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二卷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二卷一、现代文阅读部分。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论述类文本一上来就有点烧脑呢。
它就像一个严肃的老学究在跟你讲大道理。
那些概念呀,比如什么文化传承、创新之类的,层层叠叠。
不过呢,只要你静下心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去理解。
它会先提出个观点,然后再找各种例子、数据或者名人名言来论证。
咱得学会抓住关键句,像“因此”“所以”“然而”这些词后面的句子,往往就是重点。
比如说,有的文章在讲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那你就得搞清楚传统和现代是咋个衔接起来的,是通过科技手段呢,还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呢?2.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就相对接地气一点啦。
就好像是看新闻报道或者产品说明书的感觉。
可能是关于某个企业的发展、某种社会现象的调查之类的。
这里面的数据特别多,你可不能被那些数字给弄晕咯。
要学会从数据里找规律,找趋势。
比如说,给你一个关于某行业就业人数逐年变化的数据表格,你得能看出是增长还是下降,是稳定还是波动很大。
而且,实用类文本的语言比较直白,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专业术语,像什么“产业链”“附加值”,这时候就需要咱平时多积累一些知识,不然就会像听天书一样啦。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那可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幻世界。
小说或者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小心思。
读小说就像看一场电影,要关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人物就像电影里的主角配角,他们的性格、行为、语言都能反映出很多东西。
情节呢,就像电影的剧情走向,有起有伏才精彩。
环境描写就像是电影的布景,烘托气氛的。
比如读到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那田野里的景色描写,可能就暗示着乡村的宁静和人们内心的淳朴。
读散文呢,就像是跟作者一起漫步在思想的花园里,他的情感就像花园里的花朵一样,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淡雅清新,咱得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二、古代诗文阅读部分。
1.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就像是穿越回古代去听古人说话一样。
那些之乎者也的,一开始真的很让人头疼。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2)【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新⾼考全国Ⅱ卷)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司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同些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二一样。
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三是白媒你。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派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报信息不但会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版) (2)(1)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份。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那个东西很难说,仿佛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如此,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明白得是不一样的。
可是,你假设深切地问什么缘故会不一样,其实仍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明白得,从大的方面来讲,实际上是表现了价值观的,确实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咱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咱们做所有的情形其实都是手腕。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非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对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能够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讲,念书确实是他取得幸福的手腕。
关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要紧有两种观点、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欢乐主义”,其开创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以为,幸福确实是欢乐。
但什么是欢乐?欢乐确实是躯体的无痛楚和灵魂的无苦恼。
躯体健康、灵魂安宁确实是欢乐,确实是幸福。
他们还专门强调一点,人要从久远来看欢乐,要理智地去寻求欢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欢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楚的祸端,结果取得的可能是更大的痛楚。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以为,幸福确实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以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份,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份知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知足。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通常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首 页
3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专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项
对
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 点 练
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返 首 页
4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天 津 卷 ) 请 结 合 全 文 分 析 , 文 中 的 题干中往往有“概
对
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 点 练
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返 首 页
10
二
专
项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 对
点
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练
返 首 页
11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
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
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 专 项
《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 对 点
《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 练
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
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
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
专
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 项
对
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 点 练
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
着。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听戏
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
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竟然 专
项
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 对 点
我。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 练
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
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
返 首
页
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
返
首
页
5
☞熟知类题通法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专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 项
对
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点 练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 返
首
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页
6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分类整合
专
的标准有两个:
项
对
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 点 练
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
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返
首
页
7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专
王剑冰
项
对
一
点
练
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弋阳腔
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 返
首
味,那么,弋阳腔呢?
页
8
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
听曲。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
对
里认识了爱人操正。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 点 练
刻。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
十年就四十上下了,很快的。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 返
首
南,才32呢。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页
13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一个个抱得十分
弋阳腔的影响。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 返
首
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页
12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
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四
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
专
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她说。她在这 项
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 专
项
仰。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对
点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 练
活,也闪亮了历史。
返 首 页
14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
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
返 首
页
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15
三
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专
项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 对
点
年,依然光彩屹立。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 练
耍疯闹,说词唱曲。
返 首 页
16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
专
有不少人等在那里。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 项
对
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戏是《珍珠 点 练
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据说是百年老戏,
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返
首
页
9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八
专
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 项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关键能力 研题—思维建模方能触类旁通
2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
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内容要 专
项
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 对 点
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 练
“我”为何要寻找徽墨。(《虹关何处落徽墨》) 括”“写出”等作 专
项
(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 答 动 词 和 “ 意 对
气质?(《挺拔之姿》)
点
义”“原因”“精 练
(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 神”等表答题方向
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