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之核检测(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

合集下载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核物理基础、核技术基础、核材料、核工程
与设计、核辐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核物理基础是核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主要涉及
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内容。

核技术基础则主要针对核能的应用技术进行讲解,包括核电、核医学等。

核材料是核科学与技术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材料的性质、合成、研究及应用等。

核工程与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核电站的设计、核聚变反应的实现等。

核辐
射防护是核科学与技术中很重要的领域,涉及到辐射的产生、传播及防护等。

学习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并且要具备
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于实践
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核科学与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不仅仅是能源领域,还涉及到医学、工业、环保
等各个领域。

因此,学习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核能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指导。

总之,核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不仅对于掌握核能领域的
相关知识和技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核技术的应用及原理

核技术的应用及原理

核技术的应用及原理1. 前言核技术是指利用核反应、核辐射以及核能转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核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原理。

2. 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核医学诊断:核技术在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诊断疾病,如放射性核素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测量人体内部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提供有关疾病和器官功能的详细信息。

•放射治疗:核技术在医学中还被用于癌症治疗。

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能量,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减轻患者的痛苦。

•放射免疫测定:核技术还可以用于测定患者体内的特定物质,如药物、肿瘤标记物等。

这些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3. 核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核技术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的裂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核能发电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选择。

•核聚变: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聚合成更重元素的过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潜力巨大,但目前尚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成功实现核聚变将彻底改变能源领域的格局,提供清洁、持续且高效的能源。

4. 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材料工程:核技术在材料工程领域可以用于增强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例如,通过辐射诱变技术,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用于制造高性能合金、陶瓷材料等。

•食品辐照: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辐照,可以杀灭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辐照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核技术的基本原理核技术的应用基于以下核反应和核辐射现象:•核反应:核反应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235)被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轻核的过程,释放大量能量。

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氘、氚)融合成较重核的过程,也释放大量能量。

•核辐射:核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大学物理: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大学物理: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M0 v f v0 u ln Mf
二、宇宙速度
(1) 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m 在距地心为 r 的圆轨道上以速度 v 运行
M em v2 G 2 m r r
GM e v r
地球表面附近的轨道,其半径
r 近似于地球半径 R
e
GM e 7.9km / s ∴第一宇宙速度 V1 Re
9了强有力的 理论和实验研究手段,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的 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学。
9 .2 .1
材料及其分类
材料是由一定配比的若干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 的、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确定性质,并能用于制造 器件、设备、工具和建筑物等的物质系统。
材料分类
⑴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或者分为无机材料和有 机材料。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 手段和研究方法全方位渗透到技术领域,导致了一系列高新 技术的产生。
高新技术是指基本原理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 术,是位于科学技术最前沿的综合性技术群,通常包括材料技 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生物技术。
9.1 物理学与航空航天技术
T Te 23h56min4s
由圆周运动规律可以计算其高度 h 和运行速度 v
GM e m v2 m 2 ( Re h) Re h T 2 ( Re h) e v
h 35786 km
v 3.075 km / s
二、航天器的返回 发射过程是航天器从地面经加速穿过大气层而进 入其运行轨道的过程;而返回过程则是航天器从运行 轨道经减速到达地面的过程。 航天器的返回大致可 分为调姿、制动、过渡、再入及着陆五个阶段。 三、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 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主要由 轨道器、助推火箭和推进剂外贮箱三个主要部分组 成。

核能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技术核能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和应用核能的学科和技术领域。

核能是指来自原子核的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方式。

核能科学与技术涵盖了核物理学、核工程学、辐射生物学、核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于能源、医疗、工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

核能科学与技术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电力。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通过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棒进行控制和冷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可以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

然而,核能科学与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高度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防止核事故的发生。

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核裂变反应的速度和过程,以避免核反应堆过热和燃料棒熔化等事故。

此外,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核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需要安全可靠的处理和长期储存手段。

除了能源领域,核能科学与技术还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用于检测肿瘤、心脏病等疾病。

