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方法结合常规质控方法,对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
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及正确性均得以提高,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整改中的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285-0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操作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群的增多,医院感染问题开始逐渐显露出来[1]。
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非常多,而手卫生是影响院内感染极为重要的因素。
我科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外科重症监护室全体在岗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共计80人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6人,女44人;年龄23~51岁,平均37.12±4.76岁;学历:中专10人,占12.5%,大专11人,占13.8%,本科42人,占52.5%,硕士及以上17人,占21.2%;工龄:0~2年8人,占10%,2~5年16人,占20%,5~10年33人,占41.3%,10~15年14人,占0%,17.5%,15年及以上9人,占11.2%。
1.2 方法在提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及品管圈活动实施时,按照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实施步骤进行开展。
1.3 调查工具自拟《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手卫生观察记录表》,参考我国卫生部规范要求及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表。
品管圈在提高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应用

知识 和 现 场 操 作 示 范 腕 带 的正 确 使 用 方 法 。 ⑤将 科 室 使 用 腕 带
选择 2 0 1 3年 4月一 2 O 1 3年 5 月 我 科 采 用 品 管 的 工 作 纳 入 护 理 质 控 检 查 项 目和绩 效 考 核 中 。每 日晨 间 床 旁 交 接班时 , 通夜 班与主班 、 小夜 前责与小 夜后责 、 护 士 长 与 责 任 护 士两两核对病人腕带佩 戴情况 , 护 士 长 在 每 日的 两 查 房 中 负 责
1 . 1 一般资料
圈 管 理前 病 人 9 6例 , 其中男 4 2 例, 女 5 4 例, 年龄 2 5 岁 ~8 1岁 。 2 0 1 3年 9月 一 2 O 1 3年 1 0月 我 科 采 用 品 管 圈 管 理 后 病 人 3 2 1
例, 其 中男 1 6 1 例, 女1 6 0例 , 年龄 2 3岁~7 4岁 。
组成员共 1 O人 , 由辅 导 员 1 名( 护理部副主任) 、 圈长 1 名( 护 士
长) 、 副 圈长 2 名( 高年资护士 ) 、 圈 员 6名 ( 抽选 各护 理组护 士)
腕 带佩 戴 的 态 度 和 依 从 性 情 况 进 行 调 查 , 佩戴率≥9 1 . 7 2 为 达
到 目标 值 , 管 理有 效 , 依从性提高 。 1 . 2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5 .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
组 成 。其 中研 究 生 1人 , 本科 8 人, 专 科 1人 ; 工 作年 限 : 1年 ~
5年 2人 , 6年 ~ 1 O年 4人 , 1 0年 及 以 上 4人 ; 职称 : 护 士 3人 , 护 师 4人 , 主管 护 师 2人 , 副主任护 师 1 人 。通过 头脑风 暴法 ,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目的: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率的影响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3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9例,观察组应用品管十大手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对两组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腕带佩戴率为98.75%,对照组为74.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25,P<0.05)。
结论: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精神障碍;品管圈;腕带;佩戴率品管圈属于一个自发组织的小团体,其内部成员工作互补或贴近,依据特定的程序对工作现场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行持续的、全面的质量管理。
对于住院患者来说,实施腕带佩戴身份确认制度,保证了护理及医疗等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1]。
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自制能力缺乏,往往对护理及治疗工作不配合,腕带佩戴依从性较差,佩戴率较低。
本组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63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腕带佩戴率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3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9例。
对照组中,男203例,女116例;年龄18~64岁,平均(36.3±4.1)岁;包含精神分裂症164例,情感障碍128例,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精神及行为障碍20例,其他7例;平均住院时间(27.8±14.6)d。
观察组中,男205例,女114例;年龄19~65岁,平均(35.9±4.3)岁;包含精神分裂症167例,情感障碍127例,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精神及行为障碍19例,其他6例;平均住院时间(27.2±14.9)d。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腕带规范使用率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 讨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腕带规范使用 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 ,分析腕带在 临床使用 中 存 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并实施 ,比较活动前后的效果 。结果 实施 品管 圈活动后 ,住院患者腕带规范使用率 从 29.9%提高到 85.1%。结论 品管 圈活动不仅规范 了腕带 的使用 ,提升护理 管理和服务 质量 水平 ,而且提 高了小组 成 员的综合 素质 。 关键 词 :品管圈 ;腕带 ;规范使用
[1】 王娟.手术患者术后疼痛 的心理护理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 1, 4(2):115—116.
