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矿化

合集下载

微生物矿化作用在混凝土裂缝自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矿化作用在混凝土裂缝自修复中的应用

工程施工Construction– 154 –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但其最大缺陷就是抗拉强度低,使得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裂缝,使空气中易对钢筋锈蚀的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导致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大大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

传统的修补材料,如环氧类树脂、高分子灌浆材料等存在易老化、与混凝土相容性差等缺点。

近年来,微生物矿化作用自修复技术通过将Ca 2+转化为CaCO 3,使混凝土裂缝自行愈合。

相对于传统修复材料,微生物自修复技术的产物与混凝土基体相容性好,能提供不间断的修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

1 微生物矿化作用自修复混凝土裂缝机理微生物矿化作用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某些嗜碱性微生物利用自身产生的尿素酶将尿素水解为NH 3和CO 2,而NH3的增加会使周围pH值升高,使得CO 2在溶液中以CO 32-的形式存在。

这时如果细菌周围有Ca 2+,细菌细胞中带负电荷的有机单层膜就会不断地螯和Ca 2+,从而引起CaCO 3沉积来修复混凝土裂缝。

在诱导CaCO 3沉积的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不仅仅是生成尿素酶,而且还为CaCO 3的沉积提供成核地点[1]。

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是指预先将微生物和混凝土进行拌合,后期与混凝土一起浇注成型。

微生物在混凝土中处于休眠状态。

当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开裂后,空气中的一些对细菌有益成分便会进入到裂缝中,此时混凝土中的细菌便会被激活,而后会利用生命活动诱导CaCO 3进行沉积,从而封堵裂缝的过程[1]。

2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影响因素2.1 pH。

pH通过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试验表明随着微生物代谢活动的进行,产生了大量的NH 4+和OH -,导致pH值上升,当pH值达到碱性条件下,开始出现沉积物。

但PH值越高,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越大,其矿化能力也会受到约束甚至抑制[2]。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是一类在土壤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使其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

这一过程被称为有机氮矿化。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分泌出酶类,将有机物质降解为较小的分子,然后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这些无机氮化合物包括铵离子(NH4+)和硝态氮(NO3-)等。

有机氮矿化是土壤中氮循环的重要环节。

有机氮是土壤中的主要氮源,但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氮。

因此,有机氮矿化微生物的活动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有机氮矿化微生物的作用,有机氮得以转化为无机氮,进而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这一过程不仅为植物提供了养分,还有助于维持土壤中氮的平衡。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参与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促进了土壤的肥力。

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有机氮矿化微生物释放出大量的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此外,它们还参与了土壤中的氮捕获和固定过程,有助于减少氮的流失和排放,维护了环境的稳定性。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和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影响有机氮矿化微生物的活动水平。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环境和有机物质的输入,对于促进有机氮矿化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氮矿化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利用有机氮矿化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此外,有机氮矿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制备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总之,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为植物提供了养分。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进展
构 成 矿 物 质 点 的 形 态 大 小 、 间 排 列 、 晶 取 向 和 同 质 空 结 多 晶 类 型 l 。 目前 石 质 文 物 的 人 为 破 坏 作 用 、 生 物 3 ] 微
可 逆水 合反 应 , 应生 成 的 H 反 会影 响 C C a O。的电离
平 衡 , 应 式如 下 : 反
之 一 。 对 微 生 物碳 酸 酐 酶 在 矿 化 沉 积 中的 研 究 现 状 进 行 了综 述 , 述 了碳 酸 酐 酶 在 石 刻 文 物 保 护 、 境 生 物修 复 中 的应 阐 环
用 价 值 , 对 微 生 物 碳 酸 酐 酶 的 进 一 步 研 究 进 行 了展 望 。 并 关 键 词 : 酸 酐 酶 ; 化 沉 积 ; 刻 文 物 保 护 ; 物 修 复 碳 矿 石 生
微 生 物 碳 酸 酐 酶 在 矿 化 沉 积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张小 菊 , 杨 娟 , 横 江 李
( 中科技 大 学武 昌分校城 市建设 学 院, 北 武 汉 4 06 ) 华 湖 3 0 4

