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遭雷击原因和防雷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220kV变电站防雷措施分析

220kV变电站防雷措施分析

220kV变电站防雷措施分析摘要在最近几年发展中我国电力输电规模不断增大,在进行电力输电时首先会将电能进行升压处理,并以高压的形式进行输送,然后在目的地变电站中进行降压,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至关重要。

但是在变电站内各个设备运行很容易受到外界雷击因素影响,导致设备运行异常,再加上当前我国区域内大都是220kV变电站,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时就以220kV变电站为例,对该变电站防雷设计原则以及防雷设计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在220kV变电站防雷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设计;防雷措施;接地电阻1 220kV变电站防雷设计原则在我国对变电站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变电站在设计时的接地电阻需要控制在0.5Ω范围内,特殊条件下可以放宽至5Ω范围,这是因为在电压等级为220kV的变电站中各个电压母线上的电压都比较大,此时如果发生故障,在故障状态下母线接地电流会非常大无法满足规范要求,从而影响变电站的防雷性能;在变电站中由于母线发生故障后所产生的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比较大,此时该分量电流还会对变电站的接地网络性能产生冲击,导致接地网络电压明显上升,变电站内3-10kV的变压器会发生误动作从而受到损坏,因此在220kV变电站防雷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为:(1)在接地体尽量选择电阻较低的金属接地体,比如说建筑物内的钢筋等,这些金属本身的电阻就比较低,且属于变电站内固有的设备,能够快速实现接地设计。

(2)尽量选择自然接地体。

在接地网设计时可以将接地主网与周围的建筑物等自然接地体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起到降低网络电阻的作用,提高防雷效果。

(3)构成闭环接地网。

接地网络要是一个完成的闭环系统,不存在任何的端点,以保证变电站内各个设备都能够实现有效接地。

2 220kV变电站防雷设计主要内容在220kV变电站中防雷设计是保护变电站设备的主要举措,能够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行。

对于220kV变电站而言其所受到雷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变电站内的各个电气设备会直接受到雷击作用的影响,从而发生损坏;二是与变电站相连的进线、输电线路受到雷击作用的影响,产生的雷击电流会沿着输电线路的传输方向进入到变电站内,对设备产生影响。

110kV变电站遭受雷击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10kV变电站遭受雷击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10kV变电站遭受雷击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2017年07月05日03点15分,变电站监控后台报“35kV母线保护差动保护启动、110kV高压线路保护保护启动、#1风电线保护启动、#4风电线保护启动、#5风电线保护启动、接地变保护启动、站用变保护启动、故障录波启动”,35kV#1站用变316断路器跳闸。

本文将对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此类事故的未来防范工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风电厂;跳闸事故;故障;防范引言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大自然中,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

而雷击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据统计,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占电力系统事故的50%~70%。

一、事故经过概述2017年07月05日03时15分46.2389秒变电站监控后台报“#1站用变316保护启动”,03时15分46.2559秒#1站用变316电流速断动作(动作电流:292.757A),35kV#1站用变316断路器跳闸,监控画面显示316断路器已在分闸位置,运维人员随后到35kV配电室核实316断路器确已在分闸位置。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故障波形分析03点20分,对故障录波装置进行检查,故障波形见下图一。

03时15分46.2329秒时,35kV母线电压出现波动,其中B、C相最为严重;35kV #1站用变316进线柜B、C相电流首先出现较大波动,随后A相电流也出现波动;查看其他间隔,35kV#1接地变318进线柜电流A、B、C三相都发生了电流突变,其余间隔电流在03时15分46.2329秒时有轻微波动,但都能在2ms内恢复正常。

根据故障录波波形初步判断为35kV #1站用变316发生过流。

图一:故障录波波形(二)视频监控查看分析查看站内视屏监控故障时间点的录像,发现07月05日03点15分时有雷电击中110kV出线侧门型架防雷线上,就地检查发现该风电场110kV侧门型架接地扁铁抱箍有放电痕迹。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三篇)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而雷电是导致电力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防雷接地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防雷接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防雷接地是指通过合理布置接地设施,在雷电侵袭时迅速引导雷电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设备和系统的损害。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接地安全: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防止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保证安全运行。

