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8.3《俄罗斯》教案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工业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俄罗斯的整体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俄罗斯这样一个遥远而庞大的国家,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俄罗斯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工业等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地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工业等特点;2.难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以俄罗斯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工业等特点;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料;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3.准备纸质地图和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呈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工业等特点,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分布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案

俄罗斯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1. 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地点(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土构成特色(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国都(莫斯科)。
2.依据地图和资料,概括俄罗斯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和各地域天气差别的形成原由及特色。
3.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色,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状况。
4.采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略。
【要点难点】俄罗斯的地理地点,地形特色,天气特色,经济特色教课纲要(板书)一、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点: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2、面积: 1708 万平方千米二、平原广大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70 %三、温凉的天气大陆性天气显然,东、西部差别大四、丰富的资源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2.丛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五、改革中的经济1.工业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域、西伯利亚地域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2.农业农业区散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3.城市和港口国都莫斯科六、西伯利亚的开发2.教课过程新课导入:指引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生界上边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面积最大的国家1.发问:经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终究有多大?2.展现“俄罗斯地形图” ,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限,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3. 指引学生回想东、西半球分界限(160° E),并和学生一同找出东经160°纬线,得出俄罗斯的另一地点特色: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同熟习俄罗斯的海陆地点特色。
4.读图 8-23,达成活动。
5.请学生朗诵 P85 资料,认识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温带大陆性天气为主1.思虑:俄罗斯最主要的天气种类是哪一种?还有哪些天气种类?引出天气种类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虑: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天气有什么特色?3.小结:因为俄罗斯领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因此天气的大陆性天气特色显然,同时也使东西部天气存在较大的差别。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这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学生对其的了解相对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文字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对俄罗斯地域广阔、情况复杂的理解,以及从地图和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资料分析法:通过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俄罗斯地图、欧洲地图、亚洲地图等。
3.文字材料:关于俄罗斯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丰富程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地理学科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能够阅读并理解地图上的相关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文字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概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一定了解。
但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地理特征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基本概况。
2.难点:俄罗斯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对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地理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读图析图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
3.图片:俄罗斯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
4.视频:俄罗斯地理特点介绍。
5.课件:俄罗斯地理特征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等,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基本概况,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图片等素材,分析俄罗斯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特征,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说课稿1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3节《俄罗斯》是本册书的第六章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问题等方面。
本节内容是对俄罗斯这一国家的全面介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框架。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俄罗斯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的位置、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罗斯这一国家,他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名称和地理位置,对于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俄罗斯,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俄罗斯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问题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等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民族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分析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民族问题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是本册书中关于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介绍。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俄罗斯的地理概况,提高对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所了解。
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理特点和优势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2.图片分析法:通过分析图片,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资料分析法:通过分析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特征;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俄罗斯地图;3.图片:俄罗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俄罗斯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城市等相关资料;5.课件:俄罗斯地理特征和概况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罗斯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俄罗斯,湘教版七下地理教材8.3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丰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认识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
2.难点: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俄罗斯的自然风光、经济发展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案例分析法:以俄罗斯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因素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光和特色建筑,引导学生关注俄罗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俄罗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
到东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
第15周
至16周
共1课时
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 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 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 ]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 发展海洋 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 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 平 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难
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导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我的
反思
教学
设
计
俄罗斯
一、世界上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
1.较平坦的地形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 圈从北部 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阅读课文]请一学生朗读课本第68页“读一读”。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 是较为复杂的 ,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俄罗斯
导
学
目
标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 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重
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
[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