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汇编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0字5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500字5篇“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而《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五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500字,希望大家宠爱!《二十四孝图》读后感范文500字一中国人通常说:“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这句古话的深刻含义。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还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受行孝的故事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主要故事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涌泉跃鲤》等,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涌泉跃鲤》了,我给大家讲讲吧。
姜诗夫妇知道婆婆喜喝长江水,爱吃鱼。
但长江离他们家有六七里路远,一次因风大,妻子庞氏接水许久不回,姜诗怀疑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门,庞氏没有走远,她在邻居家昼夜辛勤织布,把挣到的钱托人送给婆婆,后来婆婆知道后,便把庞氏接回来,上天感动,涌进了一口长江水,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跃出,夫妻两人再也不用去江边了。
这个尽孝故事看完后,我特殊感动,因为姜诗和庞氏两人每天都要来回走十三四里远,可是他们都没有怨言。
庞氏就算被逐出家门也会吃苦挣钱孝敬婆婆。
我也很自责,别人想尽方法孝顺自己的家人,如今的我却还不知道该怎样孝顺家人。
自从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就知道了不应当在家里发脾气,让家人绝望,应当为家人着想,懂得孝心。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观看一个老人帮孙子背着一个书包,说:“快回去做作业!”那个孩子不理睬,在旁边放鞭炮,老人皱着眉,叹了口气。
看到这,我觉得那个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学习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让老人绝望。
假如你能带给家人快乐,让他们生活美妙,也相当于是尽了自己的孝心。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一个人假如不孝顺,他更不会宠爱自然,宠爱祖国,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7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7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先来说说什么是《二十四孝图》吧:它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着重描写了他对"郭巨埋儿“的反感。
也难怪,郭巨竟然为了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挖坑要埋刚生下来的孩子,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这是多么迂腐的行为啊百善孝为先,但是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尽对母亲的那份“孝心”,不能说是“善”。
他这么做一来是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来陷老母于不仁。
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
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小时候我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现在终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看了《二十四孝图》我心中不免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的父亲也学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还算比较宽裕,这还是落不到我头上的。
要知道我父亲也是一个孝子,但是他不是那种“愚孝”。
他每晚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奶奶,为她老人家做做家务捶捶背。
这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是奶奶能体会到爸爸的关怀。
“孝”字是放在心中,用心去书写。
而不是整天挂在嘴边,甚至牺牲家庭去尽责。
如果能成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这才是作为一个母亲最希望他儿子做的。
其实婆媳关系的破裂的主要责任应该归罪于儿子。
如果儿子能在中间起到桥梁作用,婆媳应该会相处得很融洽才是。
尽孝的方式不止一种,只是看你会不会罢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孝敬父母》读后感7篇

《孝敬父母》读后感7篇《孝敬父母》读后感篇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亲,总感到自己未尽到儿子的责任。
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回家,途经家乡,顺道探望探望在床的母亲,他的母亲得知儿子回来时,忙叫人把她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底下,不想让陈毅知道。
陈毅发现了,执意要给母亲洗裤子。
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永远是您的儿子,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我给你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我,莫说我帮父母洗衣服,我的衣服还是父母给我洗,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给我做好,想到这些我感到很惭愧。
读完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高尚品质肃然起敬。
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所以我在家经常乱发脾气。
妈妈辛苦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我却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看到别人有好玩的玩具,争吵着要买;家里的事情不让我做,就连我的错房间也要爸爸妈妈收拾;每逢周末,我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
简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父母,而我们呢要这要那,却从不体贴、关心父母。
我们要向陈毅爷爷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懂事的孩子,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读后感篇2我今天读了中外美德故事《孝敬父母的子路》。
子路有许多优点,其中孝敬父母的优点让我很难忘!子路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学生。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连米都买不起,全家只能靠挖野菜度日。
一年的春节,村子里家家都飘出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可是子路一家却连下锅的米都没有,更不要说肉香了。
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米饭,他决定到一百多里的亲戚家去借米。
一百多里,多么惊人的数字!开车都要一个小时,更何况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子路只能步行去借米。
父母叫他不要去,可是为了不让父母挨饿,子路坚持要去。
2023年《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篇

2023年《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美德是中国的一种伟大精神。
最近我阅读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节感人,让人不禁被他们的孝道所感动,心中油然升腾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亲尝汤药》和《弃官寻母》。
《亲尝汤药》主要讲述了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怠慢。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以便母亲随时照用,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人丁兴旺,使西汉十分发达。
汉文帝作为一位皇帝如此孝顺,怎能不让人敬佩。
他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都忙,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重要,我们都不能对父母不闻不问。
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远,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
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一声嘘寒问暖,足以抚慰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朱寿昌做官后,行四方寻找母亲。
找到线索之后,他便弃官寻母。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和母亲相遇了。
多么感人的孝子啊!这时一个声音在脑海中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一个孝子吗?”“当然,可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冲着妈妈发脾气,让妈妈很生气。
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两包薯片,准备明天吃。
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妈妈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
我很生气,对妈妈大吼道:“你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赔我。
”“儿子,薯片这种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营养又好吃的鸡蛋,你快起来吃吧。
”“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赔我的薯片。
”就这样我闹得妈妈很头疼。
现在想想真惭愧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发育,让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冲她发脾气。
就算是又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我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啊!我以后一定孝顺父母,一定不让父母操心,更不能让他们生气。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人们必须有的精神品质。
2024年二十四孝读后感(15篇)

