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压缩试验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
学习运行操作的基本知识。
2. 测定制冷剂的制冷系数。
掌握热工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分析制冷剂的能量平衡。
二、实验任务1. 测定水冷式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
2. 了解壳管式换热器的性能,节流阀的调节方法和性能。
3. 了解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和制热系数的概念。
三、实验原理该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制冷机的作用是从低温物体中取出热量、并将它传给周围介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本实验用制冷装置,需要消耗机械功。
用工质进行制冷循环,从而获得低温。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可用制冷系数ε来评价。
鉴于实际设备存在的各种实际损失,故ε值可分为“理论制冷系数”和“实际制冷系数”。
图6-1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1. 理论制冷系数图6-1为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T-S图。
1-2未压缩过程,2-3-4为制冷剂冷凝过程,4-5为节流过程,5-1为吸热蒸发。
理论制冷系数ε为理论制冷量q2和理论功w之比:ε= q2/w = ( h1-h4) / (h2-h1)2. 实际制冷系数实际制冷系数是指制冷机有效制冷能力Q0与实际消耗的电功率N之比:εγ= Q0/N =εηiηmηdηm0式中ηi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m为压缩机的机械效率;ηd为传动装置效率;ηm0为电机效率。
实际制冷系数约为理论制冷系数的1/2~2/33.工作原理1)工作过程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压缩实验的实验步骤

压缩实验的实验步骤嘿,你想知道压缩实验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就给你好好讲讲这压缩实验的实验步骤,可有趣啦。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之前对压缩实验也是一窍不通。
有一天他跑来问我,说:“这压缩实验是不是就像把棉花使劲捏成一团那么简单呀?”我当时就笑了,告诉他可没那么容易。
那咱们就开始说这压缩实验的步骤吧。
第一步呢,得先准备好实验器材。
这就像大厨做菜之前得把锅碗瓢盆、食材调料都准备好一样。
你得有一个合适的压缩试验机,这试验机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力士,专门用来给东西施加压力的。
而且呀,这个试验机得是经过校准的,要是不准的话,那这实验结果就全乱套了,就像你要量身高,结果尺子是坏的,那量出来的能准吗?真让人头疼!除了试验机,还得有要被压缩的试样。
这试样的选择可讲究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寸,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就好比你要做一件衣服,布料的质地、大小不一样,做出来的衣服肯定不一样啊。
我记得有一次,另一个朋友小张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随便拿了个试样就开始做,结果实验数据乱七八糟的,他自己都懵了,还嘟囔着:“哎呀,这是咋回事呢?”所以说,试样的准备一定要细心。
第二步,要对试样进行测量和标记。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量一量就行的。
就像是给一个即将参加比赛的选手做详细的体检一样。
你得测量试样的原始尺寸,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这些数据都非常重要,这可是我们判断压缩效果的基础呀。
而且要在试样上做好标记,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清楚地看到试样的变化。
这就像给远足的人在地图上标记好路线一样,不然很容易就迷路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新手做这个步骤,他测量的时候马马虎虎的,标记也做得不清不楚,结果在实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变化是对是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开始的时候不认真呗。
第三步,把试样放到压缩试验机的工作台上。
这就像是把一个小宝贝小心翼翼地放在婴儿床上一样。
要确保试样放置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有倾斜或者晃动。
压缩实验原理

压缩实验原理介绍压缩实验是一个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行为。
通过对材料施加不同的压缩力,可以观察到材料的缩短程度、变形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改变。
本文将详细探讨压缩实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压缩实验的原理压缩实验是一种测试材料抗压性能的方法。
在实验中,材料被置于一台称为万能试验机的设备中,施加从上至下的压缩力。
通过记录这些力与材料压缩变形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压缩应力在压缩实验中,压缩应力是指材料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缩力。
它的计算公式为:σ=F A其中,σ表示压缩应力,F表示施加在材料上的压缩力,A表示材料所受外力的面积。
压缩应变压缩应变是指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相对于初始长度的变化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ε=ΔL L0其中,ε表示压缩应变,ΔL表示材料长度的变化量,L0表示初始长度。
