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个)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个)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个)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学生版)完整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学生版)完整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一)1.安①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__________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__________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④_________; 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比①__________ 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_________;__________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肩接踵④______________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⑤____________ 君子比.而不周(《论语》为政)3.鄙①___________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_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③___________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4.兵①__________ 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 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__________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__________ 豪杰并.起(《隆中对》)③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④_________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⑤_________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6.策①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_________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_________ 诚.如是。

(《隆中对》)②_________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_________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④_________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8.乘①[s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车六七百乘.。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或用法,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或用法,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根据新修订的《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有138个。

本处为大家罗列出这138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在现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意思或用法。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个字中考提分必备资料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个字中考提分必备资料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字)1、安:①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全,安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④安定,安逸,安适。

居安思危。

⑤安心。

安贫乐道。

2、本:①根。

本末倒置。

②根源,来源。

有本者如是(《诸子喻山水》)③根据;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本来的,原来的。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基础,根本。

舍本逐末。

慈悲为本。

3、比:①等到。

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

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无与伦比。

③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比皆是。

天涯若比邻。

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边远地区。

蜀之鄙有二僧③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④谦称自己。

5、兵:①军队,兵士。

行收兵.。

(《陈涉世家》)兵多将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厉兵秣马。

兵不血刃。

③军事,战争。

兵不厌诈。

6、并:①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并肩作战。

相提并论。

②合并,吞并,兼并。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③并且。

并自为其名。

④并列,并立。

7、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马扬鞭。

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④计谋,计策。

出谋划策。

走为上策。

⑤成编的竹简。

8、曾: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似曾相识。

②(zēng)用作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竟,竟然。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③(zēng)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9、尝:①曾经。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未尝不可。

②尝试。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苏洵《权书·心术》)③品尝。

卧薪尝胆。

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有答案)

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有答案)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 字)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计谋】 束手无策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堂房亲属】赠从弟。

②【大概】 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道渴而死(在路上) ③【方法、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

咨诹善道⑤【施仁政】得道者多助②【越过】关山度若飞②【表承接关系】 温故而知新。

④【表转折关系】而 伯乐不常有。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②【指面积】荆之地方 五百里 ④【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

⑤【才】白首方悔读书迟③ 【供养】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负 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

更①【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③【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安 ①【怎么】 ③【安逸】 比 ①【等至叮 ③【靠近】 鄙 ①【鄙陋、 兵 ①【兵士】 安求其能千里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行收兵。

②【比较】③【军队】上使外将兵衣食所安。

每自比于管仲。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④【指军事方面】 兵革非不坚利也用兵如神 并 【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并杀两尉 ③并怡然自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虽乘奔御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①【跟随】 从先人还家。

隶而从者。

战则请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奉 ①【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诚 ①【果真】 诚如是。

③【诚心】帝感其诚。

旦 ④【顺着】从流飘荡【早晨】晴初霜旦 旦日殆 ①【有害】 死而不学则殆.。

道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道义】伐无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堵 【墙】 环堵萧然。

度 ①【估计】度已失期度德量力③【量词:次】崔九堂前几度闻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中峨冠而多髯者。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动>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副>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副>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鄙:bǐ①<名>边远的地方。

《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文言文字词大全

文言文字词大全

文言文字词大全1.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 被:通“披”,穿戴。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6.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7.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8.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9.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10.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1.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2.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3.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14. 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5. 得:通“德”,恩惠;感激。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 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19. 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20.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1.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22. 还:同“环”,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23.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4. 离:通“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

”25.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26.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7. 陵:通“凌”,凌侮。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逸:而死于安乐也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都:并怡然自乐③一齐:并杀两尉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8、乘①[sh e 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驾(坐):乘坐御风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10、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2、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13、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去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14、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出师表
捕蛇者说
登泰山记
孔孟论学
38

①进献,献上
②做官
上进,前进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进亦忧,退亦忧
进,吾往也
出师表
岳阳楼记
孔孟论学
39

①居住
②处于
位居
③停留
停着
④过了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无何
捕蛇者说
故五月渡泸
故有所览辄省记
故自号曰醉翁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曹刿论战
陈涉世家
出师表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20

