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合集下载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冬季利用温 室效应,使 蔬菜具有合 适的生长环 境,增强光 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
温室的保温原理
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 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 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 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
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大量砍伐森林
措 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氢能、水能、太 施: 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等。
在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们也要吸进O2,呼出CO2
煤、石油和天然气燃料燃烧时也需要O2
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败、动植物尸 体的分解等也需要O2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O2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
3、哪动些物过摄程取可植使物绿制色造植的物有转机化物成时二,氧吸化收碳了?碳元素。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枯枝败叶腐败 4、动动物物在的哪呼一吸生作理用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练一练
C 1、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环 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增加了大气 中二氧化碳 的量,从而 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 衡,致使大 气温室效应 增强,从而 导致全球气 候变暖并引 起一系列的 后果。
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9日 11:06
前几年,一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地球被洪水淹
没的场面。 今天,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图瓦卢真的就将面临这样的问 题。根据该国气象部门发出的警告,今明两天,由于新月的影响,该国 周围水域将出现罕见大潮,图瓦卢极有可能被海水吞没。 图瓦卢由9个 环形小珊瑚岛组成,海拔都在4.5米以下。最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的上 升,海平面提高,它随时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三、温室效应
学以致用: 利用碳的循环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温室 效应的加剧?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和利用燃料,寻找新 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和植被,制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 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本节小结
自 然 界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光合作用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 植物光合作用 。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生物呼吸作用

(2) 各种燃烧现象

(3)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现象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光
二氧化碳+水 叶绿素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 然 界 中 的 碳 、 氧 循 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 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 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在自然界中,生物在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
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 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讨论:
1.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呆久了,会有什么感觉?
2.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 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 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1. 碳循环的概念与过程
- 碳循环是指碳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循环过程。
- 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碳循环和氧循环相关的视频,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在线工具,如虚拟实验室、在线知识库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碳循环和氧循环,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提高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同时,通过关注碳氧平衡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十.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碳循环、氧循环、碳氧平衡、碳循环和氧循环之间的关系。
- 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碳汇、碳中和。
- 句: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碳氧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如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影响气候的变化等。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态系统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其次,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可能对实验步骤不够熟悉,或者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指导和训练。
c. 燃烧过程中,碳和氧如何相互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5)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请举例说明。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大量种植树木
c. 推广绿色出行
d.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解释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概念,并简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总结方面,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积极的。学生们通过学习,对碳循环和氧循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掌握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基本过程,还了解到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学生们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碳循环和氧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减少碳排放
总结词
减少碳排放是保护氧循环和碳循环的 关键措施之一,需要从源头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
1.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
2. 发展清洁能源
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替代化石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
3. 低碳生活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汽车使用、 节约用电等,从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 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结词
1. 科技创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保护氧循环和碳循环 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碳 排放。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研发 更高效的发动机、照明设备等。
2和实施能效标准,要求产品或建筑达 到一定的能效指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测 、分析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氧循环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活动对氧循环产生了显著影响。
氧循环的过程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和水生藻类利用太阳 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 糖,并释放氧气。这是氧气的
主要来源。
呼吸作用
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 消耗氧气,将葡萄糖氧化成二 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人为产生氧 气的过程,同时释放大量的二 氧化碳。
人类活动对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影 响,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 加,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
题。
生态系统破坏
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失衡, 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枯竭
过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自然资源的 消耗,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
05
CHAPTER
如何保护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要点详解知识点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循环的含义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而增加,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

2.氧气的产生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的消耗途径(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被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4)另外还有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要消耗氧气。

4.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模型图例1 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也有重大意义。

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通过()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C.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循环的含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生物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来的数量大致相等。

2.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3.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4.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破坏碳在自然界的平衡。

