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层厚度
路面厚度检测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地面硬化厚度标准

地面硬化厚度标准一、水泥混凝土路面1. 面层水泥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可根据施工期限、面板尺寸、地基状况、结构类型等进行选择,其厚度不宜小于200mm。
3.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宜采用水泥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4.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应设置纵、横缩缝,纵缝间距不宜大于700mm,横缝间距不宜大于300mm。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拉杆、传力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边缘钢筋和角隅钢筋,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9.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1. 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可根据施工期限、面板尺寸、地基状况、结构类型等进行选择,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
3.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宜采用沥青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AC-16。
4.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应设置纵、横缩缝,纵缝间距不宜大于700mm,横缝间距不宜大于300mm。
5. 沥青混凝土路面应设置拉杆、传力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6.沥青混凝土路面应设置边缘钢筋和角隅钢筋,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7.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纵、横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8.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9.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10.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
三、水泥砂浆地面1. 水泥砂浆地面的厚度应根据基层材质、施工季节等因素进行设计,一般不应小于20mm。
2. 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5。
3. 水泥砂浆地面应为整体地面,不应采用块状地面。
4. 水泥砂浆地面应设置纵、横缩缝,纵缝间距不宜大于600mm,横缝间距不宜大于300mm。
5. 水泥砂浆地面应设置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见附录2)附录H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表7.2.2~表7.13.2。
【学习任务】请验算本案例,达到理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录H 的学习目的。
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沙砾底基层的设计厚度为18 cm ,评定路段厚度检测结果(cm , 20个测点)分别为15.2、15.3、18.9、19.8、18.9、17.6、17.5、19.2、18.8、19.3、17.5、18.5、17.1、17.7、18.6、19.7、18.4、19.5、18.2、17.2,请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附录H 对该路段厚度进行评定。
(用Excel 计算,见案例表49) 解:(1)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表7.7.2,可得高速公路、水泥稳定沙砾底基层厚度代表值的允许偏差为-10 mm ;合格值的允许偏差为-25 mm 。
(2)求厚度平均值X 、标准差S 。
X =18.15 cm ,S =1.29 cm 。
(3)求厚度代表值X L 。
由检测点数20、保证率99%,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附表B ,得出保证率系数n t /α=0.568。
)(cm 42.1729.1568.015.18L =⨯-=-=nt X X α(4)判定代表值是否满足要求。
设计厚度-代表值允许偏差=18 cm-10 mm=17(cm )因为厚度代表值大于设计厚度减代表值允许偏差的值,所以厚度代表值满足要求。
(5)按测点值不低于设计厚度减合格值允许偏差计算合格率。
设计厚度-合格值允许偏差=18 cm-25 mm=15.5(cm )因为15.2 cm 、15.3 cm 小于15.5 cm ,所以合格点数有18个,合格率=%90%1002018=⨯÷。
路面厚度计算(共6页)

枣潜高速公路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hòudù)计算一、主线(zhǔ xiàn)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枣潜高速公路(ɡāo sùɡōnɡ lù)地处Ⅴ1区,双向四车道,根据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1。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见表2。
表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表2 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63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905121E+07属重交通等级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96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7003270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厚度如下: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0cm水泥稳定碎石+ ? cm级配碎石。
以级配碎石为设计层,设计层最小厚度:20cm。
该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类型(lèixíng)系数为1.0,经计算(j ì suàn),路面(lùmiàn)设计弯沉值为21(0.01mm)。
利用计算程序计算得出(dé ch ū),当级配碎石厚度为20cm时同时满足设计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的要求。
表3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 LS= 19.1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6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1 (0.01mm)第 2 层路面(lùmiàn)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7.1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54.2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0.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2)、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85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32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32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11 (MPa)二、枢纽互通(hùtōng)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根据(gēnjù)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jiāotōng)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4。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路面结构层类别、型号、厚度表

