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集气罩的设计

合集下载

集气罩的设计

集气罩的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O 年月日目录设计总论(1)设计目的 (5)(2)设计原则 (5)(3)设计要求 (5)(4)设计机理 (7)二、设计原始资料 (7)三、型号确定(1)集气罩的类型 (9)(2)集气罩的选择 (9)(3)罩口尺寸的确定 (11)(4)与罩口连接处直管尺确定 (11)四、设计计算(1)集气罩排风量的计算...........................(2)集气罩压力降的计算...........................(3)集气罩的排风速度算............................五、课程设计小结............................. .....六、参考文献.......................................设计总论设计目的①控制空气污染物在车间内外扩散②设计局部通风方法,把污染空气捕集起来经净化后排至室外③对集气罩的结构性能的充分掌握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⑤对除尘系统深入了解,提高空间思维能力(2)设计原则改善有害物质甲苯对工艺和环境污染,尽量减少甲苯排放及危害集气罩尽量靠近污染源并将其吸收起来决定集气罩的安装位置和排气方向决定开口周围的环境条件防止集气罩周围的紊流决定控制风速(3)设计要求①尽可能将污染气体吸进集气罩,以防止污染气流流入室内②罩内应保持一定的均匀负压,避免污染物从罩上外逸③罩内吸风速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污染物全部吸进系统④设计应实现原材料、费用最节俭(4)设计机理综述:集气罩汇集污染物,是一种流体动力学捕集,因此要对集气罩合理设计,必须要了解吸气罩罩口的气流流动规律。

集气罩口气流流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气口气流的吸人流动,一种是吹气口气流的吹出流动。

(1)、吸入气流吸入机理:吸气口吸气时,在吸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周围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第五讲集气罩的设计

第五讲集气罩的设计

第五讲集气罩的设计集气罩是指在矿井或者其他工业生产场所,用于收集矿井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烟尘等物质的设备。

集气罩的设计对于保护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在设计集气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收集效率集气罩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害物质,因此收集效率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收集效率受到气流动力学、罩口形状、气体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的气流设计可以提高收集效率,同时在集气罩的罩口位置设置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罩口的大小和位置,以获得最佳的收集效果。

二、气流流向及控制集气罩设计必须使有害气体和烟尘能够顺利流入集气罩,而不会发生逆流现象。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气体的流向和控制。

通常会在集气罩的罩口位置设置导流板或者引导装置,将气体引导进入集气罩,避免逆流的发生。

三、罩口形状和大小罩口的形状和大小对于集气罩的收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罩口的宽度和高度要适当,使得气体能够顺利进入集气罩,并且不会发生逆流。

另外,罩口的形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圆形、方形或者矩形等形状。

四、材料和制造工艺集气罩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对于其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集气罩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因此常常会选择不锈钢、塑料等材料来进行制造。

同时,制造工艺也需要满足集气罩的要求,例如焊接工艺、折边工艺等都需要考虑进去。

五、维护和清洁集气罩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与有害物质接触,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清洁和维护的便捷性,例如设置清洁孔或者维修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和清洁操作。

综上所述,集气罩的设计涉及收集效率、气流流向与控制、罩口形状和大小、材料和制造工艺以及维护和清洁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高效、安全、稳定的集气罩,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人体健康。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集气罩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将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要求。

集气罩设计——精选推荐

集气罩设计——精选推荐

集气罩设计一、集气罩设计的一般原则集气罩设计的合理,使用较小的排气量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反之,用很大的排气量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集气罩应尽可能将污染源包围起来,或靠近污染源,使污染物的扩散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防止或减少横向气流的干扰,以便在获得足够的吸气速度情况下,减少排气量。

2.集气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以充分利用污染气流的动能。

3.在保证控制污染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集气罩的开口面积或加法兰边,使其排气量最小。

4.侧吸罩或伞形罩应设在污染物散发的轴心线上。

罩口面积与集气管断面积之比最大为16:1;喇叭罩长度宜取集气管直径3倍,以保证罩口均匀吸风。

如达不到均匀吸风时可多设几个吸气口,或在集气罩内设分隔板、挡板等。

5.不允许集气罩的吸气流经过人的呼吸区再进入罩内。

气流流程内不应有障碍物。

6.集气罩的结果不应该放妨碍工人操作和设备检修。

二、集气罩设计的程序设计集气罩的程序一般是,先确定集气罩的结构尺寸和安装位置,再确定抽气量,最后计算压力损失。

集气罩尺寸一般是按经验确定的。

有关设计手册中给出了各种集气罩的参考尺寸。

在无参考尺寸时,可参照下列条件确定,排气罩的罩口尺寸不应小于罩子所在位置的污染无扩散的断面面积。

若设集气罩连接直管的特征尺寸为D(圆管为直径,矩形管为短边),污染源的特征尺寸为E(圆形为直径,矩形为短边),集气罩距污染源的垂直距离为x,集气罩口的特征尺寸为W,则应满足D:E>0.2,1.0<W:E<2.0,x:E<0.7(如影响操作可适当增大)。

