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外传。
《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
《神农本草经》。
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张衡发明地动仪。
二、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以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学要点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伟大意义二、《九章算术》三、医学的成就.《神农本草经》.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四、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的重点是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难点是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
二、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先说明从这一课到第课,讲的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这个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是秦汉文化发展的历史条件。
三、“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包括三个内容:.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先挂出《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不作要求)的地图,再讲述纸的发明。
建议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
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商代、西周的金文,指出我国最早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青铜器和玉石器,在上面刻字需要有专门的技术。
春秋以后,采用竹木简和帛作书写材料。
竹木简很笨重,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到石左右(石重斤),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一个奏章用了片竹简,要由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两个月才看完。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兴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兴盛的秦汉文化(一))冼文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中学教材分析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兴盛的秦汉文化,所谓“兴盛〃,即兴盛、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开展过程中的特别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绩和医学成绩。
本课的重点:(1)造纸术的制造和改良。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制造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宜于大量使用。
我国造纸术的制造和改良,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开展。
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奉献。
(2)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东汉时候,地震更加一再,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由于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人们的恐惧。
张衡却不信鬼神,制造了地动仪。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制造力。
本课的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提问:“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所以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得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强化等等,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纸制造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并引用引言中提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讲述纸的制造与改良的经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录像机或投影仪、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比照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良造纸术的优点。
历史教案-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历史教案-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画像石、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难点: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期的灿烂文化。
2.知识梳理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它代表了秦代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师:我们来看一下汉代的画像石。
画像石是汉代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以石为纸,以刀代笔,描绘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师:东汉张衡的地动仪是我国古代地震学的重大发明。
地动仪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方向和速度,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师:华佗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麻沸散是一种用于手术麻醉的药物,五禽戏是一种养生保健的体操。
3.案例分析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工艺。
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什么样的工艺?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制作采用了烧制、雕刻、彩绘等多种工艺。
它体现了秦代的军事力量、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师:很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汉代的画像石。
画像石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生活?生:画像石中的内容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师:正确。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地动仪是如何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的?生:地动仪通过地震波传播的方向和速度,以及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大小。
师:很好。
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这两种发明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生:麻沸散为后世医学提供了重要的麻醉方法,五禽戏则成为了一种流传至今的养生保健体操。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教学设计。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汉时期的繁荣文化,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汉时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秦汉文化的深入理解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具体成就认识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内涵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4.教学用品:黑板、粉笔、教案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秦汉时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呈现(10分钟)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史记》、《汉书》、东汉画像石、东汉壁画、张衡的《浑天仪》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内涵和意义。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认识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秦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等方面的史实,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用多媒体演示画面“鸡蛋里面挑骨头”: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西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中找出错误之处。
二、导入新课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6、当我们中国人改进了造纸术,并在3-4世纪普遍使用时,同学们知道外国使用什么书写的吗?树皮、树叶、泥版、羊皮,据说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三百张羊皮。造纸术发明以后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了世界各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哪位同学结合地图为我们介绍一下造纸术的传播?
2、看来,没有只真是太不方便了,随着秦汉经济的发展读书写字与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成密切,这就迫切需要一种简便的书写材料,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经过不断的摸索,最终发明了纸,请看大屏幕:这是在甘肃天水的一座坟墓里里出土的一张纸,请仔细观察它的特点。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的时间是西汉,用麻作原料。
3、但这种纸粗糙,易脆,书写不流畅,不能推广,
美国著名科学家M·H·哈特在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蔡伦列在第7位,写道:“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贡献?
7、造纸术不仅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纸被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既然纸这么重要,每天需要大量的纸,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纸。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注意问题
情境引入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导入]提问:1.秦汉时期包括哪几个朝代?(秦、西汉、东汉)2.这一时期内,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秦的统一、秦长城、秦兵马俑、汉丝绸之路等)然后总结,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经济迅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秦汉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一、课前展示主持人提问: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3、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4、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5、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方面采取措施?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措施?、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文化方面采取措施?8、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措施?二、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生: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师:那么,有关造纸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么?请大家自读教材87页,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学生自读,并尝试回答问题。
问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2)蔡伦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蔡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3)“蔡侯纸”的原料是什么?“蔡侯纸”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板书:1.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名称:麻纸地点:甘肃天水地位: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东汉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较高名称:蔡侯纸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的人不是蔡伦,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师:汉代除了造纸以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较快的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方面的表现。
板书:《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板书:1、九章算术师:《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广州市一中钟丽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七课。
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科技与医学成就,包括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由于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地动仪、医学的成果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因此本课内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生动的情节、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且乐于参与和表现自己。
在知识结构方面,对于本课的某些内容已在小学有所听闻,但大多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和理性认识。
由于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所以对本课涉及到的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会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知道《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和主要内容、张衡和地动仪的原理,华佗、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②通过体验古代书写方式,分析古代书写材料的不足,理解造纸术的贡献,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③通过观察、解说地动仪的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小组合作讨论,感知和理解秦汉科技成就及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了解蔡伦、张衡、张仲景等人的事迹后培养坚持探索、崇尚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了解和模仿“五禽戏”,体会“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③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及贡献
2.教学难点:地动仪的物理学原理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领会造纸术的相关知识;利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观察和自主操作中理解地动仪的原理。
2、历史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创设情境,在体验与合作当中感悟历史。
七、教学反思
本课例是一节学校公开课,上完课后,结合听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本人得到以下思考:
可取之处:①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通过网络搜集到最新、最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资料,如:动画版的造纸术视频,可自主操作的地动仪动画、形象生动的五禽戏图片等,制作成生动直观、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的课件,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②由于每个教学环节都通过多媒体技术,历史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其他学科结合,创设情境,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当中,他们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大胆发表见解。
三维教学目标得以很好达成。
③在课后探究中关注到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鼓励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探究学习,拓展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④本课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我们科组教师的合作备课密不可分。
整个初中部的历史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提供素材,资源共享;对每个教学环节提出建议,使教学设计得到不断的完善。
可改进的地方:①在知识结构上,本课的四个知识板块是相对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学生分组呈现的形式,把各板块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当中,为学生及时解决出现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