例2 下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过程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知识点3 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4)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入水和二氧 化碳,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 物需要,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
自然界氧循环的意义:氧气不断 的被消耗,又不断的产生,实现 物质之间转化和循环、平衡,使 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不 变。这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①根据氧的循环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 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在一个门窗紧密的房间里呆久了,人 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②鱼缸内养的鱼多了,鱼会上浮,甚至 死亡,为什么?
③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 气含量增加?
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能 有效增加水中氧气含量?请设 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在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 要有哪些?消耗氧气的途径主 要是什么?
根据课本图2-60解答。
生物呼吸 请将左边的方框补充完整。
物质燃烧
O2
CO2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O2 光合作用
CO2 O2 呼吸作用
物质燃烧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过程: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 化碳重返大气,
B、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 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C、矿物燃烧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ຫໍສະໝຸດ 也需 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个增长不能全归罪于臭氧缺失和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增多, 但有证据表明二者是相关的。科学家估计臭氧每减少1%, 人类得皮肤癌的可能性就增加3%。 虽然天气状况和氯氟 碳化合物(氯氟碳化合物(CFCs))共同导致了南极上空臭氧层 变薄,但是氯氟碳化合物(CFCs)多是在北纬地区释放的— 主要是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北美—它们是引起全球臭氧 密集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快速回答以下两幅图 各是什么物质在地球上 的循环? ——水循环
请快速回答以下两幅图 各是什么物质在地球上 的循环? ——氧循环
O3 大气中的O2 光合作用 CO2 呼吸作用
物质燃烧
地球上还有类似的物 质循环吗?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 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 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 成的。
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讨论
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滥砍滥伐而急剧减 少,使大气中二 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
4、动物在哪一生理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练一练
1、 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 CO2的循环 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C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 B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 料 D、植树造林
图瓦卢为什么会遭遇 这样的灾害?
2. 碳循环的破坏
实验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会产生 温室效应?
感受什么是温室效应
取二只塑料杯,各装一半的清水,在一只杯上盖 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在太阳下晒 1小时左右, 分别测量水温,进行比较。
测量水温:盖有玻璃片的 __________杯水的温度较高.
解释原因:太阳光透过杯口的玻璃后,会使杯内的水
造成温室效应 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 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温室效应
你是否记得:温室效应对地 球所带来的后果?
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 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 淹没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 衡铁破坏. 3、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
前几年,一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地球被洪水淹 没的场面。 今天,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国图瓦卢真的就将面临这样的问
题。根据该国气象部门发出的警告,今明两天,由于新月的影响,该国 周围水域将出现罕见大潮,图瓦卢极有可能被海水吞没。 图瓦卢由 9个 环形小珊瑚岛组成,海拔都在 4.5米以下。最近几年,随着地球气温的上 升,海平面提高,它随时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2000年,图瓦卢就遭遇了一次 灭顶之灾。当时,该国的海平面上 升超过 3米,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淹 没,低洼处的房屋全部没顶。图瓦卢
E
赤道
1500
政府曾多次向全世界发出紧急求救信 号,并曾经考虑在邻近的国家购买土 地,另建一个新的国家。但图瓦卢太
穷,拿不出钱来置地,只有举国移民。两年来,已经 有 3千多人移居到了新西兰,剩下 还有九千多人等着搬迁。
面温度升高,而杯内的水的反射却很少能 穿透玻璃 ,这就是温室原理.
你能说说反季蔬菜的生产原理吗?
绿色植物
透明玻璃 冬季利用温 室效应,使 蔬菜具有合 适的生长环 境,增强光 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
温室的保温原理 土壤
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 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 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三 、 自 然 界 中 碳 的 循 环
请在图中方框内 填入合适名词
CO2 呼吸作用
CO2
呼吸 光合作用
死亡的生物
你能得到 哪些信息?
水生植物
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腐败生物
煤 石油和天然气
一、碳循环途径
有机 植物呼吸 1、CO2→光合 ____作用→ ____物→ _______作用→CO2 有机 光合 动物 2、CO2→___作用→ ___物→ ___吸收→体内
氧化→CO2 有机 3、CO2→_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尸体→微 光合 生物分解→CO2
有机 光合 4、CO2→___作用→ ____物→动植物残体→地下 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什么被消耗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 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 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 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 加是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请你设计一个科学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 实验仪器:相同两只塑料瓶、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要求:写出简明的实验步骤。
将两只塑料瓶中分别标上记号:甲、乙,在甲、乙中分 别装满空气和二氧化碳,塞上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在水平位置各放入一滴红墨水,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下 (如同一地点的太阳下或灯光下照射),观察玻璃导管 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如果发现乙瓶中红墨水向外移动 得快,则可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碳循环
讨论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 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演 稿
示 1

2 3 后 等
大屰夻
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9日 11:06
③控制人口激增。
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动物摄取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时,吸收了碳元素。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枯枝败叶腐败
如图显示了自 然界中和一个 简单的碳循环 过程,根据图 中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透明玻璃 绿色植物
土壤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么玻 璃是什么?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 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成因:
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太 阳的光能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 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 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 有保温作用。
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氢能、水能、太阳能等不产生二氧化碳 措施: 的燃料等。
怎样防止 温室效应?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 燃烧,合理开发、 合理利用燃料,寻 找新能源如太阳能、 生物能、地热等以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故 ②保护森林、保护植 被,禁止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利用森林 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自 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C)
A、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4、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 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 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 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 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 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 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 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 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