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
高一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铸以为金人十二。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4)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规律:
【牛刀小试】
1、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2、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得复见将军于此。A、为国以礼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申之以孝悌之义
高一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相比,在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 +宾语
(勇敢的)哪吒[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文言倒装句式有:
(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贤哉,(颜)回也!
③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二)A、分析下列句子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并归纳它们的规律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句式类型:
规律一:
B、分析下列句子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并归纳它们的规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例句:1、(高一的)我们爱(语文)学习。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例句:1、我们[上半年][非常地]爱学习。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例句:1、对学习,我们爱<得疯狂>。
枝叶成分——定状补(难点)
定语:主、宾语前,表示其性状、数量、所属等。的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以大事也 (状语)
状语后置—初中例句
定义:文言文中状语出现在谓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屠惧,投以骨。 《狼》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回顾:文言文倒装句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出现在谓语前边的倒装句式。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1: 现代汉语: 日行千里的 马……
(定语) “现代文言文” : 千里 (主语) 马 之 千里 者…… (定语)
古代文言文:
马 (主语)
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2: 现代汉语: ……就写了四句
诗
(定语) (宾语) “现代文言文” : …… 古代文言文:…… 即书四句 诗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课版

高考真题解析: 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在这个亭子里饮酒,并以此为乐。
3.逃未复者,官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畀
:bì 给与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 (政府)给予他们钱财 4.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 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何操” “安在” “操何” “在安”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它们分别作 “操”“在”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 恶、安、焉、奚”等。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 安、焉、奚”等。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未有之”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③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未之闻” “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之”“余” “之” ,它们分别 作“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C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唯利是图。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倒装句)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等修饰动词,且代词作宾语,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如:(1)忌不自信(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2)毋吾以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毋以吾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未之有也(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未有之也”)(《寡人之于国也》)【具体分析】(1)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代词“自”作动词“信”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2)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毋”,代词“吾”作动词“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不用我。
(一说:“以”为介词,此句是省略句: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
)(3)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未”,代词“之”作动词“有”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由上几例可知,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句,一般看在否定句中有无否定词,并且代词是否作动词的宾语。
(注: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宾语”也有不前置的。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此”作动词“及”的宾语,但代词“此”却没有位于动词“及”前。
句意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二、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中有疑问代词“何”、“安”、“谁”、“执”、“胡”、“曷”、“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在动词的前面;如果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一)疑问句动词的代词宾语前置(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鸿门宴》)(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归去来兮辞》)(3)而今安在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而今在安哉?”)(《赤壁赋》)【具体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

(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1)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 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对象
3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所…… (或……为所……)
……为……
7、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无标志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四、省略句
①永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⑦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⑧今以钟罄置水中。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二)、状语后置
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 不负戴于道路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虽董之后置 以“之”或“者”作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 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 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 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特殊句式之——倒装

特殊句式之——(1)倒装句一、完全倒装:谓语部分完全放在主语之前练习:1.For a moment nothing happened. Then___all shouting together.A.voices had comeB.came voicesB.C.voices would come D.did voices come2.Hearing the dog barking fiercely, away___.A.fleeing the thiefB.was fleeing the thiefB.the thief was fleeing D.fled the thief二、部分倒装只把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提到主语前,叫部分倒装。
