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课件

合集下载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原文: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字词解释: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试题:(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2分)(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2分)答案:(1)“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

“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

(2分)(2)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2分)淮中晚泊犊头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苏舜钦,宋代人。

有苏学士文集存世。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淮中晚泊犊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淮中晚泊犊头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 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 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 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 过夜的情景。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作者简介:
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 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 “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 《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 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 舜钦集》。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谢谢!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赏析: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 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 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 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 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 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和风度。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 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 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 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 的潮水。
古诗文系列:淮中晚泊犊头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 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淮中1晚泊犢頭2蘇舜欽春陰3垂野4草青青,時5有幽花6一樹明7。

晚泊孤舟古祠8下,滿川9風雨看潮生10。

作者簡介蘇舜欽(公元1008-1048),字子美,原籍梓州銅山(今四川省中江縣),自曾祖移居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

北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因受政治鬥爭牽連,廢為平民,寓居蘇州,寄情山水。

他的詩多關注時事政局,針砭社會弊端,感情激昂,氣勢宏大。

但他的一些寫景抒情詩歌,則別具意境,清新秀朗。

賞析重點這是一首即興小詩,描寫淮河春天的美景和晚泊犢頭之所見,流露出作者難以平伏的情緒。

春日傍晚,詩人乘的小船在淮河中行駛,陰雲籠罩著廣闊的原野;從舟中外望,但見青草萋萋,不時閃過一株株鮮花盛開的樹。

天色愈來愈暗,已是夜幕低垂的時候,詩人把孤舟停泊在犢頭古老的祠廟之下;夜來淮河上風雨交加,透過雨幕,詩人看著陡漲的潮水,心潮亦隨之而起伏。

詩的前兩句寫淮河兩岸的景色,寧靜而幽深。

首先點明了季節,「草青青」、「幽花一樹明」都是春天應有的景色。

「時有」兩字用得很巧妙:詩人下直接寫船在水中行走,卻用岸上有時出現「幽花一樹」的情景來反襯船的移動,可謂別出心裁。

「垂」字用得極貼切,給人陰雲低垂、風雨欲來的感覺,使整個畫面顯得冷清肅穆,襯托著詩人抑鬱沉悶的情緒。

第三句點題,寫詩人把船停泊在犢頭的古廟下。

「晚」是黑沉沉的,「舟」是孤零零的,有一種古樸荒遠的況味。

結句動盪起伏,短短一句,風勢、雨勢、水勢和風聲、雨聲、水聲,都盡入讀者的眼中耳內。

詩人在風雨飄搖之中,觀賞著陡漲的潮水,一個「看」字,暗示著詩人夜下能寐。

蘇舜欽是一個關心國事、胸懷大志的人。

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和對自身遭遇的憤慨不平,使他在旅途中的心緒也不能平靜,「風雨看潮生」正是詩人心潮澎湃的寫照。

這首詩短短四句,寫得有聲有色,動靜相映;詩中句句寫景,沒一字言情,但字裏行間卻流露著詩人的懷抱,可謂情景相生。

想一想1.這首詩寫詩人「滿川風雨看潮生」,韋應物《滁州西澗》則有「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之句,兩個詩人都寫春潮,有沒有甚麼不同呢?兩個詩人的心情又有沒有不同呢?談談你的看法。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溪居即事》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溪居即事》

系:拴,捆绑。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疑:怀疑,以为。 急向柴门去却关。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柴门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
草青青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cί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淮中晚泊犊头
宋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崔道融
晚唐诗人, 自号东瓯散 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 。 他的诗大多自然明快、通俗易 懂。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溪边村舍
三年级语文名师课程
溪居即事
唐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赏析《淮中晚泊犊头》翻译赏析“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出自《淮中晚泊犊头》是宋代苏舜钦的诗。

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作者到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一带旅行,在旅途中写下这首诗。

诗词原文淮中晚泊犊头①春阴②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③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④下,满川⑤风雨看潮生。