三、集气罩的吸气量设计1.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是通过罩口的抽吸作用在距离吸气口最远的有害物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从而把有害物吸入罩内的。

控制点的空气运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也叫吸入风速),根据经验我们一般按照表1确定控制风速。

表1 不同情况下控制点的控制风速vx有了控制风速过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气流运动规律推出需要多大的排气量L才可以在控制点形成控制风速:对于无边的圆形或矩形(长宽比大于或等于0.2)吸气口v0 / v x = (10x2+F) / F对于有边的圆形或矩形(长宽比大于或等于0.2)吸气口v0 / v x =0.75[ (10x2+F) / F]v0 ------------吸气口的平均流速m/sv x ------------控制点的吸入流速m/sx -------------控制点到吸气口的距离m所以前面无障碍四周无边或有边的圆(矩)形吸气口的排风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四周无边L=v0F=(10x2+F) v x m3/s四周有边L=v0F=0.75(10x2+F)v x m3/s2.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接受式排风罩的特点是,污染气流的运动是产生过程本身造成的,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它的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空气量的大小。

集气罩设计

集气罩设计
第十三章
• 教学内容:
集气罩和管道系统设计
1、净化系统的组成及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2、集气罩集气机理 3、集气罩的基本类型及其计算 4、集气罩的设计方法。 • 教学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 净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理解集气罩的 集气机理和设计方法。 • 重 点: 集气罩的集气机理及设计计算。
摩擦压力损失:由于气体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压 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气体流经管道系统某些局部部位,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 的改变而产生的压力损失。 1. 摩擦压力损失
p L l

4Ra

2
2
lR m
Rm

4Rs

2
2
பைடு நூலகம்
式中:Rm——单位长度管道的摩擦压力损失,Pa/m; L——直径管长度,m; v——管道内气体的平均流速,m/s Rs——管道的水力半径,m。 2. 局部压力损失
四、接受式排气罩
1.类型: a.低悬罩(罩口高度<1.5A1/2) b.高悬罩(罩口高度>1.5A1/2) 2.设计计算 (1) 热射流计算 (2) 排气量计算 五、吹吸式排气罩 1.吹吸式排气罩的工作原理 2.吹吸式排气罩的设计计算 3.气幕及其作用
第三节 管道系统的设计
管道内气流流动的压力损失
3.密闭罩的排气量计算
罩内风量Q可由下式获得:Q=Q1+Q2+Q3+Q4+Q5-Q6 实际中常根据经验数据和有关手册来确定.
二、排气柜
1. 结构形式 A. 罩在操作口对面 B.柜在操作口顶部 C.在对面和顶部同时设置排气口 2.排气量计算 三、外部吸气罩 1.外部吸气罩常见形式 顶吸罩.侧面吸罩.底吸罩.槽边吸气罩 2.外部吸气罩罩口气流流动规律 速度分布: 等速面的形式确定其分布规律 3.外部吸气罩的设计计算(遵循吸捕原则) (1) 注意事项 (2)气流速度(吸捕速度见表13-2) (3) 吸风量的计算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集气吸尘罩的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集气吸尘罩的设计

集气罩的设计一、集气罩的选用按集气罩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及围挡情况,可将吸气式集气罩分为密闭罩、排气柜、外部集气罩、接受式集气罩等。

当有害物源不能密闭或围挡起来时,可以设置外部集气吸尘罩,它是利用罩口的吸气作用将吸气口有一定距离的有害物吸入罩内。

由于本工艺需要对物料进行加工,无法对污染源进行密闭。

因此,本设计在污染源附近设置外部集气罩,利用罩口的吸气作用将距吸气口有一定距离的有害物吸入罩内。

本工艺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而且是冷源,根据其发散情况,采用上部伞形罩的捕集效果较好,因此本设计的三个污染源均采用上部伞形集气罩。