注意:so+sb/sth.+助动词某人、某物确实如此Eg. Helen likes music,so she does.练习:1.Onl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doctors by 50 percent___ properly in this hospital.A.can be the patients treatedB.can the patients be treatedC.the patients can be treatedD.treated can be the patients2.Not once___ to Michael that he could one day become a top student in his class.A.occurred itB.it did occurC.it occurredD.did it occur3.——I reminded you not to forget the appointment.——____.A.So you didB. So I do notC.So did youD.So do I三、形式倒装(强调作用)将强调内容提前,主谓不倒装练习:____,his idea was accepted by all the people at the meeting.A.Strange as might it soundB.As it might sound strangeC.As strange it might soundD.Strange as it might sound四、倒装句综合练习题:1.(2014陕西)No sooner___stepped on the stage than the audience broke into thunderous applause.A.had Mo YanB.Mo Yan hadC.has Mo YanD.Mo Yan has2.(2016天津十二区县二联)So buried___ in doing her homework that she didn’t notice it got dark outside.A.was sheB. she wasC.did sheD.she did3.(2015天津十二区县一联)Only when our project has been approved of by the committee ____to carry it out.A.did we startB.we startedC.can we startD.we start4.(2015天津七校四月联考)Not until I had watched the football match between Brazil and Germany_____ to bed last night.A.I wentB.I had goneC.did I goneD.had I gone5.(2015天津南开中学高三五测)Little ____ about her own safety, thought she was in great danger herself.A.did Marry careB.Mary did careC.Mary does careD.does Mary care6.(2015陕西质检二)It is all your fault. By no means____ left alone at home.A.should a two-year-old beB. a two-year-old should beC.should be a two-year-oldD.be a two-year-old should7.(2016江苏苏锡常镇二模)____on mobile phones for storing information that people are unable to remember basic things.A.Such is the dependenceB.Such dependence doesC.So they are dependentD.So do they depend8.(2015天津红桥区一模)It is known that water is not an endless resource;_____can it be made once more, so we should save and protect it.A.soB.asC.thusD.nor9.(2016天津高考压轴卷)Into the dark apartment_____,who was quite surprised when everyone shouted “Happy birthday!”A.did David walkB.David did walkC.David walkedD.walked David10.(2014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9)—Are the rest of our guests here?—Not yet…. Look, there _____!A. come theyB. they cameC. do they comeD. they come11.(2014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29)______ you eat the correct food ____ be able to keep fit and stay healthy.A. Unless; will youB. Only if; you willC. Only if; will youD. Unless; you will12.(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34)It's too messy in your room. Look, by the bed ____ a pile of dirty clothes.A. are liedB. layC. are lyingD. lies13.(2015天津,3)Only when Lily walked into the office______that she had left the contract at home.A.she realizedB.has she realizedC.she has realizedD.did she realize14.(2012天津, 6) Only after Mary read her composition the second time_____ the spelling mistake.A. did she noticeB. she noticedC. does she noticeD. she has noticed15.(2017和平区高三年级模拟考试)I’m sorry.____for my illness, I would have come and lent you a helping hand.Were it not B. If it were not C.Had it not been D.If it has not been16.(2017十二区县高三年级模拟考试)Nowadays many teenagers often take their parents’love for granted. Seldom____what they should return them when they are old.A.do they thinkB.they thinkC.think theyD.did they17.(11福建)—It’s nice. Never before ____such a special drink!—I’m glad you like it.A. I have hadB. I hadC. have I hadD. had I18. (10江西)Not until he left his home to know how important the family was for him.A. did he beginB. had he begunC. he beganD. he has begun19. (10四川)We laugh at jokes, but seldom about how they work.A. we thinkB. think weC. we do thinkD. do we think20. (09重庆)Unsatisfied with the payment, he took the job just to get some work experience.A. though was heB. though he wasC. he was thoughD. was he though。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以及省略句讲义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以及省略句讲义知识点一:倒装句英语最基本的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后。
但有时由于句子结构的需要或表示强调,就要采用倒装形式。
一、全部倒装全部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
此结构通常只用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常见的结构有: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谓语动词常用be, come, go, lie, run。
There goes the bell.〖10江苏〗—Is everyone here?—Not ye t……Look , there_______ the rest of our guests!A. comeB. comesC. is comingD. are coming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是表示运动的动词。
In came the teacher.老师进来了。
注意:上述全部倒装的句型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
Here he comes. 他来了。
〖10重庆〗At the meeting place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______, one of the ten largest cities in China.A. lies ChongqingB. Chongqing liesC. does lie ChongqingD. does Chongqing lie3.表地点的词语置于句首或强调地点概念时用全部倒装。
On the table were some flowers.桌子上有一些花。
二、部分倒装部分倒装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倒装至主语之前。
如果句中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常见的情况有:1.带有否定意义的词或短语放在句首,语序需要部分倒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
作者:朱忠乐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24期
