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生物教案《走进生命科学》新学期第一课

合集下载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2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3)初步学会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仪器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2、过程与方法(1)完成“细部的观察和测量”实验,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

(2)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2)理解生命科学教育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行成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和信心。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测量方法2、难点(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3)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三、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讲课1课时,实验1课时四、教材分析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认识到实验探究是认识生命科学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并能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五、教学建议1、应用“柳条鱼产子条件的探究”这个实例,讲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使学生了解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等重要环节,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案例组织教学。

2、“阅读与思考”的内容也可以用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学过程中。

按探究基本步骤将各个环节将以解释和说明。

也可意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并完成思考题。

3、“发现之路”可以在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简史中穿插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因为技术的进步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就不会有细胞的发现。

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化学、数学等研究手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2
5.转基因食品:利用生物技术,将需要的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中去。如北极生长的海鱼的抗冻基因→普通西红柿→在冬天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从而大大延长保鲜期。
(启发学生:老师所知道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教师指导新的学习方法:上网查寻资料!并把老师打印出来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上网的魅力!)
【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
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生产、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教学
难点
组织好学生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学情预测
本节内容是以小学为基础的,为此要做好充分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教师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我们一起来学习《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板书课题)
呈现本节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什么是生物学?)
2.了解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
3.了解生物学发展前景
【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提醒学生:小组讨论时要小声一点,并且要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你不同意别人的见解时,你也可以大胆反驳,小组讨论结束后,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强调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2.展示图片,分析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育雏、
营养、
生长
等生命
现象
3.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
例如:
海蜇的钙质平衡石——风暴预测仪器
海蜇脉冲式喷射的推进式运动——喷气式飞机
苍蝇的翅膀及其运动模式——微型飞行器,用于灾难救援、电子侦察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doc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1章走近生命科学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3沪科版.doc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知道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3)初步学会高倍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生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2、过程与方法(1) 认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实验一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2) 经历用高倍镜观察、探究生物组织的过程(3) 感受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触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 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2) 高倍镜的使用和显微测微尺测量方法2、难点(1) 显微测微尺的正确使用(2) 生命科学探究的步骤三、课时安排 2 课时完成,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课时,实验及实验室规则1课时四、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学习了用高倍镜观察保卫细胞,并测量大小。

作为对上一次实验的总结,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我想独立地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讲述】第一,提出问题。

我们要努力地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正所谓勤思才能善问。

孟德尔注意到的问题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他却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大问题去研究,才有了经典遗传学的辉煌第一页。

【举例】有一批中学生每年都饲养柳条鱼。

柳条鱼体长不过1-2厘米,体型很小,却是著名的食蚊鱼。

它们专门以蚊子的幼虫孑*为食。

蚊子在水中产卵,幼虫孑工很长一段时间在水中生活。

柳条鱼为卵胎生,繁殖能力很强,一个月左右就能生殖一次,食蚊能力很强,10万平方米的水域中只要养一对柳条鱼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蚊子。

故柳条鱼常被用作生物灭蚊的武器,城市有积水处,如小河、池塘、水坛里都会放养柳条鱼,以此控制蚊子的数量。

同学们在养柳条鱼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到春天,鱼儿就开始产仔鱼。

第一年是在4月17 H产仔鱼,第二年是在4月20日产仔鱼,第三年是在4月15日产仔鱼。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1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进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进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究未知的爱好;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明白得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差不多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连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预备。

学情分析1. 知识l获得生物学差不多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明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要紧进展方向和成就,明白生物科学进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l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进展和环境爱护等方面的应用。

l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l关怀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进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l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l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明白得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l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明白得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意义,树立可连续进展的观念。

l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能力l能够正确使用一样的实验器具,把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l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高中生物: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教案(2)沪科版

高中生物: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教案(2)沪科版

第1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接触生命科学的第一课,因此可通过讲故事、播放多媒体资料,带领学生上因特网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实质、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成果以及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生通过初中的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已经对现代生命科学前景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基础上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围绕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或辩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帮助学生辩证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主动将生命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和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展望。

2.通过搜集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的信息资料,初步培养获取信息、表达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及展望的内容的学习,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激发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与展望。

难点:生命科学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展望的图片、影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设计思路1. 教材与学生分析本节课选自<<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试用本)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1课时)。