要 : 酸 酐 酶是 一种 含 Z 碳 n的 金 属 酶 , 要 催 化 C 主 O 和 HCO ̄ -之 间 的 转 换 反 应 , 生 物 是 碳 酸 酐 酶 的 重 要 来 源 微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9 Q 9 9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5 2 1 ) 3 0 9 0 1 7 —5 2 ( 0 1 0 —0 1 - 3
碳 酸 酐 酶 ( a b nca h da e C 是 生 物 体 内 C r o i n y rs , A) 普 遍 存 在 的 一 种 金 属 酶 , 活 性 中 心 中 含 有 一 个 催 化 其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进展_张小菊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进展_张小菊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Vol.28No.3Chemistry &Bioen gineering收稿日期:2010-11-09作者简介:张小菊(1975-),女,湖北恩施人,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材料。

E ma il:qing ting6175@sina.co m 。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11.03.005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进展张小菊,杨 娟,李横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64)摘 要:碳酸酐酶是一种含Zn 的金属酶,主要催化CO 2和H CO -3之间的转换反应,微生物是碳酸酐酶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微生物碳酸酐酶在矿化沉积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碳酸酐酶在石刻文物保护、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微生物碳酸酐酶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碳酸酐酶;矿化沉积;石刻文物保护;生物修复中图分类号:Q 939.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25(2011)03-0019-03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金属酶,其活性中心中含有一个催化活性所必需的锌原子,催化CO 2进行可逆水合反应,在矿化沉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

生物矿化沉积是一种广泛而复杂的固液之间、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物理化学过程,是以少量有机质为模板,进行分子操作,高度有序地组合成无机材料,构成矿物质点的形态大小、空间排列、结晶取向和同质多晶类型[3]。

目前石质文物的人为破坏作用、微生物破坏作用、风化作用严重,对石质文物进行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质文物微生物的腐蚀机理[4]、石质文物的防风化、利用生物矿化的原理在石材表面仿生合成保护材料[5~7]等。

已有研究微生物诱导的矿化作用对碳酸钙形成的影响及遗产保护的相关报道[8~10],但利用生物的矿化沉积特别是碳酸酐酶的作用来修复石质文物还研究得较少。

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矿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摘要:S着工业化的发展,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

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于分离和降解,且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治理土壤重金属的办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化学方法往往代价昂贵,而且效果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不适合大面积,低浓度的重金属污染。

生物法中的微生物治理土壤污染是一种新兴的土壤治理方法,其中微生物矿化(MICP)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治理方法,并且代价低廉。

文章主要探讨了近些年来微生物矿化在土壤重金属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展望。

关键词:生物矿化;生物修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重金属;土壤污染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3-0066-04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heavy metal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especially more and more heavy metals are discharged in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various ways to causesoil pollution.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are difficult to separate and degrade,and can enter the human body through the food chain,thus causing a great threat to the survival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 There ar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to treat heavy metals in soil.Physico-chemical methods are often expensive,and the effect is not good,easy to cause secondary pollution,and is not suitable for large areas,low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Microbial remedia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biological process is a new method of soil remediation,in which 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MICP)i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green treatment method,and the cost is low.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i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green remediation metho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mineralization in soil heavy metals in recent year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Keywords:biomineralization;bioremediation;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MICP);heavy metals;soil pollution1 概述土壤作为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接受来自工业和生活废水、废物、农药化肥及大气降尘等的污染。

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生物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作者:邹良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9期现在多采用沉淀、分离、离子交换树脂和电化学法等来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但是这几种方法不仅需要很高的运行费用,而且工艺复杂,极易导致再次污染。

治理重金属土壤一般使用化学淋洗、电动修复法等,这些方式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为了开发出更加低成本、简单工艺的处理技术,科学研究人员逐渐开始研究生物矿化法。