2. 电气设备的保护: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电流迅速引到地下,避免雷击对设备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3. 系统可靠性:优良的接地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二、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1. 接地系统的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系统主要由接地电阻、接地极、接地网和接地体等组成。

(1)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指将接地极与大地相连的电阻。

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接地系统的电流在合理范围内,在雷击时减少对设备的伤害。

接地电阻的设计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选择。

(2)接地极:接地极是将接地电阻埋设在地下的部分。

它的选择要考虑土壤的导电性、外部介质的腐蚀性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极有水平接地极、竖直接地极和涂铜接地极等。

(3)接地网:接地网是由多个接地极和导线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它通过增大接地面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接地网的布置要根据变电站的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4)接地体:接地体是指其他与接地系统有关的构造物,如金属结构、设备等。

接地体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变电站情况和设备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2.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导电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

常用的接地材料有裸铜导线、镀锌钢导线、铜包钢导线和铜排等。

其中,裸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是较为理想的接地材料。

3. 接地设施的布置变电站的接地设施要合理布置,使得接地系统的电流均匀分布、电势降低,并减少相互干扰。

220kV变电站典型雷击跳闸事故分析

220kV变电站典型雷击跳闸事故分析

220kV变电站典型雷击跳闸事故分析摘要:雷击造成的事故中,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做好防雷措施的关键位置。

因此,本文以220kV变电站雷击跳闸事故为对象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220kV;变电站;雷击;跳闸现如今,电能已经是人们离不开的能源,一旦造成停电,就会造成极大的不便。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旦遭到破坏,就会使得设备受到严重的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运作,造成停电,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采取更好的防雷措施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因雷击导致电力系统跳闸的因素输电线路的绝缘能力比较差,所以一旦遭受到雷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跳闸的情况,要跳闸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出现了单相接地短路的情况,也就是指因为脉络形成了稳定的工频电弧,从而导致了跳闸现象;第二,输电线路的绝缘能力比雷击的闪电过电压要低,从而引起跳闸,但是这种情况只会存在几十微秒的时间,电力系统没有时间完成跳闸,因此,主要分析第一个条件,影响第一个跳闸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比较高。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雷击档距中避雷线的时候,空气的间隙之间并不会出现闪络的现象,当雷电的电流向杆塔的两边传播的时候,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电晕,到达杆塔的时候,幅值就已经下降了许多,这时候,如果电阻值没有那么高,就不会出现闪络的情况。

但是如果雷击导致反击过电压,并且接地电阻值比较高,就会容易发生闪络的现象,出现相间短路,从而使得电力系统跳闸。

(2)消弧线圈设置不准确。

如果没有将消弧线圈设置准确,输电线路就会出现短路的情况,那么消弧线圈就不能够给予足够的补偿,从而导致跳闸。

二、雷雨天跳闸事故分析2017年8月4日18:35分,220kV分析变雷击A线第一、二套保护动作,A相跳闸,重合成功,保护测距2.813km。

(一)运行信息1、线路基本情况220kV雷击A线从220kV分析变起至220kV某某变止。

110kV22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

110kV22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

110kV22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发布时间:2021-06-25T10:36:41.827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3月第7期作者:吴承俊[导读] 110kV220kV变电站是我国输配电网络中主要的高压变电站类型,直接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的高压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吴承俊桂林丰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110kV220kV变电站是我国输配电网络中主要的高压变电站类型,直接承担着我国大部分的高压输配电任务,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雷电灾害是影响变电站运行的主要外部因素,一旦发生雷电故障,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110kV22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应用1.110kV220kV变电站出现雷击现象的主要因素由于110kV220kV变电站具有相对特殊的功能和特性,其一般位于相对空旷的区域,户外电气设备基本为金属设备,因此发生雷击的可能性非常高,一旦变电站发生雷击,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如停电将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也可能导致设备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电气设备不受雷电的影响,有必要对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在变电站正常运行期间,电网电气设备以额定电压运行,但是在雷雨天气中,雷击导致输配电系统中的某些线路出现过电压,进而影响到变电站,根据不同的雷击方式,变电站的雷击过电压主要有以下几种[4]。

