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教案.

合集下载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西咪替丁 (Cimetidine)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西咪替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

本文将介绍西咪替丁的相关信息,包括其作用机制、剂量和用法、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关消化性溃疡治疗方面的有益信息。

一、作用机制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治疗消化性溃疡。

它能够与胃黏膜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阻断组胺与H2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胃酸的产生。

此外,西咪替丁还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刺激因子,如乙酰胆碱、胃泌素等。

二、剂量和用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西咪替丁的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2-4次,每次300-400毫克。

重症患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调整剂量。

西咪替丁通常在饭前服用,以获得最佳疗效。

三、不良反应使用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包括头晕、乏力、恶心、腹泻等。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西咪替丁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及已有的药物过敏情况。

西咪替丁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抗凝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咪替丁,可以减少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此外,长期使用西咪替丁可能增加患者患肺炎、胃肠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西咪替丁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使用抗酸药物。

五、结论西咪替丁是一种常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缓解症状。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用法,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使用西咪替丁,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消化性溃疡,提高生活质量。

这篇文章介绍了西咪替丁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教师课授班级2016级护理5班专业护理课程名称药物学基础授课地点教室授课时数1课时(50分钟)学生数40人授课类型专业基础课讲授授课日期2018-10-15使用的教材教材:姚宏黄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职教材《药物学基础》(第3版)课题名称抗消化性溃疡药设计理念与目的1、设计理念:依据现代中职教育理念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兼顾素质本位与人格本位教育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在教学中应根据临床岗位要求突出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教学活动采取任务驱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精神;重视学生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

2、设计目的:学生学习后能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正确用药指导,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代表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能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消化性溃疡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护理宣教。

教材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是由姚宏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药物学基础》(第3版)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的内容。

该教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南,将药物学的学科特点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紧密结合,对传统教材“以药讲病”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以病讲药”的新模式,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材,突出情景案例、任务驱动,与临床接轨,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同时也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护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相关教学策略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体现做中学、做中教,通过视频、案例、微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等形式来实施本次课教学。

1、课前上传微课到班级Q群,布置任务让学生下载微课并预习抗消化性溃疡药的相关内容,完成任务单:连连看的内容;2、根据学情分析,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检测并巩固新知;3、课后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后知识巩固,安排手工制作爱心卡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现场急救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1]。

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本文就《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一节说课如下。

1说课教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为王迎新主编,供药学专业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药理学》,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药理学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抗消化性溃疡药为教材第二十章第二节内容。

1.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未来岗位要求设定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机制、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能力要求:学会分析解释涉及本章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具备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的能力。

1.3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等情况拟定。

重点为以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为中心,学习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知识。

2说教法精讲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等讲清讲透。

讲课时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

在发病机制方面,采用Flash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幽门螺杆菌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损伤因素的作用下,胃和十二指肠有效防御修复机制受到破坏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和侵袭因素失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最终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从而引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作用的两方面:消除侵袭因素,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3说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者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当教师提出了该病的病理模型及治疗思路时,引导学生就“如何降低侵袭因素,提高防御功能”进行分析讨论。

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分类列出药物,并理解药物的治疗机制,熟悉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在课前深入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立即拟出提纲,并积极充当小教师,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然后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湖南医药学校教案

湖南医药学校教案
三联疗法,即抗生素、制酸剂和胃粘膜保护剂。
一、H2受体拮抗剂
(一)发展
西咪替丁为代表的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的缺点:a.与雌激素受体有亲和力;b.与肝酶有作用,影响
其他药物的代谢。用呋喃环代替西咪替丁中的咪唑环得到雷尼替丁(第二代拮抗剂)。用噻唑环代替西咪替
丁中的咪唑环得到法莫替丁(第三代拮抗剂)。
(二)代表药物
抗多巴胺受体止吐药、5-HT3受体拮抗剂。
5-HT3受体拮抗剂影响呕吐反射弧,主要分布在肠道,特别适用于对抗癌症病人因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
引起的呕吐反射。
二、药物发展
以5-羟色胺(5-HT)和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ne)为先导化合物而得到。以5-羟色胺(5-HT)为先导
得到吲哚环结构,主要有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以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ne)为先导得到
湖南省医药学校药物化学基础教案
教研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师签名:叶云华年月日
班级
课时
4学时
日期
授课方式
讲授
课题(第几章第几节课题名称):
第五章消化系统用药
教学目的(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
1.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类型。
2.掌握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及用途。
3.熟悉H2受体拮抗剂基本结构特征。
二、质子泵抑制剂
H+/K+-ATP酶作为胃酸的最后一步,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该酶的活性后,可以完全阻断任何刺激的胃酸分泌。
因此,这类抑制剂比H2受体拮抗剂有更高的专一性,并且副作用小。
(一)药物发展
(二)代表药物
奥美拉唑
1.化学名
2.物化性质
a.弱碱性
b.弱酸性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

