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任务12小容量注射剂

情境三 液体制剂类制备技术任务十二 小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又称水针剂,指装量小于50ml 的注射剂,通常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
除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可见异物、PH 值等检查均符合规定。
一、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最终灭菌产品):二、安瓿的洗涤 (播放视频后讲解以下内容)(一)安瓿(ampule):为避免折断安瓿瓶颈时产生玻璃屑、微粒进入安瓿污染药液,SFDA 强制推行曲颈易折安瓿(GB 2637-1995)。
易折安瓿有两种: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
色环易折安瓿是将一种膨胀系数高于安瓿两倍的低熔点粉末熔固在安瓿颈部成为环状,冷却后由于两种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环状部位产生一圈永久应力,用力一折即可平整折断,不易产生玻璃碎屑。
刻痕易折安瓿是在曲颈部位有一细微刻痕,在刻痕中心标有直径2mm 的色点,折断时施力于刻痕中间的背面,折断后断面平整。
安瓿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需要避光的药物可选琥珀色玻璃安瓿(可滤除紫外线),但因含氧化铁,已被铁离子催化的药物不能使用。
制造安瓿用玻璃分中性玻璃(适宜中性或弱酸性药液)、含钡玻璃(耐碱性好,适宜碱性较强药液)和含锆玻璃(耐酸碱性好,适宜酸碱性较强的及对PH敏感的药液)三种。
安瓿规格:1、2、5、10、20ml。
(二)安瓿的质量要求及检查1.安瓿的质量要求: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
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2.安瓿的检查: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热稳定性等。
化学检查:耐酸、耐碱和中性检查。
尚需做装药试验,检查安瓿与药液的相容性,证明无影响后方能使用。
(三)安瓿的洗涤技术与设备1.超声洗涤法与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综合洗涤方法。
2.设备:洗、烘(灭菌)、灌、封联动线。
(四)安瓿洗涤岗位洁净度要求:D级(五)安瓿洗涤操作过程(六)安瓿清洗过程的工艺管理要点和质量控制1.生产工艺管理要点:(1)清洗过程随时检查水气压力,保证水气能冲到安瓿底部。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药物制剂设备课件)

用约95%处方量注射用水溶解物料,注射用水用量520±5kg
目标pH值:6.5±0.2
中间体检测
两道0.22μmPES滤芯
充氮保护 装量:5.20-5.40ml
色水检漏 121℃/12min
物料及工艺过程
包材
印字、包装
工艺控制关键点
成品
成品检验
物料准备
依据生产指令,将所需要的物料转移至生产区域
药液配制
称量物料需要单独的空间,避免交叉污染
中间体检测
中间体的检测手段包括液相、pH计、多功能试验仪等
包材的清洗灭菌
安瓿超声清洗机、隧道烘箱
药液过滤
药液的过滤需要过滤器、滤芯、完整性测试仪等
灌装及熔封
安瓿灌封机运行画面
灭菌
灭菌柜外观及灭菌程序操作界面
灯检及密封性检测
符合药典规范的人工灯检台及全自动灯检仪
印字包装和成品入库
贴签印字机、监管码赋码系统都是成品入库前必不可少的
未来职业岗位的应用
药品生产
相关配套行业
药品研发
小结
配、洗、灌、灭 四个核心生产工艺
思考题
在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因素 会影响产品质量?
什么是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大家是否认识这些小药瓶?