《考试大纲》指出,在中学阶段,学生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宾语前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其他几种分别为: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了解并掌握宾语前置的文言句式,对学生正确翻译句子,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就针对在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宾语前置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归类分析。
从大的方向来看,宾语前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的情况有两种: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有两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否定句”和“代词”。
这是判断文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准之一。
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的句子,无论句中是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还是有表示否定的动词“无”、不定代词“莫”,这种句子都叫否定句。
如果在这种句子中,它的宾语是代词,那么,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一句中有否定代词“莫”和代词“之”,宾语“之”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所以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其正常语序应该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翻译为“保全百姓而称王,没有谁能够抵挡他”。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有两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疑问句”和“代词”。
这也是判断文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标准之一。
在古代并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所以在阅读古文典籍的时候,文句句末并没有问号,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疑问代词来判断它是不是疑问句。
在古代汉语里,疑问代词一般有“何、谁、恶(作代词时读wū)、安、焉、胡、奚、曷、孰等”。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一句中有明显的问号提示,同时又有疑问代词“何”,所以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其正常语序应该为“大王来操何”,翻译为“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东西没有”。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判断动词宾语前置的标准是“在否定句或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时候要前置”。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整个句子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也不会把宾语前置。
如“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一句中虽然出现了不定代词“莫”,但不属于宾语前置。
2.常用的代词有“我”“吾”“余”“彼”“女”“尔”“之”等,有些词(如“君”“子”“等”)虽然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因为它们终究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即使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也不前置。
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句中,“君”在这里作名词,所以这句话不属于宾语前置。
3.在一般的陈述句中,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唯……之……”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一句的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在句子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句子还原以后应该去掉。
4.在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或者是为了强调宾语,可将副词“唯(惟)”翻译成“只”“只是”或者“专一”“一定”等,助词“之”“是”只是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翻译。
二、介词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宾结构。
1.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介词组成介宾结构,疑问代词要前置,即疑问代词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奚、曷、胡、安、焉”等。
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一句正常的介宾结构应该是“以何解忧”即“用什么来缓解忧愁”,“何”在句中前置了。
2.有时候为了突出宾语,即使介词所带的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也要把它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以介词“以”和“于”为常见。
如“室于怒,市于色”(《左传·昭公十九年》)一句中的“室于”应是“于室”,“市于”应是“于市”,“室”和“市”都是宾语,为了突出“室”和“市”,便把宾语提到“于”的前面。
3.有时候表方位的名词或时间的名词作介词的宾语,那么也会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
”(《鸿门宴》)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三、其他宾语前置
在宾语前置的类型中,还有一些不是很常见的。
如在指代性副词“见”“相”作宾语时表示“动作偏向于某一方”,表示的是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有称代的作用,可代称
“你”“我”“他”“它”等。
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一句中的“相”释义为“我”,该句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仅次于状语后置句的出现频率,所以把握它的句法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无论句式怎样变换,文言文句式可以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和标准来分析,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掌握好文言文的各种句式,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语法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流畅的现代汉语语言表达能力,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解答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式题。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沛公安在
2.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今以钟磬置水中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列各句中,与“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客有吹洞箫者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战于长勺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各句中,与“刘备天下枭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为天下笑者,何也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岁不我与
7.下列各句中,与“请勿见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8.下列各句中的黑体词“见”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
9.下列各句中,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D.相见常日稀
10.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杂然相许
(6)古之人不余欺也
参考答案
《特殊句式之倒装句(上)》
1.C(A、B、D三项宾语前置。
C项是普通的陈述句)
2.C(A项主谓倒装。
B项定语后置。
D项是定语后置)
3.D[A项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该为“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B、C两项定语后置]
4.D(题干的句式与D项一致,状语后置。
A项是判断句。
B项和C项定语后置)
5.C(A、B、D项都是状语后置。
C项是宾语前置)
6.A(题干的句式与A项一致,都是判断句,而其他三项宾语前置)
7.A(题干的句式与A项一致,宾语前置。
B、C两项是被动句。
D项是普通句子)
8.D(A、B、C三项都是被动句。
D项中的“见”表示动作偏向于某一方,宾语前置)
9.A(题干和A项都是表示动作偏向于某一方,可以翻译为“我”。
其他三项翻译为“相互”)
10.(1)判断句。
(2)被动句。
(3)宾语前置。
(4)状语后置。
(5)宾语前置。
(6)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