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2双因素理论概述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赫兹伯格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中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Hygiene),主要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如薪金、管理方式、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
没有这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意,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具有这些因素可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人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
另一类叫激励因素(Motiviation),主要包括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等,它的存在有利于增加人的满意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没有这些因素不至于引起人的不满。
赫兹伯格把员工的工作态度分为四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
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的结果令人满意。
这中间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满意。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质的差异,而不是量的差异。
缺少保健因素,员工会感到不满意;有了保健因素,员工并不一定会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具备时,员工会感到满意,没有激励因素,员工不一定会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从双因素的观点出发,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两因素双管齐下,方能全方位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
双因素理论自产生以来,受到管理学界、企业学界的重视,他们认为双因素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方法与原则双因素理论的核心在于:“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这一论断,因此如何认定与分析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并“因材施政”这才是关键。
比如就销售人员的工资薪金设计来说,按照双因素理论,应该划分为基础工资与销售提成两部分,基础工资应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属激励因素,对销售人员而言,通常做法是低工资高提成,这样才能促使销售人员尽可能的多做业务。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1、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2、赫茨伯格认为只有工作本身的内容才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如果工作内容并不受员工喜爱,就算工资给的再高,员工也会消极怠工。
换句话说,保健因素得到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但无法带来工作的满意。
真正能够激励员工的是工作本身,比如较感兴趣的工作、能带来较好的个人发展机会等。
3、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而高层次的需要相似于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的目标而言的。
保健因素是满足人的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
前者为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后者为直接满足,可以使人受到内在激励。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 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A B
保健因素可以转化为激励因素。在当前,中国的温饱问题尚未完 全解决,因此,工资和奖金并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 可以表现显著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办法,如果发 放方法不当(如搞大锅饭,平均主义),那么最多是一种保健因素。 如果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与个人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 励因素。 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领导的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满足,来 自工作本身,被称为内在激励;而工作环境、条件、个人生活、 薪金、福利及人际关系等的改善。属工作的外部条件的改进,具有一 定得激励作用,缺乏深度,短暂,被称为外在激励。因此,内在 激励的关键在于:如何增加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 感受到无穷乐趣,如何使工作更具挑战性,使工作更大的成就感,使 “工作丰富化”。
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 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 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 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们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赫兹伯格发现保健因素主要有10个 也被称为“维持因素”。赫兹伯格发现保健因素主要有 个: <1>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 <2>技术监督系统; 技术监督系统; 技术监督系统 <3>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 <4>与上级的关系; 与上级的关系; 与上级的关系 <5>与下级的关系; 与下级的关系; 与下级的关系 <6>工资; 工资; 工资 <7>工作安全性; 工作安全性; 工作安全性 <8>个人的生活; 个人的生活; 个人的生活 <9>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 <10>地位。 地位。 地位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什么是激励因素?
•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 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 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 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 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保健因素?
• 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 作关系方面的。
•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 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 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 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谢谢观看!
