实制度 加大干预力度
健全 管理 网络
实行 分线 管理
发Hale Waihona Puke 宣传 资料开展 继续 教育
建立 抗菌药物 申报制度
抗生素在国内被滥用
内地滥用抗生素严重,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 红日前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出口约3 万吨外,在国内使用18万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 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 倍。 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於输液的青霉素。卫 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 点滴,远远高於国际上2.5瓶至3.3瓶的水平,中 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达到95%,但 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据卫生部调查,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 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 据北京儿童医院杨永弘教授称,北京儿童医院日 门诊量近1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输液, 而输液就有抗生素。
浅谈抗生素 的利与弊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 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 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从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 从严格意义上讲 对所有生命物质都有抑制和灭杀作用的药物。
抗生素的作用
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合理使用

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药物,它的出现对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一些不良的影响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法。
首先,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细菌感染时,抗生素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生长,帮助身体克服疾病。
对于严重的感染和炎症,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挽救生命。
抗生素还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前的预防性用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然而,长期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耐药性的问题。
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长期暴露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会引发一些特定细菌变得耐药。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促进这些耐药细菌的扩散,从而使某些感染难以治愈。
其次是对身体自身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益生菌,它们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这些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腹泻、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明智地使用这一药物。
首先,抗生素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循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忌口和避免饮酒等杂质物质,以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和代谢。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细菌的环境,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要将抗生素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会增加耐药细菌的风险。
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对提高免疫力有重要影响。
定期锻炼和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在未来,继续研发新的抗生素和寻找代替性治疗方法也是重要的方向。
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此外,加强抗生素在兽医领域的使用管理,防止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生素的利与弊
要说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莫过于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抗生素在人类历史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人类寿命的增加,约有10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此可见,抗生素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抗生素有了新的认识。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抗生素也不例外。
从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阿奇霉素等针对病菌耐药性而分阶段研制的新药特药相继问世,几乎都需相隔十年以上,并要花费上亿美金。
而随着一款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出现,经过几年的时间,病菌又具有了新的耐药性。
为此,我们曾提倡尽量少用抗生素药物,以尽可能的延长病菌耐药性期限。
细菌的耐药性已经逼得抗生素不断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长的复合感染更是成为临床处方的一个棘手难题。
目前针对日常使用的药品、保健品,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杀菌抑菌作用。
医院用药已经毋庸置疑,为了达到疗效,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抗生素类。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药物牙膏、具有口腔护理功能的漱口水、杀菌抑菌清洗液等,以及人们间接食用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肉类食品、果蔬食品等,由于长期使用,在人们期望达到杀菌抑菌保健功效的同时,也都不同程度的遗留轻微毒素和抗生素类,进而促使病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并慢慢危害人体健康。
由此,很多类似产品明确标明儿童孕妇不宜使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了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
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
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
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
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
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
因此,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
用抗生素主要有6大误区:
误区一
认为抗生素是退烧药而随便使用。
不是所有的发热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
伤风感冒通常由病毒所致,也发热,用抗生素毫无用处。
而服用一般解热镇痛药大
多可以奏效。
患了病毒性感冒后,应到医院诊疗,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只要加
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误区二
抗生素越多药效越好。
许多病人使用普通抗生素一二天后见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
医生用其它更新的抗生素,或增加使用其它抗生素。
其实,对急性感染,抗生素一
般要用3-5天。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
就不用两种。
误区三
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生素疗效越好。
不少病人时常向医生点名要使用某种抗生素,
其实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适应症,执业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因选用抗生素,才能
取得最佳疗效。
误区四
无规律服用抗生素。
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做到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
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
但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
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误区五
不少人认为谨慎为妙,随意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哪怕是皮肤外伤、手术清除
表浅的小囊肿等无菌手术,也一律使用抗生素。
事实上,如此滥用非但预防不了感
染,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或患有细菌感染,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使用抗生素。
如
不能明确致病病菌,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不会收到好的疗效,还会延误治疗和抢
救时机。
误区六
大人小孩用药量一样。
小儿用药剂量和大人不同,而有的家长不按医嘱服药,拿成
人用的药量给孩子服用,以为只要对症就能治病。
殊不知,有些抗生素对骨骼发育
会产生抑制作用,成人可用,但孩子万万吃不得。
所以说,家庭用药要遵医嘱,不
可想当然用药。
美国的劳伦斯·威尔森医生2008年10月发表网络文章为抗生素列举了10大“罪状”:
1.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过敏反应。
3.解构肠内有益菌丛,破坏肠内“生态”。
4.增加微生物的耐药性。
5.迟滞免疫功能。
6.假丝酵母菌(如念珠菌)过分增多并引起对肠子更有害的感染。
7.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
8.由于抗生素虽然没有直接伤害人体,但它解构了体内的有益细菌,降低了肠胃功能,妨碍了矿物质的吸收,而使患者沦为营养不良。
9.疗效虚假。
有些疾病不使用抗生素也能好。
10.成本太高。
青霉素是最常见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等;耐酶青霉素,如苯脞青霉素等;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悛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因其结构中有β-内酞胺环,故又称为β-内醚胺抗生素。
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哺乳类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体的毒性很低,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几无影响。
但应注意如下几点。
(1)尽管青霉紊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以后者最为凶险,常于注射或皮试时发生,大约50%在几秒钟至5分钟内发生,其余在20分钟左右发生,应十分注意。
凡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如果皮试阴性(可以使用),但出现胸闷、气喘、皮肤发痒等异常症状者,也不宜注射。
注射青霉素后,应观
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
(2)目前使用青毒紊剂量越来越大,有采用大剂量(1000万单位以上)或超大剂量的倾向。
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霉素进入中枢神经而引起中毒,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青霉素脑病”。
因此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青霉素类药物不宜溶解后存放,应“现配现用”。
因为青霉素溶液放置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多,易导致药效降低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4)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霉素,避免过分饥饿时注射青霉素。
因此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因此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给我们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同学有类似洁癖的习惯,老是觉得他吃的东西不干净,每次吃饭后都要吃几粒抗生素,一段时间过后他的免疫功能已被紊乱,细菌也产生了抗药性,又一次他得了感冒,结果医生竟然束手无策,最终被夺去了生命。
让我们珍爱生命,慎用抗生素!
2012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