N N H
H N S S
H N
甲硫咪脲被枪毙
在初步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肾损伤和粒细
胞缺乏症,实验被迫终止。 “我们接到公司的电话,说甲硫咪脲遭到禁 用之后,我们不得不牵着手过河,因为深怕 有人会跳河,每个人都沮丧的不得了。
西咪替丁


据分析,可能与甲硫咪脲分 子中存在硫脲基有关。后用 硫脲的电子等排体取代胍替 代硫脲基。因其碱性强,在 生理条件下,几乎完全呈阳 离子状态,活性较小。 最后在亚胺基氮上引入吸电 子的氰基,减小分子的碱性, 阳离子数减少,得到西咪替 丁。
保留组胺的咪唑环,改 变侧链取代,把合成得 到的200多个衍生物进 行药理实验,发现侧链 端基胍的类似物N-胍基 组胺有拮抗H2受体的作 用。 但作用微弱。

H N N N H
NH2 NH2
KK
咪丁硫脲

后来将N-胍基组胺的侧 链端基换成碱性较弱的 甲基硫脲,将侧链增长 为四个碳原子,得到咪 丁硫脲,作用强100倍, 选择性好,成为第一个 H2受体拮抗剂,但口服 无效。
N
H N S
H N
N H
动态构效分析法
为了得到口服性高的H2受体拮抗剂,研究者
采用动态构效分析法,发现在生理pH条件下, 咪唑衍生物存在阳离子和两个不带电荷的[1, 4]和[1,5]互变异构体。各化学质点的相应比 例受环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的影响。 咪丁硫脲的主要质点之一是阳离子(40%) [1,4]互变异构体最少;而组胺的主要质点是 [1,4]互变异构体(80%),阳离子只占少部 分(约3%)。两者占优势的质点不同。
西咪替丁的研发历程
主讲人:谢建红
西咪替丁 Cimetidine
(甲基咪呱/泰胃美)

2 教案-消化性溃疡

2 教案-消化性溃疡

主讲教师: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药学院药理学
药理学(一) 《药理学》第八
பைடு நூலகம்
所属学科
药学
微课内容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
授课时间
1. 教学目标 (1)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药物联合应用方案 (2)掌握各类抑制胃酸分泌药的作用机制 (3)熟悉胃粘膜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旋菌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 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和症状 (2)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3)治疗药物的分类及每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4)各类抑制胃酸分泌药的作用机制 3. 复习思考题 消化性溃疡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什么?机制是什么?
10 分钟
4. 学习资源、课外自主学习参考 1. Protective activity of crocin against indomethacin-induced gastric lesions in rats. Mard SA, Pipelzadeh MH, Teimoori A, Neisi N, Mojahedin S, Khani MZ, Ahmadi I. J Nat Med. 2016 Jan;70(1):62-74. 2. "Gastric cytoprotection" is still relevant. Szabo 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Dec;29 Suppl 4:124-32. 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erbal medicines in treating gastric ulcer: a review. Bi WP, Man HB, Man MQ.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Dec 7;20(45):17020-8. 4. Curcumin-induced histone acetylation inhibition improves stress-induced gastric ulcer disease in rats. He P, Zhou R, Hu G, Liu Z, Jin Y, Yang G, Li M, Lin Q. Mol Med Rep. 2015 Mar;11(3):1911-6.

西咪替丁和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案例分析

西咪替丁和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案例分析

西咪替丁和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案例分析【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西咪替丁;甲硝唑【知识点】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案例】患者,女性,38岁,上腹部疼痛3年余,时轻时重,无明显诱因。

近10余天加重,伴有烧心灼痛,饥饿时疼痛明显,饭后缓解,常常夜间痛醒。

此患者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应用西咪替丁和甲硝唑联合用药一周后,疼痛减轻,但患者因呕吐、食欲减退而停药,停药5天后,上腹疼痛复发。

【问题】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2.消化性溃疡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征?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应属于何种溃疡?3.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是什么?4.患者用药后为何出现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5.针对本例患者的症状可建议使用什么治疗方案?【分析】1.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损伤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增强,“保护因子”(黏液/HCO3-屏障、前列腺素和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减弱引起的。

2.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分别称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在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

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部,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或剑突偏左处。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至下餐进食,一部分患者由于夜间胃酸较高,可发生半夜疼痛。

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次进餐后再次出现。

根据患者饥饿时疼痛明显,饭后缓解,常常夜间痛醒等症状,初步判断患者属于十二指肠溃疡。

3.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和夜间胃酸分泌及组胺、ACh、促胃液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而发挥作用。

4.甲硝唑用药过程中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5.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主要由于黏膜局部损伤因素(胃酸、幽门螺杆菌)和保护机制(胃黏膜屏障功能)之间平衡失调所致,患者伴有烧心,表明胃酸分泌过多,抑酸药是必须的,配伍黏膜保护药可以提高疗效,应诊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感染,建议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药联合应用,也可加用枸橼酸铋钾提高疗效。