同时,放射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达到治疗的目的。

核医学的发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核能科学与技术还在工业和农业领域发挥着作用。

在工业领域,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材料检测、无损检测和辐照加工等方面。

辐照加工可以改善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在农业领域,辐照技术可以用于食品的杀菌和保鲜,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浪费。

核能科学与技术在能源、医疗、工业和农业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核能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核能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核安全措施,推动核能科学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
主要内容
一、物理效应及其技术应用 二、几个主要的物理技术系统 三、物理学与现代高新技术 四、物理学与高科技发展的典型案例 五、物理学与高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一、物理效应及其技术应用
1、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 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 光能量转换成电能。这类光致 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 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Edwin Hall(1855~1938)
霍尔效应原理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 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 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 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一、物理效应及其技术应用
4、 磁电效应
巨磁阻效应GMR (Giant Magneto Resistance) 所谓巨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 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
其余的到达地球表面, 其功率为8×105亿kW, 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 上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500万吨煤释放的热量。
太阳能电池: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 电力的器件,如硅、砷化镓等
原理:光→硅原子→电子跃迁→电位差→电流
氢能在二十一世纪有可能在世界能源舞台上成为一 种举足轻重的二次能源。
其主要优点有: 燃烧热值高,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群体的关系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引 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 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例1、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能源危机 (1)太阳能 (2)氢能 (3)原子能
(4)水能
太阳能电池
都与太阳能有密切关系
能源类型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

物理学与高高新技术认识与感悟

物理学与高高新技术认识与感悟

物理学与⾼⾼新技术认识与感悟通过学习该课程最先让我了解了物理学⼤致的发展过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阶段是宏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顿经典⼒学;第⼆阶段是宏观⾼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第三阶段是微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学;第四阶段是微观⾼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场论。

这四个阶段印证了物理学是稳步向更加向光明的⽅向前进的,也让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更加具有逻辑性。

以前的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可以说是⽚段化的认识,只记着⽜顿⼒学、相对论、量⼦⼒学等理论或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理论的发现顺序却不了解。

学习这门课⾸先让我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时间上的认识。

该课程还介绍了⼀些⾼新技术所⽤到的材料以及理论技术等。

进⼊21世纪,⼈类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发展。

⽽科技指的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类主动改造⾃然时,所发现的⾃然规律;技术是⼈类在通过发现与掌握⾃然规律之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然能动的改造现有事物功能、性能⽅法;这⼆者既是相互独⽴,⼜是紧密联系的。

这是在哲学课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物理学与⾼新技术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门⾃然科学,它始终是其他相关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上的进步和突破都会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推进作⽤,⽽其他科学尤其是边缘科学上的突破往往都源于物理学的进展。

技术更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如:超导体发展为未来输电零损耗创造了可能、⽯墨烯的发现让⼈们得到了能够利⽤太阳能的技术、⾼锟⽤细玻璃丝作为传输介质⼤⼤提⾼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这些事例都是技术建⽴在物理学基础上的发展;物理学发现的材料新特性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物理学新的理论左右着技术未来发展的新⽅向,物理学的发展为⼈类的更舒适的⽣活创造着奇迹。

所以科学与技术既是相互独⽴,更是紧密联系的。

但是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也给⼈类社会带来了⼀些灾难,如⾼新武器的研制、资源的快速耗费等等;所以我认为⾃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应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正如创⽴诺贝尔奖项的诺贝尔本⼈,他对于⾃然科学的进步起了巨⼤的推动作⽤,但是他的研究被⼤量⽤于战争中,让数以万计的⼈类陷⼊战争的苦难中,作为和平主义者的诺贝尔每每回忆此事都⾮常难过;所以⼈类应该从社会科学中学习更多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来更好的让⾃然科学为社会的⽂明进步作出更巨⼤的贡献。

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

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核物理、核化学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核能的利用、核技术的应用、核材料的制备、核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核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一、核能的利用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将重核分裂成轻核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核聚变是指将轻核聚变成重核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核能的利用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工业等领域。