二十四孝读后感(15篇)二十四孝读后感1今日无事所以多读了几遍,《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的书谈起,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是先高兴,高兴之余接着是扫兴,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以前妄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从“我”的心底消失了的感受。
从__字字句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孝道的虚伪。
__中重点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孝道的故事,指责了封建社会孝道残酷,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从__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二十四孝读后感2我们自打开始受教育,就知道“孝”是一种好品德,我们要做到孝。
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
《二十四孝故事》,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孝”之天子的孝行,更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孝”的含义,并深刻的做到孝。
“孝”有很多种,可以用自身去做孝,做事表达孝,容忍表示孝。
假如你做到了“孝”,天必有眼,奇迹出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孝一孝有何难?就算父母对我们不佳,也应孝。
这种宽之孝道,定会感动父母,感化他人,孝感动天,不是吗?二十四孝读后感3我一直以为《二十四孝》里的那些人好伟大,读了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后,我才发觉那些人太虚伪了。
比如春秋末期楚国人,老菜,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有那个必要吗?一个老头子......实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说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儿无论身体再怎么健康,都应该好好养老,都不应该......我跟鲁迅有共同的观点,那个《卧冰求鲤》,真是的,做个孝子那么难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
别说捉鲤鱼而鲤鱼没求着,自己反掉进了河里,丢了小命......实在让人气愤的是那郭巨,这人真是的,我怀疑他是生出来就那么大,没当过小孩,为了他娘亲,竟然要埋了他亲生儿子,还说什么“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恶母。
封建时代的“孝”在我看来,纯粹瞎说!伤天害理!二十四孝读后感4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
读《孝敬父母》有感_小学作文

读《孝敬父母》有感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读《孝敬父母》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计其数。
陈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陈毅是个元帅,平时很忙。
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瘫痪在床的母亲。
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陈毅进家门前,母亲把尿裤扔掉了床下。
陈毅进家门后,问母亲:“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只能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
陈毅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有公务在身,却不忘自己的母亲。
百忙抽空给母亲洗尿裤。
从这件小事,我看出来陈毅是个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更别说照顾父母了。
从此以后我希望做个孝顺父母,懂得照顾父母的好孩子。
同学们,我发誓要做个对父母恭敬、孝顺的人。
那你能做到吗?。
孝敬父母的读后感