【2] 李仲廉 ,安健雄.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 3版.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3:31.
[3】 杨雪 华.疼痛 的评估与护 理进展 [J].护理研 究 (上 旬版 ),2005,19 (16):1423—1425.
[4] 李 兰芹 .骨科 患者术后疼 痛干预 与护理[J].哈尔滨 医药 ,2011,31 (1):72~73. 责 任 编 辑 :陈 清 海 ,校 对 :苏 秋 玲
【临床护理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患者腕 带规 范使用率 中的应用
刘 蔷 天 津市环 湖 医院神 经 外科 七病 区,天津 300060
总之 ,TKA术后疼痛 的控制受患者 、护士 、药物 等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而护 理 人 员准 确 、恰 当 的护 理 干 预 措施 是 控制 术后 疼 痛 的 重要 因素 。护 士要 调 整 心
态 ,改 变 “术后 疼 痛 是 必 须 的 ,患 者 应忍 耐 疼 痛 而不 该抱怨”的陈旧观念 ,并切实地付诸于护理实践中[41。 护理 人员 在拥 有 扎实 的基 础 理论 知识 和 良好 的护理 技能 的 基础上 ,对患 者 的术 后疼 痛进 行准 确评 估 和 及时 、恰 当的护理治疗 ,可 以提高 TKA患者术 后的 疗效 ,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治疗方法 ,值得 临床推广使 用 。 参 考文 献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性

3 . 现状 调查 : 活 动 前调 查全 科 9 3名 患者 腕带 的 使用 情
况, 4 1 名患者使用 的腕 带信息 完整 、 规范 , 占4 4 . 0 9 % 。5 2名
患者腕带使用不规范 , 占5 5 . 9 1 %, 见表 1 。
表 1 活动前 5 0名患者腕带使用不规范
4 . 原 因分 析 : 圈会上通过头脑风暴法 、 鱼 骨 图 法 分 析 患 者
・
1 3 8 4・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0 1 4年 第 3 5卷 第 9期
J o u na r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9
围成 一 个 心 形 , 心 形 中 间是 绿 色 英 文 单 词 “ S A F E T Y ” , 代 表 安
全, 圈徽喻示着护士用心使用腕带 , 确保患者安全 。 2 . 选定 主题 , 拟定活 动计划 : 召 开品管 圈圈 员会议 , 圈员 针对本科 室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几个 待 选 主题 , 通过 头 脑风 暴 法, 从上级政策 、 问题的重要性 、 可行性 、 圈能力等方 面分别 用 5分 、 3分 、 1 分 3个等级 打分 , 分数最 高者 为本期 品管 圈的活 动主题 。最终 确定 主题为“ 提 高患者腕带 使用 的规 范性 ” ,
、
方 法
1 . 成立 品管 圈 : 品管圈 由神经外一科 5名护理人 员组成 , 其 中主管护 师 4名 、 护师 1名 ; 其 中护士 长获 护理管理硕士 学 位, 担任圈长 。圈名 为 “ 腕带 圈” , 反 映本 次 品管 圈活 动 的主 题, 简单 明了; 圈徽底 板呈 白色 , 代表 白衣天使护士 , 两根腕 带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患者腕带规范使用率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5 ) 1 2 — 0 1 7 2 一 O 2
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 。 是患者身份 的一种象征 , 为临床工
圈活动的主题 , 简单 明了。 1 . 2 . 2 确定 主题 2 0 l 4年 4月经 全体 圈员根据 不 同主题 的重
院的患者 9 0例为对照组 , 2 0 1 4年 7 ~9月 ( 开展 品管 圈活动后 ) 入院的患者 9 O例 作为 观察组 。对照组 平均 年龄 为 7 2 . 3岁 , 观 察组平均年龄为 7 3 . 6岁 , 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 O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 提高老年 患者腕带 规范使用率 ” 成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 . 2 . 3 现状调查及 原 因分 析 护士 长每天 对患 者佩 戴腕 带 的
情况进行检查 . 通过 调查 , 对照组 9 0例 患者 中, 4 1 名 患者使 用
的腕带信 息完整 、 规范 , 占4 5 . 5 6 %, 4 9名 患者腕带 使用不 规范 , 占5 4 . 4 4 %, 见表 1 。圈员 运用 鱼骨 图从 医护 工作者 、 患者 、 家属 及 陪护、 其他 四方 面 分析 影 响患 者 腕带 规 范使 用存 在 的问题
1 . 2 干 预 方 法
菌感 染的患者佩戴 蓝色腕 带。
1 . 2 . 1 组建品管圈
2 0 1 4年 4月 . 老年消化科护 理组成立 品管
圈, 设计 圈名 、 圈徽 。品管 圈小组 由 5人组 成 , 其 中主管 护师 2 名、 护师 2名 、 护士 1 名, 由圈员 民主选 出高年资 主管护 师作 为 圈长 , 辅导员 由护 士长 担任。圈名 为 “ 腕带 圈” , 反 映本次 品管 工作单位 : 6 1 0 2 0 0 成 都 四川 省 医学科 学 院 ・四川 省 人 民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规范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规范性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的规范性”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立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并制定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制度及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标准作业流程,进行操作规范示范,持续改进。
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规范率由改善前的 66.37% 提高至改善后的 97.54%,护士规范佩戴患者手腕带占比由改善前的26.32%提高至改善后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规范性,提高医护人员核查患者身份的准确性,提升患者舒适度,同时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手腕带佩戴;规范性;身份识别2019版《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到身份识别是十大安全目标之一[1],医用手腕带是一种将患者于信息处理系统连接起来的信息载体,可以帮助识别患者身份[2]。
医疗安全需要多方面的维护,而正确佩戴手腕带是影响医疗安全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手腕带佩戴的规范性也影响到医务人员核查患者身份的准确性,现行质控检查重视手腕带准确性,并不够重视其佩戴规范性。
品管圈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各项管理。
借助相同或相似的人群自发性组成一个团队性质的活动称为品管圈,该形式可集中集体智慧协同合作按照既定活动流程运用科学手段解决或者完成工作或文化领域现存及遇到的问题[3-4]。