①看望,拜访
②看,看见
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野有麦场
王顾左右而言他
出师表

王顾左右而言他
21

①看
②观赏
③观察,考察
④景象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观夫巴陵胜状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核舟记
黄生借书说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22

①返回,归来
②归还
③归依,归附
归聚
归而形诸梦
而其归书也必速
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23

(hào)喜欢,爱好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黄生借书说
黔之驴
孔孟论学
24

①(hào)大叫,呼啸
②(háo)大声哭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序号
例词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1

①靠近
②比较,相比
③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及反也
核舟记
捕蛇者说
王顾左右而言他
2

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3

①兵器,武器
兵士,军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持兵揖曰
上使外将兵
出师表
周亚夫军细柳
陈涉世家
4

①生病,疾病
②困苦不堪
未果,寻病终
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14

①侵犯
②触犯,冒犯
③冒着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周亚夫军细柳
出师表
捕蛇者说
15

①方形
②方圆,周围
③地域,区域
④正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今齐地方千里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方欲行
登泰山记
皱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16

①背,覆盖
背,以背载物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未为简易
核舟记
出师表
活板
34

①看见
②拜见,参见
③显现
表示被动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明灭可见
见渔人,乃大惊
吾不得而见之矣
乃入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卒见使于一鼠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
黄生借书说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熟读精思
黠鼠赋
黠鼠赋
35

①气节
②符节
关键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口技
出师表
卖油翁
登泰山记
出师表
捕蛇者说
10

①路
②途
④思想,主张
(道理)
⑤说,谈论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皆砌石为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谭记
登泰山记
出师表
出师表
教学相长
桃花源记
11

①得到
(找到)
(获得)
(知道,了解)
(看到)
②得当,合适
③能够,可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5

①明察
②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曹刿论战
出师表
6

①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谭记
7

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曹刿论战
登泰山记
8

①跟从,跟随
②顺从,听从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
一狼仍从
上乃使使持节以诏将军
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出师表
周亚夫军细柳
熟读精思
36

①竭尽
②枯竭,完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而竭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37

完,没有了
尽头
(过完)
(毫无保留)
②全,都
(完全)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以尽吾齿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触草木,尽死
远古石刻尽漫失
盘算
谋划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
堕此虫之计中
虎因喜,计之曰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核舟记
出师表
核舟记
黠鼠赋
黔之驴
陈涉世家
30

①夸大,虚夸
②施加,给予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大王加惠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31

借,借来
假装,不真实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乃悟前狼假寐
黄生借书说
③等到……时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郡下,诣太守
及棘门军
及日中如探汤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登泰山记
桃花源记
周亚夫军细柳
两小儿辩日
登泰山记
28

①尽头
(极点)
②到达
③特别,很
极天云一线异色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南极潇湘
初极狭
登泰山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
29

①计算,计量
②统计,汇总
圈套,计谋

32

①期间
(中间)
②隔开,断绝
③(jiàn)参与
④夹杂
暗地里
间断,偶尔
批评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遂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间令吴广之……
时时而间进
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出师表
桃花源记
曹刿论战
口技
陈涉世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
勉学
33

挑选,选择
简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称,叫
定国号
命令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为张楚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岳阳楼记
捕蛇者说
醉翁亭记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25

①返回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桃花源记
出师表
26

①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大王加惠
曹刿论战
唐雎不辱使命
27

①赶得上
②至,到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周亚夫军细柳
曹刿论战
9

①对着,面对
②在,正在
③当前
④占着,把着
⑤应当
⑥(dàng)相抵,当作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当来自时咨臣以当世之事当世无双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
得其船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吾不得而见之矣
可得而犯邪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登泰山记
捕蛇者说
桃花源记
出师表
黄生借书说
周亚夫军细柳
12

①安定,稳定
②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出师表
出师表
13

①砍伐
②进攻,征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十年春,齐师伐我
负者歌于途
登泰山记
醉翁亭记
17

①征收,敛取
②赋税
③一种文体
岁赋其二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18

更换
轮番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
乡人皆谓已死,更相庆
捕蛇者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