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 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 象,最后想像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 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 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 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 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笙歌作”等写出了昔 【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烟”中的城郭、 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 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 “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 “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 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 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翻译赏析

古诗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翻译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岳飞。
其全文如下: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前言】《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oRg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⑺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河洛:黄河、洛水。
这里泛指中原。
这句是说:哪一天能向皇帝请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挥鞭渡过长江,收复中原。
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
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登高壮观天地间: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赏析》

登高壮观天地间: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赏析引言《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所作的一首词,描述了登临黄鹤楼时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包括背景介绍、词意解析、艺术特点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词的内涵和形式,我们能更加了解岳飞及其作品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贡献。
背景介绍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在“抗金战争”期间以勇猛善战著称,而他所作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也成为经典之作。
该词描绘了登临黄鹤楼时的宏伟景色和作者对中华民族崛起与复兴的坚定信念。
词意解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抒情,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自己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
首先,词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包括云海、晚霞、江水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色不仅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景,更象征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壮丽与伟大。
其次,岳飞以豪情激昂的口吻表达了他为国家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他提到南征北战时积累的战功,以及意气风发的壮志豪言。
这种不畏困难、以身作则、坚定信念的精神,体现了岳飞作为一名伟大将领和爱国者的品质。
最后,在这首词中还有岳飞对逆境和艰辛生活态度的反思。
他表示就算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也要顶天立地、顽强抗争。
这种伟大精神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赞扬,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艺术特点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雄浑壮丽的描写:岳飞通过生动的词句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如“云霓之白晴”、“江流天地外”。
这种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豪情和震撼力。
2.抒情与思考并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不仅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热爱与决心,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命运与抗争态度。
这种交融于一体的抒情和思考是这首词的独特之处。
3.深入民众,寄托希望:作为一名将领,岳飞深知自己站在历史洪流中,并把目光投射到整个中华民族复兴上。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主题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作者登楼远眺,感慨万千的情感。
词人站在黄鹤楼上,俯瞰江水,远望山峦,心中涌起无限思绪。
这首词主题集中,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
内容这首词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描述作者登楼所见的景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等句,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并借此表达出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缅怀。
第二部分则是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如“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等句,通过对白发渔樵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语言特点这首词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优美,用词精准。
词人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等句,描绘出壮观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词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等句,通过对比表达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最后,这首词的语言风格豪放而不失深沉,表现出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结构特点这首词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整首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登楼所见景色,第二部分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其次,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词人通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和转折词语,使整首词的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最后,这首词的结构安排符合情感发展规律,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英雄的气概感受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英雄的气概感受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登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象征,它承载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传说和故事。
而当我在登黄鹤楼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岳飞那种英雄的气概。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是我所钦佩的。
站在黄鹤楼上,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岳飞的风采和他所表达的满腔热血。
岳飞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他是宋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将领之一。
他在抵抗金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众,多次击败敌军而广受赞誉。
然而,由于害怕他的力量和威胁,宋朝的官员们开始对他不满,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被害。
尽管如此,岳飞的英勇和他对国家的忠诚精神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登上黄鹤楼的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岳飞的战场志气。
将眼前的景色映入眼帘,我不禁想象起岳飞当年统兵征战的场景。
黄鹤楼的高度让我俯瞰整个江城,远处的江水如同一道宽广的大河,仿佛承载着岳飞的雄心壮志,他愿意为国家的安宁而战斗,不畏艰险。
从岳飞的事迹中,我也看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执着。
他身为一个将领,却时刻怀念自己的家人和家乡。
即使身陷囹圄,岳飞仍然不忘初心,思念家的温暖。
他的那份家国情怀也激励着我,使我更加珍惜家人和自己的祖国。
登上黄鹤楼,我想起了岳飞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诗的意境深远,从中我感受到了岳飞那份坚守和永恒的信念。
正如岳飞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他总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对理想和信仰如一。
这种精神也启示着我,在遇到困境时不要气馁,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始终追随内心的声音。
在岳飞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勇敢面对逆境的力量。
岳飞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历经艰辛和挫折,但他总是能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他的勇敢和决心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逃避或沮丧,而是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
登上黄鹤楼,我与岳飞的精神相遇,这让我深感自豪。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希望能够像岳飞一样,秉持着对家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用勇气和智慧面对生活的一切挑战。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赏析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赏析导读:本文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代: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注释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铁骑:指金*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风尘:指战乱。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沟壑:溪谷。
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河洛:黄河、洛水交汇的洛阳地区。
这里泛指中原。
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赏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全文带拼音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全文带拼音mǎn jiāng hóng dēng huáng hè lóu yǒu gǎn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虽无情,水常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jiè xīn chū yè pentium lóng shuǐ chú gǎng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y ù qi ōng qiānlǐ mù, gē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nuǎn fēng xūn de yóu rén zuì, 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mòxiào nóng jiā là jiǔ hún, fēng nián liú kè, zú jī tún.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shān suī wú qíng, shuǐ cháng liú.山虽无情,水常流。
y ù qi ōng qiānlǐ mù, gē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唐代文学家文徵明的作品。
宋词: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文译文赏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代: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白话译文】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
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
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万岁山亦名艮岳。
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
“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黄鹤楼》有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诗句自小熟读成诵,当时年幼,留在心中的恐怕只有黄鹤和鹦鹉两个意象吧。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在诗中“汉阳”之地生活快一年了。
适逢五一去了黄鹤楼风景区,如今再捧起崔颢的诗句,已是另一番心境。
我不知道是诗成就了楼还是楼成就了诗,崔颢的千古绝唱,还有如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的黄鹤楼。
很不巧,去黄鹤楼的时候恰好碰上楼的维护,密密麻麻的绿色巨网将黄鹤楼包裹起来,我叫朋友放下了相机。
我们终于进入了黄鹤楼内,透过人与人之间的缝隙,我看到了正面的墙壁,是以“黄鹤白云”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一下把我带进了崔颢诗中,忘记了周围喧闹的人们。
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个始于三国东吴时期修建的古楼不知损坏重建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以前的东西现在还保留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