1.1雷直击设备过电压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后,会在电气设备中产生大的雷电流和超高压,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出现的热量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容易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1.2雷直击线路及感应雷过电压当雷场移至架空线上时,在静电感应的影响下,会导致架空线上更多的异常束缚电积累,雷云一旦释放地面,将在架空输电线路上造成极高的感应过电压,此外,雷直击中输电线路时,在线路上形成雷电波,雷电波沿着输电线路侵入变电站,从而导致变电站电气设备过电压,这些过电压的出现会对变电站造成严重损害。

变电站电子设备的防雷分析及保护措施

变电站电子设备的防雷分析及保护措施

一、概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高,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内。

但是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

据统计,雷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占设备损坏因素的比例高达26%,例如变电站线路落雷,造成主控地与设备之间的电位差而损坏大量的保护设备;变电站的微波塔落雷,由于感应过电压而造成大量的通讯、远动设备损坏,我们应当对雷电的危害性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雷意识,做好变电站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几种主要的雷击方式2.1雷的直击和绕击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

如果途经变电站的避雷针或地表其他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

闪电开展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

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 kV/m 时,则该突出物将容易受到直击雷。

原因是高为h的避雷针可影响雷云单体向下的始发先导发展方向的半径,用公式表述为:R=16.3h0.61m。

该式还表明,地表安装独立避雷针后,将会在其附近出现大量的散击,甚至对避雷针进行直击,对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进行绕击。

一次雷击主放电一般为几万安培到十几万安培,释放的能量相当大,瞬间所产生的强大电流、灼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多种危害,如引起火灾和大爆炸,金属导体连接部分断裂破损,建筑物倒塌,电气设备损坏等等。

2.2雷击反击直击雷电流通过地表突出物的电阻入地散流。

假如地电阻为10Ω,一个30kA的雷电流将会使地网电位上升至300kV。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摘要:35kV输配电线路是比较常用的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35kV输配电线路本身的特征,增加了输配电线遭受雷击闪络或跳闸事故的几率,所以加强35kV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排除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中的隐患,提升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区域供电的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论述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以及具体的防雷措施,希望提供读者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雷击故障类型;故障判别1.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系统中主要的配电线路,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使得配电线路在防雷电方面表现的并不理想,增加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在我国沿海地区,输配电线出现故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由雷电引起的配电事故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严重威胁了区域供电的稳定和安全,也影响了居民的用电需要。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去维护配电线路的稳定和安全,保障区域配电的供电需要,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2.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2.1雷电过电压的故障类型与跳闸率问题在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中,雷击的过电压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直击雷过电压、反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

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杆塔位置、闪络位置等进行雷击事故的判别,其中直接雷过电压是指天空的雷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导致线路产生一定的抗阻,随着电流电压的逐渐升高,线路内产生极强的冲击力,使线路内出现极大的直击雷过电压。

同样,天空的雷云放电的过程中,杆塔中的阻抗与其他线路的阻抗共同作用产生了电压降,由于杆塔顶端高电位的影响,导致线路的电流电压快速升高,绝缘子被击穿的过程就产生了反击雷过电压。