西咪替丁ppt课件

西咪替丁ppt课件

师。
2. 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器质性
脑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禁用 4.对本品过敏者
,过敏体质者慎用。
吃药后出现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以及心动过 速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这是药物吃多的状况。若出现呼吸衰竭,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心动过速者可给予β肾上腺素阻滞药, 并立即送医治疗!
联合用药要注意什么?
1.不提倡与氢氧化铝,氧化镁等抗酸剂合用,因为 可能使西咪替丁吸收减少。 2.不宜与硝西泮(硝基安定)、地西泮(安定)、 茶碱、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妥英钠、阿司匹林 等同用,因为可使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作用
增强,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是毒性反应。
西咪替丁的临床新用途
可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婴儿腹泻、前列腺增 生、哮喘持续状态、变应性鼻炎、带状疱疹、过敏 性紫癜、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据说“替丁”家族最近对于西米替丁有些 议论,到底发生什么事,我们下次一探究竟!
孕妇、哺乳妇女禁用、儿童慎用,详情
可请教医师或药师!
药物如何起作用?
主要作用于壁细胞上H2受体,竞争性抑制组胺,抑 制基础胃酸分泌,也抑制由食物、组胺、五肽胃泌素、 咖啡因与胰岛素等所刺激的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长期用药或加大剂量时可出现:男性乳房肿胀、泌乳现 象、性欲减退、腹泻、眩晕或头痛、肌痉挛或肌痛、皮疹、 脱发等。
西咪替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偶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精神紊乱,多见于老年或重病患者,停药后48小时 内能恢复; ②咽喉痛热; ③不明原因的出血或瘀斑,以及异常倦怠无力; ④粒细胞减少或其他异常血象,多见于合并症严重之 患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制胃酸分泌药
胃壁细胞表面有三种受体:①胆碱M受体:迷走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h)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M受体结合;②胃泌素受体:胃窦G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可经血液循环至壁细胞表面,与胃泌素受体结合;③组胺H2受体: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H2受体结合。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食物等相应的刺激后,壁细胞通过受体(H2受体、M1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质子泵)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

抑制胃酸分泌药也主要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或抑制质子泵,从而发挥其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图13-1 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要素的作用受体
一、组胺H2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H2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夜间胃酸分泌减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十分重要,因此本类药物在晚餐后,入睡前服用,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

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需引起注意。

西咪替丁
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称为甲氰咪胍,胃泰美。

【体内过程】口服后迅速由小肠吸收,30min即达到有效浓度,并可维持浓度约为4h。

吸收后分布除脑组织意外的全身组织。

半衰期约为2h。

血浆蛋白结合率15%~20%。

44%~7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12h可排出口服量的80%以上。

肝脏疾病虽然不影响本药的剂量,但晚期肝脏合并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必须减量。

【药理作用】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断药,竞争性地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相结合,可显著性地抑制胃酸分泌。

既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兼有轻度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保护胃黏膜细胞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防治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①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②胃食管反流性疾病;③胰源性溃疡综合征(卓-艾综合征);④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少见严重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包括头痛、疲倦、头晕、嗜睡、腹泻、肌肉痛、皮肤潮红、一过性皮疹等。

但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偶见肝肾功能受损。

长期大剂量使用西咪替丁,因其与雄激素受体结合,拮抗其作用,所以偶尔发生男子乳房发育、阳痿。

罕见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

极少数年老或有严重疾患者可出现精神障碍,一般停药后可消失。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①氢氧化铝、氧化镁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与本品同时服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②可能使硫糖铝疗效降低;③本品为肝药酶抑制剂。

与普萘洛尔合用,使其血清浓度升高,休息时心率减慢;与苯妥英钠或其它乙内酰脲类合用,可能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增高,导致苯妥英钠中毒。

【同类药物】雷尼替丁(ranitidine,又名甲硝呋胍、呋喃硝胺)、尼扎替丁、法莫替丁。

【知识链接】——卓-艾综合征
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ZES)是由发生在胰腺的一种非β胰岛细胞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所引起的上消化道慢性难治性溃疡。

由前者所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称之为卓-艾综合征Ⅱ型,而由后者引起的称之为Ⅰ型。

1955年Zollinger及Ellison首先报道2例此类病人。

1956年由Eiseman和Maynard提出将此症候群称为卓-艾综合征。

以后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又出现了许多其他命名如胃泌素瘤、胰源性溃疡、原发性胃泌素增多症、胰腺非B细胞瘤等。

近几年来,由于对胃肠道激素研究的不断进展,对此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有的病人血清胃泌素含量不一定升高,同时此类肿瘤亦不全在胰腺上,故仍以卓-艾综合征较为确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