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感想
孝敬父母心得体会

孝敬父母心得体会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要求。
我个人在孝敬父母方面的体会是:
1. 理解和尊重:孝敬父母首先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
即使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也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去沟通和表达。
2. 关心和照顾:孝敬父母也包括关心和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询问他们的近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照顾。
3. 陪伴和倾听: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情感上的陪伴和倾听。
我们应该主动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扰,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4. 学习和进步: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家庭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样不仅可以孝敬父母,也可以为将来做好养老准备。
5. 敬老尊贤:我们应该培养尊重老人和优秀人才的意识,不仅仅是对父母,还包括对其他长辈和社会贤者的尊敬。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出对长者的敬意和敬仰。
总的来说,我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道德底线和情感责任,我们应该用心对待,用行动去实践,让孝敬父母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到延续和发扬。
2023孝敬父母心得体会(精选12篇)

2023孝敬父母心得体会(精选12篇)孝敬父母心得体会篇1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因素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给父母增添了一种负担,然而,父母对我们是无私的、慷慨的,他们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
小时候,我们把这当成天经地义,因为我们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
现在,我们长大了,是否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呢?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导师,我们孝敬父母的同时,也应懂得去与父母交流,假若我们不善于去与父母交流,父母会总把我们当作小孩儿去对待,不放心让我们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
如果我们经常性的与父母交流自己的生活体会,学习经验,同时也听听父母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发表我们对一些事的看法,我们将会在这种交谈中增长见识,扩充经验,父母也会看到我们的成熟,理解我们的想法,也愈加温暖了。
孝敬父母心得体会篇2从上次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启动到现在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变懂事了。
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爸爸妈妈每天都早出晚归,每日没夜的工作,原来都是为了挣钱养家,供我上学。
而妈妈除了挣钱之外还要给我们洗衣服做饭,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是妈妈一个人承担。
可我却不但没帮妈妈干活还经常跟妈妈生气。
自从开了孝敬父母实践活动,我似乎懂事了许多,我主动帮妈妈刷碗,因为只要我帮妈妈做一点儿,妈妈就会少做许多。
我现在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房,帮爸爸妈妈叠被子等。
父母很高兴的说我懂事了。
确实,做为一名小学生,更应该牢记“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我们的父母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特别希望孩子能够懂事,只要我们做一小件家务,父母都会非常欣喜,非常开心。
弟子规孝敬父母篇感想

弟子规孝敬父母篇感想“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而《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篇,则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当我深入研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内心深受触动,也有了许多的感想。
《弟子规》开篇便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简单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迅速回应,而不是拖延或者装作没听见。
想想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因为沉迷于手机或者其他事情,而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呢?当父母给我们安排任务或者吩咐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去做,而不是偷懒或者找借口推脱。
这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和顺从,也是孝道的开始。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聆听。
即使有时候他们的观点可能与我们不同,或者我们认为他们不了解情况,但我们也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抵触的情绪。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他们有着比我们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当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顶嘴或者反抗。
要知道,父母的责备往往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或者偏离了正道,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改正错误,变得更好。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告诉我们要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照顾他们的身体。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要为父母温暖床铺;在炎热的夏天,要为他们扇凉床铺。
每天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为他们铺好被褥,让他们能够安心入睡。
这种关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它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牵挂,让他们知道我们时刻都在想着他们。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如此细致,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关心,比如为父母做一顿饭、陪他们聊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等等。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当我们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我们的去向,以免他们担心;当我们回来的时候,也要及时向他们禀报,让他们放心。
我们的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不定而担忧。
2023年《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篇