一、什么是生物矿化生物矿化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宏观上讲比如骨骼、珊瑚、贝壳等都是生物矿化的产物。

现在利用微生物矿化的作用来对重金属土壤进行重金属价态的改变从而减少其毒性是新兴的发展方向,主要利用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钛酸根或磷酸根来和重金属离子进行结合,从而降低其他生物的利用率。

生物矿化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其特征之一是它能被自身生物基质所调配,所以依据可支配程度的不同可分成诱导矿化和控制矿化。

诱导矿化发生在细胞的外部,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为重金属离子提供成核位点。

控制矿化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细胞主动将阳离子运送到胞外,然后阳离子扩散到有机基质中形成矿物;第二种是通过胞吐的作用,将阳离子送到胞外,然后在有机基质处释放阳离子,形成矿物。

二、常见矿化物及对环境改良的作用(一)细菌人们关注较多的能够进行矿化的微生物有脱硫细菌、碳酸盐矿化菌、铁细菌和磷酸盐矿化菌等,这些都是在生活当中分布广泛并且容易获得的生物。

碳酸盐矿化菌可以在成长阶段产生一种酶,和其周围的Ca2+、、Cu2+、Ba2+等离子结合,然后以碳酸盐的形式矿化。

磷酸盐矿化菌可以在诱导下产生酶化作用分解出PO3-4,和环境里游离的重金属离子结合。

碳酸盐矿化菌可以分化尿素产生CO2-3,与环境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结合为稳定的碳酸盐沉淀物,进而减少其对自然资源的伤害,显示出生物矿化对环境改良的前景。

(二)真菌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霉菌、和蕈菌三大类。

真菌可以产生大量的胞外聚合物,从而帮助泥土维持其成分构成。

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生物矿化是指微生物通过于矿物质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矿物质沉淀的过程。

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1. 概述生物矿化是一种兼具环境和经济重要性的现象。

微生物在生物矿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通过代谢活性及特殊的生理功能改变环境条件,通过这些活性引发的生物矿化过程可以改变矿物质形态、结构及特性。

因此,理解微生物作用的机制对于探索可持续环境解决方案和利用矿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 小节一:微生物参与的生物矿化过程生物矿化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诱导的矿物沉积和微生物介导的矿物晶体形成。

在微生物诱导的矿物沉积中,微生物通过分解环境中的有机物和产生的代谢产物来改变环境条件,从而诱导矿物质的沉淀。

在微生物介导的矿物晶体形成中,微生物通过产生有机骨架和胞外多糖等有机物来引导矿物质的沉淀,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调控矿物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3. 小节二:微生物参与的矿物转化过程微生物参与的矿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微生物产生的酶对矿物质的降解和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矿物质的改造。

微生物产生的酶具有特殊的催化作用,能够有效降解矿物质,从而促进矿物质的溶解或转化。

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如酸、碱等可以改变矿物质的pH值和环境条件,从而影响矿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4. 小节三:微生物参与的矿物质与生物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矿物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改变矿物质表面的电荷、结构和化学组成,从而影响矿物质的形态与特性。

同时,矿物质的特性也会影响微生物的附着、吸附和营养摄取等过程。

微生物和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矿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5. 小节四:未来研究方向尽管对微生物在生物矿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探究微生物产生的酶及其催化机制,揭示微生物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2)研究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降解能力和转化效率,为资源回收和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3)开发新型微生物材料,利用微生物在矿物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实现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微生物矿化修复铅离子污染的研究