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在压缩实验中,将压缩应变作为横坐标,压缩应力作为纵坐标,可以绘制出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该曲线通常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如弹性阶段、屈服阶段、流动阶段等。
压缩实验的应用压缩实验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对于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压缩实验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屈服点、断裂点等力学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材料变形行为研究通过观察材料在压缩实验中的变形行为,可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变形机制。
不同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也可能不同,这对于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材料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压缩实验,并比较它们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可以评估材料的优劣。
这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用于特定的工程应用。
材料改进和优化压缩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材料的缺陷和弱点,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结构或处理工艺,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改进。
总结压缩实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
压缩试验原理

压缩试验原理
压缩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试验方法,用于确定材料在受力下的压缩性能。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验样品制备:从所需要测试的材料中制备出符合规格要求的试样。
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或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2. 试验设备:将试样放置于试验设备中,这通常是一台压力机。
压力机由压力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组成。
3. 载荷加载:将试样放置在压力机的上下平面之间,并应用一个已知的恒定负荷。
该负荷可以通过压力机上的控制面板调节和监测。
加载的速率和持续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载荷传递:受加载作用,试样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并将载荷传递到试样内部的各个部分。
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结构会发生移动,试样会发生相应的体积压缩。
5. 测量变形:通过连接到试样的挠度计或应变计来测量试样的变形。
这些测量设备可以精确地测量试样的位移或应变,从而获得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6. 载荷-变形曲线:根据测量到的载荷和试样的变形数据绘制
载荷-变形曲线。
该曲线可以提供有关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压
缩强度、屈服点、变形硬化等信息。
7. 结果分析:通过对载荷-变形曲线的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
力学性能和应对外力的能力。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材料设计、工程分析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总的来说,压缩试验原理是通过加载已知的恒定负荷到试样上,并测量试样的变形来确定材料的压缩性能。
这种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
压缩实验报告数据分析

一、实验背景压缩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实验,通过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对材料进行压缩,研究其力学性能。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某一种材料进行压缩实验,以了解其压缩性能。
本报告将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情况;2. 了解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3. 分析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原理压缩实验通常采用单轴压缩实验,即在轴向施加压力,使材料发生压缩变形。
根据胡克定律,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应力=弹性模量×应变。
当材料达到屈服强度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将不再线性,此时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