二、集气吸尘罩的设计原则(除尘工程设计手册张殿印、王纯主编50页)①善排放粉尘有害物的工艺和工作环境,尽量减少粉尘排放的危害。

②集气罩尽量靠近污染源并将其围罩起来。

形式有密闭型、围罩型等。

如果妨碍操作,可以将其安装在侧面,可采用风量较小的槽型或桌面型。

③决定集气罩安装位置和排气方向。

研究粉尘发生机理,考虑飞散方向、速度和临界点,用集气罩口对准飞散方向。

如果采用侧型或上盖型集气罩,要使操作人员无法进入污染源与集气罩之间的开口处。

④决定开口周围的环境条件。

一个侧面封闭的集气罩比开口四周全部自由开放的集气罩效果好。

因此,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将四周围起来,尽量少吸入未被污染的空气。

⑤防止集气罩周围的紊流。

如果补集点周围的紊流对控制风速有影响,就不能提供更大的控制风速,有时这会使集气罩丧失正常的作用。

⑥决定控制风速。

为使有害物从飞散界限的最远点流进集气罩开口处,而需要的最小风速被称为控制风速。

四、集气罩的设计计算1、集气罩的结构尺寸集气罩的结构尺寸一般是按经验确定的。

图 3-1为了避免横向气流的影响,罩口应尽量可能靠近尘源,通常罩口距尘源的距离H 应小于或等于0.3L 1为宜(L 1为罩口长边尺寸),为了保证排气效果,罩口尺寸应大于尘源的平面投影尺寸:H 8.0L L 1+= H 8.0W 1+=W(1) A 集气罩尺寸:取H=0.3L 1 带入H 8.0L L 1+= 中 ,有L 1=1200+0.24L 1 求得L 1=1579mm (取1580mm )H=0.3L 1=0.3×1580=474mm (取470mm) 又 罩口高度要求低于人的呼吸器官其中h =450mm ,∴h +H ≤450+470=920mm ,符合要求 ∴罩口离污染源高度取H =470 mmmm H W W 10964708.02078.01=⨯+=+= (取1100mm )集气罩的扩张角α的范围是:90°~120°,取α=90° 罩口离管口高度:B =21L 1=790 mm 集气罩风管直径∵D / W ≥0.3 ,∴D ≥0.3 W =216 mm ,管径的确定见管段X 的计算。

集气罩合理设计

集气罩合理设计
(2)系统大大降低噪音。员工不必带耳塞作业。
三拆模自动操作系统研制成功,一方面帮助 企业是解决了日渐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幅 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可
(3)避免因过度疲劳引发的工伤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以大力推广。应用。
[1]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2).
万方数据
机械设计制造
据目前各种形式集气罩的使用效果比较,合理的 设计罩口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3.3设计实例分析
《机电技术》2008年第l期 集气罩
图3改善前生产线集气罩
图4改善后生产线集气罩 图3为_【:业生产中厂“泛使用的装配加工生产 线的集气罩结构,采用大尺寸罩口,罩口吸气面 积A较大,需配以较大排风量,冈而不能有效集 中控制风量吸捕污染源散发出来的污染气体。若 将其设计改为如图4所示。即在罩内加装弧形挡 板,使整体大罩口被分隔成小罩口,对准J:件(污 染源)上方,这样大大减小了罩口面积A,相应排
室内其他气流干扰。同时在污染气体抽吸入罩口 过程,经过操作人员的口、鼻,直接危害工人的 健康。
若将其设计改为如图6所示,即将集气罩置 于操作人员的另一侧,并贴近污染源,这样使集 气罩口面积减小,排风量也降低,用较少能耗得 到所需的捕集速度,同时避免污染气体被吸入操 作人员的口、鼻,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了工人 身体健康。 3.4其他形式集气罩
(上接第27页)
常打开,则马达的牵引力Fq必须大于临界值Flj,并且 斜面导轨的倾斜角o。应小于o-jI临界值,才较省力。
7自动操作系统主要优点
(1)大幅度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女工也可操
(4)模具加热定位准确,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 加热不均匀产生的不良率。

集气罩的设计

集气罩的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O 年月日目录一、设计总论(1)设计目的 (5)(2)设计原则 (5)(3)设计要求 (5)(4)设计机理 (7)二、设计原始资料 (7)三、型号确定(1)集气罩的类型 (9)(2)集气罩的选择 (9)(3)罩口尺寸的确定 (11)(4)与罩口连接处直管尺确定 (11)四、设计计算(1)集气罩排风量的计算........................... (2)集气罩压力降的计算........................... (3)集气罩的排风速度算............................五、课程设计小结............................. .....六、参考文献.......................................一、设计总论(1)设计目的①控制空气污染物在车间内外扩散②设计局部通风方法,把污染空气捕集起来经净化后排至室外③对集气罩的结构性能的充分掌握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⑤对除尘系统深入了解,提高空间思维能力(2)设计原则①改善有害物质甲苯对工艺和环境污染,尽量减少甲苯排放及危害②集气罩尽量靠近污染源并将其吸收起来③决定集气罩的安装位置和排气方向④决定开口周围的环境条件⑤防止集气罩周围的紊流⑥决定控制风速(3)设计要求①尽可能将污染气体吸进集气罩,以防止污染气流流入室内②罩内应保持一定的均匀负压,避免污染物从罩上外逸③罩内吸风速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保证污染物全部吸进系统④设计应实现原材料、费用最节俭(4)设计机理综述:集气罩汇集污染物,是一种流体动力学捕集,因此要对集气罩合理设计,必须要了解吸气罩罩口的气流流动规律。

