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秦观——以佛禅诗歌为例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点?由宋代词人苏轼开创一代豪放词风,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词风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格调可用"凄婉"概括,其词凄婉风格的成因可从北宋国势的影响,北宋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词人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找寻答案。
一、北宋国势对秦词词风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盛唐及五代十国之后,到了宋代,经济虽有所发展,但难以启及盛唐的国势了。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力量互相抵消,国家积弱不振,农民负担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显出一种中气不足的景象。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的雄阔气概,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在宋代,即使像范仲淹这样在边疆有所建树的人也会写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衰叹;苏轼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可也抵不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称自己为"老夫"的苏轼时年才39岁。
宋词中词风豪迈的、词风婉约的,沉重感都是很强的,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内忧外患、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在这样的衰微国势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
秦词善于通过"烟霭""微云""斜阳""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成就
解析:
秦观是北宋诗人,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的词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艺术:秦观的词语言清新流利,明白晓畅,且经过精心锤炼,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情感表达细腻而深入,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境优美:秦观在词的创作中表现出卓越的景物描绘能力,能够在情景交
融上下功夫,创造出极具韵味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感慨。
3.主题多样:秦观的词题材丰富,既有传统的相思恋情,也有感慨身世的佳
作。
他的词作能够深刻地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感伤情调和纤细的感受,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影响深远:秦观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与柳永并称为“秦柳”,
与周邦彦并称为“周秦”,显示出他在婉约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成就最高的之一。
5.风格独特:秦观的词风既有婉约派的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
他
的词作以其柔婉和清丽的风格著称,能够超越传统的审美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
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宋朝秦观——精选推荐

宋朝秦观宋朝秦观 引导语:秦观是北宋⽂学史上的⼀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们在谈到秦观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
评论⼀个作家的艺术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在⽂学史上的地位却是⽆可撼动的。
下⾯是⼩编整理他的简介以及作品,欢迎⼤家阅读学习。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字太虚,号淮海居⼠,别号邗沟居⼠;“苏门四学⼠”之⼀。
汉族,扬州⾼邮(今属江苏)⼈。
北宋⽂学家,北宋词⼈。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与黄庭坚、张⽾、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颇得苏轼赏识。