微生物矿化修复铅离子污染的研究

基金项 目: 苏省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项 目( K 0 0 6 ) 江 B 2 10 2 作者简介 : 许燕波 (9 6~) 男 , 18 , 硕士生 , 研究 方 向: 绿色环境材料 。通讯作者 : 钱春香 (9 6~) 女 , 16 , 教授 , 博导 , E—m i x i @sl e u c al qa e .d .n :c n 1
微 生 物 矿 化 修 复 铅 离 子 污 染 的 研 究
许 燕 波 钱 春 香 陆 兆 文
( 东 南 大学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1 江苏 南 京 2 18 ; 1 19
2东南 大学 江苏 省 土木工 程材料 重点 实验 室 , 江苏 南京 2 8 ) 1 9 1 1
摘 要 碳酸盐矿化茵是一种土壤菌 , 利用在 底物诱 导下 的脲酶 分解 能力 , 分解底 物尿素产生碳 酸根离子 , 矿化重 金
子 可提取 态 转变 为较稳 定 的碳 酸盐矿 物态 。
金 属 污染 的治理 , 究 人 员先 后 提 出 了物 理 、 学 和 研 化
生物 修复 的方 法 , 然 取 得 了很 大 的进 展 , 于污 染 虽 由
复杂 , 还没 有可 以真 正 规模 应 用 的修 复 方法 。本
文提 出 了一 种 利 用 微 生 物 矿 化 原 理 , 重 金 属 离 子 将 P b转 变为 碳酸盐 的方法 , 以用 于 实 际污染 的处理 。 可 在前 期 试 验 中发 现 , 自然 界 中 发 现 一 种 土 壤 在
1 3 矿化 产物 及机 理分 析 .
将菌 液 与 2 L0 1m lL的 P C2混 和 ; 2h 5 m . o / bI 1 后 将产物 过滤 ,0 烘 箱 当 中放 置 1 6℃ 2 h后取 出 , 对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矿化作用原理

生物矿化作用是生物形成矿物的作用,是在生 物的特定部位,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 生物的有机物质的控制和影响下,将溶液中的 离子转变为固相矿物的作用。
1.1生物矿化作用类型

根据受生命物质的制约程度,生物矿化作用可 分为生物诱导矿化作用和生物控制矿化作用两 种,其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过度形式。生物对矿 化作用的控制程度取决于他的演化程度、矿化 机体和矿化能力。两种生物矿化作用可发生于 同一生物体,甚至同一组织中。

铁、锰、钒的微生物催化转化:生物与矿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在分子水平上可被阐明,从本质上解释了生 物指示矿床存在、生物形成矿物,生物溶浸矿物具有 密切关系。生物与矿物,生物大分子与金属离子或氧 化物、氢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支配这些生物过程 的基础。金属及其氧化物与微生物呼吸相耦合,涉及 到水 - 矿物 - 微生物界面电子传递过程,利用微生物 电池进行研究胞外电子传递,不但可以揭示生命起源 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可用于指导环境修复等应用的突 破。比如粘土型钒矿,从形成到利用,以至在生物医 学的应用。

人们通过各种有机物,包括多糖、蛋白质、多 肽、氨基酸、其它小分子有机物、人工合成高 聚物、DNA等等,对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 硫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很多材料进行了 模拟矿化,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结果。但是,从 仿生的程度上来说,结构上仍然离自然矿物差 得很远,过程上还没有很好地达到有效的无机 -有机有序组装,功能上自然无法与生物矿物 想媲美。

化学家和材料学家开始对生物矿物进行形貌观察, XRD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机物,在实验室里诱导无机 物沉积,后来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多肽以及其它动 物体中提取的蛋白质等,对无机物做晶型和形貌调控, 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发了很多好文章,非常漂亮 的SEM和TEM图片。但是,很少有工作深入到无机有机界面作用的,或者进入了,但不够深入。目前, 大家解释一种新的晶型和形貌的出现的时候,仍然套 用Mann S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晶格几何匹配、立体化 学匹配等非常模糊的概念。在一种体系中所得到的结 论,很难应用到其它体系的解释。
微生物矿化
生物矿化 biomineralization