【注释】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 [2]【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3课《鲁山山行》《淮中晚泊犊头》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3课《鲁山山行》《淮中晚泊犊头》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季班)最新讲义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季班)辅导讲义复习并默写《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儿女情长梅主簿梅询是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当然希望侄儿也走这条路,可一年又一年过去,科场中的梅尧臣屡战屡败,直到老大不小,连举人的头衔也没挣上。

梅询想,科举误前程,可不能误家庭,于是在梅尧臣26岁那年,替他完了婚,娶的是当朝名宦谢涛的闺女,谢涛当时是西京(洛阳)留守。

北宋时,朝廷设在东京,又叫汴京,即开封;西京是陪都,即洛阳。

可见,梅尧臣岳丈手中的权力是很大的。

成家立业了,精力势必更为分散,考虑到读书的路更难走,梅询不得不决定让梅尧臣走门荫之路。

不久,梅尧臣很不情愿地成为桐城县主簿。

这是个县官,主要是掌管一县公共财物的出纳,户口、账簿的注销等。

新婚不久,梅尧臣可能还有点儿女情长,好在宣城与桐城相隔不远,他可以骑着马常常往返其间,但路上的惊吓也不小。

一个秋天的傍晚,梅尧臣带着一名仆人,走进山区。

俯视脚下,云雾缭绕。

山间的小溪,深不可测。

走到半山腰,山风紧吹,惊得树丛中的鸟儿突然起飞,身后飘下片片树叶。

长长地藤蔓攀附在老树上,蓊蓊郁郁。

石缝中长出的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着实可爱。

松鼠见有人来,飞奔在树梢上。

行走间,马突然收住蹄子,竖起两耳,屏住微喘的鼻息,浑身瑟瑟发抖——尧臣知道,这是马嗅到老虎气息的反应。

尧臣吩咐仆人立即就近投宿在山民家,解鞍下马,早已吓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天大亮了,尧臣才敢起身。

回到家,把这惊险的一幕告诉妻子,谢氏也替丈夫害怕,便嘱咐尧臣说:“山路遥远,又不安全,以后尽量少回来几趟吧。

”所幸尧臣在桐城干了两年后,就调往河南县了,这里离洛阳已经很近,声望显要的岳丈大人也在这里,因此,职务虽然依旧是主簿,但事实上是一种升迁。

在这里,他认识了从此成为挚友的欧阳修。

看了尧臣的诗,欧阳修写道:“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

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

”真正自叹弗如。

圣俞,梅尧臣的字。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现代诗歌五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舟行淮河所见。前两
句,在天低四野、阴云下垂的背景下, 突出了僻静处盛开的鲜花,画面清幽可 爱,明暗对比。后两句写晚景,孤舟古庙,冷寂凄迷; 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此诗寓情 于景。乌云重压下的幽花,虽然醒目,却不免孤寂, 似表现作者的处境,风雨吹打,潮水起伏,似透露出 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 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 歌体裁。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于格 式和韵律。“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胡适、郭沫若 等诗人积极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将白话俗 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当时也称新诗为 “白话诗”“白话韵文”。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 胡适的《尝试集》(1920)。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 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新诗在建立和发展的过 程中,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第5课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
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 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 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层解: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表达对军阀 统治下黑暗、腐败社会的憎恨。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层解:第2节,直承第1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 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苏舜钦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子美。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 称"苏梅"。
2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 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 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 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3
当堂检测
1.本诗描写了
季节的景象。
2.本诗前两句写行舟所见,动中有静,“动”

,“静”指
。后两句写诗
人静观春潮,静中有动,“静”指

“动”指

3.诗人不仅仅赏景,还从方生的春潮中联想到,展现了。 Nhomakorabea4
当堂检测 1.本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2.本诗前两句写行舟所见,动中有静,“动” 指行船上的人,“静”指野草幽花。后两句写 诗人静观春潮,静中有动,“静”指泊船边的 人,“动”指风雨潮水。 3.诗人不仅仅赏景,还从方生的春潮中联想到 宦海风波、人生起伏,展现了历经沉浮、淡看 风雨的旷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