• 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 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 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 有些差别,但总的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 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都 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但是,赫茨伯 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干重叠 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 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 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 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 (一)直接满足
• 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内的满足。它是 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通过工 作本身和工作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得到的。它能使 员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和热情,使 员工具有光荣感、责任心和成就感。因而可以使员 工受到内在激励,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这 种激励方法,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这种激励 的措施虽然有时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是员工的积极 性一经激励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 够持久,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周曼 第六组
Hale Waihona Puke 赫兹伯格概念与定义•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是美国心 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来的, 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依据—相互转化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例如员工的工资、奖金,如果同其个人的工作 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励因素。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奖金发得再多,也构不成激励。一 旦减少或停发,还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因此,有效的管理者,既要注意保健因素,以消除员工的不满, 又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
17
薪资
23
15
发1展晋升快
12
年轻有活力
13
团1队氛围
9
品牌影响
7
规范化
5
工作稳定
9
5
行业发展
7
其他 4
4
人际2关系简单
1
专业对口
1
异动回原籍5难
1
能力提升
1
正常作息 5
1
人性化
13 12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依据—观点对比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不满意观的对比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概述—背景
赫兹伯格的结论来自于他在皮兹堡 地区对9个工业企业中203名工程师和会 计师的调查。最初,赫兹伯格设计了许 多问卷,如“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 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 意”、“原因何在”等。访问主要围绕 两个问题:
1、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 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 长时间;
自成长
责任
激
励
因
晋升
褒奖
素
地位
人际关系 管理
公司政策 公司素质
保
上司素质 工作环境
[管理知识-综合篇]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
![[管理知识-综合篇]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https://img.taocdn.com/s3/m/3d1eeb9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0.png)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
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
组织行为学——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
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出自MBA智库百科()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目录1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2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3 关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争论4 双因素理论的价值5 双因素理论的缺陷[1]6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7 双因素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1]8 关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9 相关条目10 参与文献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
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
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
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前景内燃机公司最高层经理人员长期忧虑的一个 问题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其 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科来保证。人事经理 玛丽从多方面来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她指出,由于 本公司有强有力的工会,她的部门对公司雇用和留用 工人有很少或根本没有控制权。其次,她观察到车间 的工作是单调和非常辛苦的,所以公司不应该期望工 人对于这种工作除了领取工资外还会有什么兴趣。但 是玛丽说,她相信公司可以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兴趣。 如果工人承担的工作范围能够扩大的话,必然会山现 高质量的 工作以及较低的缺勤率和流动串。
三、理论要点
综上所述,赫兹伯格提出了几个新观点: 修正了传统的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的 对立面是不满意。赫兹伯格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而不是“不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满意与不满意是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 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民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 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许多不满,但是具备时并不一定调动强烈的积 极性。另一方面,具备激励因素时会引起强烈的积极性和满足,但缺乏时却 并不引起很大的不满。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在进行工作时发生 的。由于工作本身就有报酬,所以指向工作时 也就有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 因素。倘若报酬是在指向工作之后、或是在离开工作场所之后有意义或有价 值,则在进行工作时即使有积极性,也只能提供极少的满足。
二、理论背景:
赫兹伯格的结论来自于他在皮兹堡地区对9个工业企业中203名工 程师和会计师的调查。最初,赫兹伯格设计了许多问卷,如“什么时候 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原因何在” 等。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 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 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 所得资料分析表明:使职工不满意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 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由工作环境引起,后者则通常由工作本身所 产生。如:有一位会计师的新技巧被认同,会因此而感到自豪、愉快。 这是和工作成就相联系的。另一为工程师在审计经常外出时负责保管表 格,他的审计不是他的工作,更谈不上对他进行培训。这个工程师感到 工作没有意义,也不会有发展。这种不愉快的感觉是和工作周围事务相 联系的。
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1)要区别对待不同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 某些人来说,赫兹伯格列入保健因素的项目条款可 能正是他们的激励因素。
(2)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 用工作丰富化的激励因素,给员工更多的主人翁感, 多安排有挑战性的工作,扩大工作范围,增强成就 需要,让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五、对双因素理论的评价