而感应雷过电压也是因为天空中雷云的关系,使线路内产生束缚电荷。

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变电站的防雷措施
被 击 穿 而 造 成 反 击 事 故 , 空 气 间 隙 必 须 大 于 最 小 安 全 净 距 。
为 了防止 避雷 针接 地装 置 与被保 护设 备 或构 架之 间 在 土 壤 中 的 间 隙 被 击 穿 而 造 成 反 击 事 故 ,其 间 隙 必 须 大于最 小安 全净 距 。 4 装 设 避 雷 针 ( ) 有 关 规 定 线 的
栏 目主持
张敬安
《 村 电5 }00年第 2期 农 221
霸 @ @- @i
(6 2 0 河 南省鄢 陵县 电业局 万宏伟 4 10 )
变 电站 是 电 力 系 统 的 重 要 保 护 设 施 ,如 果 发 生 雷 击事 故 , 造 成大 面积 的停 电 , 重影 响社 会 生产 和人 将 严 民生 活 。 此 要 求 变 电站 的 防 雷 措 施 必 须 十 分 可 靠 。 因
当雷 击 避 雷 针 时 , 雷 针 对 地 面 的 电位 可 能 很 高 . 避 如 它 们 与 被 保 护 电 气 设 备 之 间 的绝 缘 距 离 不 够 。 就 有 可 能 在 避 雷 针 遭 受 雷 击 后 , 使 避 雷 针 与 被 保 护 设 备 之 间 发 生 放 电 现 象 . 种 现 象 叫 反 击 。 时 避 雷 针 仍 能 将 这 此 雷 电 波 的 高 电 位 加 至 被 保 护 的 电气 设 备 上 , 成 事 故 。 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 壤 电 阻 率 大 于 5 0Q ・ 时 . 雷 线 应 终 止 于 线 路 终 0 m 避 端杆 塔 , 变 电站 的一档 线路 保护 可用 避 雷针保 护 。 进
2 0 — O 0 9 1一 5收 稿 1
变 电站装 设避 雷针 的原 则是 所有 被保 护设 备 均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遭雷击原因和防雷措施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变电站遭受的雷击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雷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雷击;侵入波
1. 前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电网形成较大的危害,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变电站遭受的雷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

因此,直击雷和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进线及变压器的破坏的防护十分重要。

2. 接地装置
保护和屏蔽措施都要求有科学可靠的接地装置。

2.1 接地体
接地体可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设计中通常采用人工接地体,以便达到所规定的接地电阻,并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工接地体又可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取决于接地体与大地的接触面积、接触状态和土壤性质。

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5m左右,顶部埋深0.5-0.8m。

接地体与道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离不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的顶部处应埋深lm以上,或采用沥青砂石铺路面,宽度超过2m。

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连接部位应按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以达到电气连接。

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2.2 接地线
接地线即接地体的外引线,连接被保护或屏蔽设施的连线,可设主接地线、等电位连接板和分接地线。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即防雷接闪装置的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两端按规定的搭接长度焊接达到电连接。

防静电保护和防干扰屏蔽装置的主接地线一般采用多股铜芯电缆,分接地线采用多股铜芯软线。

3. 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措施总体概括为2种:①避免雷电波的进入;②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

防雷保护措施应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

3.1 避雷针或避雷线
雷击只能通过拦截导引措施改变其入地路径。

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线。

小变电所大多采用独立避雷针,大变电所大多在变电所架构上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或两者结合,对引流线和接地装置都有严格的要求。

3.2 避雷器
避雷器能将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电气装置绝缘强度允许值以内。

我国主要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还在所有电气装置上安装空气间隙,作为MOA失效后的后备保护。

3.3 浪涌抑制器
采用过压保护器、防雷端子等提高电气设备自身的防护能力,防止电气设备、电子元件被击坏。

在重要设备的电源配入、配出口均应加装电源防雷器,选用的电源防雷器具有远传通讯接点,接入后台管理机。

当发生雷击事故时,如电源防雷模块遭到损坏,在后台监控机上就能显示其状态。

在控制、通讯接口处加装浪涌抑制器。

3.4 接地装置
独立避雷针要求单独设置接地装置;建筑物避雷网的引下线应与建筑物的通长主筋(不少于2根)及建筑物的环状基础钢筋焊接,并与室外的人工接地体相连,与工作接地共地,形成等电位效应。