注射剂的种类多种多样
溶液型
混悬液型
乳液型
注射用粉末
注射液生产流程图(例)
氢氧化钠 (或盐酸)
溶解
5ml透明中硼硅玻璃安瓿 洗瓶
注射用水 抽真空、充氮
烘干
盐酸利多卡因
氯化钠
溶解 溶解澄明 调节pH pH值合格
定容 中控合格
过滤
灌装检漏、灭菌灯检源自
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文件编号:1颁发单位:GMP办公室工艺规程批准程序1. 剂型、规格 (2)2. 生产工艺流程 (2)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4.质量控制要点 (6)5.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6)6.工艺过程中的SOP (7)7.中间产品的控制 (8)8.验证工作要点 (8)9.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9)10.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9)11.劳动组织及岗位定员 (9)一、制剂类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液,10ml规格,安瓿瓶包装。
二、流程图: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流程图三、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 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1.1 是否还留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证”。
1.2 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已清洁并准备完毕挂上“合格”标示。
1.3 所使用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
是否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品才能使用。
1.4 检查工艺用水是否新鲜制备,贮存不得超过24小时。
1.5 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否已准备齐全。
1.6 检查确认生产场所的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8-26℃,相对湿度在30%-65%)。
2 洗瓶、干燥灭菌2.1理瓶:根据“批生产指令”准备所需的清洁盘、领取必须的安瓶。
在理瓶室将安瓶的合格品摆满瓶盘。
2.2粗洗:把安瓿瓶盘放在不锈钢传送链条上,开动洗瓶机用高压循环纯化水洗安瓿瓶内外壁。
将安瓿瓶盘对称放置,固定在甩水机上,启动甩水机,甩水处理8分钟,至安瓶甩干。
重复上述操作。
2.3 精洗:用水温50--60℃,经孔径0.45u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清洗安瓿瓶内外壁,重复粗洗步骤。
定时检查安瓿的清洁度:目检1000ml注射用水无可见异物,抽50支,毛、块≤2%。
2.4 干燥与灭菌:安瓿盘均匀放入烘干箱内,150℃烘干1小时,或350℃烘干5分钟,消除热原。
2.5 灭菌后的安瓿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48小时。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流程说明知识讲解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流程说明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一、生产用物料包括原辅料、纯化水、注射用水、包装材料。
原辅料、包装材料(包括安瓿)应检验合格后使用。
纯化水为原水制得,清洗安瓿使用;注射用水为纯化水制得,清洗安瓿和配制使用,均应定时检查,制得后及时使用。
二、纯化水、注射用水1、原水处理(纯化水的制备)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
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去离子水可能存在热原、乳光等问题,主要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但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
2、注射用水的制备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又称重蒸馏水。
其质量要求见《中国药典》,除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与重金属按蒸馏水检查应符合规定外,还规定pH应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热原检查应符合规定,应于制备后12h 内使用。
三、人员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
操作作人员按生产区域进行划分,严格遵守工作服穿戴制度,并不得将工作服穿出该区域。
不得将头发、胡须外露,不得化妆,不得佩带饰物、手表,操作前后、接触污物后均应洗手并且消毒。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更换。
四、领料按生产指令领取处方原料,核对物料品名,批号、规格、数量应相符,所领物料应有检验合格报告书。
五、配料领取的原料核对品名、批号、数量、合格证,按生产处方配料,装入清洁容器转入下一工序。
称量时需由第二人复核。
六、安瓿清洗将安瓿轩洗瓶机内,依次用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进行清洗,清洗后干燥灭菌,置相应区域,检验合格后及时使用。
七、配液按生产工艺进行配液八、过滤将配置完成的药液过滤,除去其中所含的杂质。
九、灌封滤液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装和封口,即灌封。
十、灭菌除采用无菌操作生产的注射剂外,注射液在灌封后须尽快进行灭菌,以保证产品的无菌。
(灭菌要求是杀灭微生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同时避免药物的降解,以免影响药效。
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

一、概述: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水针剂)是装量小于50 ml,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的最终灭菌注射剂,除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 值等项目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根据GMP要求制定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规范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确保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合格、均一、稳定的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产品。