二、核技术的应用核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核医学、核辐射技术、核测量技术、核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

其中,核医学是指利用核技术来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核辐射技术是指利用辐射源来进行工业无损检测、材料改性和辐照灭菌等方面的应用。

核测量技术是指利用核物理原理来进行测量和检测的一种方法。

核安全技术则是指保障核能安全运用的技术。

三、核材料的制备核材料是指用于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等方面的材料。

核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是核燃料循环。

核燃料循环包括从天然铀矿中提取铀、对铀进行浓缩和加工、将铀转化为核燃料棒、核燃料棒组装、核反应堆运行等多个步骤。

四、核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核反应器是指利用核能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核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十分复杂,需要考虑到核燃料的选择、反应堆的结构、热力学系统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此外,核反应器的运行也需要遵守严格的安全规定,以保障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

核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核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注重安全、严谨、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2021核物理、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范文3

2021核物理、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范文3

2021核物理、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范文 摘要: 本文对核技术原理及相关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对核技术在工业生产、医学领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及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可为后期该技术在后期工业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及检验。

关键词: 核物理;核探测; 核分析技术; 核物理属于关键技术,对当前科技发展及工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目前情况, 核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属于目前最重要的尖端技术, 作为目前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 对人类生存及发展将发挥重要价值。

因此, 加大对核物理、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核相关技术及分析 核技术主要指在原子核物理现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关键技术,其主要利用原子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及核粒子探测器等各种核物理设备为各行业服务。

关于核技术有不同分类, 如此从广义上讲, 核技术主要是研究所有与核有关的技术;从狭义概念讲, 其主要包括核武器、核能源、核动力等。

此外, 目前各行业常用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核成像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探测技术等也是核技术的重要应用, 并且取得了较好成就。

综合以上应用, 加大对核物理相关技术的研究并促进该技术在当前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及医学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以下将对其进行说明及分析[1]。

二、核物理与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应用分析 综合目前情况,核物理与核探测、核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支持, 为保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以下对核相关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进行举例与分析, 具体如下: (1)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最早应用属于辐射加工, 即该技术利用60Co源所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 从而引起高分子材料发生反应, 从而获得理想的材料。

目前, 辐射加工主要用于优质电线电缆、热收缩材料、发泡材料的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分测量
(1)原理:
采用双能透射法测量灰分,即利用 两种可放射不同能量射线的放射源 来构成“双透射通道”,来进行测 量。
241Am
(59.5keV), 137Cs (661keV)
32
核检测技术(5)——煤质及灰分测量

灰分测量
对低能射线,煤 中各元素的质量衰减 系数各不相同 ,随着 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 加;而对 中能射线, 煤中各种元素的质量 衰减系数基本相等。
5
核检测技术(1)——核子密度计
6
核检测技术(1)——核子密度计
7
核检测技术(2)——核子(皮带)秤

原理:
利用物料对γ 射线的吸收原理。放 射源发出的γ 射线穿过穿透输送机上的 物料后,强度减弱,物料越多,减弱的 程度越大,探测器接受的射线强度也减 少,根据探测器输出脉冲数变化,就可 以测出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如果同时 测出输送速度,则物料对速度之积分就 是单位时间传送物料的重量。
化工等系统进行料位上下限的检测和报警控制;可用于矿车、 料斗油罐等的灌装控制,运输车、斗的遥控定位。高温、高 压、腐蚀性液体的液位控制。食品、饮料自动生产线的罐装 自动控制等。
21
几种安装方式
22
核检测技术(4)——射线测厚仪
1) 接触式测厚——机械测厚法。
2) 非接触式测厚——射线测厚法、超声波测厚
实物图2
13
特点: ——非接触式连续称重计量控制设备,测控精度高,
长期稳定性好,无机械磨损,免维护
14
15
核子秤的基本应用
16
核检测技术(2)——核子(皮带)秤
17
LB442核子秤系统简介