生物矿化——生物给予的又一个启示 在生物体内形成无机矿物的过程。与一般矿化不 同之处是此过程中有生物体代谢、细胞、有机基质的 参与。 生物矿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生物体代谢产物直 接与细胞内、外阳离子形成矿物质,如某些藻类的细 胞间文石。另一种是代谢产物在细胞干预下,在胞外 基质的指导下形成生物矿物,如牙齿、骨骼中羟基岩石的风化作用并不是简单的 新陈代谢作用的副产品,而是微生物需要从特殊的矿 物中提取所需的有限的营养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发 育, 连宾认为微生物对矿物表面的风化作用首先发生在其 表面最脆弱的部位,如棱角或微裂隙处,并逐渐向纵 深推进,同时微生物对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矿物的“选 择性”破坏作用,在有多种矿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微生物对较易分解的矿物破坏作用速度较快。


有人认为,这种研究工作受限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为控制生物大分子的形态,使之能够按照人的意愿, 在分子水平上控制无机物的合成。这是目前生物矿化 研究的主要问题,而且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在烧杯里长出结构上和 成分上与自然骨极其相似的“骨头”,这样,人类的 骨骼修复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需要生物学、 化学、材料学和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更 深入的研究工作。
1.1.1生物诱导矿化作用 (inducedbiomineralization)

生物诱导矿化作用指由生物的生理活动,如新陈代谢 产物的析出,呼吸作用引起吸收02和呼出C02,沉淀 位置如细胞壁的建立,引起周围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 变而发生的生物矿化作用。这种生物矿化作用没有圈 定的局限空间,没有专门的细胞组织或生物大分子引 导。其形成矿物晶体习性与无机化学沉淀矿物非常类 似。晶体任意取向,缺乏独特形态等。其形成矿物类 型可由环境条件决定,同样的生物在不同环境下可以 形成不同矿物;但他们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无机成因不同。 这种矿化作用在原核生物和真菌中占统治地位,后生 动物中很少。
铁矿物形成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在自然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与矿物的相 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对于所处环境具有 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细菌作用下形成针铁 矿、水针铁矿和赤铁矿的过程中,细菌对矿物 的作用贯穿于溶解吸附、络合、转换、结晶成 核的全过程。

细菌是影响针铁矿生物矿化和主要微生物细菌作为自 然界中最为活跃的物种,不仅具有能量的转化传递作 用,而且对物质形态转换、晶体结构的变化产生重要 影响。对于铁矿物而言,可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黄铁 矿晶体结构类型向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类型的转 变。根据现有的资料与研究结果可确定铁细菌的生长 环境,从中可判定铁细菌与相应的铁矿物之间的关系。 细菌在含铁容易人中形成沉淀的实验研究表明,细菌 作用下在弱酸性、弱碱性溶液中先形成无晶型铁氢氧 化物水针铁矿,并很快转化为针铁矿、赤铁矿。

在力学材料方面,生物体通过组装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克服了 无机物的脆性,利用了有机物的韧性,得到强度很好的力学材料。 除了众所周知的骨骼和牙齿是强度很高的生物材料以外,贝壳珍 珠层中的碳酸钙(文石)与有机物的复合结构,其断裂韧性是普 通文石的3000倍左右。贝壳分为两层,外层是棱柱状方解石与 有机物交替的复合材料,内层是片层状文石与有机物交替的复合 材料——不同组织中的有机物(蛋白质、多糖等)导致了不同晶 型和形貌的碳酸钙,而且,生物体能够非常完美地将无机物和有 机物复合起来,把“廉价易得”的碳酸钙作为自己的保护材料。 骨骼中的磷酸钙是Ca/P比小于1.67/1,约为1.5,是含有碳酸根 等离子的羟基磷灰石,有机物主要是胶原蛋白。牙齿中牙本质和 牙釉质中有机物不同,所以无机物形貌有所区别,但主要是含氟 的羟基磷灰石。
微生物促进矿物风化作用的机制