二、产品名称、剂型、规格、代码1.产品名称1.1.通用名称:___1.2.英文名称:___拼音名称:___2.产品代码:___3.产品剂型:小容量注射液4.规格及批准文号:___4.1.产品规格:___4.2.包装规格:纸箱___4.3.批准文号:___国药准字H三、生产处方及依据1.处方处方量 (_)万支(_)万支原料_________辅料_________注射用水加至__ml __ml2.批量:最大量:_ml 支最小量_ml 支最大量:_ml 支最小量_ml 支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产品注册要求文件》四、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五、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纯化水制备将饮用水经石英砂过滤和活性碳过滤去除水中有机质及微粒,再经过阳离子交换柱(软化器)制的软化水,精密过滤器过滤后经二级反渗透制得纯化水。
1.1.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饮用水→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阳离子交换柱→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贮罐→至各用水点。
1.2. 纯化水制备工艺条件1.2.1、纯水制备以合格饮用水为水源,纯化水水质≤2.0us/cm或≥0.5Ω/cm。
1.2.2、纯化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1.2.3纯化水制备存放时间不超过72小时。
1.2.4纯化水经紫外灯灭菌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 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1.2.5反渗透装置在进口处须安装保安过滤器。
1.2.6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正常工作时每班生产前进行反冲一次。
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

一、概述: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水针剂)是装量小于50 ml,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的最终灭菌注射剂,除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 值等项目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根据GMP要求制定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规范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确保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合格、均一、稳定的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产品。
二、产品名称、剂型、规格、代码1.产品名称1.1.通用名称:___1.2.英文名称:___拼音名称:___2.产品代码:___3.产品剂型:小容量注射液4.规格及批准文号:___4.1.产品规格:___4.2.包装规格:纸箱___4.3.批准文号:___国药准字H三、生产处方及依据1.处方处方量 (_)万支(_)万支原料_________辅料_________注射用水加至__ml __ml2.批量:最大量:_ml 支最小量_ml 支最大量:_ml 支最小量_ml 支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产品注册要求文件》四、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五、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1、纯化水制备将饮用水经石英砂过滤和活性碳过滤去除水中有机质及微粒,再经过阳离子交换柱(软化器)制的软化水,精密过滤器过滤后经二级反渗透制得纯化水。
1.1.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饮用水→机械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阳离子交换柱→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贮罐→至各用水点。
1.2. 纯化水制备工艺条件1.2.1、纯水制备以合格饮用水为水源,纯化水水质≤2.0us/cm或≥0.5Ω/cm。
1.2.2、纯化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1.2.3纯化水制备存放时间不超过72小时。
1.2.4纯化水经紫外灯灭菌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 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1.2.5反渗透装置在进口处须安装保安过滤器。
1.2.6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正常工作时每班生产前进行反冲一次。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规程通则目录1.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4.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5.物料平衡及技经指标6.设备一览表7.岗位定员8.附件目录(岗位操作、清洁规程)1.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图100000级区域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说明:由质监科按洁净厂房监控制度SMP-ZL-014对洁净区进行监控,由工程设备科负责维修,车间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洁净厂房在使用中符合GMP的规定。
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项目名称验证文件编号注射剂车间厂房空气净化系统VP-ZJ-001 VP-ZJ-021纯化水系统VP-ZJ-002 VP-ZJ-022注射用水系统VP-ZJ-003 VP-ZJ-023工艺用气系统VP-ZJ-004 VP-ZJ-024HBD-1隧道烘房VP-ZJ-005 VP-ZJ-025药液滤过系统VP-ZJ-006 VP-ZJ-031药液灌封系统(东线)VP-ZJ-007 VP-ZJ-031ACSD-5洗烘灌封联动机VP-ZJ-008 VP-ZJ-026注射剂(东线)在线清洗、清洁VP-ZJ-009 VP-ZJ-029注射剂(西线)在线清洗、清洁VP-ZJ-010 VP-ZJ-030AQ-1.2安瓿检漏灭菌柜(东线)VP-ZJ-011 VP-ZJ-027AQ-1.2安瓿检漏灭菌柜(西线)VP-ZJ-012 VP-ZJ-028注射剂(东线)生产工艺验证VP-ZJ-013 VP-ZJ-031注射剂(西线)生产工艺验证VP-ZJ-014 VP-ZJ-032DGA8/1-2拉丝灌封机VP-ZJ-018 VP-ZJ-031说明:每年需按验证管理制度SMP-ZL-012对上述关键工序及工艺进行验证(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
