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之歌
1、耦耕年华摘编 傣族长诗《葫芦信》

《葫芦信》的四种文艺形式良志说明:《葫芦信》是傣族长篇叙事诗,我们从整理到创作,又经历了歌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过程,现一一叙述如下。
第一种:傣族长篇叙事诗《葫芦信》的整理1958年,良振和我(成志)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习。
那年初,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云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提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计划,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搞一次普遍而深入的民族民间文学调查。
因为人力不够,特组织了昆明的几所大学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和部分老师参加。
这是一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学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
我们二人有幸参加到这个行列之中。
我分配在丽江调查队,良振分到了西双版纳调查队。
丽江是纳西族为主的地区,由于不停地走村串寨,我们与当地群众有着广泛的接触。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纳西东巴兼民间歌手和锡典,还有女歌手和顺莲。
整整8个月,我们集中住在丽江黑龙潭旁边的群众艺术馆内。
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要求我们,一定要完成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丽江调查队首先是要撰写《纳西族文学史》,它是纳西族的第一部完整的文学史,涵盖了纳西族远古时期一直到当代民间文学形成发展的历史。
我参加了其中关于长诗章节的撰写工作。
这部《纳西族文学史》于1959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它为后来的作者撰写纳西族文学史,打下了充实的基础。
同时,我与纳西族的和鸿春同志一起整理了长诗《鲁般鲁饶》,它是与《创世纪》《黑白战争》同为纳西族三部古代长诗的扛鼎作品。
丽江,这个美丽的地方,是我创作起源的地方。
(详情从略)良振在西双版纳,成绩比我更为突出。
他初到版纳,就感到自己与当地群众语言不能沟通,不便交流。
于是下定决心,要学好傣语。
他身上装一个小本子,看见什么就问人家傣话怎么说,看见鸡就说鸡,吃着鱼就说鱼,然后用拼音记下来,自己有空就练习。
他不怕人家笑话,会一个单词就说一个单词,会一句话就说一句话,凭着他的坚持和努力,不到三个月,他就能比较顺畅地与傣族乡亲们直接交流了。
中外民歌的审美特点

中外民歌的审美特点:1.形象生动。
“水想田想得心跳,田想水想得心焦。
”这是云南西双版纳长歌《流沙河之歌》中的两句歌词,天与水之间的关系给与拟人化处理,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还有像东北民歌《瞧情郎》、四川宜宾地区的传统山歌《槐花几时开》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比兴手法比比皆是。
2.整齐而有韵律。
整齐而有韵律是民歌具有一种流动的建筑美。
整齐是指歌词整体和内部结构的有条理整饬有条理,韵律指音韵、旋律和节奏。
明代文人冯梦龙搜集的民歌集《山歌·桐城时兴歌》中有一首:“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这首民歌巧妙得用谐音双关语“横也是思(丝),竖也是思(丝)”,动情的书法与核切整齐的韵律相得益彰,含蓄的表达了一个女子对自己钟情人的相思之情。
非洲象牙海岸阿萨克罗村鲍勒人的《鼓的语言》中用股的抑扬顿挫的演奏来模仿实际口语的音调。
这种通体流畅、声声入耳的鼓声,充分体现了整饬节奏的韵律美。
欧洲米噢那个在韵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功能性均分律动节奏,其强弱拍是有规律的按小节线的划分而循环往复的交替使用。
尤其是在各种民间歌舞中,配合着舞步,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动力感;而其立体性又主要表现在民歌齐唱或合唱的音响组织方面,除了单声性织体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多声性织体。
如俄罗斯的无声伴奏合唱、意大利的“巴特克”和“特拉拉列罗”等。
其多声部思维是以纵向行为基础的,即在注意横向性旋律流畅的同时,又十分讲究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伴奏多采用传统和声进行,具有整齐韵律的建筑美。
3.通感性。
在审美感知中,审美主体的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彼此发生关联,以种感觉可以唤起其他各种感觉。
正中心理现象也叫“联觉”或“通感”。
各种感觉都可以形成联觉现象,产生通感,其中最普遍的是视觉和听觉之间的联觉。
心理学上讲的这种通感现象,即使欣赏着感知音乐形象或意境的心理基础,也是作为听觉意识的音乐所具有的内在性特征。
一般来讲,音乐的造型是通过模拟、暗示、类比和联想来实现的。
傣族简介