微生物对矿物的风化作用包括直接作用(细胞对矿物的 溶蚀作用及机械破坏作用),问接作川(通过分泌化学 物质对矿物产生化学降解作用)以及这两种作用的综合. 有研究表明微生物促进矿物风化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微 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和分泌的化学物质腐蚀岩石,或者 通过导致矿物产生岩石变化或溶解的岩石组分氧化或 还原作用来腐蚀岩石。 这些化学试剂可以是HNO3和H2SO4等无机酸,也可以 是各种有机酸,包括由真菌产生的柠檬酸、草酸和葡 萄糖酸,以及由细菌产生的甲酸、乙酸、醋酸、乳酸 和其它一些有机酸。

生物矿化这个事实发生于生物产生的初期,近代以来海洋生物学 家和地质学家对生物矿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真正的大规模研 究——从化学和材料学的角度——还是始于英国Bristol大学的 Mann S等人,随之出现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家,包括Weiner S, Lowenstam HA, Addadi L等人。目前生物矿化研究工作做得很 好的单位,国外的有Bristol Univ的Mann S组,Israel的 Weizmann Inst Sci,德国MPI的Colfen H等组;国内的有清华大 学的崔褔斋组(他们一直致力于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的研究,部 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中科大俞书宏组,浙大唐睿康组以 及中科院的一些研究单位。现在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和材料学家开 始关注这个方面。虽然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实际上,真正的研 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物矿化和生物成矿模拟:生物矿化材料是由生命系统参与合成 的天然的生物陶瓷和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如珍珠、贝壳、牙齿、 骨骼等。与普通天然及合成材料相比,生物矿化材料具有特殊的 高级结构和组装方式,有很多近乎完美的性质,如极高的强度, 非常好的断裂韧性和耐磨性等 。以贝壳珍珠层为例,其组成 95 %以上为碳酸钙,断裂韧性却比单相碳酸钙高 3000 倍。以合成 高分子代替生物大分子,模拟生物矿化材料的形成过程,通过高 聚物超分子组装、微相组装直至体系组装,控制无机物在高分子 膜表面的诱导结晶,构筑目标性能的高分子 - 无机物复合材料。 微生物利用胞内外活性基团进行金属富集随即进行成矿过程演化 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微生物矿化

微生物作为地球表层分布最为广泛、种群异常 庞大、分异度极高的生命形式,可以通过多种 方式来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与矿物的 相互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其中包括微生 物活动对矿物的风化作用,有研究表明,矿物 可为微生物提供能源、微营养及代谢活动所需 的电子受体等,是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所不可缺 少的条件之一,反过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 矿物的溶解和沉淀也有重要的影响。
贝壳珍珠层SEM
颗石藻(coccolith)SEM
小鼠门牙SEM

对有机物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是有序 组装的大分子体系,有序组装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提 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有限的空间环境,提供无机物成核 与生长。其次,有机物带有大量的酸性官能团,包括 羧基、磷酸基、磺酸基等等,这些官能团有些起诱导 无机物成核的作用,有些起抑制过度生长的作用。还 有一点,生物矿物区别于人工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特 征,就是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很少,很多低于5%;但 就是这么少得有机物,对材料的形成过程和整体强度 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些过程都是在常温常压下 完成的,无疑是对材料学家的一种巨大的挑战。
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微生物活动对矿物风化 的促进作用和微生物对矿物形成的控制作用。 作为地球上广泛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其方式多样, 如微生物细胞壁独特的结构可为矿物的沉淀提供成核 位置;氧环境中微生物可氧化矿物获得能量用于代谢活 动:厌氧环境中微生物以矿物为电子受体,氧化降解有 机质以获得能量或营养;微生物分泌有机酸、无机酸与 聚合物,改变pH、Eh值和氧化还原环境,加速矿物的 溶解,从而获得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等。
1.2生物矿化作用位置

生物矿化位置主要有胞内脂膜泡囊、胞外脂膜 泡囊、合胞体、有机基质和生物矿物体之间、 有机基质和细胞层之间、细胞层和生物矿物体 之间等六种空间。其中仅前者为胞内,后两者 为胞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