2023年《二十四孝图》读后感9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美德是中国的一种伟大精神。
最近我阅读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节感人,让人不禁被他们的孝道所感动,心中油然升腾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个孝敬父母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亲尝汤药》和《弃官寻母》。
《亲尝汤药》主要讲述了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怠慢。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以便母亲随时照用,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人丁兴旺,使西汉十分发达。
汉文帝作为一位皇帝如此孝顺,怎能不让人敬佩。
他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都忙,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重要,我们都不能对父母不闻不问。
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远,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
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一声嘘寒问暖,足以抚慰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朱寿昌做官后,行四方寻找母亲。
找到线索之后,他便弃官寻母。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和母亲相遇了。
多么感人的孝子啊!这时一个声音在脑海中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一个孝子吗?”“当然,可是有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小事,冲着妈妈发脾气,让妈妈很生气。
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两包薯片,准备明天吃。
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妈妈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
我很生气,对妈妈大吼道:“你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赔我。
”“儿子,薯片这种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营养又好吃的鸡蛋,你快起来吃吧。
”“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赔我的薯片。
”就这样我闹得妈妈很头疼。
现在想想真惭愧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发育,让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冲她发脾气。
就算是又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我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啊!我以后一定孝顺父母,一定不让父母操心,更不能让他们生气。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人们必须有的精神品质。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格言中的精髓之一。
在我国古代,孝敬父母是一个人优秀品质和德行的象征。
孝道不仅是古人崇尚的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
孝道具体表现在对父母的孝顺、尊敬和照顾方面。
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子女都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孝敬父母。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尽量满足父母的生活需求,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同时,在精神上,我们要尊重父母,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孝敬父母。
在自己家庭中,我也努力践行着孝道。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我都尽力给予父母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面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感动。
我深知承受和回报父母的孝敬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所以,我尽量做到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也尽量保持和父母的良好沟通,虽然有时有意见不合,但通过理性、平和的交流,我们能够互相理解,更好地处理问题。
通过实践和体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孝道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孝道不仅关乎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孝顺父母的道德风尚,就无法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而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践行孝道,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除了个人层面,我也能够从历史文化中体会到孝道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存在,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在传统农村社会中,孝道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会对父母充满敬畏之心,强调子女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在古代,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孝道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因为只有每个人都能践行孝道,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我看来,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更是一种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负责任态度。
二十四孝读后感(精选5篇)

二十四孝读后感二十四孝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十四孝读后感1《二十四孝》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24位孝顺父母的故事。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喝汤药”和“弃官寻母”。
《品汤药》主要讲述了文帝以仁、孝之名的故事。
他的母亲病了三年,他常常忍不住看着自己的眼睛和衣服,这样他的母亲可以随时使用它们。
他先尝了尝母亲喝的汤和药,然后才让她吃。
在他执政的24年里,他强调德治,提倡礼仪,使西汉非常繁荣。
作为一个皇帝,汉文帝是如此的孝顺。
他怎么能不受人钦佩呢?他也让我明白,无论一个人有多忙,无论他的事业有多重要,我们都不能忽视父母。
不管你工作多忙,不管你走多远,你都应该关心你的父母,经常回家看看。
其实,父母并不想要太多,一声呼唤温暖,就足以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生母嫉妒,不得不再婚。
五十年来,他的母亲和儿子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朱寿昌当官后,四处寻找母亲。
找到线索后,他放弃了官职去找他的母亲。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见到了母亲。
多么孝顺的儿子啊!这时,一个声音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个孝顺的儿子吗?”“当然,但有时……”有时我会很沮丧。
二十四孝读后感2今天,我读完了二十四孝,发现里面全是孝子,还发现原来古代有这么多孝子,我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孝顺。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说起想吃鲜鲤鱼。
弟子规孝敬父母篇感想