最新孝敬父母的读后感最新有关孝敬父母的读后感范文三篇导语:我们生活在一个快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父母给予我们的最多。
首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供我们学习,给我们温暖。
我们将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敬我们的父母呢?下面了最新有关孝敬父母的范文三篇,欢送参考借鉴!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计其数。
陈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陈毅是个元帅,平时很忙。
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瘫痪在床的母亲。
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陈毅进家门前,母亲把尿裤扔掉了床下。
陈毅进家门后,问母亲:“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只能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
陈毅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有公务在身,却不忘自己的母亲。
百忙抽空给母亲洗尿裤。
从这件小事,我看出来陈毅是个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更别说照顾父母了。
从此以后我希望做个孝顺父母,懂得照顾父母的好孩子。
同学们,我发誓要做个对父母恭敬、孝顺的人。
那你能做到吗?我今天读了中外美德故事《孝敬父母的子路》。
子路有许多优点,其中孝敬父母的优点让我很难忘!子路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学生。
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连米都买不起,全家只能靠挖野菜度日。
一年的春节,村子里家家都飘出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可是子路一家却连下锅的米都没有,更不要说肉香了。
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米饭,他决定到一百多里的亲戚家去借米。
一百多里,多么惊人的数字!开车都要一个小时,更何况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子路只能步行去借米。
最新-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彩26篇)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彩26篇)你看过《新二十四孝》这本书吗?它是一本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书。
书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今日无事所以多读了几遍,《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的书谈起,回忆了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是先高兴,高兴之余接着是扫兴,知道了“孝”有如此之难,以前妄想做孝子的计划,也彻底从“我”的心底消失了的感受。
从文章字字句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孝道的虚伪。
文章中重点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孝道的`故事,指责了封建社会孝道残酷,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的强烈抨击。
24孝观后感400字2在周末,我读了24孝故事,有了深深的触动。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那《采桑救母》了。
故事说:在某朝,有一孝子,为了逃避这民不聊生,而又常闹旱灾的地方,背着母亲去逃荒。
他们来到荒山岭,母亲便饿了,对儿子说:儿啊,娘老啦,走不动了,我一个老骨头了,不想连累你。
你到了县城,就享福了,你就别管我了!那怎么行!“儿答道。
”儿乃娘生,怎能舍娘而去?您等着,我这就找吃的去!儿子说完就走。
他来到一棵桑树下,看见些桑葚,便高兴起来,一边采集,一边说:娘有救了。
就在他说话时两个强盗蹦了出来,张口便要钱,他大叫道,“我真的没有钱!"一个强盗看了看他身上,对另一个说:“大哥,这小子一根毛都没有。
”强盗老大问:“你是谁来干嘛?”那人把前因后果都说了一番,啷个强盗感动了,便把午餐给了他,并把它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这个人竟用孝心感动了恶人,这是不可思议的,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心能感化世间万物,我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越活越年轻!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在鲁迅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我们来看看下文。
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一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
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很繁忙,长期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尽做儿子的责任。
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径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
他母亲得知儿子马上要回来了,就忙叫人把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愿让儿子知道,以免使儿子的尊严受到影响。
后来,陈毅发现了那条尿湿的裤子,执意要帮母亲去洗。
当我读到:母亲坚决不让,可陈毅却说“不管我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都是我的母亲。
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那个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自己。
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了,我就连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妈妈洗,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读完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质肃然起敬。
《三字经》里曾提到过:“孝于亲,所当执。
”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这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多辛苦啊!我们这些后代子孙难道就不应该好好回报他们吗?!黄香从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热时,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严寒时,以身为父亲温暖被子。
大家想想,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况我们这些少先队员
呢?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做他们的榜样啊!可我们,一个个,都是娇贵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个个,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爸爸妈妈含我们在嘴里怕化了,捧我们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们都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多不好啊!爸爸妈妈煮了白米饭,而我们却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别人有了漂亮的东西,我们就吵着要买,爸爸妈妈拗不过我们,只好依着我们;家里的活用不着我们亲自动手,爸爸妈妈自己会干的;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爸爸妈妈也会帮我们收拾干净;每逢周末,吵着让家长带我们上公园玩,丝毫不顾他们的感受,家长只好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陪我们,我们简直成了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们怎么能跟陈毅比呢?
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孝顺父母,而我们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来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
有时候,我们心情一不好还跟爸爸妈妈吵架、顶嘴,真是不应该啊!我们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后在家再也不跟父母发脾气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自己做,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再也不劳烦他们,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好好报答他们,是吗?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做他们的“得意小帮手”,好吗?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那什么是孝呢?以前我对孝的感觉是那样的抽象、空洞、不理解,自从我在作文选上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我对孝有了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
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回来,途经家乡,便顺道探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
当他母亲得知儿子要回来时,忙叫人把自己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想让陈毅知道。
陈毅发现了,执意要去洗裤子。
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
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我,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就连自己的衣服都要妈妈洗,想起来真惭愧。
我被陈毅孝敬父母的行为所感动。
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经常在家里撒娇。
妈妈煮了米饭我却要吃点心;看见人家有漂亮东西就吵着要买;房间都是妈妈整理的。
我在家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公主”。
读完全文,我的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父母,而我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不体贴关心一下父母。
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撒娇了,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关心长辈的好孩子,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孝敬父母课文的读后感三孝敬父母是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事例不胜枚举。
今天我在图书馆阅读了《孝敬父母》,读完后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陈毅的男孩,虽然母亲身体残疾,但一家人幸福温馨,生活平静如水、快乐如常。
可一天父亲突然遭遇车祸,按部就班的日子被打破了,一夜之间全家的负担都压在了陈毅还稚嫩的肩头,小小的他面对生活变故,丝毫不畏惧,擦干脸上的泪水,承担起照顾爸爸妈妈的重任,父亲一时生活不能自理,陈毅首先就学会做饭、喂饭,还给爸爸换尿盆。
放学后他先跑步上山采药,积攒很多后拿到县城去卖,换来学费和生活费。
有一次,陈毅的爸爸尿湿了裤子,爸爸不想让儿子洗,就把脏裤子藏了起来,可心细的陈毅发现后一边“数落”爸爸,一边快速刷洗裤子,爸爸眼含泪水,陈毅却心满意足地笑了。
看到陈毅的孝心,我的内心被感动了。
《三字经》中有:孝于亲,所当执。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辛苦养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回报父母最好的就是孝顺,不是嘴上的空谈,而是落在实际行动上。
也许不是每个爸爸妈妈都需要我们在床前照理,但爸爸妈妈上班一天回到家中,一杯热茶、一声清脆的问好、给已经很疲惫的妈妈捶背敲腿、协助爸爸妈妈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学好每一门功课以优异的成绩让爸爸妈妈开心、不顶撞爸爸妈妈、遵守社会公德,诸如此类的行动一样是孝心的体现,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生,在校严格执行校规,
在家体贴父母,有礼貌有知识,同样是爸爸妈妈的“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