为了保证防雷装置的安全可靠,引下线应不少于2根,在高土壤电阻系数地区,可采用多根引下线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引下线要求机械连接牢固,电气接触良好变电站的防雷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l Q。

4. 防雷电感应
现代变电站都有较完善的直击雷防护系统,户外设备直接遭雷击损坏的概率较小。

但雷击防雷系统时所产生的雷电放电及电磁脉冲,以及雷电过压通过金属管道、电缆会对变电站控制室内各种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变电站防雷系统落雷时,会产生2个方面的影响:①雷电流要通过站内接地网(主要靠集中接地装置)泄入大地,在地网上产生一定的冲击电位,严重时会
在一些部位产生反击,甚至产生局部放电现象,危及电气设备绝缘;②雷电流通过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入地时,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暂态电磁场,从而在各种通讯、测量、保护、控制电缆、电线,甚至户内弱电设备的部件上产生暂态电压,影响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

4.1 雷击时暂态感应电压分析
雷击厂站有2种情况:①雷击站内的构架或独立避雷针;②雷击站内所在建筑物的防雷系统。

雷电放电会对周围空间,包括控制室内造成传导或幅射的电磁干扰。

在雷电波等值频率范围内,这些干扰主要是电感耦合型的。

从户外设备引入控制室的各种电缆、电线,在户外绝大部分是走地下电缆沟的,雷电放电形成的空间电磁场对其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线的走向与避雷针是垂直的。

但在建筑物内走线时就容易产生感应回路,而且这些回路的一端接入输入阻抗大的电子设备,相当于开路,穿透建筑物钢筋水泥墙壁的电磁脉冲会在这些回路中感应出幅值较高的暂态电压。

(1) 雷击变电站内靠近控制室的避雷针时,情况相当复杂,因为整个建筑物的各个导电构件,包括防雷系统、水泥墙及地板中的钢筋、金属横梁等的影响都需要考虑。

(2) 建筑物防雷系统除避雷针外还包括由接地引下线、水平连接母线及引下线下的接地装置构成的泄流系统。

雷击时,雷电流经过离室内各回路相当近的各接地引下线泄入地网,在各回路周围空间产生很强的暂态电磁场。

因接地引下线紧贴墙壁,故此时墙中的钢筋甚至墙上专门设置的屏蔽网已基本不起屏蔽作用。

因为只有处于非磁饱和状态的屏蔽材料才能具备预期的屏蔽效果,而由于强辐射源离屏蔽层很近,若屏蔽层又不是用饱和电平较高的磁性材料做成,则其屏蔽效果是很差的另外磁通也可以穿过较大的孔眼直接与较近处的回路耦合。

4.2 防护措施
为保证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采用多分支接地引下线,使通过接地引下线的雷电流大大减小。

(2)改善屏蔽,如采用特殊的屏蔽材料甚至采用磁特性适当配合的双层屏蔽。

(3)改进泄流系统的结构,减小引下线对弱电设备的感应并使原有的屏蔽网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4)除电源入口处装设压敏电阻等限制过压的装置外,在信号线接入处应使用光电耦合元件或设置具有适当参数的限压装置。

(5)所有进出控制室的电缆均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公用一个接地网。

(6)在控制室及通讯室内敷设等电位,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均与等电位汇流排连接。

5. 变电站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变电站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其进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

目前,FS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小容量的配电装置;FZ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中等及大容
量变电站的电气设备;FCZ1系列磁吹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变电站的高压电气设备。

6. 变电站的进线防护
对变电站进线实施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

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时,将有雷电波沿导线向变电站运动,其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站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

因此,在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加装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

如果没有架设避雷线,当靠近变电站的进线上遭受雷击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 kA,且其陡度也会超过允许值,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7. 结语
雷电防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既包括防直击雷,又包括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

必须从所处地理、地质、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并根据所有的高压电力设备的性能特点来全盘考虑,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电涌防护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既要经济实惠,又要科学合理地完善防雷措施,保证高压电力设施正常、安全地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