弟子规孝敬父母篇感想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全文有三十六篇,涵盖了许多道德和行为准则。
其中,孝敬父母篇是弟子规的开篇之作。
这篇文章教导人们要尊敬、孝敬父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
在读完《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篇后,我深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孝顺的重要性。
《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篇通篇强调了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文章中提到,父母是我们的根基,无论他们有缺点还是优点,都应当敬重和感恩。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尽管父母可能会有时对我们的要求比较严厉,但他们的目的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和关心。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弟子规》中提到,我们应当帮助父母家务劳动,如搬运、打扫、煮饭等等。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当妈妈在家里忙碌时,我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从来没有主动去帮助过。
现在我明白了,孝顺的表现并不仅仅是口头的赞美和空洞的话语,更需要我们去实际行动中去体现。
孝顺还表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弟子规》中提到,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谦和有礼的态度,对父母彬彬有礼。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自己的一些过错,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父母大声喧哗,甚至说一些不敬之语。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后悔,我应该更加尊重他们,并且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们交流。
弟子规孝敬父母的篇章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我开始更加关注父母的需要和感受,主动向他们提供帮助和关怀。
我意识到,尽管他们已经年迈,但他们还是为了我付出了很多。
作为他们的子女,我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且对他们尽孝。
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尊敬和孝顺的重要性。
尊敬父母并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行为,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激和珍惜。
过去我可能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但经过读完《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篇,我认识到应该更加关注家庭关系,更加孝顺父母。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弟子规》中的孝敬父母篇,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8篇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鲁迅先生写的很多__都带有讽刺意义,这篇《二十四孝图》也不例外。
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孝”做为百善之首,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孝子的故事,而鲁迅先生的这篇__却颇有深意,耐人寻味。
鲁迅先生写这篇__的时候正处于白话文与文言文的交替的时期,可当时的中国但凡需要变革就会有一群“正人君子”和“绅士”们跳出来抵触,“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鲁迅先生不止一次的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那些企图阻止中国前进和变革的人的愤恨,他渴望中国进步,更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接受全新的知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他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得到全面的改革,而第一步就是推广白话文,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读到更多的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仿佛可以体会鲁迅先生的愤慨和期许,他想通过自己手中的笔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天空。
整篇__写的是《二十四孝图》,乍一看,这应该是一本颂扬孝道的书吧,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对这些所谓的孝子故事却是十分反感的,尤其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
……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装佯,侮辱了孩子。
”我的脑子里似乎也闪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个满头华发的老爷爷,却穿着小孩子的衣服,躺在耄耋之年的母亲的怀里,母亲手上还拿着“摇咕咚”,那场景着实让人可笑。
“”郭巨埋儿“就更让我不能理解了,郭巨因为母亲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为了对母行孝,就永定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供养母亲,当挖地三尺多时,发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着: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司不能夺,民不能取。
这故事乍一看,觉得匪夷所思,为了养母亲竟然要埋了自己的儿子,埋着埋着竟然还挖出坛金子,可细读后我才了解鲁迅先生的用意,《二十四孝图》上的故事看似都是颂扬孝道,劝人为善的,可实际上这些故事全都是封建社会用来禁锢老百姓思想的工具,“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者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敬父母的感想
孝为人之根本,为人不能忘本,要饮水思源。
父母千辛万苦的养育之恩大于天,父母对儿女刻骨铭心的爱深于海,父母对子女寄予无限的希望长于路,这种大于天,深于海,长于路的亲恩,理当刻骨铭心使人永世难忘。
故有孝才有德,有孝才有忠,有孝才有仁义诚信。
孝是测量人品高低的标志,也是人生品德的基石。
我们学校开展了“我向长辈献孝心”活动,让我们回家的时候向家长献孝心。
放假前我在南宁买了围巾给爸爸和芦荟胶给妈妈。
冬天爸爸出门脖子都是空空的,开车去上班一定会冷的,希望他带围巾能暖和些。
妈妈每到冬天,脚趾头都会生冻疮,那一定很难受的,我听同学介绍说芦荟胶对治疗冻疮很好,就买了一盒给妈妈。
当我给爸爸妈妈端茶倒水、垂腿梳头的时候,爸爸妈妈是那么的高兴,心里的喜悦都从脸上写了出来。
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哭了,那是亲情的呼唤。
在寒假的时候我还学做菜了,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开始学做饭,自己煮的饭就是特别香,虽然做的菜不是很好吃。
我爸教了我一个煮饭的小秘诀,在煮饭的米中放几滴清油煮出来的饭特别香。
我爸还教我煮三杯鸡了,这是他最拿手的菜。
虽然我整天都煮不出我爸的味道,但是我爸整天鼓励我,慢慢学,以后一定能煮好的。
人人都知道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学会了感恩这至亲的亲人。
在这个世界,父母是最疼爱我的人,是父
母赋予我血肉之躯,养育我长大,又教会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做一个有用的人。
父爱是山,伟大坚实而又广博,他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母爱是海,温暖无私而又细腻,你教会了我们如何用爱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点滴。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
如果人类应该友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
所以说孝敬,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
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