四、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某一种材料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设备:压缩试验机;3. 实验步骤:(1)将实验材料切割成规定尺寸;(2)将材料放置在压缩试验机上;(3)对材料施加轴向压力,记录材料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情况;(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5)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实验数据表1:实验数据压力(MPa)应变(%)应力(MPa)0 0 010 0.5 2020 1.0 4030 1.5 6040 2.0 8050 2.5 1002. 数据分析(1)线性阶段: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压力0-30MPa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弹性模量E=40MPa。
这说明材料在该压力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
(2)非线性阶段:当压力超过30MPa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不再线性,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此时,材料的屈服强度约为100MPa。
(3)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曲线在压力0-30MPa范围内呈线性,压力超过30MPa后,曲线出现拐点,表明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图1:应力-应变曲线(4)力学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该材料在压力0-30MPa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弹性模量为40MPa;当压力超过30MPa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屈服强度约为100MPa。
压缩试验

压缩试验目的: 1.测定实验中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极限;2、测定实验中铸铁的抗压强度;3、观察并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的代表)和铸铁(脆性材料的代表)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实验设备: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图2.6)、150mm游标卡尺、【试件】标准低碳钢、铸铁压缩试件(图2.1)。
数据分析(1)验证数据设置双窗口显示数据,左窗口实时曲线、右窗口显示力- 位移X-Y曲线。
单击左窗口,横向压缩数据,显示全数据;单击右窗口,X-Y增加数据,显示力-位移X-Y曲线。
从低碳钢压缩实验曲线中清晰地看到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阶段,铸铁则无屈服阶段。
(2)读取数据①荷载数据的读取选择单光标,选择左右图光标同步,放大左图屈服阶段,读取屈服荷载。
当然也可以象拉伸试验一样采取双光标读出屈服荷载。
将得到的数据,填入到相应表格。
这样就得到了屈服极限σ s 。
铸铁无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的读取同低碳钢。
②试件变形指标的读取用游标卡尺测量压缩后试件的最大直径及高度,填入到相应表格,以得到压缩实验过程中的最大应力。
这样就完成了数据读取的过程。
(3)分析数据通过实验前的测量及实验后的数据读取就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数据,代入相应的公式或计算表格即可得到拉伸的各项力学指标。
低碳钢屈服强度铸铁的强度极限对于铸铁试件而言,由于其无屈服现象故其不存在流动极限。
对于低碳钢时间而言,由于在压缩过程中试件的面积不断增大,承受的荷载持续增加,习惯上认为低碳钢试件无极限承载力,但假如计算时考虑试件面积的变化,会发现达到一定荷载后,压缩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趋于平缓。
在实际实验时,可以通过利用在压缩过程中测得的试件高度的变化来求得试件的对应面积,这样就可以得到压缩过程的曲线,实际分析时往往将数据转化为Matlab格式后进行分析处理,另外,在荷载较大时需考虑机架变形引起的测试误差,可通过在不加试件压缩的情况下测得机架变形与荷载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分析数据时去掉此系统误差,这样就可以较准确地得到低碳钢压缩时的曲线。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实验六固结试验一、试验目的:固结试验是测定土体在外力作用下排水、排气、气泡压缩性质的一种测试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土体承受三个主应力的作用,发生三相应变。
压缩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试样在侧限和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变形和时间以及空隙比和压力间的关系,以便绘制压缩曲线,求得土的压缩系数a V、压缩模量E S、,以便来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进行变形计算。
二、实验方法:正常慢固结试验、快速固结试验。
本试验因时间关系用快速固结试验法。
三、试验原理:试样装在厚壁金属容器内,上下各放透水石一块,然后在试样上分级施加垂直压力P。
记录加压后不同时间的垂直变形量,绘制不同荷载下垂直变形量Δh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垂直变形Δh与相应荷载P的关系曲线;空隙比e与荷载P的关系曲线。
由于试样受金属厚壁容器的限制,不可能产生侧向膨胀,土样只有垂直变形,故该试验称为侧限压缩试验。
通过记录加压前后土样空隙比的变化,建立变形和空隙比的关系,然后计算地基的压缩模量。
四、仪器设备:目前常用的压缩试验仪分杠杆加压式和磅称式两种。
本试验用杠杆加压式。
常用型号WG—1B三联中压固结仪、WG—1C三联低压固结仪。
1、压缩仪(土样面积30cm2,土样高度2cm),固结压力应满足12.5、25.0、50.0、100.0、200.0、300.0、400.0、600.0、800.0、1600.0kp的等级荷载,杠杆比1:12。
2、测微表(最大量程为10mm、最小分辨率为0.01mm的百分表)。
3、透水石试样上下放透水石,以便于土样受压后土中空隙水排除。
五、操作步骤1、环刀选用按工程需要选择(大环刀)50cm2或(小环刀)30cm2切土环刀(本试验用50cm2切土环刀),调整天平平衡,称量环刀的重量m1,计算初始密度ρ0,填入表1中。
