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指令译码器

合集下载

译码器 实验报告

译码器 实验报告

译码器实验报告译码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些设备中,译码器是一种关键的元件,它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这些设备。

本实验旨在探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一、译码器的基本原理译码器是一种数字电路,其作用是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输出信号。

它通常由多个逻辑门组成,根据不同的输入组合产生不同的输出。

译码器可以分为德州仪器(TI)码译码器、BCD-7段译码器等多种类型。

二、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译码器芯片、电路板、电源等材料。

2.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电路图,将译码器芯片与电路板上的其他元件进行连接。

3. 设置电源:将电源接入电路板,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4. 输入信号:通过拨动开关或其他输入设备,将数字信号输入到译码器中。

5. 观察输出:观察译码器的输出状态,记录并分析不同输入组合对应的输出结果。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1. 不同的输入信号组合会导致译码器产生不同的输出信号。

2. 译码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电子设备中,实现数字信号的解码和显示。

3. 译码器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适当的电路设计和调整,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

四、实验分析译码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数码管的显示、LED灯的控制、数码电路的设计等方面。

通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读的信息,译码器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更直观的操作方式。

此外,译码器还可以与编码器相结合,实现信息的双向转换。

编码器将输入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而译码器则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输出信息。

这种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许多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数字音频、视频传输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译码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电路元件,为我们提供了数字信号解码的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电子设备。

译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译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译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译码器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它在通信、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译码器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实验一,译码器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译码器的基本原理。

译码器是一种数字电路,它能够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二进制译码器,通过对不同的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验证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译码器的应用场景。

译码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在调制解调器中,译码器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又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解码。

此外,在控制系统中,译码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将数字控制信号转换为模拟控制信号,实现对各种设备的精确控制。

实验三,译码器的性能评估。

在实验中,我们对译码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通过测量译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信噪比、失真度等指标,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译码器的性能优劣,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实验四,译码器的改进与优化。

最后,我们对译码器进行了改进与优化。

通过对译码器电路的调整和优化设计,我们可以提高译码器的性能指标,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了对译码器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的方法,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译码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电路设备,在通信、控制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升译码器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为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译码器和编码器实验报告

译码器和编码器实验报告

译码器和编码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译码器和编码器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电路中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原理。

2.通过实验了解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工作过程。

3.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1.数字实验箱。

2.74LS147译码器芯片。

3.74LS148编码器芯片。

4.连线电缆。

5.电源。

实验原理:1.译码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特定的输出信号。

2.编码器的作用是将特定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3.74LS147是一个10到4行BCD译码器,输入BCD码,输出对应的十进制数。

4.74LS148是一个4到10行BCD编码器,输入对应的十进制数,输出对应的BCD码。

实验步骤:1.搭建74LS147译码器电路。

2.输入BCD码,记录输出的十进制数。

3.搭建74LS148编码器电路。

4.输入十进制数,记录输出的BCD码。

实验结果:1.输入BCD码1111,输出的十进制数字为15。

2.输入BCD码0001,输出的十进制数字为1。

3.输入十进制数字9,输出的BCD码为1001。

4.输入十进制数字3,输出的BCD码为0011。

实验结论: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了解了数字电路中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2.74LS147译码器芯片的作用是输入BCD码,输出对应的十进制数;74LS148编码器芯片的作用是输入对应的十进制数,输出对应的BCD码。

3.译码器和编码器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组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等各个领域,对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数字电路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实验学习数字电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CPU指令译码器

CPU指令译码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题目:CPU 指令译码器实验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科门类工学专业 12软件工程学号 2012436138姓名王赛赛指导教师王兵2014年12月28号CPU 指令译码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指令译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习设计指令译码器二.实验原理指令译码器是计算机控制器中最重要的部分。

所谓组合逻辑控制器就是指令译码器电路是由组合逻辑实现的。

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连线控制器,是设计计算机中的一种方法。

这种控制器中的控制信号直接由各种类型的逻辑门和触发器构成。

这样,一旦控制器部件构成后,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连线,否则的话,要想增加新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结构上的这种缺陷使得硬连线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代价很大。