本院以“提高护士佩戴患者手腕带的规范性”为活动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3月9日至4月17日产科入院患者的手腕带佩戴情况现状调查病人113人,调查佩戴手腕带的护士共计19人,此数据作为活动前组;2020年5月至6月10日产科入院患者的手腕带佩戴情况现状调查122人次,调查佩戴手腕带的护士共计17人,此数据为活动后组。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腕带识别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腕带识别率中的运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医疗行业中各种流程和环节变得越来越严格,其中腕带识别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因为腕带可以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果识别错误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影响。
所以提高腕带识别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医院品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提高腕带识别率的原因腕带识别率的提高在医疗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原因如下:避免病人信息错误腕带是标示病人基本信息的一种工具,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等,如果护士在贴腕带时粗心大意或者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将病人的个人信息贴错,这样就会对病人的诊疗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诊疗流程大幅提升通过腕带认证,医务人员可以识别病人的身份和医疗史,更好地指导医疗方案和诊断结果,提高了整个就诊流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守护病人生命安全对于急救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腕带被视为一种“生命线”。
由于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处于睡眠、昏迷等自身状态,所以如果护士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病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快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为提高腕带识别率而开展品管圈活动虽然腕带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具,但在医院中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腕带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重大的风险。
怎样提高腕带识别率呢?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品质管理圈活动背景和特点品质管理圈活动是近年来在各大医院推广的一种活动模式,它主要通过流程优化、技能提升等方式,来监督和促进医疗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品质管理圈活动有如下特点:•全员参与: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等各个环节,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共同营造良好医疗环境的方式。
•目的明确:通过活动使每位参与者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核心职责和作用,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认知和重视。
•持续改进:品质管理圈活动通常会进行多次,期间会不断收集数据、优化流程和提高技能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品质管理圈活动如何应用于腕带识别率提升腕带识别率作为医疗质量体系中的一项指标,也可以加入到品质管理圈活动中,以提高其识别准确率和操作的规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5日~10月31日的216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将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35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比较两组的佩戴情况及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未佩戴手腕带及手腕带信息不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 vs 12.04%,0 vs 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的腕带标识不清及腕带脱落发生率比较(0.84% vs 3.32%,2.25% vs 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vs 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的有效办法,可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activity in improving the wearing rate of wrist-band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Methods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216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August 25 to October 31 in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carrying out the QCC activity),356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December 1 in 2015 to March 31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arrying out the QCC activity).The wear condition and the medical errors and accidents caused by improper identif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n-wearing wrist-band and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 of wrist-b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00% vs 12.04%,0 vs 3.24%),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t clear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 and wrist-band shed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0.84% vs 3.32%,2.25% vs 2.30%).The incidence rate of medical errors and accidents caused by improp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6.67% vs 64.29%),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Carrying out QCC activ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wearing rate of the wrist-band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rrors.[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Status identification;Wrist-band;Elderly patient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全体员工参与的方式,集思广益,按一定的活动程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改善工作场所及提高工作质量的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每个员工自发参与管理活动,使之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1-3]。