若系统、设备设施发生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
任务12小容量注射剂

情境三 液体制剂类制备技术任务十二 小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又称水针剂,指装量小于50ml 的注射剂,通常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
除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可见异物、PH 值等检查均符合规定。
一、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最终灭菌产品):二、安瓿的洗涤 (播放视频后讲解以下内容)(一)安瓿(ampule):为避免折断安瓿瓶颈时产生玻璃屑、微粒进入安瓿污染药液,SFDA 强制推行曲颈易折安瓿(GB 2637-1995)。
易折安瓿有两种: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
色环易折安瓿是将一种膨胀系数高于安瓿两倍的低熔点粉末熔固在安瓿颈部成为环状,冷却后由于两种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环状部位产生一圈永久应力,用力一折即可平整折断,不易产生玻璃碎屑。
刻痕易折安瓿是在曲颈部位有一细微刻痕,在刻痕中心标有直径2mm 的色点,折断时施力于刻痕中间的背面,折断后断面平整。
安瓿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需要避光的药物可选琥珀色玻璃安瓿(可滤除紫外线),但因含氧化铁,已被铁离子催化的药物不能使用。
制造安瓿用玻璃分中性玻璃(适宜中性或弱酸性药液)、含钡玻璃(耐碱性好,适宜碱性较强药液)和含锆玻璃(耐酸碱性好,适宜酸碱性较强的及对PH敏感的药液)三种。
安瓿规格:1、2、5、10、20ml。
(二)安瓿的质量要求及检查1.安瓿的质量要求: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
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2.安瓿的检查: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热稳定性等。
化学检查:耐酸、耐碱和中性检查。
尚需做装药试验,检查安瓿与药液的相容性,证明无影响后方能使用。
(三)安瓿的洗涤技术与设备1.超声洗涤法与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综合洗涤方法。
2.设备:洗、烘(灭菌)、灌、封联动线。
(四)安瓿洗涤岗位洁净度要求:D级(五)安瓿洗涤操作过程(六)安瓿清洗过程的工艺管理要点和质量控制1.生产工艺管理要点:(1)清洗过程随时检查水气压力,保证水气能冲到安瓿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规程通则
目录
1.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5.物料平衡及技经指标
6.设备一览表
7.岗位定员
8.附件目录(岗位操作、清洁规程)
1.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图
100000级区域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
说明:由质监科按洁净厂房监控制度SMP-ZL-014对洁净区进行监控,由工
程设备科负责维修,车间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洁净厂房在
使用中符合GMP的规定。
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说明:每年需按验证管理制度SMP-ZL-012对上述关键工序及工艺进行验证(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
若系统、设备设施发生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
验证由厂验证小组负责。
车间应根据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申请。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1 工艺用水:
3.1.1 操作过程:
3.1.1.1 原水为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自来水。
3.1.1.2 纯化水由原水经石英砂过滤→精滤(PE棒)→阴床→阳床→混床→
紫外灯灭菌→进入贮罐。
3.1.1.3 注射用水由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经过蒸馏而得。
3.1.2 工艺条件:
3.1.2.1 原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1.2.2 原水的预处理的进水流量应≤3m3/h。
3.1.2.3 温床的流量为3m3/h。
3.1.2.4 多放蒸馏水机蒸气压力应在0.30~0.4Mpa之间,压缩空气压力应在
0.3~0.4MPa之间。
3.1.2.5 纯化水的电导率应≤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
部“纯化水”的标准。
注射用水的电导率≤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注射用水”的标准。
3.2 理瓶工序
3.2.1 本公司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所选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为低硼硅玻璃
安瓿,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332002,以下均可简称安瓿。
3.2.2 操作过程: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安瓿并除去外包装,烧字安瓿要核对批号、品名、规格、数量。
在理瓶间逐盘理好后送入联动机清洗或送入粗洗间用纯化水粗洗后送入精洗间超声,注射用水甩干并检查清洁符合规定后送隧道烘房。
3.2.3 工艺条件:
3.2.3.1 纯化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3.2.3.2 洗瓶用注射用水水温应为50℃±5℃,冲瓶水压应在0.15-0.2MPa 之间。
3.3 配制工序:
3.3.1 操作过程
3.3.1.1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原辅料。
3.3.1.2 特别注意:注射剂用原料药,非水溶媒,部分辅料经本公司检验
核发的检验报告单加注了“供注射用”字样,请仔细核对!!