所以硬连线控制器曾一度被微程序控制器所取代。

但是随着新一代机器及VLSI技术的发展,这种控制器又得到了广泛重视,如RISC机广泛使用这种控制器。

下图是组合逻辑控制器的结构方框图。

逻辑网络的输入信号来源有3个:①指令操作译码器的输出In;②来自时序发生器的节拍电位信号Tk;③来自执行部件的反馈信号Bj。

逻辑网络的输出信号就是微操作控制信号,用来对执行部件进行控制。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结构方框图显然,组合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可描述为:某一微操作信号Cm是指令操作译码器的输出In、时序信号(节拍电位信号Tk)和状态条件信号Bj的逻辑函数。

即 Cm=f(In,Tk,Bj)用这种方法设计控制器,需要根据每条指令的要求,让节拍电位和时序脉冲有步骤地去控制器的各有关部分,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所规定的微操作,从而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完成一条指令所规定的全部操作。

一般来说,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绘制指令流程图为了确定指令执行过程所需的基本步骤,通常是以指令为线索,按指令类型分类,将每条指令归纳成若干微操作,然后根据操作的先后次序画出流程图。

(2)安排指令操作时间表指令流程图的进一步具体化,把每一条指令的微操作序列分配到各个机器周期的各个时序节拍信号上。

译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译码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译码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如74HC138)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3. 熟悉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如地址译码、信号控制等。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2. 74HC138 3-8线译码器3. 数码管显示器4. 连接线5. 电源6. 计算器三、实验原理译码器是一种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转换成特定输出的逻辑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数字系统中,如地址译码、信号控制、编码器/译码器等。

本实验以74HC138 3-8线译码器为例,介绍译码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4HC138是一种常见的3-8线译码器,它具有3个地址输入端(A2、A1、A0)和8个输出端(Y0-Y7)。

当输入端A2、A1、A0的编码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时,相应的输出端Y0-Y7输出低电平,其他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四、实验内容1. 译码器功能测试(1)按照实验指导书连接电路,将74HC138的输入端A2、A1、A0连接到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的地址输入端。

(2)将译码器的输出端Y0-Y7连接到数码管显示器的输入端。

(3)根据74HC138的功能表,输入不同的地址码,观察数码管显示器的输出结果。

2. 地址译码电路设计(1)设计一个简单的地址译码电路,将输入端A0、A1、A2作为地址输入,输出端Y0-Y7作为片选信号。

(2)根据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五、实验步骤1. 译码器功能测试(1)连接电路:将74HC138的输入端A2、A1、A0连接到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板的地址输入端,将输出端Y0-Y7连接到数码管显示器的输入端。

(2)设置地址码:使用计算器设置地址码(A2、A1、A0),例如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3)观察输出结果:观察数码管显示器的输出结果,确认是否与74HC138的功能表一致。

译码器实验报告

译码器实验报告

译码器实验报告译码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数字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译码器作为数字电路中的一种重要组件,具有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输出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基本的译码器电路,深入理解译码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理解译码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学习使用逻辑门电路搭建译码器电路;3. 验证译码器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译码器是一种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特定输出的电路。

它通常由多个逻辑门组成,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组合方式,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常见的译码器有BCD译码器、二进制译码器等。

本实验使用的是一个4-2译码器,即4位二进制输入信号经过译码后,输出对应的2位二进制码。

4-2译码器的真值表如下所示:输入(A3A2A1A0) 输出(Y1Y0)0000 000001 010010 100011 110100 000101 010110 100111 111000 001001 011010 101011 111100 001101 011110 101111 11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74LS138 4-2译码器芯片;2. 电路连接线;3. 数字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将74LS138芯片插入实验板上的插槽中,并连接适当的电源和接地线。

2. 使用电路连接线将芯片的输入端(A3、A2、A1、A0)与开关电路相连。

3. 使用电路连接线将芯片的输出端(Y1、Y0)与数字示波器相连。

4. 打开电源,将开关电路设置为不同的二进制输入组合,观察数字示波器上的输出信号。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观察到数字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出信号与译码器的真值表一致。

这表明译码器电路能够正确地将输入的二进制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输出信号。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译码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译码器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译码器及应用实验报告

译码器及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译码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2. 掌握译码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3.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器材1. 译码器模块;2. 数码管显示器;3. 电源;4. 电阻;5. 连接线;6. 实验平台。