LB442系统用于测量工业输送系统上固体物流的质量流量(如 化肥;木片、纸浆;煤炭、矿石、沙子、砾石;土豆、玉米花
核检测技术(6)——水份计
用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物料水分含量的在线
连续检测。可用于钢铁、建材、水泥、铸造、玻璃、陶 瓷、煤炭等行业对料斗、料仓中或各种输送机输送过程 中的物料水分进行在线式连续检测,并能输出控制信号 实现生产过程的闭环自动控制。
44
核检测技术(7) ——核测井

核测井技术是随着当代核技术 的发展和石油、煤炭、地质矿 产等对核测井技术发展的需要 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尖端测井技 术之一。 随着人工放射源技术、传感器 技术、测量技术、信息处理技 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核测 井技术目前仍处在飞速发展之 中。
45

核检测技术(7)——核测井


核测井的优点:
核测井揭示的是岩石的核物理性质,即岩石中各种核素微观 特性的宏观表现,它深刻地反映着岩石的本质; 对测量条件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含有各种井内流体的裸眼 井、套管井中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储层进行有效测量;


能提供大量具有不同物理实质的参数,且大部分参数不可能 用其他方法获得,即具有不可代替性。
39
应 用


40
探头剖面图:
41
技术参数: 测量方式:无需采样、制样,只需将探头插入煤中
即可。
最低检测限:灰份含量大于5% 准确度:灰份≤20%时,绝对误差≤±1% 灰份>20%时,相对误差≤±1.5% 测量时间:50秒钟 仪器重量:探头3kg,主机1kg
数据存储量:40个
平均2.348
5.3a 28a 2.62a 4.1a 5730a
2.65a
测厚、料位计、浓度计 测厚(薄膜) 测厚(薄膜) 测厚(薄膜) 测厚(薄膜)
水份、中子活化分析
3
核检测技术——原理、特点
特点
1. 现场、非接触、无损(无破坏性); 2. 可在线、载流连续监测; 3. 抗干扰能力强。
4. 安全、无污染(无废气、废液排放);
(1)原理:
33
核检测技术(5)——煤质及灰分测量

灰分测量
第一透射通道:241Am的低能γ射线(59.5keV),物质的原子序数 越大,对241Am的γ射线的吸收越强(穿透煤被探测器探测到的γ射 线越少),而煤中灰分部分的原子序数比煤本身要大,因此,煤 中 的 灰 分 含 量 越 高 , 穿 过 煤 的 γ(241Am) 射 线 越 少 。 同 时 , 对
核检测技术
1
核检测技术——原理、特点
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β、X、γ、n)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吸 收、散射或活化反应等现象,通过测定射线的强度或能 谱的变化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基本物理(或化学)量(如:密
度、浓度、厚度(高度)、水份、流量、挥发分等)。
2
核检测技术——原理、特点
常用射线源及用途
核素名称 射线种类
26
几种射线测厚仪器的图片
美国EMC公司研制X-RAY在线测厚仪
27
射线测厚与超声波测厚的对比

超声波测厚仪——是利用超声波在各种介质内的
传播速度不同,即由一相介质转到另一相介质必
然产生波反射的性能来“作出壁厚度”测定的,
即利用波反射的时间差来确定金属材料壁厚。
28
超声波测厚的不足:
1) 超声波发射器,不能使用于温度高的环境( ≤90°) ,因 为温度较高,会损坏“发射器”。
2) 被测“点”金属材料表面必须打整干净, 否则会出现 假数据。一般打整“点”控制在10mm 的圆形区域 内。
3) 超声波发射器与材料必须接触良好(一般要抹油), 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波损失。直接测量时,将出现 测量误差。
29
MG2系列超声波测厚仪
30
核检测技术(5)——煤质及灰分测量
煤灰份是煤的品质的重要指标。
8
核子秤原理分析图
9
基本测量原理

