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园林景观设计的九种方法——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如何进行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方案设计

如何进行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方案设计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学、人类行为学等众多领域。
它不仅要考虑到美学的因素,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和人们的需求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方案设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概念设计1. 基地分析: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设计基地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基地的综合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地的特点和潜力,从而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2. 功能规划:功能规划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场地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景观设计的整体目标和功能布局。
例如,如果设计的基地是一个公园,那么功能规划可能包括游憩区、运动区、文化活动区等。
功能规划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3. 空间布局:在概念设计中,空间布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它涉及到景观元素的组织和空间的划分,以实现设计目标。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氛围和视觉效果。
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不同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者的活动和流线等因素。
4.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概念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料可以赋予景观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目标和基地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草坪等。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和使用成本等因素。
二、方案设计1. 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环境。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修复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创新与创意:方案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创意性,以打造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景观。
设计师可以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如景观雕塑、水景设计、照明设计等,来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场景。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已让人们开始呼吁回归自然,将城市建设变得更加生态化、环保化。
这也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一、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生态系统服务中不仅包括食物、清水、其它资源,还包括提供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快乐的各种生态文化服务。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活力。
2.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是由人和自然因素构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生态学理论就是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要求我们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达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对人类可持续额发展的思考。
它要求社会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未来的影响,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我们在美化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还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和共生,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得以永续。
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1. 分析景观环境在进行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生态城市的地形与地貌等因素,分析其特点和问题,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2. 设计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要根据分析结果,在与地形和地貌相适应的条件下,合理布局园林、水系和道路,并提高绿地率,让植物生长自由,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减少人为干扰,提高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
3. 落实措施推进规划设计完成后,特别是在大型城市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前期公示、专家论证等权威环节,以便发现问题、改进方案。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一、理论部分1.人文地理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考虑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2.生态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生态学理论,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
3.社会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等社交需求,提高居民的社会互动空间。
4.心理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打造愉悦、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方法部分1.整体规划思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统筹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景观特色、社区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规划蓝图。
2.景观空间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景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街头景观、小区景观等,提供各类景观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
3.多样化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景观组合、景观廊道、景观艺术等,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4.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交交流设施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
6.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采取绿化、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应以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方法上应以整体规划思路、景观空间布局、多样化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和环境保护和改善为主要手段。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城市、乡村、公园等地域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创造美丽、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流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1. 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社会学理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过程和变化,以及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了解社会需求、评估社会影响、进行社区参与等。
3.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参考理论。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发展,提出城市发展的战略和方案。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规划、城市更新等方面。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调研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规划和设计的区域进行详细调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