城市道路各类道路路面结构层类别、型号、厚度表(北京地区)道路类别设计弯沉值(1/100mm)土路床设计回弹模量(Mpa)结构层类别、型号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SMA-16细粒式沥青砼AC-10细粒式沥青砼AC-13中粒式沥青砼AC-16中粒式沥青砼AC-20粗粒式沥青砼AC-25厂拌沥青碎石AM-20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总厚度(cm)基层顶面设计弯沉值(1/100mm)黄河一个车道JN150(veh/d)使用初期日交通量标准轴载数(n/d)567516928.330468567456429.4快速路(1)20.14046847506629.11300176730457457456129.4厚度(cm)快速路(2)(或连续通行主干路)20.74047457506629.130457457456129.4厚度(cm)主干路21.44045747546528.5255647485930.89001223厚度(cm)次干路(1)(或快速路的辅路)24.530厚度(cm)5647455429.45647506131.856402547455633.7700951次干路(2)25.830厚度(cm)5647405134.8564540484640504025453644支路36.130厚度(cm)4636464532404632424034364250.6200268非机动车道(1)41.5525~40厚度(cm)43640(2)43.643.645.945.946.746.74005441500204011001495注:1.符号:AC为密级配沥青砼,AM为半开级配沥青碎石。
2.本表中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之间必须喷洒粘层油。
透层油规格和用量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JTJF40-2004表9.1.4中值,粘层油规格及用量见表9.2.3中值,粘层油一般宜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对于快速路、主干路宜用改性乳化沥青。
混凝土路基厚度标准

混凝土路基厚度标准混凝土路基厚度标准一、引言混凝土路基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支撑道路荷载、分散荷载、增加路基稳定性、保障路面平整度等多种功能。
为了确保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混凝土路基的厚度应该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混凝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
三、术语和定义1.路基:道路的基础部分,由路面以下的填方或者回填土构成。
2.混凝土路基:以混凝土为主要构造材料的路基。
3.路基厚度:混凝土路基的厚度,包括基层和面层。
4.基层:路基中的下部结构,一般由碎石、砂石等材料构成。
5.面层:路基中的上部结构,一般由水泥混凝土构成。
四、设计要求1.荷载要求混凝土路基应考虑到荷载因素,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车型等因素确定荷载强度等级。
2.地基条件混凝土路基应在地基条件良好的地方设计和施工,对于地基不良的区域应采取加固措施。
3.排水要求混凝土路基应考虑排水要求,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保证路基内部不积水。
4.施工要求混凝土路基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厚度标准1.基层厚度标准基层厚度应根据路基的荷载和地基条件确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公路、快速路基层厚度应不小于300mm。
(2)普通公路基层厚度应不小于250mm。
2.面层厚度标准面层厚度应根据路基的荷载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公路、快速路面层厚度应不小于200mm。
(2)普通公路面层厚度应不小于150mm。
3.总厚度标准混凝土路基总厚度应由基层和面层厚度之和确定,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公路、快速路总厚度应不小于550mm。
(2)普通公路总厚度应不小于400mm。
六、质量控制1.原材料混凝土路基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工艺混凝土路基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3.检验验收混凝土路基的检验验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应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底基层三个层次,基层中包括底基层在内。
路面厚度检测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TGF80/1-2004
复核人员
施工单位 现场桩号
南京南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K1+820-K2+130全幅
工程部位 试样描述
路面基层 可检
结构层类型
测点位置
桩号横距(m)Fra bibliotekK1+856
5.3
K1+968
3.4
K2+095
2.1
路面基层
1 36.2 36.2 36.1
设计厚度(cm)
实测厚度(cm)
2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高淳县茅家圩至澄沟段农路改造工程 合同号: LM1
任务单号
/
试验环境
编号: S-LM1-JC-7.18-001 试表7-18
温度27℃
试验日期
2012.9.07
试验设备
取芯机、游标卡尺
试 验 规 程 JTGE60-2008(T0912-2008) 试 验 人 员
评定标准
合格点数 3
合格率(%) 100
2
22.501
3
4.021
4
2.27
5
1.676
6
1.374
7
1.188
8
1.06
9
0.966
10
0.892
11
0.833
12
0.785
3
35.5
35.1
35.9
35.4
35.0
35.6
≥35.0
4 35.5 35.4 36.0
保证率(%)
平均值 35.6 35.7 35.7
芯样外观描述
密实,级配良好 密实,级配良好 密实,级配良好
测点数 3
结论:
平均值(cm) 标准差(cm) 厚度代表值(cm)
变异系数(%)
35.7
/
/
/
经检验,依据JTG F80/1-2004评定符合基层设计厚度达到35cm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