本小节教学围绕“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一个中心展开,从生命科学发展史和展望两部分入手,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至今,人类在这个领域已取得的成就、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未解之谜,从这三方面让学生了解不管是已取得的、正在研究的还是未解项目,均.能对人类的科学和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学生已有两年未接触此门学科,而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地位和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已显而易见,对高中生自身发展也非常有利。

尤其在我校,学生高考出口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加试生物学科,所以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和信心。

2.“以学生为本”的设想及做法计划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事先组织学生分组,就19世纪、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成果、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未解之谜三个主题,通过网络、报章杂志进行搜索,整理信息。

在课堂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方向,调节氛围、过度转承与提炼点睛,请学生以报告团形式,请主讲人讲述调查资料并解答同学的疑问,同组人员协助回答。

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使其具有较为强烈的体验和感受,感受学生的学习才是课堂的主体,达到本节课的第三层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及发展前景,从而理解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知道19世纪、2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尤其是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2)以现代生命科学主要成就为载体,通过网络和报章杂志的搜索,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科学和生活的贡献和发展前景;感受“生命科学”课程的价值,并由此熟悉收集参考资料的过程。

沪科版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1

沪科版高中生物-《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1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课时)一、设计思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看、记录和分析等,能够发觉和验证生命科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生命科学知识。

为达到上述目的,通过讲课使学生逐步了解进行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环节以及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要紧环节有: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等。

重点介绍如何发觉问题、如何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假设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来源:Z,xx,k ]本课一方面是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家们科学探究的例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渗透对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来源:Zxxk ]2.能力与方法初步学会生命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初步具有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能利用显微镜观看和测量细胞3.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高中实验室的规则在讨论活动中,初步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好适应。

初步养成对科学探究的爱好。

三、重点和难点[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重点:生命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细胞的观看和测量难点:如何发觉问题、如何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假设以及如何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来源:1]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导入1、介绍近年来诺贝尔生物学奖的成果,引出问题,这些科学家是如何样进行科学研究的呢?2、引导学生回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3、讲述“库鲁病”病原体的发觉。

4、提问:从“库鲁病”病原体的发觉例子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可分组讨论)1、回忆并说出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2、听讲。

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使学生明确科学实验是从发觉问题开始的。

在发觉问题以后,要大胆地提出假设,通过观看和实验验证假设。

并用具有重复性的实验进行验证,直至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单元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单元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中国古代生命科学成就:春秋时代《诗经》、公元6世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16世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秦朝保护环境的法典《田律》(2)西方古代生命科学成就: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3)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发展方向: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宏观:生态学的兴起,综合探讨个体与群体、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微观: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分子水平主要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199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02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目标达成(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主要是实验法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后基因组学:重要研究课题1、探索人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2、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3、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等。

(2)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优点——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3)基因治疗: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关节炎、心血管病、甚至艾滋病等(4)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5)脑科学:脑科学三大目标---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我国科学家于2001年10月加入“人类脑计划”新世纪脑科学的发展前景:1、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推进对神经活动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列举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能够简要描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景;
(3)理解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生命科学发展相互渗透,协同发展;
(2)通过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现状,感受生命科学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与乐趣,体验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态度;
(2)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感受生命科学的美好前景,树立投生科学研究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草,观察和收集各类药物标本。

人们用肉眼观察着生命世界,直到显微镜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铺展在人们眼前。

他画了很多非常精细栩栩如生的图片例如这张跳蚤。

他还观察到了软木塞中的空腔,并将它命名为细胞。

由此人类开始从细胞层面认识生命,生命科学的研究从之前整体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

(P2,最后一句)这是人类对生命认知的飞跃。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对生物分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838年,德国的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2年,德国的施旺又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有细胞构成的。

因而进一步宣称,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他们的发现很重要,在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生物来自一些无生命的物质,后来1855年,德国医生魏尔肖提出:只有已经存在的细胞才能形成新的细胞。


根据多位科学家的观察和结论,逐渐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细胞。

它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
问题:我们刚刚所说到的这些成就运用的方法都是描述法和比较法,所以会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要科学的验证它是否是真理,应该运用什么研究方法?
没错,运用实验法的代表人物是孟德尔和摩尔根,他们揭示了遗传学的发展规律,这将在我们的第三册中学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