熙宁⼗⼀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编诗⽂集⼗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推荐,王安⽯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学成就灿然可观。
后于元丰⼋年(1085年)考中进⼠,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徙雷州。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丽⽽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其词⼤多描写男⼥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字⼯巧精细,⾳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
然⽽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有的作品终究⽓格纤弱。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绕孤村”被称做“天⽣的好⾔语”。
秦观词赏析

秦观词赏析善感之心,婉转情词在整个词史上,秦观的词是一颗不太耀眼而迷人的明星。
它细腻的光线不是无穷无尽的,但只有一束光线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它,享受它的温柔与醇厚,它的真诚与深邃,它的非凡之美。
而这正是因为它的主人有一颗多愁善感、细腻的心灵!作为苏轼的得意门生,秦观的政治遭遇也与老师如出一辙,一生坎坷多难。
然而他们的词风却大不一样,秦观笔下抒写的多是哀婉悲凄之情,这样看来他倒更像柳永的弟子。
想来这也是性格的原因。
苏轼乐观开朗,洒脱豁达,善于自我化解人生的苦难,在逆境中也能够随缘自适,因而词风豪放旷达。
秦观则不一样。
他是位天生多情,气格纤弱而敏感的诗人。
再加上仕途坎坷,一贬再贬,脆弱的他,经受不了人生的肆意嘲弄,愈加消沉绝望。
在被贬雷州的时候,竟然自作了《挽词》。
更可惜的是,这不久后秦观就郁郁离世。
可见他对自己的生命是何等绝望。
正是这种气质和性格造就了秦观词的微妙风格。
《冷斋夜谈》曾评论说,“少了爱情旅行,所以它的诗是酸涩的。
”这种“苦涩”是对他的诗歌的最好描述,他的诗歌“让人感到苦涩”,尤其“感人”。
他的诗也因其“委婉”而被视为“少女诗”和“小词”。
然而,他的词不仅仅是诗,悲怆和悲伤已经成为词情的主旋律。
在题材上,他早年只写了更多关于孩子们的柔情,专门写离别的悲伤和离别的仇恨,情绪低落而优雅。
例如,在《丑陋的奴隶》中,“当你晚上醒来时,你没有梦,你的悲伤取决于你的阑尾,露珠是轻而冷的,雨打着芙蓉的眼泪而不干”,这只是一种清晰的悲伤。
然而在被贬之后,以羁旅行役、悲怨伤感为题材,词风更见凄婉悲苦。
王国维称之“变而凄厉矣”。
著名的几句词句有“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人人尽道断肠初。
那堪肠已无。
”如海的愁绪,满江的泪水这些都以夸张的手法来写伤愁,却不让人觉得虚假。
一到飞红万点、飞絮落花时节便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何等伤心的泪水和揪心的愁恨,难怪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
淮海居士秦观:寂寞人间500年

淮海居士秦观:寂寞人间500年秦观起初的性格与他的长相也很搭配,少年时,他“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
读兵家书,乃与意合,谓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
”秦观的家祖是南唐武将出身,他从小也喜欢读兵书,经常与豪侠之士在一起饮酒、游玩。
所以无论从长相还是行为举止上看,秦观都是个慷慨悲歌之人,应该像苏东坡那样,在词赋上走豪放派的路子,那幺,他何以变得多愁善感,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呢?事实上,才华横溢的秦观一生经历十分坎坷,特别是仕途艰险,生活中一次次的困顿、失意使得他从性格到作品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秦观仕途舒心的日子非常短暂,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恩师苏东坡的推荐下,他出任太学博士一职,相当于大学教授。
后来又任职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撰写《神宗实录》,甚是风光。
然而随着苏东坡的仕途失利,他也跟着走下坡路,政治打击和人身攻击一次比一次严重,给他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又一道阴影。
宋哲宗元祐叁年(1088年),秦观在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教授时,曾写下一首《水龙吟》,其中有“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的句子。
这本是一首艳词,居然也成为党争的把柄,被对手斥为“高高在上,岂可以此渎上苍!”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秦观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升迁的机会,不到两个月就以“不检之罪”被弹劾,塬因还是抓住了他词作里的男女情事。
接二连叁的政治迫害,使秦观大受打击,他把字改为了“少游”,表露了淡泊闲适,归隐山林的志向。