2.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调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和设计的目标、原则和策略。
同时,还需要进行景观评估,评估当前景观的优势和不足,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结构、功能、表现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要求,满足城市和社区的需要。
4. 实施和管理阶段在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实施和管理的工作。
实施阶段包括景观施工、植物配置、设备安装等工作;管理阶段包括景观的维护养护、管理体制的建立等。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将艺术和科学相结合,通过对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创造出适合人类活动和欣赏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的本质和实践。
一、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1. 自然性原理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
设计师应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现有条件,打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景观。
自然性原则要求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如水体、植被和地形等,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存在和美妙。
2. 人文性原理景观设计要追求与人文特点相契合。
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场所和功能,营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景观。
人文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通过独特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和艺术表达等手法,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和人文价值的景观作品。
3. 可持续性原理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设计师应该选用环保材料,设计合理的排水和节能系统,提倡生态循环和绿色出行等环保措施。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景观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既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二、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1. 规划布局景观设计的规划布局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根据场地的大小、形状和功能要求,合理分配空间,确定主次景观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关系。
规划布局要考虑人流线路、道路交通和沟通配套设施等因素,以提高景观效果和人的体验度。
2. 植物选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设计师应根据景观需求选择合适的植被品种。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长特点等因素,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化。
植物选择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品种。
3. 材料运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运用对于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理念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水泥等,用于空间分隔、装饰和硬质铺装等方面。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自然和人文环境基础上,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具备美观性、可持续发展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下面将就如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进行阐述。
一、理解场地条件对于景观规划设计来说,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场地的条件。
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还要了解人文条件,如历史、文化、人口等。
只有了解全面细致的场地条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
二、确定景观规划的目标在了解场地条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景观规划的目标。
目标主要包括保护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形象等。
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且要能够与场地的特点相结合,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具备可操作性。
三、制定景观规划策略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景观规划策略。
策略主要包括景观组织、景观格局、植物配置、场地设施等。
这些策略要与目标相一致,并且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四、进行景观设计根据制定的景观规划策略,进行景观设计。
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特点和需求,创造出美观、舒适、实用的景观环境。
设计要注意综合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利用空间,创造多样性和互动性。
五、结合社会经济效益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结合社会经济效益,考虑到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六、进行监测和评估在景观规划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主要是对规划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以保证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
评估主要是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后续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理解场地条件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目标和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评估。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效果,为人们提供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步骤

园林景观设计的步骤
一、前期调研。
1.1 了解场地。
首先得亲自去那场地瞅瞅,看看地形咋样,是平坦还是起伏大。
周围环境是啥样,有没有啥特别的景致或者障碍物。
还要瞅瞅土壤条件,是肥沃还是贫瘠,这可关系到能种啥植物。
1.2 倾听需求。
跟业主唠唠,听听他们想要啥样的园子。
是想要个能休闲散步的,还是能开派对的,或者是专门养养花种种草的。
了解清楚他们的喜好和期望,这是设计的基础。
二、初步规划。
2.1 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和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
比如说休闲区、游乐区、种植区等等。
就像给一个大房子分房间一样,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用处。
2.2 道路规划。
把路给设计好,得让人能方便地在园子里走来走去。
路要顺畅,不能七拐八弯的,让人走着走着就迷糊了。
2.3 景观节点。
找几个吸引人的地方,设计成景观节点。
比如说一个漂亮的喷泉,或者一个造型独特的亭子,让人一看到就眼前一亮。
三、细节设计。
3.1 植物搭配。
选好植物可重要了,要考虑四季都有景可看。
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绿。
还得注意高矮搭配,颜色搭配,不能乱成一团。
3.2 设施选择。
像座椅、路灯、垃圾桶这些设施,既要实用又要美观。
座椅得让人坐着舒服,路灯得照亮道路,垃圾桶不能太丑影响心情。
园林景观设计就像是给大地画画,得用心去构思,用情去描绘。
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致,都要精心雕琢,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陶醉的美丽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的运用有以下几种: 1、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 体的形状对比。 如在圆形的广场中置圆形的花坛,因形状一致 显得协调,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状时易取得对比, 可突出变化的效果,如在方形广场中布置圆形花 坛或在建筑庭院布置自然式花台。
艺术之田: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西班牙广场
2、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 括粗细与高低的内在因素。 在园林布局中常常用若干较小体量的物 体来衬托一个较大体量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 调重点。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与周围的廊,廊的规 格小,显得佛香阁更高大,更突出。