傣族简介
本文是关于傣族简介,感谢您的阅读!
人口数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
地理分布:
我国傣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有傣族散居。
居住在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民族特点: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
“赞哈”(民间歌手)的演唱是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活动,舞蹈中的孔雀舞伴以象脚鼓和硭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名扬中外。
雕刻和绘画精美典雅,庄严的寺塔和飞架于江河之上的竹桥,更显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元始于公元638年;有推算日蚀、月蚀的书籍;有历史文献及内容丰富多彩的诗歌、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
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长篇叙事诗,这在我国所有民族中是无与伦比的。
现在保留的傣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歌唱人类创世活动的如《布桑盖与瓦桑盖》、《坤撒》,颂扬祖先创业事迹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历史事件的如《召网香召网朔》、《勐卯与景欠战争史》,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残暴的如《娥并与桑洛》、
《召树屯》、通过爱情主线揭示社会矛盾的如《朗鲸布》、《线秀》,还有解放后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语言: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
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诗歌赏析-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课件PPT(33页)

02
诗歌赏析
SHIGE SHANGXI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Y先生说: “在海外,夜间听到蟋 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 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的好处
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的反复是有其独特的效果的: ①蟋蟀是本诗抒情的载体,反复咏唱可以浓郁而淋漓地抒发内心的激情。 ②咏蟋蟀是每个段落的内容核心,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由点到面, 扩展内容的表现。 ③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抒发,感情铺开后,再由这句话收回到原来 的出发点,使每段之间都呈现“扩展——收缩”的关系,循环往复。
这些咏唱中,包含了行役者的怨恨、离人的寂寞孤独, 包含了深重的民族苦难。
-《就是那一只蟋蟀》
▶▷ 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第4节中哪些意象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共同的 c
文化传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就是那一只蟋蟀》
哪些意象承载着炎黄子孙的共同的文化传统
月饼、桂花、石榴、落叶归根、荷、大雁、田间的草垛。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 的母爱,却是共同的、真切的。这样的情和爱的内涵是对祖国的依恋。
-《就是那一只蟋蟀》
▶▷ 阅读诗歌,思考问题:
诗的结尾所说的“吟些什么”“想些什么”, 为什么“你”“我” 能“c猜到”?为什么说“中国 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心无旁骛作文

心无旁骛作文记得小学课本上曾讲过一个猴子摘果子的故事。
小猴子看到一片碧绿的西瓜地,就兴高采烈地摘了一个西瓜往回走,半路上又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便扔了西瓜摘了许多桃子。
后来,他又路过苹果园,结果是扔了桃子摘了许多苹果。
在回家的途中小猴子摔了一跤,苹果全被摔坏了。
这个故事小猴子从头到尾什么也没有得到。
他不断的选择,而后又不断的放弃,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也不知道了。
就在这样一次一次地选择和放弃中,他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结果什么也没有做成。
这归根到底还是他心中有太多的杂念使得他不能正确的对待所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他的不专注。
这便是他劳而不得的缘故了。
我们做成一件事也是如此。
既然我们选择了做它,那么就应该尽力去做它,心无杂念地,专心致志地去做它。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心无旁骛,做到极致。
不然,这件事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一事无成,这样的人是最可恨的,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著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数学,他只选择了一次,他把他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数学事业,因而做到了一心一意的境界,他心中只有那一个坚定的信念:既然我选择了数学,我就一定让我的选择实现出价值来。
只有我的心变成数学,我才能心无再念,才能制胜。
这便可见“心无杂念”的境界了。
一个人做事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
从而做到心中无他事。
若在做事途中遇难而退,立场不坚定,随波逐流,等因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干扰轻易动摇心智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千古以来,活生生的例子啊!周幽王因为迷恋褒姒的美色而丧失了国家的领土,成为历史上的千古罪人,国民革命中陈独秀因为坚持实施妥协退让的决策而使得汪精卫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这更应该给我们以警示!事成十之八九多归于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因此,心无杂念,方能制胜。
心无旁骛作文篇12心无旁骛,须如苦行僧般在佛像前日夜守着那盏青灯长明;求知问学,更是清泉填补每一处空缺,平静如斯,却暗流涌流。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答案