集气罩口气流流动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吸气口气流的吸人流动,一种是吹气口气流的吹出流动。

(1)、吸入气流1.1 吸入机理:吸气口吸气时,在吸气口附近形成负压,周围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集气罩的课程设计

集气罩的课程设计

集气罩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集气罩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集气罩在气体收集实验中的作用,并解释其优点。

3. 学生能够运用集气罩进行气体的收集,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熟练使用集气罩进行气体收集实验,掌握实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集气罩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集气罩的应用,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集气罩在实验操作中的重要性,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实验操作课,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讲解。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集气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气体收集方法的章节,围绕集气罩的应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1. 理论知识:- 气体收集方法简介:回顾已学的气体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

- 集气罩的原理及结构:介绍集气罩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优势。

2. 实践操作:- 集气罩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集气罩的使用步骤,包括安装、操作及注意事项。

- 气体收集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集气罩收集气体,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回顾气体收集方法,导入集气罩概念(10分钟)。

- 第二阶段:讲解集气罩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1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密闭罩
接受式集气 罩
3 集气罩性能参数及计算
集气罩的性能参数为排风量和压力损失 排风量的确定 控制速度法计算排风量 控制速度法计算排风量 就是使罩口前任意点所有污染物均能随吸 入气流进入罩口时, 入气流进入罩口时,吸气罩在该点上产生 的最小吸入流速υ 的最小吸入流速υx。 在设计中先确定吸气罩类型, 在设计中先确定吸气罩类型,确定控制 点的最小吸入流速,然后按照相应吸气罩 点的最小吸入流速, 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吸口的风速υ 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吸口的风速υ0,按照罩 口面积A 求出排风量Q= 口面积A0,求出排风量Q= υ0 A0
1.2 吹气机理(略) 吹气机理( 1.3 吹吸气流比较 吹气气流呈锥形且流量随距离增加, 吹气气流呈锥形且流量随距离增加,而 吸气流呈椭球面, 吸气流呈椭球面,通过各等速面流量相 等,且等于吸入口流量 吹气速度与离吹口距离呈反比,吸气与 吹气速度与离吹口距离呈反比, 距离平方呈反比 吹气作用范围大, 吹气作用范围大,吸气作用范围小且能 量衰减较快。 量衰减较快。
第五讲 集气罩的设计
1、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2、吸气罩类型 3、集气罩的设计
1集气罩的集气机理
集气罩罩口气流运动方式有吸入和吹出流 动两种, 动两种,了解其规律是设计集气罩的关 键 1.1 吸入机理 吸入机理:吸气口吸气时, 吸入机理:吸气口吸气时,在吸气口附 近形成负压,周围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流 近形成负压, 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向吸气口,形成吸入气流或汇流。
1.4、吹吸气罩的气流特点 1.4、
当Q1 、Q3相 同时, 同时,有: a 吹气速大 c,能耗高 于b c,能耗高 b吸气速度 大于a c,能耗 大于a c,能耗 高 抗侧压能力 a<b <c 综合评价c 综合评价c 最佳流动形 式
2、集气罩的基本类型
吸入式集气罩
吹吸式集气罩
密闭罩、排气柜、 密闭罩、排气柜、 外部集气罩、 外部集气罩、接受 式集气罩
3.4 其它集气罩设计
热源上部集气罩设计( 热源上部集气罩设计(略) 吹吸式集气罩的设计( 吹吸式集气罩的设计(略)
集气罩压力损失计算图 风量测定来自吸气流断面的速度分布和特点
同效果下有板较无 板吸气罩气量小一 倍或吸气量大一倍 四周加挡板
实际情况吸口气流分布特点
等速面先平行 ,随x增大变椭 圆,x≥d变球面 ,且起速衰减很 快(x=d,7.5%) X/d<1,吸气量 X/d<1,吸气量 采用有关衰减公 式计算 X/d>1,吸气量 X/d>1,吸气量 采用等球面公式
3.1 密闭罩排风量计算
3.2 外部集气罩排风量计算
(2)条形逢吸气罩 (2)条形逢吸气罩
(3)冷过程上部集气罩
外部吸气罩设计注意点
保 证 罩 口 分 布 均 匀 的 措 施
图27
3.3 槽边集气罩的设计
平口双 侧槽边 吸气罩 条缝槽 边吸气 罩 周边槽 边吸气 罩
条缝槽边集气罩风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