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死因监测培训

死因监测培训

的疾病或情况*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前因
(b) ... ... ... ... ... ... ... ... ... ... ... ... ... ... ... ... ... ... ... ..
任何引起上述原
由于(或作为... 的后果) 所引起
因的疾病情况, (c) ... ... ... ... ... ... ... ... ... ... ... ... ... ... ... ... ... ... ... ..
例: I (a)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 门静脉高压
(c) 肝硬变
(d) 乙型肝炎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7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 系是:

(C) 病(根本死因)发展 (b)病(中介
原因) 发展
(a)病(直接死因)导致 死亡。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孕产妇死亡副卡 下拉菜单,据实选择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副卡
年龄小于5岁,弹出儿童死亡登记副卡
28.12.2019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
死亡原因
1967年,第二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对将记入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中的死亡原因做如下定义: “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 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定义的目的在于保证所有有关信息得以记录,而 证明人不得自行选入某些情况而摒弃其他情况。 这个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 衰竭或呼吸衰竭。

死因监测培训

死因监测培训

人类的进化史
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 ,进化了数千万年。 现代人由瘦变胖100年。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疾病谱和疾 病死亡谱也在变化。
• 婴儿死亡率是死因监测系统完整性的敏感指标, 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指标之一。
7、慢病防控示范区死因监测工作
• 2010.12.31,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2011年,选择芜湖市镜湖区做为我省首个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工作。2012年-2015年, 选择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各1个县(区)开 展创建工作。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创建国家级示 范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 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七条: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
亡后24小时内完成 • 第二十二条:对病程记录进行详细规定,其中包
括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记录死亡时间 应当具体到分钟;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死亡病 例讨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一部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书》及副卡;
医院院内死亡以及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区域填报《居民死 亡医学证明书》存档;
未开展死因监测区域的医院外死亡,在档案封面记录死亡 时间。死亡者档案归类后长期保存。

死因监测培训班

死因监测培训班

4、死因顺序错误
❖5、编码错误
6、死因不明
具体到疾病的特异性
❖慢性肝病 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肝硬化 消化病(酒精、药物、化学毒物等
)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肺性心脏病 等等
肠癌 结肠癌(升结肠、降结肠等) 直肠癌
等等
追踪到根本死亡原因
肺心病
追踪 肺部疾病 追踪 (特异性)
管炎30年,慢性乙型肝炎20年,肺气肿15年,
糖尿病12年,10年前胸闷气急在省人民医院检
间死接因查疗Ⅰ诊 无断 效(为 去a)肺 世肺心 。心病病,直3月接初死因因1病0情年加重去市根死原医本亡因院治
(b) 肺气肿
15年
(c) 慢性支气管炎 30年
辅助 死因
II 糖尿病 慢性乙型肝炎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支气管炎
死因监测培训班
Contents
死因监测的意义 根本死因 规范填写事项 实例分析 ………等等………
死亡事件
死亡
死因监测
升华
死因监测意义
❖表层:直观反应疾病、伤害、损伤对健康 的影响。如:死因顺位、伤害分布
❖深层:通过对信息的挖掘,探讨造成死亡 的根本原因,寻求控制方法,为干预措施 的采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源头上防病治 病、保障健康。如:癌症、伤害等高危人 群,新发传染病的感应
第Ⅰ 部分死因
是《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 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列 于第Ⅰ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疾病可接受的 原因,即疾病之间要有因果关联。
死亡原因
Ⅰ (a) 急性心梗 (b)肺继发肿瘤 (c)胃癌

发病到死亡的 时间间隔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准化程度。
数据的完整性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并及时上 报,以避免漏报和误报。
数据的可比性
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标 准,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技术发展与数据收集
01
02
03
电子化病历系统
建立电子化病历系统,提 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设备的应用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收 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 和实时性。
数据的利用价值
评估健康状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水 平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
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流行病学指标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疾 病流行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制定 和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评价干预措施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干预 措施的有效性,为优化资源配置和 提高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和结果,说明监测工作的 实施情况和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方 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和改进。
03
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死因推断的方法
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
根据死亡前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医学知 识,对死因进行推断。
通过解剖尸体,观察器官病变和病理学改变 ,对死因进行推断。
流行病学分析
法医学鉴定
通过对疾病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死者个体 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死因进行推断。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协同应对策略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RR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 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 )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疑似职业病致 死
通过调查和尸检,发现疑似 职业病导致的悲剧性死亡, 呼吁加强职业卫生安全。
案例二:交通事故死亡
分析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揭 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 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三:自杀死亡
通过对自杀死亡个案进行心 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探索预 防自杀死亡的有效策略。
结论与总结
1 死因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死因监测可以为社会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
2 死因监测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挑战。
3 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一份引人入胜的死因监测培训课件,探讨了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流程以及与 防备医学的关系。
介绍死因监测
死因监测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了解和记录个体死亡的原因和模式。 1.1 什么是死因监测 1.2 死因监测的流程
1
死亡申报和医学检验
通过报告和尸检确定个体的死亡情况,并获取关键信息。
2
死因初步判断和诊断
针对尸检和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个体死因的可能性。
3
死因确认和精细分类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最终确认个体的死因和进行精细分类。
4
死因结果汇总和分析
将死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措施。
防备医学
防备医学是一种综合干预和预防策略,旨在减少疾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影响。 3.1 什么是防备医学 3.2 防备医学在死因监测中的作用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根本死因:三期梅毒〔A52.9〕
例:Ⅰ〔a〕慢性心肌炎 〔b〕急性心肌炎
根本死因:急性心肌炎〔I40.9〕
3.修饰规那么
规那么F.后遗症
例:Ⅰ〔a〕脑积水 〔b〕结核性脑膜炎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例:Ⅰ〔a〕坠积性肺炎 〔b〕偏瘫
〔c〕脑血管意外 根本死因: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J2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J20 急性支气管炎 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
- 30 -
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
循环系统:〔看作缺乏诊断意义心血管疾病〕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I15 继发性高血压
I49 其他的心脏心律失常
I70 动脉粥样硬化症
I51.4 心肌炎 未特指
I51.5 心肌变性
4.死因链中,临死前报告的疾病不大可能引起死亡,那么选择更 严重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
5.死因链中的疾病存在联系,联合成新的疾病,选择新疾病作为根本死 因。
根本死因小结:
6.死因链中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恶性肿瘤〞等特殊 情况时,选择另外的疾病作为根本死因。
7.死因链中疾病之间存在分期和急慢性情况时,根本死因选择晚 期或急性的作为根本死因,但有三种病例外,需编码到慢性。 即: “白血病、慢支、慢性肾炎〞。
⑴〔?b居 〕民慢死性亡风医湿发学性证心生明脏书 病在?或山?居东民 死省亡推内断的书? 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
如果按照总原那么、规那么1或规那么2所选择的情况明显为另一报告的直接后果,不管该情况处于第Ⅰ局部或第Ⅱ局部,均选择那么这个原始的
情况。 死亡的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心衰、呼衰等)。