参考答案导学与演练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演练:一、1.美莫顿·亨特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3.略二、jiâyūníngchuîyáchànlínmýn三、1.训诫:受训斥、斥责或攻击放松对教改所内诈骗犯的训诫教训地或教条地讲道2.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3.头晕目眩:头脑发晕,两眼昏花。
4.纳罕:诧异,惊奇 5.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6.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四、(一)1.景物描写,写出了人物紧张、不安的心理。
2.是为了缓解我内心的紧张情绪而故意说的安慰我的话。
3.父亲首先缓解了我的紧张与不安的心理,然后用手电光指导我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
4.过程: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
心理变化:恐惧、害怕—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战胜了恐慌与懦弱,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挑战。
6.略(二)1.①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线②很亮的灰白色的线③树丛在伏着2.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方。
3.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4.地平线5.参考: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人生目标,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和付出,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紫藤箩瀑布同步演练:一、1.qiïng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形容花托中的物质2.bâng向外溅出或喷射3.qiú文中形容枝干的回旋盘绕,弯弯曲曲4.dīng孤独,没有依靠,瘦弱无力的样子5.jīn忍俊:含笑。
不禁:不能自制。
忍不住要笑出声6.zhù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二、1、记叙2、描写3、议论三、1!2:3、4?四、①D②B③B ④D五、①察言观色②伶仃③伫立④忍俊不禁⑤迸溅⑥辉煌六、(一)1.拟人: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着什么。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诗人余勋坦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
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莹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民族风情:傣族艺术--戏剧

民族风情:傣族艺术--戏剧傣族的戏剧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
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集会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传奇,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
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
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
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龟头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戏:傣戏大约有二百年的历史。
较早的剧目有《十二马》、《公孙犁田》、《昌少对唱》等。
到本世纪初,盈江土司成立了第一个傣戏剧团,在上演原剧目的基础上,吸收、改编了不少京剧、滇剧剧目,同时吸收了它们服饰、道具、乐器等方面的成分,丰富了傣戏。
傣戏一般人物不多,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傣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傣剧:傣族戏曲剧种。
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梁河、陇川、瑞丽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龙陵等县傣族聚居区。
傣剧是在"冒少对唱"(男女对歌)、"耍白马"(逢年过节到各家祝福的一种歌舞)、"银海"(赶着牛表演的歌舞)等傣族民间歌舞的基础上,经过向云南花灯学习,发展为带有一定情节、人物的"十二马"、"布屯腊"(犁田的老汉)等歌舞和歌舞小戏,吸收滇剧的剧目、表演、打击乐,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的表演是在提炼本民族各种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表演技巧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具有较鲜明的民族特色。
传统剧目有根据傣族民间传说和民间叙事诗改编的《帕罕》、《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郎金布》、《七姐妹》、《思南王》等;有根据汉族戏曲和小说演义改编的《三圣归天》、《王莽篡位》、《三下河东》、《穆柯寨》、《花果山》、《大闹蟠桃会》等;有按历史故事、传说编演的《沐英第一次征南》、《张四姐》等;有新创作的现代戏《波岩三回头》、《波过石的婚礼》、《金湖缘》、《国境线上》、《三丑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沙河·理想之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
理想抽芽,榆杨必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