患者身份识别是《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工具,是临床工作者查对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的一道防线[4-6]。
我科为老年干部保健科,患者高龄,五感减退,具有反复入院、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等特点,且患阿尔茨海默病者常见,身份识别困难,存在安全隐患。
邱丽玉等[7]的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未佩戴率为38.90%,而李文娟等[8]的研究表明,因患者身份识别不当导致的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率为0.02%,因此,规范使用手腕带对实现老年住院患者安全意义非凡。
2015年在本院护理部的带领下,本科积极开展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干部保健科2015年8月~2016年3月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5日~10月31日的216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其中男121例(56.00%),女95例(44.00%);年龄为(83.0±1.3)岁。
将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35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其中男206例(57.90%),女150例(42.10%);年龄为(83.4±1.5)岁。
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我科于2015年8月1日正式成立品管圈萤火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包括14名小组成员,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全体圈员参与活动。
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主题为“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
1.2.2现状调查圈员在护长领导下每日对患者佩戴手腕带情况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患者未佩戴手腕带(包括自行取下)、手腕带信息与患者信息不符、手腕带置于口袋或床头桌。
对照组中,4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8.90%,其中未戴手腕带者26例(63.41%);腕带信息与住院患者信息不符者7例(17.07%),均为二返患者,入院日期与实际不符;腕带脱落5例(12.20%);腕带字迹模糊3例(7.32%)。
目前改善重点为未戴手腕带及腕带信息与住院患者信息不符及腕带脱落,累计百分比为92.68%。
1.2.3要因分析圈员依据鱼骨图分析法[9-11],收集数据对老年住院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差进行系统分析,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不了解佩戴手腕带的作用;②戴着不方便,尤其是洗澡的时候;③戴了和没戴一样,也没人看;④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患病;⑤佩戴过敏;⑥佩戴不舒服;⑦觉得是一种人格侮辱,只有动物和犯人才有编号腕带;⑧腕带时刻提醒自己是患者,伤心;⑨有些医务工作者思想陈旧,不够重视腕带标识制度。
1.2.4目标设定设定2016年3月31日前患者佩戴手腕带不合格率由18.90%下降至4.89%。
圈能力定为80%。
依品管圈计算公式计算目标值,即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目标值=18.90%-(18.9%×80%×92.68%)=4.89%。
1.2.5制订对策及实施针对影响老年住院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严格实施。
①加强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腕带标识制度,使其重视腕带标识;向家属及陪护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告知为老年患者佩戴腕带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避免患者及家属、陪护自行拆除腕带;把握重点时间段,在患者入院前三天,每天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腕带制度教育;不定期抽查护士、家属及陪护的腕带知识知晓情况。
②加强监察,建立奖惩制度:每日以晨间交班、责任护士查房、高责护士抽查等方式检查手腕带佩戴情况;制订科室腕带管理制度,规范腕带佩戴方式,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佩戴的监管,进行量化考核,与工作绩效挂钩;③与医药器材公司合作,研发抗过敏、防水、质地柔软、有韧性、时尚美观的腕带,搭扣为不可逆一次性用品,以确保标识正确;腕带上应注明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字迹工整清晰。
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佩戴位置,尽量满足患者保护隐私及美观的需求[12-16]。
1.2.6评价方法对试验组的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的佩戴情况及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手腕带佩戴不合格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的未佩戴手腕带及手腕带信息不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的腕带标识不清及腕带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医疗差错/事故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中14例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其中9例(64.29%)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观察组中12例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其中2例(16.67%)因身份识别错误导致。
观察组因身份识别不当所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老年住院患者具有高龄、五感减退、多次入院、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等特点,且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见,身份识别困难,存在安全隐患[17],因此,佩戴手腕带是帮助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