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损伤中毒需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应尽量避免不填写的内容: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 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
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
死因链
疾病
(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c)→(b) →(a)的时间长短关系:(c)〉(b)〉(a)
四.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和编码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步骤:第1步:填写正确完整的死因链。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第2步:应用总原则,选择规则1、2、3或修饰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当只有一个死因时选择该死因
当不止一个死因时,按规则确定。

总原则:选择顺序的“根”
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例:1.Ⅰ(a)肝功能衰竭 2. Ⅰ(a)脑出血
(b)胆管梗阻(b)高血压
(c)胰头癌(c)慢性肾盂肾炎
根本死因选择:胰头癌(C25.0)(d)前列腺腺瘤
根本死因选择:前列腺腺瘤(D29.1规则1:选择第1顺序的根
例:1.Ⅰ(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肝硬变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
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2.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b)引起(a)
3.Ⅰ(a)心包炎
(b)尿毒症和肺炎
尿毒症引起心包炎,肺炎引起心包炎,选择第1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

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
例:1.Ⅰ(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恶性贫血(D51.0).不存在于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的情况的报告顺序。

2. Ⅰ(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I09.9)不存在报告顺序,两种情况处于同一行上。

3.Ⅰ、(a)胰腺纤维束性病
(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选择胰腺纤维束性病(E84.9)不存在于报告顺序。

规则 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
例:1.Ⅰ(a)卡波西肉瘤
Ⅱ艾滋病
选择到(a)的HIV病(B21.0)
2.Ⅰ(a)卵巢癌
Ⅱ HIV病
选择卵巢的恶性肿瘤(C56)
修饰规则6条
规则A:对不明原因的重新选择
例:1.Ⅰ(a)衰老(R54)和坠积性肺炎(J18.2)
(b)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
选(b)M06.9.相当于总原则。

2. Ⅰ()贫血(D64.9)
Ⅱ脾大(R16.1)
选择脾大性贫血
不按总原则选脾大,但它可以修饰编码。

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像琐细情况未曾报告那样。

例:1.Ⅰ(a)龋齿
Ⅱ糖尿病
选择糖尿病(E14.9)
规则C:联系
当选择的原因与分类中的一个款式或与证明书上用于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的“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有联系时,则编码到联合情况。

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
例:Ⅰ(a)脑梗死(I63.9)
(b)脑血管意外(I64)
编码到脑梗死(I63.9)
规则E:“早期、晚期”选“晚期”
例:1.Ⅰ(a)三期梅毒(A52.9)
(b)初期梅毒(A51.0)
选三期梅毒(A52.9)
2. Ⅰ(a)妊娠期子痫(015.0)
(b)子痫前期(015.9)
选妊娠期子痫(a)(015.0)
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
例:1. Ⅰ(a)支气管肺炎(J18.0)
(b)脊柱弯曲(M43.9)
(c)儿童佝偻病(E55.0)
选:佝偻病后遗症(E64.3)
2. Ⅰ(a)脑积水(G91.9)
(b)结核性脑膜炎(A17.0)
选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3.(a)坠积性肺炎(J18.2)
(b)偏瘫(G18.9)
(c)脑血管意外10年(I64)
选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40分)
1、死亡登记报告规范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期限是 7 天,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好《死亡医学证明书》后需在 7天内向所属地的县(区)级CDC报出。

2、CDC收到的代报卡片,需于 5 天内完成代报,对网络直报的卡片,需于 7
天完成审核。

3、规范要求,对于在社区发生的死亡,社区医生则需在 30 天内进行报告
4、在确定根本死因时,总原则有 1 条,选择规则有 3 条,修饰规则有 6 条。

二、判断题(25分)
1、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送到医院即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2、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急诊科出诊时就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3、对死亡原因不清楚的病例,不需要填写调查记录(×)
4、造成意外死亡的情况不作为根本死因(×)
5、确定根本死因时,只要运用几大规则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不需要看相关的注解与解释说明(×)
三、请确定根本死因(20分)
1、a) 坠积性肺炎 7天
b) 脑卒中 3个月
c) 高血压10年
根本死因为:脑卒中
2、 a)高压心脏病 3年
b)高血压 15年
根本死因为:高血压心脏病
3、 a)脑损伤
b) 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
根本死因为: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交通事故)
4、 a)肝癌 6个月
b)肝硬化3年
b)乙肝 10年
根本死因为:肝癌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根本死因的定义:
答:(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