(一)双因素理论的局限性
1、赫兹伯格调查取样的数量和对象缺乏代表性。 2、赫兹伯格在调查时,问卷的方法和题目有缺陷。 3、赫兹伯格认为,满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必然的联系, 而实际上满意并不等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截然分开是不妥的,实 际上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不是绝 对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些因素改善了,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真正激发职 工的积极性,却能解除职工的不满,故成为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 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 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 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 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 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 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 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 意的中性状态。
一、赫兹伯格的简介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 )美国心理学 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曾获 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 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 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 《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莫斯纳、斯奈德曼合著) 《工作与人性》(1966)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 《再谈一次,你如何激励员工》 (1968) 《丰富工作内容,大有好处》 (1969)等。 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 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满意---不满意观的对比
简单来说:
所谓“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 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 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
所谓“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 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 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赫兹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 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 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的 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 的,保健因素基本都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的。 但是,赫兹伯格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有若 干重叠现象,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基本上起积极作 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起消极作用,这时 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 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
双因素理论的借鉴意义: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 (1)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 励因素。 (2)当前,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工资 和奖金不仅仅是保健因素,如果运用得当,也表现 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3)应注意激励深度问题。 (4)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 越明显。发达国家的企业经理们挖空心思地寻找内 在激励良方。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工作丰富化”。
满意或不满意的 来源 表现出来的需要
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对比表
满意因素与不满意因素比较 使员工非常不满的因素 使员工非常满意的因素 成就 认可 工作自身 责任感 发展 成长 企业政策 监督 与主管的关系 工作条件 薪酬 与同事的关系 地位 安全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 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 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 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 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 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 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概述
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 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 因素 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 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 来满 意感。 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 积极性, 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 保健 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 因素 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
保健因素(环境) 金钱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工作本身
监督 地位 安全 工作环境 政策和行动 人际关系
赏识 进步 成长的可能性 责任 成就
当员工的工作性质安全舒适度要求很高时,高工资 高福利政策也就是必须的,比如很多高科技公司对员工 之所在福利待遇上照顾地无微不至、工作环境也非常优 美随意、工作时间非常宽松,其原因就在于高科技公司 的工作是高创造性的,创造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的产 生往往与需要创造人心无旁骛,由此高基本工资福利与 高福利待遇显得也就非常重要。 相反,当员工的工作性质需要其高外向性,必须面 对外面各种令人畏难的艰难困苦环境时,实施低基本工 资与高激动工资也就非常必要,比如俗话说“重赏之下 必有勇夫”也就反映了这一道理。
从另外1753个案例中赫兹伯格发现,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成就 人口 提升
工作本身 发展前途 责任
这些因素的改善,能极大地激发职工的热情,对于职工的行为 动机具有积极作用,它常常是管理者调动职工积极性、提供劳动 生产率的好办法。如果这类因素解决不好,也会引起职工的不满, 但影响不是很大,因此,赫兹伯格把这些因素成为激励因素。
经整理资料后,赫兹伯格断言:工作的满意因素与工作内容有关,称为 激励因素;工作的不满意因素与工作的周围事物有关,成为保健因素。
从1844个案例中赫兹伯格发现,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因素有以下10种:
公司的政策和制度 技术监督 与 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与 同事之间的人事关系 与 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
工资 职务保障 个人生活 工作条件 职位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例如员工的工资、 奖金,如果同其个人的工作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励因素。如 果两者没有联系,奖金发得再多,也构不成激励。一旦减少或停发,还会造成 员工的不满。因此,有效的管理者,既要注意保健因素,以消除员工的不满, 又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
赫兹伯格
双因素理论
班级:人力资源1班
白帆和木浆
渔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飞速 前进。看着自己的功劳,白帆不禁有些陶醉,它欣赏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那 就像一片巨大的白蝴蝶的翅膀,多威风!多神气! 于是,白帆嘲笑起躺在船舷旁默默无闻的木桨:“木桨啊,你这个又懒惰又 无能的家伙!渔船乘风破浪,飞快地前进,全靠有我这张帆!你呢,什么事情也 不能干,只会呆呆地躺在那里睡懒觉!”木桨一声不吭,也不辩白,好像真的睡 着了。 正在这时,风停了,渔夫解开缆绳,把白帆刷地从桅杆上扯下,卷了起来。 接着,渔夫拿起木桨,点破江水,划动起来,渔船便又冲波踏浪地前进了。 白帆焦急地喊起来:“为什么把我卷起来呢?为什么使用那无能的木桨呢?” “哈哈,现在你该明白了吧?”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 候借助风力,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