三、实验原理译码器是一种将二进制、十进制或其他进制编码转换成特定信号输出的数字电路。

本实验所采用的译码器为3-8线译码器,具有3个输入端和8个输出端。

当输入端输入不同的编码时,对应的输出端会输出高电平信号,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信号。

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当输入端输入的编码为000时,输出端Y0输出高电平,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2. 当输入端输入的编码为001时,输出端Y1输出高电平,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3. 以此类推,当输入端输入的编码为111时,输出端Y7输出高电平,其余输出端为低电平。

四、实验内容1. 熟悉译码器模块的引脚排列及功能;2. 将译码器模块与数码管显示器连接,搭建实验电路;3. 通过改变译码器输入端的编码,观察数码管显示器的显示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步骤1. 将译码器模块的引脚与实验平台连接;2. 将数码管显示器的引脚与译码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3. 将电源连接至译码器模块和数码管显示器;4. 打开电源,观察数码管显示器的显示结果;5. 改变译码器输入端的编码,观察数码管显示器的显示结果;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000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0;2.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001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1;3.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010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2;4.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011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3;5.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100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4;6.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101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5;7.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110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6;8. 当译码器输入端输入编码111时,数码管显示器显示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指令译码器成绩一、实验目的:(1)理解指令译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2)学习设计指令译码器。

二、实验原理:指令译码器是计算机控制器中最重要的部分。

所谓组合逻辑控制器就是指指令译码电路是由组合逻辑实现的。

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连线控制器,是设计计算机的一种方法。

这种控制器中的控制信号直接由各种类型的逻辑门和触发器等构成。

这样,一旦控制部件构成后,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连线,否则要想增加新的功能是不可能的。

结构上这种缺陷使得硬连线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变得非常复杂而且代价很大。

所以,硬连线控制器曾一度被微程序控制器所取代。

但是随着新一代及其及VLSI技术的发展,这种控制器又得到了广泛重视,如RISC机广泛使用这种控制器。

图6-42是组合逻辑控制器的方框图。

逻辑网络的输入信号来源有3个:①指令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In ;②来自时序发生器的节拍电位信号Tk;③来自执行部件的反馈信号Bj。

逻辑网络的输出信号就是微操作控制信号,用来对执行部件进行控制。

图6-42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结构方框图组合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可描述位:某一微操作控制信号C m 是指令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I n 、时序信号(节拍电位信号T k )和状态条件信号B j 的逻辑函数。

即C m =f(I n ,T k ,B j )用这种方法设计控制器,需要根据每条指令的要求,让节拍电位和时序脉冲有步骤地去控制机器的各有关部分,一步一步地执行指令所规定的微操作,从而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完成一条指令所规定的全部操作。

三、实验步骤:(1)将试验台设置成FPGA-CPU 独立调试模式,REGSEL=0、CLKSEL=1、FDSEL=0。

使用试验台上的单脉冲,即STEP_CLK 短路子短接,短路子RUN_CLK 断开。

(2)将设计在QuartusII 下输入,变异后下载到TEC-CA 上的FPGA 中。

(3)拨动试验台上的开关SD 5~SD 0,改变IR[15..12]、进位标志C 和结果为0标志Z ,观察指示灯R 10~R 0显示的控制信号,并填写表6-28。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如表6-28所示:表6-28 指令译码器实验(C=0且Z=0)由上表可知,C和Z只影响与标志位有关的指令的结果。

其中指令JNC ADR和JNZ ADR有条件转移,所以当C和Z的取值变化时,会影响实验结果。

对于其他指令,C和Z的取值发生变化时结果不变。

对于JNC ADR指令,其功能是:如果C=0,则PC←ADR;如果C=1,则PC←PC+1。

当C=0时,c_z_j_flag=1,表示需要条件转移;当C=1时,转向下一条指令,c_z_j_flag=0。

对于指令JNZ ADR,其功能是:如果Z=0,则PC←ADR;如果Z=1,则PC←PC+1。

当Z=0时,c_z_j_flag=1,表示需要条件转移;当Z=1时,转向下一条指令,c_z_j_flag=0。

对于其他指令,不论C和Z取何值,实验结果不变。

指令“ADD DR,SR”“INC DR”“SUB DE,SR”“DEC DR”结果一致,因为它们都是算术运算,都可能影响进位标志C和结果为0标志Z,只是它们的控制运算的编码OP[2..0]不同。