3、方向对比:在园林空间的构图中,柱形、条 形物体和大面积的草地、广场、水面结合,往往 具有线的方向特征,显示物体的方向个性。 园林中常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 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 如园林中常把山水互相配合在一起,使 垂直方向上高耸的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 托,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调;广场的水平 横向与乔木的竖向对比等。
(三)分隔在造景中的运用
1、分景:既景观的分隔组合。我国的园林和 诗画均以含蓄寻求意境,极力避免“开门见山”、 “一览无余”,所谓“藏则深,露则浅”,“景 愈藏意境愈大,景愈露意境愈小”。
分景是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 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色有藏有露、 有虚有实、半露半藏、虚虚实实。构成丰富多彩、 变化莫测的空间组合体。
(1)障景:障景又称抑景,是抑制视线,屏障
景物并具有引导空间变换、取得意外景观的手法。 可以用不同的景观做障景。用土山或石山作山障, 用树丛作树障,运用建筑的廊院叫曲障。
障景一般设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视线 受阻感到抑制,使游人想办法寻找出路,于是改 变空间的引导方向,创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一、整体与局部
整体由不同的局部组成,每个组成整体的局部要 有自己的个性,又要有整体的共性。通过个性的 表现突出变化,以共性的联系达到统一。
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组成园林整 体的要素,每种要素都能以自己的个性形成局部 景观,也可相互组成园林整体。
如果设计者只注意局部的个性,忽视整体的统一 要求,就会显得杂乱、琐碎。相反,只讲整体的 共性,不注意个性的表现,又会感到千篇一律、 呆板平淡。
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园林形式构图与其它艺术一样,遵循形式美的构 图规律,即: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谐调、主与从、 重点与一般、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均衡与 稳定等构图手法。
其中统一与变化这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对立统一规律在形式美构图中的具体体现。 它包括:整体与局部、对比与谐调、主与从、重 点与一般、节奏与韵律等。
(一)分隔实体:地形、山体、建筑、水体、植物、构筑 物。 (二)分隔类型:分隔有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有虚分和 实分。 1、虚隔 (1)道路:这种分隔只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步 石、汀步等点状为主的实体,其分隔性较弱,其它道路则 分割性较强。 (2)水体:行动上受到阻碍,虽分隔,但属于 虚分。如水面过大,以致于看不清对岸的景物时,则接近 于实分。 (3)廊、透花墙、栏杆:这些具有不同通透程 度的建筑、小品也会对空间产生虚分。 2、实隔:山体、实墙、建筑、密林等实体分隔 效果明显。 分隔可认为是视线分隔、行动上的分隔。虚分存 在于开敞空间、疏透空间和过渡空间(如建筑外侧的廊)。 过渡空间起到变化多,丰富景观的作用。 虚分联系多,实分联系少,西方园林虚分多。
5、明暗对比:也是光线上的对比,明暗与开合 是相关的。
一般情况是“合则暗,开则明”空间环境的明 暗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明亮使人开朗,精 神振奋;灰暗使人视域缩小,景物朦胧柔和,使 人自然入静,并伴随有清凉、幽深莫测之感。园 林中常以明暗对比显示空间层次,增加开合对比 效果。
6、虚实对比:形式构图的虚实关系是以视线受 阻程度为主要区分,又与景物的质地有关。虚实 对比与开合对比、明暗对比有联系。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 化景色和朝夕景象而言。 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有春借桃柳、夏 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自然界的“风花雪月”、西湖的“短桥 残雪”,没有雪则景不存。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此外,平静的水面 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美国华盛顿广场
4、开合对比:开合是指空间的类型表现,开敞 空间与闭合空间可以形成对比效果。 如果从开敞空间进入闭合空间,便有视 线受阻,天地变小的压抑感;同样,从封闭空间 进入开敞空间又有“豁然开朗”、“极目楚天舒” 之感。 园林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可 形成敞景与聚景,视线忽远忽近,空间忽放忽收, 从收敛空间窥视开敞空间,既有对比感,又有层 次感。
7、色彩对比: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对比与谐调 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 色相之间的互补色,可以达到对比效果。 如用“紫”衬“黄”,“橙”衬“蓝”。 色相相邻的色彩可以达到谐调的效果。如“红” 与“橙”,“蓝”与“绿”。有时对比双方的色 相不是互补的,但通过明度的弥补,仍可以取得 突出的对比。
框景以简洁、深暗的景框作前景,使画面高度集中,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为人从光线较暗的室 内,向光线明亮的外部景物望,形成以暗向明、以 实补虚的对比效果。 框景的设置,如先有景物,则的开设位置应朝向最 美的景观方向;如先有框,则应在框外的对景处布 置景物,观赏点与景框的距离不宜过近,视点最好 在景框的中心处。
障景多设于入口处,并高过视线,景前留出一 定余地,供游人逗留、穿越。在自然式园林中的 障景多为自然式山体、树丛。有时障景也用于隐 藏园内不够美观的物体。正所谓“嘉者收之,俗 者屏之”。作为障景的障体本身也应该成为景观。
(2)隔景:为了使景区和景点各具特色,避免各 景区的相互干扰,并增加园林整体 空间的变化, 是隔景的主要目的。 利用空间的虚分和实分达到空间组织中 的层次变化节奏,或虚或实、虚中有实、实中有 虚,使人产生错觉。 隔景以实隔为主,有分隔才有进深, “庭院深深深几许”体现了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
(二)借景与框景 1、借景 除游人视力所达的园内景物可供游览观赏外, 园外若有与园内景物风格一致的,而且是在视力 可以看到影像轮廓又无其它遮挡,在园林布局上 留出观赏视线,将景色纳入园中。 借景的关键在于“精”与“巧”,使园 内外景色相呼应,汇成一体,不但丰富了景色, 也扩大了空间。
园林规划设计时,首先在确定思想主题的前提下, 来考虑园林的主景。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 的平面构图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 图中心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感染力,要体现 主题;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构图重心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 称性),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 对称,但均衡)上。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 处理,常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外,还有 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主景的 作用。 园林设计者应时刻记住任何艺术品的局 部都不能影响整体主景的艺术效果。
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 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要素越多,求得统一越 难。
二、主景与配景
主与从、重点与一般这一形式美规律在园林中的具体 体现,反映在主景与配景上。任何艺术品都有主体与 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布局关系,目的是强调主题,突 出中心,达到多样统一的主要手法。 主体与从属是相辅相成的。园林中的主从关系主要表 现在主景与配景、主要内容形式与次要内容形式方面。 “重点与一般”同“主与从”含意相同,地位不同。 主体也是重点,但重点不一定是主体。 重点不宜过多,否则也就没有重点了。 园林中有主要景区与次要景区,每一景区又有主景 与配景。
(1)远借:是把园外远处可见的景色组织进来。
远借给人于错觉,增加园的层次、深度。远借可 借山体、建筑、树木等。
(2)近借:也称邻借,是将与园相邻的或近距离 的园外景物借入。近借可筑台登高提高视线借, 也可开窗、隔岸借等。
(3)仰借:是利用仰视借园外的高处景物。可借 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4、对景:视景空间中景点、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关系。 对景在园林的空间组织中,是常用的造景手 法。为了相互观赏,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并设有游 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及设施。 对景分正对、互对: 正对:以规则式的轴线形式,两景点的中轴 线重合。 互对:两景点的中轴线交叉。互对的景物不 一定有很严格的轴线。 互为对景的景物可以在道路和广场的两端安 排,也可以在水面的对岸或两个对立的山顶、山坡上 设置。上下的对景又叫呼应。 有对景就有联系,就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欲 望,从而达到左右游人的目的。
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
在园林构图中,可用于对比谐调来达到统 一变化的内容较多,除以上几种外,还有 “质感”对比、“动静”对比、“疏密” 对比、“简繁”对比、“多少”对比、 “浓淡”对比等。
四、分隔与联系
园林布局通过组成要素的材料和有关的造景手法, 使园林空间景观有分有合、有遮有露、有断有续、 有局部有整体,使园林成为多样统一的布局。 园林的空间分隔与联系分为平面方向和 竖向上两个方面。 分隔是依据功能要求与景观艺术需要划 分空间;联系也是根据景观与功能要求进行勾通 和空间的呼应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