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定义的核心体现在三个方 面,即是否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国、访问目的和停留时间。不足之 处在于此定义只提到了国际旅游者的定义,而未涉及国内旅游者。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在1981年出版
的《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一书中,使用排
除法,对国际游客的统计口径做了界定,并向全世界推荐。 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务、学习
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者。 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
旅游学概论 模块二 旅游者
前言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 介—旅游业。三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旅游者 是构成旅游活动的首要条件。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资源定 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如果对于旅游者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就不可能称之为旅游资源。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产业, 也是针对和围绕如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来进行工作的。因此,旅游者是旅游 学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模块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旅游者的概 念,分析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并划分旅游者的类型。
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从近年来的全球旅游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欧洲、 美洲以及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这些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要远远高于非洲、中东和 南亚地区。因此,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形成与国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想一想,做一做青海省旅游六要素的“六色”目标“吃有绿色、住有暖色、行有个色、游有绝色、购有特色、娱有本色”是青海省旅游工作的“六色”目标。

思考:旅游活动中涉及哪些最基本的要素?一、旅游“三要素”说三要素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实践者,在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者处于主体的地位。

旅游者的存在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

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内部构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1978-2007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作为主体的旅游者的实践对象。

没有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旅游者便不会前来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也无法展开。

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两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的规模、类型、发展水平及发展前景。

(三)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把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和客体——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在其诞生后,又反过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旅游“六要素”说(一)食食,即餐饮,是旅游供给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对于旅游者来说,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也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满足。

美味可口的饭菜、安全、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有当地特色,体现深厚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则更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餐饮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来访。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指通过适当的方式, 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 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 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 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 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使其吸引力得 以有效发挥。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由于经过初始开发的旅游景点 或景区有其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 行再生性开发。
2、讲求经济的原则: (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 (2)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 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有重点的开发 (3)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 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环境的原则:
四川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 所建“东方佛都”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同时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的 设施,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 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 和汽车站、港口码头、照明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如医院、银 行、食品店、治安管理等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1)基于需求的角度: 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源,是旅游者访问活动的客
体和对象。
(2)基于供给的角度: 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定义: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
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1.基于内容属性的分类
1.1 自然旅游资源
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A.经济建设成就: 如: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 长江三峡大坝

旅游学概论第3章 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旅游学概论第3章  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第3章 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的 概念、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关键词汇 旅游的概念、本质、属性、特点、分类
3.1
3.1.1 旅游的概念

旅游的概念
概念性定义 技术性定义

本书对于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概念性定义

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圣加仑大学教授亨泽 克尔和伯尔尼大学教授克雷夫两位学者提出,70 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 织英文缩写为AIEST):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 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 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 动。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技术性定义
3.3.8.1 消遣旅游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生态旅游
3.3.8.2 事务旅游

商务旅游 公务旅游 会议旅游
3.3.8.3 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探亲旅游 修学旅游
3.3.5 按享受程度划分

豪华旅游 标准旅游 经济旅游
3.3.6 按计价方式划分

全包价旅游 半包价旅游 小包价旅游 零包价旅游
3.3.7 按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划分

一般兴趣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
3.3.8 按旅游目的划分

3.3.8.1 消遣旅游 3.3.8.2 事务旅游 3.3.8.3 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3.3.1.3 两者的区别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旅游者的行程是否跨越国界。除此 之外,两者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差别: 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一般较低;而国 际旅游消费通常较高。 第二,从逗留时间方面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逗留 的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逗留的时间 通常比前者长。 第三,从便利程度上看,国际旅游比国内旅游手续复杂。 第四,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 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其总量并不增加(假定不考虑这 些消费对有关生产部门的刺激);而国际旅游则是国际旅 游者将其在本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费,所以 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旅游学概论 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种类、组合、结构、功能和性质 等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其在旅游 地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以便为新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科 学依据,也为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
扩大的依据。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城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埃菲尔铁塔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字塔
九寨沟瀑布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
旅游资源作为地域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地理环境的 影响和制约。这种地域差异性使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 不同的特色和旅游魅力。例如岩溶地貌景观大面积的存在于我国 西南地区,而丹霞景观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各民族的风 土民情各不相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雾凇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四)构景上的综合性
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组成,孤立的景物很 难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要素种类越 多,联系越紧密,综合性越强,地区整体景观效果就越好,综合 开发利用的潜力也就越大。 旅游地的形成是多种旅游吸引物聚集的结果,可能既有自然 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 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验性的。
第四章
关键概念: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源评价
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资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全套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全套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观国之光”一语出自《__易经_____》,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

2.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口号是: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1.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把旅游定义为( A )所采用。

A 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2. 1954年,德国的克拉普特以形成旅游消费的动力和以旅游消费的过程为中心为题,写出了( A )一书。

A 《旅游消费》B 《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C 《旅游活动》三、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主要特征有( ABD )。