指令“ADD DR,SR”“OR DR,SR”“OR DR”除表示运算编码不同外,其他结果相同,因为它们都是逻辑运算,不影响进位标志C,只影响结果为0标志Z。

指令“MOV DR,SR”,功能是DR←SR,不影响标志位,但需要把执行结果写入目的寄存器,故DRWr=1。

指令“JMP ADR”,功能是PC←ADR,是双字节指令,并且需要写入存储器,故lj_instruct=1,DW_instruct=1。

指令“MVRD DR,DATA”,功能是DR←DATA,PC=PC+2,是双字节指令,并且写入目的寄存器的值来自读寄存器,故DW_instruct=1,DRWr=1,sel_memdate=1。

指令“LDR DR,SR”,功能是DR←[SR],PC=PC+1,写入寄存器的值来自读寄存器,故,DRWr=1,sel_memdate=1。

指令“STR SR,DR”,功能是[DR] ←SR,PC=PC+1,有存储器写操作,故Mem_Write=1。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双字指令:指令字长等于两个机器字长度的指令。

操作码:指令操作码IR[15..12]六、实验源码:--实验6.12——实验CPU:指令译码器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实体的定义部分entity instruction_decoder isport (IRH: in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指令操作码IR[15..12]c,z: in std_logic;--c表示进位标志,z表示结果为0标志op_code: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控制ALU进行8种运算操作的3位编码c_z_j_flag: out std_logic;--为1表示需要操作转移lj_instruct: out std_logic;--为1表示本条指令是“JMP ADR”指令DRWr: buffer std_logic; --为1时写DR寄存器Mem_Write: out std_logic;--为1表示本指令有存储器写操作,存储器的地址是目的寄存器中的内容DW_intruct: buffer std_logic;为1表示指令是双字指令change_z: out std_logic;--为1表示本条指令可能改变Z标志change_c: out std_logic;--为1表示本条指令可能改变C标志sel_memdata: out std_logic --为1时存储器的读出数据作为写入DR的数据);end instruction_decoder;architecture behav of instruction_decoder issignal zj_instruct, cj_instruct: std_logic;beginsel_memdata <= IRH(3) and IRH(2) and (not IRH(1));--110..开头操作码的指令change_z <= ((not IRH(3)) and (not IRH(2)))or ((not IRH(3)) and IRH(2) and (not IRH(1)))or ((not IRH(3)) and IRH(2) and IRH(1) and (not IRH(0)));--10.. 010.. 0110开头操作码的指令改变z标志change_c <= (not IRH(3)) and (not IRH(2)); --00.. 开头操作码的指令改变c标志c_z_j_flag <= (zj_instruct and (not z)) or (cj_instruct and (not c));--条件转移DRWr_proc: process(IRH)beginif IRH(3) = '0' then --算术逻辑指令,000,001,010,011,DRWr为1,将结果存入目的寄存器DRWr <= '1';elsif IRH(2) = '1' and IRH(1) = '0' then --MVRD DR,DATA;LDR DR,SR DRWr <= '1';--110,111,DRWr为1,将结果存入目的寄存器elseDRWr <= '0';end if;end process;M_instruct:process(IRH)begincase IRH(3 downto 0) iswhen "1000" | "1100" => --jmp addr;mvrd dr,dataMem_Write <= '0';DW_intruct <= '1';when "1110" => -- str sr,drMem_Write <= '1';DW_intruct <= '0';when others =>Mem_Write <= '0';DW_intruct <= '0';end case;end process;ALUOP_CODE_PROC: PROCESS(IRH)—算术逻辑单元beginif IRH(3) = '0' then --000,001,010,011op_code <= IRH(2 downto 0);elseop_code <= "111";end if;end process;Jinstruct_PROC: process(IRH)begincase IRH(3 downto 0) iswhen "1000" => --jmp adr 功能:PC<-ADR 无条件转移zj_instruct <= '0';cj_instruct <= '0';lj_instruct <= '1';when "1001" => --jnc addr 条件转移zj_instruct <= '0';cj_instruct <= '1';lj_instruct <= '0';when "1010" => --jnz addrzj_instruct <= '1';cj_instruct <= '0';lj_instruct <= '0';when others =>zj_instruct <= '0';cj_instruct <= '0';lj_instruct <= '0';end case;end process;end beha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