2、套切试样前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以减少试样与环刀壁的摩擦及对试样的扰动。
整平试样两端用环刀套切试样。
土力学实验-压缩试验

荷载表与施加荷载
3.记录与计算:
4.讨论
在每一级压力下土样变形后的孔隙比
ei e1 e0
孔隙比由初始条件算出,初始条件为: H0=20mm,w=25%,ds=2.7,γ=18.7kN/m3
意义:
e~p关系曲线是计算地基土的沉降变形的依据
2.操作步骤
百分表及其使用一
百分表及其使用二
土力学实验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 2008年11月
实验二
1 试验目的、原理及意义
压缩试验
试验目的: 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 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变形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土的 压缩系数,判断土的压缩性。
试验原理: 土样受到压力时,一般认为固体颗粒和水是不可压缩 的,由于允许轴向排水,孔隙水会排出,孔隙体积减 小,表现为土样产生压缩变形。另外,对于非饱和土 中的气体受到压力时也可以被压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 压缩试验(快速法)
1 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湿密度、含水率,计算土样干密度、初始孔隙比,并用此密度、含水率条件下的试样进行压缩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确定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评价土体的压缩性。
⑴掌握以磅秤式(或杠杆式)加压设备测定土压缩系数的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曲线(即压缩曲线);
⑵根据求得的压缩系数21-a 评定土的压缩性。
2 试验方法
⑴密度试验——环刀法; ⑵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⑶压缩试验——快速固结试验法。
3 试验原理
土样在外力作用下便产生压缩,其压缩量的大小是与土样上所加的荷重大小以及土样的性质有关。
如在相同的荷重作用上,软土的压缩量就大,而坚密的土则压缩量小;又如在同一种土样的条件下,压缩量随着荷重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在同一种土样上,施加不同的荷重,一般情况下,荷重分级不宜过大。
视土的软硬程度及工程情况可取为12.5、25、50、100、200、300、400、600、800 kPa 等。
最后一级荷重应大于土层计算压力的100~200kPa 。
这样,便可得不同的压缩量,从而可以算出相应荷重时土样的孔隙比。
如图6-1可见,当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压缩量为h ∆。
一般认为土样的压缩主要由于土的压密使孔隙减少产生的。
因此,与未加荷前相比,可得:10e e h
-=∆。
而土样在荷重P 1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为
h h
∆=
ε,从图6-1可得: )
1(100
100
1
00e h h e e e e e h h +∆=-+-=∆
式中:1e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孔隙比;
0e 、0
h
——分别为原始土样的孔隙比和高度;
h ∆——在荷重P 1作用下,土样变形稳定时的压缩量。
这样,施加不同荷重P ,可得相应的孔隙比,根据i e ,P i
值可绘制压缩曲线,并求得压缩系数21-a 。
4 主要试验设备
固结仪(或称压缩仪、渗压仪) ⑴加压设备——磅秤式、杠杆式;
⑵测微表(或称百分表,量程10mm ,感量0.01mm ),1块; ⑶秒表,1块;
⑷物理天平(称重1000g 、感量0.1g ),1台; ⑸电热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110℃),1台;
其他如:环刀、切土刀、大铝盒、滤纸、凡士林、方玻璃片等。
5 试验步聚
⑴用环刀切取土样,环刀要边削土边压入.........,不要一下压入土样过多,以防土样压碎(如在切取原状土样时,应使土样的受荷方向与天然土层受荷方向一致),当整个环刀压入土样后,用刀将上下面削平,将外壁擦净后称重(准确至0.1克),测定土样的湿密度。
取修下的土样(不沾有凡士林的土)测定土样试验前的含水量。
并测定土粒比重G S (本次试验不做)。
⑵将渗压环套上透水石后放入固结仪中(图6-2),面上放湿润纸一张,而后将带有土样的环刀压入渗压环中,并在土样表面放湿润滤纸一张后再依次加上透水石,加压活
塞和传压块。
⑶当使用杠杆式加压设备时,先要检查各部连接(如吊钩)处是否转动灵活(图6-3)。
然后将固结仪放入框架内,使横梁压帽的圆弧中心与传压块稍有接触。
插入活塞杆,装上测微表,使测微表的测杆与活塞杆顶面接触,并使测杆缩入4~5mm ,以免土样压缩时测杆脱空。
而后目测杠杆是否水平,如不水平时,可转动平衡锤,使上杠杆达水平位置。
⑷加压
加压前,应施加预压力1kPa ,将测微表调至零位,在进行加压。
1)荷重等级一般为50、100、200、300、400kPa 。
2)如系饱和试样,应在施加第一级荷重后,立即向压缩容器注满水。
如系非饱和试样,需用湿棉纱围住加压盖板四周,避免水分蒸发。
3)压缩稳定标准规定为每级荷重下压缩24小时,或量表读数每小时变化不大于0.005mm 认为稳定(教学试验可另行假定稳定时间)。
测记压缩稳定读数后,施加第二级荷重。
依次逐级加荷至试验结束。
4)试验结束后迅速拆除仪器各部件,取出试样,必要时测定试验后的含水率。
注意..:考虑到试验时间,只读到10min 就假定一级变形已稳定。
6 计算及绘图
1、计算试样的原始孔隙比
0e : []1/)1(000-+=ρρωw S G e
2、土颗粒高度计算:
)1/(h 00S e h +=
附图6-2 固结仪示意图 1-水槽;2-护环;3-环刀; 4-加压上盖;5-透水石;6-量表
导杆;7-量表架;8-试样
3、计算各级荷重下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1h /S i i -=h e
4、按一定比例绘制压缩曲线,并求得压缩系数
21-a 、21-S E 。
压缩试验结果计算表
纵坐标根据实际变化范围自行定义,以清晰、美观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