放射源稳定的放出射线。在支架构成的范围内呈扇形,照 射到输送机上,输送机上的物料吸收一部分射线,其余的 照射到探测器上,因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为常数,因此探测
器探测的射线的多少,可反映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
10
核检测技术(2)——核子(皮带)秤
11
核子秤实物图1
12
241Amγ射线的衰减还与煤的厚度有关。因此,采用了第二通道。
(1)原理:
第二透射通道:137Cs的中能γ射线(661keV),因为煤本身和灰分 对 137 Csγ的吸收基本一样,因此,穿过煤后的 137 Csγ信号就只与 煤的厚度有关。
34
核检测技术(5)——煤质及灰分测量
因此,从中能量γ 射线的强度变化可以反映出煤的厚度,以此 可以修正煤的厚度变化引起的低能衰减的变化,而利用修正后的低
241Am 137Cs
能量(MeV) 0.05956 0.661
半衰期 458a 30a
主要用途 测厚、灰分、X射线荧光分析 测厚、灰分、密度计、核子秤
γ γ
60Co 90Sr 147Pm 204Tl 14C
252Cf
γ β β β β
n
1.17,1.33 0.54 0.01-0.1 0.01-0.1 0.156
50

等等)。系统不仅能测量流量,而且能够计算固体物质的总质
量,测量范围可以从0-200kg/小时到0-10000吨/小时,还可以 测量管道和斜槽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的物流的质量流量。
18
LB442核子秤系统的应用实例示意图
19
核检测技术(3)——料位计及料位开关
原理:
检测γ射线穿透料仓或管道中物料后 的强度,根据射线强度的变化来计算、 判断物料的料面水平,控制物料的输 送。 放射源安装在料仓或管道的一侧,
法、光学测厚法,等等。
23
1)γ 射线测厚仪
24
γ 射线测厚仪的特点
γ 射线测厚仪能在线、非接触式的测量导体非导体 的厚度,测量精度高而且量程大。
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高精度的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可以进行计算机远程控制,可视化界面操作,以及
相应的数据处理。
25
γ 射线测厚仪的工作原理
依据被测物质对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γ射线的吸收 强度与物质质量厚度成线性关系的规律,通过测 量透过物质的γ射线强度来测定被测物的厚度。
能射线的衰减可求出煤中高原子序数元素的含量,从而求出煤灰分。
35
核检测技术(5)——煤质及灰分测量
灰分测量
(2)用途: 用于煤碳输送过程中,对原煤的灰分、水分、纯碳量和发热
量进行在线检测、计量和控制。
36
SCL-2000 型煤灰分仪在控制外购精煤质量中的应用
37
ZZ-89A型在线测灰仪
38
42
核检测技术(6)
——水份计
根据中子减速扩散原理设计,它的优点有: 不取样,可直接测量。不破坏被测物质的结构,也避免由于 取样而影响水分的分布; 反映结果迅速、灵敏、测量时间短; 可以连续测量,有利于测量水分的动态变化。 对大体积进行积分测量。水份分布不均匀时,给出一个水分 平均值;
43
5. 经济、高效。 6. 相对测量——标定难、测量精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易受物料成分变化的 影响。
4
核检测技术(1)——核子密度计

用途:
各种料液浓度的在线检测和控制。也 可通过密度而间接测定出料液中某种成分 的含量等。 例如:选矿工艺中矿浆和浮选液浓度 的在线检测和控制;油田和石油化工过程 中油品含水率的测定;选煤厂选煤液密度 的检测和控制;化工厂酸、碱、盐的浓度 以及各种成分配比的在线检测;造纸厂纸 浆浓度的测定和控制;江河中水流含沙量 的测定。

研究压力异常
48
核检测技术(7)——核测井
中子测井

是以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测井方法。 包括使用同位素中子源的中子测井和使用加速器中子源的 中子测井两大类。 同位素中子源测井:超热中子孔隙度测井、热中子孔隙度 测井和热中子活化测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