A.消遣活动; B.文化活动; C.消费活动; D.以审美为特征的活动2.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C.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我国旅游实际相结合的方法;D.认真读书,学好理论四、简述题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基于不同的目的——理论研究的、统计的、立法和行政的、市场开拓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义做过很多界定。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旅游是包含有众多特征很难准确给予定义的一个概念。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以下共识: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如何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答: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1)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2)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3) 旅游形式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直接具体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色,但由 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为 人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 性事物。
四、基于品味或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以及被列 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于1985年11月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正式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6年,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8年,江西三清山,福建客家土楼 ➢2009年,山西五台山 ➢2010年,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丹霞 ➢2011年,杭州西湖历史文化遗产 ➢共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西班牙(43处),
位列世界第三
➢此外,中国还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 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拥有)、中国蚕 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 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 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 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 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
➢1991年缔约国第11次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世界遗产 委员会成员。
➢1992、1993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两次当选 为副主席。
➢从1987年起,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 产名单。当年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 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风景 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其后,中国又有多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什么是旅游资源?由于人们对旅游概念认 识存在的差异,目前对旅游资源的概念也 存在着众多的不同的见解。旅游资源的内 涵非常丰富,目前在旅游学界尚无统一的 定义,看法上也存在分歧。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学者门对旅游资源的理解
1、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 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保继刚1992)
3、旅游资源的范畴是发 展变化 4、作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必须要能够通过对其利 用而产生经济、社会和 环境效益
许仙与白色娘子的故事是 不是旅游资源?
答:如果西湖断桥和镇江金山寺,缺少白娘子与许仙令人缠绵的 爱情故事烘托,那可能仅仅是一座断桥和一尊塔,旅游者也不会 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正是白娘子的故事,是桥与寺才有了活的灵 魂,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去品味人蛇传奇之恋。所以无论它们归属 于那种存在形式,均应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 动机,能为旅游业利用, 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 视为旅游资源。
(三)内涵辨析:
1、作为旅游资源必须有 两个必备条件: 要能够 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 并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 2、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 使非物质的。
本章重点和难点
➢ 重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难点: ● 旅游资源的概念 ● 旅游资源的开发
体系结构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 游业的发展状况。只有开发出独具特色和丰富 的旅游资源,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 系,才能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峨 眉 山
华 山
丹霞景观——武夷山
❖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 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 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 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 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 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 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 型,故名。景观特征为“丹崖 赤壁,峡谷洞天”。
(四)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 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 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 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一)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二)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力 (三)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
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主讲人:李玉波
第五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 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 ● 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 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 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 和基本措施。
(1)旧石器时代遗址:相当于人类史上从原始群居到母系 氏族公社出现时期。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有 云南元谋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广东曲江马坝人、 湖北长阳人、陕西丁村人。
7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旅游资源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分:
1.自然旅游资源:指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 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球表面上自然存在的、原始的地形 地貌,是由大气圈、河流山脉、大海潮汐、岩层土壤、 动植物等自然界的物质组成的,又是人文景观的基础。
● 水文风景资源
多 瑙 河 ( 河 流 )
庐山瀑布Βιβλιοθήκη 三 亚 ( 海 洋 与 海 滩 )
杭 州 西 湖 ( 湖 泊 )
长白山天池(泉水)
● 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构成气候的要素,如:冷、热、干、湿、风、 云、雨、雪、雷、霜、雾等。气候不仅具有直接影响景观 的季相变化和旅游者的观赏效果,还影响到旅游流的时间 和空间分布。
2、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 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 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郭未喜,1984)
3、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 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
文昌1989)
(二)旅游资源定义
芍 药 (
菊 花 (








西 南 山 茶 ( 花 卉













2.人文旅游资源
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 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与 事物。
➢ 历史遗存 ➢现代社会文明
● 历史遗存
文化遗址:远古人类文明遗存物。通过对遗址的观赏、研
究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和变迁。
雅丹地貌景观
❖雅丹,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 地貌。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 泊东北发育很典型。作为“干旱 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 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 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 的杰作。
● 地貌风景资源
(2)奇石异洞。自然界的奇石异洞与山光水色有着密切的关 系,其形成与岩性、构造、风化、水溶、沉淀等作用息息相 关。洞内的石笋、石竹、钟乳石、石蔓千奇百怪,或像人, 或像禽,或像兽。
1.自然旅游资源
● 地貌风景资源 ● 水文风景资源 ● 气候资源 ● 动植物资源
● 地貌风景资源
(1)山是自然风景的骨架,山峰峻峭险要,是旅游者向往 之处。我国著名的山地有:五岳(泰山、华山、嵩山、恒 山、衡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九华山)和黄山;另外还有庐山、雁荡山、武夷山等。
地中海沿岸
加勒比海
吉林雾松
● 动植物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优越,因此我国动植物资源十分 丰富。据调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兽类420 种,有鸟类1166种。
(1)植物 (2)花卉 ( 3)动物



花 卉


花 (

轩辕柏(植物)
卉 )










月季(花卉)


梅 花 ( 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