然而形势不由人,此时他已难以自主。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更严酷的风暴来临了,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让秦观与边朝华分离的那次被贬。
从此闻名天下的才子,沦为一个地方小吏,秦观的郁闷可想而知。
为了排解心中的愁闷,他常去佛寺与僧人谈禅,并为他们抄写佛经。
然而就是这样,小人们也发挥了狠打落水狗的精神,诬告他妄写佛书,结果再次获罪,被“削秩”,迁移湖南郴州,至此他被朝廷彻底弃置了。
这还远远不是终点,此后秦观又被贬,最终到了广东雷州,与被贬琼州(今海南)的恩师苏东坡已是隔海相望。
秦观诗歌研究

秦观诗歌研究实际上,诗文在北宋时期颇负盛名,尤其是秦诗比起其词作来不仅题材和内容方面更为开阔,其艺术表现也体现了不同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特点。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新党重新上台,开始打压旧党,北宋朝廷党争再次兴起。
苏轼在党争中败落,被贬到惠州,而时任国史院编修的秦观,因为和苏轼交游唱和甚多,因而被认为是“影附苏轼”,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
四月,又因监察御史刘拯的告他增损神宗实录,道贬处州监酒税。
绍圣三年春,因两浙运使胡宗哲罗织罪名,秦观被削秩徙郴州。
绍圣四年春二月,秦观奉诏编管横州。
元符元年夏四月,自郴州移永州。
九月,自横州谪雷州。
元符三年二月,奉诏移英州,行至滕州光华亭,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二岁。
也就是说,从公元1094年被贬到1100年在滕州去世期间,秦观“七年投炎荒,日与山鬼邻”,一路被贬,直到当时最蛮荒的地方——雷州半岛,与被贬琼州的苏轼隔海相望,这段时期被称为秦观的贬谪时期。
中国古代的官员贬谪都是从政治中心往地处偏僻的蛮荒之地贬,秦观亦复如是。
但虽然谪居生活落魄了点,旅途生活劳苦了点,贬谪时期的秦观在领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领域,后人对他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看法和评价与对他之前的作品迥然不同。
对于被贬之前的作品,后人主要注重其中所表现出的婉约清丽的特点,早在秦观在世之时就已经有这种倾向,例如在元祐七年,秦观写了《西城宴集》诗,苏轼就从其中摘出“簾幕千家锦绣垂”一句,讥之为小石调,小石调就是旖旎靡靡之音;在给苏轼的信中也说秦观的诗“清新妩丽,鲍谢似之”。
到了南宋,敖陶孙在《臞翁诗评》中批评道“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此类评论中间影响最大的还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第二十四首说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此说法在几百年间口耳相传,遂成定论。
在论及后期的作品时,婉约清丽自然少不了,但论者从中看出了一个与之前脂粉气十足不同的秦观,或者说看到了秦观性格中严重高古沉郁豪放的一面,而这一性格也很好地反映在其作品之中,吕本中在《吕氏童蒙诗训》中评论到“少游过岭后诗,严重高古,与旧作不同”,朱绍昌在《舟泊海棠桥怀秦太虚》中说他此时“谪客新词有古风”,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谈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论表面上看只适用于词,但联想到秦观的主要作品是词因而评论家可能以词来代替整个文学创作,另外评论家认为秦观“诗似小词”,因而也基本上用词的观点去看诗,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论断加在诗歌之上。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秦观善于通过细腻、婉约的笔触,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深入人心,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表达离别之情。
2. 意象构筑:秦观的词作注重意象的构筑,善于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星辰、银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构筑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世界。
3. 语言优美:秦观的词作语言优美,用词精准,音韵和谐。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 风格婉约:秦观的词作风格婉约,以柔美、细腻见长。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柔婉、含蓄、深沉的美学风貌。
5. 文化底蕴:秦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他善于引经据典,化用前人诗句,使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象构筑、语言优美、风格婉约和文化底蕴等方面。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 秦观
— —
以佛禅诗歌为例
邓 亚 楠
( 西华 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四川 南 充 6 3 7 0 0 9 )
【 摘
风 貌
