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精

合集下载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 透镜课件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 透镜课件
3、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F
O
F
f
f
4、双凸透镜(对称)两边的焦距相等。
有关凹透镜的几个名词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而不是实际光 线的会聚点,所以称为 虚焦点 (F)。
F
O
F
2、同理,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且两边焦距相等。
四、两类透镜的辨别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1时3分6秒13:03:0615 October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下午1时3分6秒下午1时3分13:03:0621.10.15
有关凸透镜的几个名词
__镜__,__字___被__缩___小__的__是___凹__透___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3: 根据对光的作用情况区分,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
__凸__透__镜___,__对___光__有__发___散__作___用__的___是__凹__透___镜__。__________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下午1时3分21.10.1513:03October 15, 2021
4-2 透镜
一、透镜及种类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2透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2透镜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4)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提出:这些或简单或复杂的仪器的工作都离不开对透镜的使用。

点名课题展示:生活中与透镜的使用密切相关的经常见到或使用的仪器图片,学生认真的看图片,分析图片中仪器的使用概况利用生活中常用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贴近本课主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提出:透镜的种类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类镜子即透镜.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活动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看图片,对老师的提问做出自己的解答,在学生进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引导,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2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涉及透镜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还包括了透镜焦距的概念和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使学生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透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白屏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如何得到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透镜成像的现象。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像,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第二节透镜一、凸透镜1.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 焦距:透镜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二、凹透镜1. 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2. 特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面给出的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例题: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一块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

答案:中间厚,边缘薄的玻璃片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玻璃片是凹透镜。

2. 题目: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解释原因。

例题: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答案:成的像是虚像。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课件(25张)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2《透镜》课件(25张)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F
O
FF
O
F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
光 心: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经过光心与透镜垂直的直线。 焦 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一点。 焦 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说明:透镜有两个焦点和焦距,左右焦距相等
F
O
FF
O
F
f
f
疑问:为什么水火能相容呢?
小结:
同学们: 这节课您学到了什么? 您有哪些感受?
疑问:为什么水火能相容呢?
中间厚,边缘薄的称为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称为凹透镜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又称会聚透镜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凹透镜又称发散透镜
方法一:“摸” 厚薄部位 方法二:“看” 成像大小 方法三:“照” 光路聚散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 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上午12时16分38秒00:16:3822.3.30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3月上午12时16分22.3.3000:16March 30,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12时16分38秒00:16:3830 March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苏科版八上物理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八上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性,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透镜。

2. 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透镜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光具座、白纸。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透镜应用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实验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区分它们的特点。

(3) 实验二: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验证焦距公式。

(4) 实验三:观察透镜的放大倍数,了解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给定物距下的像距和放大倍数。

(2)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根据给定物距,计算像距和放大倍数。

(3)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2. 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

(3) 眼镜: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或远视;相机:透镜,用于成像;放大镜:凸透镜,用于放大物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第五章透镜凸透镜成像 专题复习课件ppt(共18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第五章透镜凸透镜成像 专题复习课件ppt(共18张PPT)

实像 虚像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倒正 倒立
正立
光屏承接 能
不能
成像方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由折射或反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利用作图描述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例1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入射 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不改变方向,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7. (2018·如东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成的是___倒__立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 于光屏中心的___上_____方.
图甲 (2) 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 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缩__小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3) 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 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L,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L_0_-__2_L_(用L0、L表示).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凹
焦点
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 透镜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光轴上的点即为实焦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即为虚
点(F)
焦点(F)
焦距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
三条特殊光线
透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折 射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 相比是相互“靠近”还是“远离”了.
图所示.
(1) 蜡烛放在_____a___点处所成的实像最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2透镜说课稿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透镜的定义及分类,了解透镜的主要特性和成像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解决透镜成像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透镜的定义与分类,透镜的主要特性和成像规律。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定义与分类,透镜的主要特性和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光学器件,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4.2 知识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

透镜是由光学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常见的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

然后,讲解透镜的主要特性。

要让学生了解,透镜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聚焦和散焦的作用。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而凹透镜则能够使光线散焦。

最后,讲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透镜成像可分为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通过透镜成像后能够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而虚像则无法在屏幕上显示。

4.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学生可以用一张纸、一支蜡烛和一支黑色铅笔进行实验,尝试用凸透镜将蜡烛的火焰成像在纸上,然后再用凹透镜观察。

4.4 思维导图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所学内容。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清透镜的定义、分类、主要特性和成像规律之间的关系。

4.5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透镜的重要性和应用。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透镜的应用场景。

5.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对透镜的定义、分类、主要特性和成像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际操作和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透镜的作用和应用。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对透镜的成像规律理解较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练习机会。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透镜及其成像规律》ppt课件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透镜及其成像规律》ppt课件

2.凹透镜:
虚焦点
F
f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凸透镜一定将光线会聚于一点吗?
“收敛”
凹透镜一定将光线发散开吗?
“发散”


方法: 1、把入射光线延长; 2、折射光线在原光线内测则会聚----凸透镜; 3、折射光线在原光线外侧则发散----凹透镜
请根据光路图判断框内的镜是什么类型的。
如图,MN为凸透镜L的主光轴,A A′为物体AB通过凸 透镜所成的虚像,请通过作图标出凸透镜L的光心O和 焦点F的位置。
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 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黎敏
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分类
看看这些透镜有什么区别?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A 、C、D 属于凹透镜的是: B 、E 、F
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
实焦点F
实焦点F
焦距f
焦距f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v=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不成像
物像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应用举例
照相机
求焦距
投影仪
探照灯 放大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