3.3.1.3 根据原辅料检验报告书,对原辅料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程
及数量核对,并分别标(量)取原辅料,各不同品种的具体操作按“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3.3.1.4 原辅料的计算、称量、投料必须进行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
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3.3.1.5 过滤前后,过滤器均需要做起泡点试验,应合格。
3.3.1.6 配料过程中,凡接触药液的配制容器、管道、用具、胶管等均需做特别处理。
3.3.1.7 称量时使用经计量检定合格,标有在有效期内的合格证的衡器,
每次使用前应校正。
3.3.2 工艺条件:
3.3.2.1 配制用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注射用水标准”,每次配料前必须确认所用注射用水已按规定检验;并取得符合规定的结果及报告。
3.3.2.2 将处方量药用炭放入3000ml注射用水中煮沸,自然放冷。
3.3.2.3 其余工艺条件按“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3.3.2.4 药液从配制到灭菌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3.4 灌封:
3.4.1 操作过程:
3.4.1.1 将已处理的灌装机、活塞、针头、液球、胶管等安装好,用0.5µm
及0.22µm滤芯过滤的新鲜注射用水洗涤,调试灌封机,并校正装量,并抽干注射用水。
同时根据
需要调整管道煤气和氧气压力。
3.4.1.2 接通药液管道,将开始打出的适量药液回入配制,重新过滤,并
检查可见异物情况,合格后,开始灌封,灌封时每一小时抽检装量一次并每小时检查药液澄明情况一次,装量差异应符合产品“工艺规程各论”的规定,并填写在原始记录上。
3.4.1.3 充氮要求应符合产品“工艺规程各论”的规定。
3.4.2 工艺条件:
3.4.2.1 检测装量注射器,准确度1ml注射器应至0.02ml、2ml注射器至
0.1ml、5ml注射器至0.2ml、20ml注射器至1.0ml。
已灌装的半成品,必须
在4小时内灭菌。
3.5 灭菌及检漏
3.5.1 操作过程:
3.5.1.1 按批生产指令,设定好温度、时间、真空度等数据。
3.5.1.2 将封口后的安瓿产品根据产品流转卡,核对品名、规格、批号、
数量正确后,送入安瓿检漏灭菌柜中,关闭柜门,按下启动键。
灭菌检漏结束后(过程由电脑控制)打开柜门,取出产品,再用纯化水进一步冲洗,逐盘将进色水产品检出后,送去湿房(1)去湿。
3.5.2 工艺条件:
3.5.2.1 按产品“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3.5.2.2 去湿房(1)温度55℃±5℃,时间三小时。
特殊情况见“工艺规程各论”。
3.6 灯检:
3.6.1 操作过程
产品去湿后进入灯检室,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正确后,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进行可见异物检查,剔除外观不良品、内在质量不合格品和有装量差异的,灯检后产品送入去湿房(2)。
3.6.2 工艺条件
3.6.2.1 去湿房(2)温度55℃±5℃,时间二小时。
特殊情况见“工艺规程各论”。
3.7 印包:
3.7.1 操作过程:
3.7.1.1 根据批包装指令,按100%领取一切包装材料。
3.7.1.2 按产品流转卡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等,并根据产品名称、
规格、批号,安装印字铜板(品名、批号、规格由工序负责人和工序质监员核对)。
3.7.1.3 核对无误后开印包机,同时检查印字字迹是否清晰并将印字后产
品逐一装入纸盒内,每10小盒为一扎,同时检查有无漏装。
3.7.1.5 需手工包装的产品,每1小盒为一组,每5小盒或10小盒为1中
盒,每10中盒或20中盒为一箱,最后装入大箱中,由工序质监员核对装箱
单和拼箱单内容,放入装箱单和拼箱单,核对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后封箱。
3.7.2 工艺条件:
3.7.2.1 按产品“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4.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4.1 技术安全:
4.1.1 洗瓶工序操作人员操作时应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并严格按设备
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做到人离、关机、关水、关电。
4.1.2 药液过滤器起泡点值为0.34Mpa(0.22μm滤芯),完整性测试见
SOP-ZJ-50。
4.1.3 灌封应严格控制管道煤气,氧气的压力,封口完及时关闭管道煤气
和氧气开关及一切电源开关。
4.1.4 包装材料严格防火措施。
4.1.5 经常检查管道煤气、氧气有无泄漏。
4.1.6 相关岗位应防酸、碱等化学试剂损伤。
4.2 工艺卫生:
精洗、配料、灌封区域的风速、换气次数、尘埃粒子、菌落数、温湿度按“洁净环境监控制度”执行。
执行厂房、设备的清洁规程和清场管理制度。
4.3 劳动保护:
4.3.1 产生粉尘的房间(如称料间)在操作过程中,应开启除尘罩。
4.3.2 操作人员按规定穿戴好工作衣、帽,一万级区域需戴好口罩。
4.3.3 使用注射用水、烘箱时要注意安全,以防烫伤。
4.3.4 除国家有关劳保规定外,本生产线无特殊劳保要求。
注:1. 取前三年的平均值作为平衡计算的指标±5 %,制定为平衡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上限≤100% 。
2. 新产品为上一年度全年同容量规格产品的平均值。
6.设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