要】 秦观 的一生与佛教 结下 了不解之缘 。时代 、 家庭 以及 自身人 生经历都 对秦观接受佛禅 思想产生 了重要影 响。
他通晓佛书 , 能够 自如地将佛典和佛教 术语 融入诗歌 , 或是描写禅 家的修行 方式 , 又或是 化佛 理入诗 , 使 其诗歌呈现 出别样 的
一
步 发 展 。 与此 同 时 , 佛家 思 想也 得 到 大力 提 倡 。 自宋 太祖 起 积 极 推行 佛 教 , 太宗 、 真宗 、 仁宗 、 神宗 、 高宗 等 , 都 信 仰 佛 教 。许 多 文 人 学 士 亦 参 禅 学 道 ,
如欧阳修 、 苏轼 、 黄庭坚 、 秦观 等。司马光在《 戏呈 尧夫 》 有“ 近来朝野客 , 无座不谈禅 ” ① 之语 , 可 见 佛
教在 当时 文人 学士 中的影 响 。
也先后 为其作《 高邮长老开 堂疏》 、 《 乾 明开堂疏》 、 《 建隆庆和 尚真赞》 等文 , 并有《 宿乾明方丈》 及《 和显
之长 老 》 等 诗 歌 唱 和 。元 祜 四年 ( 1 0 8 9 ) , 昭庆 圆寂 ,
( 二) 环境 造就 秦 观 生地 高 邮是 佛 教 比较 兴 盛 的 地 方, 早 在
道潜 , 本 名 昙潜 , 苏轼为之改为道潜 , 字参寥 , 又称参寥子 , 云门僧人 , 大觉怀琏法嗣 , 谢世后朝廷 赐 号 妙 总 大 师 。道 潜 是 与 秦 观 交 往 最 频 繁 的 一 位 僧友。秦观出仕之前两次较长时间的漫游 , 他都参 与 其 中 。第 一 次是 熙 宁 九年 ( 1 0 7 6 ) g \ 月至岁暮 , 二 人 与孙 莘老 同游 历 阳惠济院 , 访 昭庆 。一路 浴汤 泉, 游龙 洞 山 , 谒项羽祠 , 历时约百 1 3 之久 , 相 互 唱 和 得诗 三十 余 首 。第 二 次是 元 丰 二 年 ( 1 0 7 9 ) , 从 四
时即随大父就任南康 ( 今江西星子县 ) , 一直在僧舍 住 了 四 五 年 。人 仕 之 前 , 他 还 曾八 上 佛 教 圣 地 金 山。入 仕 后 , 任蔡 州 教 授 时也 曾寄居 僧 坊 , “ 解 鞅 百 无有 , 栖栖 寄僧 坊 ” ② 。在 京期 间 , 他 又一 度寓 居兴 国 寺 浴室 院 , “ 聊移 小榻 就风 廊 , 卧 久衣 巾带佛 香 ” ② 。 被 贬南 迁 之 后 , 他 更 是 常 常 从 佛 门寻 求 精 神 寄 托 , “ 暮 年 更折 节 , 学 佛 得 心要 ” ② 。因此 , 秦 观 一 生 与佛 禅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秦观 为 之作 《 庆禅 师 塔铭 》 , 文 中对 昭庆 的一 生 作 了
详细 的叙述 , 并 自谓与 昭庆禅 师“ 缘 契最深 ” ② 。
唐 朝 前 就 建 有 寺 庙 。高 邮 的乾 明寺 和 醴 泉 寺 是 秦 观经 常 游 览 的寺 庙 , 秦 观 还 曾写 过 《 乾 明 开堂 疏 》 和
【 关键词 l g . 观; 诗歌 ; 佛教
【 中图分类@ 1 1 2 0 7 . 2 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8 8 3 ( 2 0 1 5 ) 0 1 — 0 0 0 6 — 0 4
秦观 , 字太虚 , 后改字少游 , 别号邗沟居士 , 扬 州高 邮( 今江苏高邮 ) 人 。 秦 观 一 生游 历 了许 多著 名 的佛 教 胜 地 , 结 交 了众 多 的 寺 僧 好 友 , 并 创 作 了
《 醴 泉 开 堂疏 》 。所 谓 “ 开堂” 在佛 教语 中 即指 开坛
说 法 。他 的 《 睡 足轩 二首 》 其一首联云 : “ 长 年 忧 患
百端慵 , 开斥 僧 坊 颇 有 功 。 ” 曾为醴泉寺作开堂疏这一事 。可见秦观 和寺 庙 的关 系是 非常 密切 的。 秦观生长在一个 “ 世崇佛 氏” ② 的 家庭 , 出 生 之
( 三) 交往 经 历
1 . 寺僧 禅 师 的影 响
佛 教 自东汉 初 年 明帝 时期传 人 中 国后 , 历 经 二
秦 观 一生 交 往 的寺 僧 禅师 有 昭庆 、 道潜 、 元净 、 平 阁黎 、 佛 印等 , 其 中与前 三位 最为 密切 。 昭庆 , 字显之 , 临济宗 僧人 , 黄 龙 慧 南 禅 师 法 嗣 。他 与 秦 观 家 为 世 交 , 是 与 秦 观交 往 最 早 、 对 其 佛 学 影 响最 大 的一 位 僧 人 。秦 观 文 章 中提 及 的庆 禅师 、 庆和 尚、 漳南道人 、 显之禅老 、 显 之 长 老等 皆 指 昭庆 。 昭庆 所住 乾 明寺 由高 邮 士绅 集 资兴 建 , 秦 观岳父 徐成 甫 “ 为檀越 首 ” ② , 是最 大 的资助 者 。秦观
不 少 佛 禅 诗 歌 。 当 秦 观处 于人 生 被 放 逐 的这 段 最
痛苦 的 时期 , 佛 禅 思想 从 精 神 上给 予 了他 莫 大 的安
慰。
一
、
秦观的佛禅因缘
秦观的一生与佛禅的关系牵连不断 , 他对佛禅 思 想 的接 受主要 来 自以下 几个 方 面 的影响 :
( 一) 时代 氛 围
了知诸法性寂灭如鸟飞空无有秦观以飞鸟入诗则是想要表明世上所有事物都处于连续不断的刹那生灭过程中没有常住不变的固定自性都是不可执着的而当前时局党争犹如触蛮之争因此不如归去唯有寂灭才是一邓亚楠
第2 7 卷第1 期
2 0 1 5 年3 月
西昌学院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i c h a n g C o l l e g e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Ma r 2 01 5
千 多年 , 与我 国 的传 统 文 化 相 互 碰 撞 、 磨 合 以 致 融 合, 最 终 实 现佛 教 的 中国化 并 渗透 到 中国社 会 的各
个 领 域 。北 宋 在 思想 文 化方 面是 一个 较 为 开放 、 活
跃 的 时代 , 传 统 的儒 家 思 想 作 为 立 国之 本 , 得 到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