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版)

课题02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胡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与圆周率的相关史实。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解答】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2.以下四个选项,其中三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这个不同类的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贾思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
【解答】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BC 均是医学家。
故选:D。
3.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刘邦D.李斯【分析】本题以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为依托,考查钟繇。
【解答】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钟繇。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是由锺繇独创的。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故选:A。
4.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看下面“马”字的书写,哪一个是行书?()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法。
【解答】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有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观察图片可知,A是行书。
故选:A。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D.佛教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分析】本题考查佛教传入我国。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列强及时间
主谋: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增开天津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增大赔款额。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国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 战争爆发的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他们觉得在中国赚得还不够多呢。
英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就像一个贪心的家伙,吃了一点还想要更多。
法国呢,也跟着英国想在中国捞一把,于是它们就狼狈为奸,找各种借口要再次侵略中国。
- 借口这个事儿也很搞笑。
英国说“亚罗号事件”,其实就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儿,他们却把它无限放大,当成发动战争的借口。
法国也说“马神甫事件”,也是小题大做,就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对中国动武。
2. 战争的过程- 1856年,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英法联军那是气势汹汹啊。
他们一路打到了广州,广州人民也很顽强,进行了抵抗,但是英法联军太强大了,最后还是占领了广州。
- 可是这还没完呢。
1860年,英法联军又打到北京了。
这可不得了,咸丰帝吓得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
英法联军在北京那是烧杀抢掠,还闯进了圆明园。
圆明园可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最美丽的园林之一啊,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就像一群强盗,把圆明园洗劫一空,最后还放火烧了它,大火烧了好几天,太可惜了。
3. 战争的结果-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就好像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又往泥潭里陷进去了一大步。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 沙俄趁火打劫的情况- 沙俄这个国家啊,特别狡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趁中国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偷一样,偷偷地在中国北方抢夺土地。
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国的版图就像一块大饼,被沙俄咬掉了一大块,这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低下了。
而且中国北方的百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迫生活在沙俄的统治或者威胁之下,生活变得很艰难。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清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西方列强(1)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科技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3)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战争概况(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9日。
(2)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补签(1)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2)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影响: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中国鸦片战争或第二次英法
联军侵华战争,是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间的一场历史事件。
以
下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些知识点:
1. 起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56年,当时一
起英国商船在中国河北省遭到了海盗袭击,其中一名英国人被杀。
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进行赔偿并允许他们在中国开设领事馆,但
遭到了拒绝,这导致了双方的冲突升级。
2. 参与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参与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英国派遣了大规模的军队和舰队前往中国,法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3. 战争过程,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迅速攻占了中国的一些重
要港口城市,包括广州、天津和北京等地。
在战争中,英法联军使
用了现代化的武器和战术,对中国军队造成了重大打击。
4. 条约签订,最终,中国政府被迫于1860年签订了《天津条约》,同意向英法联军支付巨额赔款,并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给英
法两国。
此外,中国还被迫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并允许外国使馆
进驻北京。
5.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的国内动荡,也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府的权威。
这场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和政治上继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总的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3中考历史备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大全)

参战⽅兵⼒:约200000⼈(清军)伤亡情况:405⼈伤亡(联军) 21500⼈伤亡(清军)主要指挥官:迈克尔·西摩,葛罗,额尔⾦伯爵主要指挥官:咸丰皇帝,叶名琛,僧格林沁领⼟变更:清割让九龙司于英国2013中考历史备考:第⼆次鸦⽚战争(知识点⼤全) 第⼆次鸦⽚战争是1856年⾄1860年间发⽣于中国本⼟,英国与法国联⼿进攻清朝的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联⼿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被英国⼈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次鸦⽚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次鸦⽚战争”。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公⾥的领⼟⾄今,从⽽成为最⼤的赢家。
名称:第⼆次鸦⽚战争地点:中国时间:1856年-1860年参战⽅:英国,法国,沙俄(以调停名义),美国(以调停名义),清朝结果: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参战⽅兵⼒:17700⼈,173艘军舰(联军) 简介 可拆分为“第⼀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次英法联军之役”或“第⼆次中英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次鸦⽚战争的延续,所以称“第⼆次鸦⽚战争”。
第⼆次鸦⽚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公⾥的⼟地。
背景 第⼆次鸦⽚战争,⼜称英法联军之役。
1856年,英国借⼝⼴东⽔师在⼴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州。
法国借⼝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西西林被杀,亦出兵⼊侵。
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持下,袭击⼤沽⼝。
⼤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几个知识点。
一、导火索 - 简述鸦片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
当时,中国政府严禁进口鸦片,但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鸦片却成了众多外国商人的贸易商品之一。
中国政府为了制止鸦片贸易,并捍卫国家利益,采取了许多严厉的措施,如销毁鸦片和禁止交易。
然而,这一举措激起了外国商人的不满,他们将此事告知各国领事馆,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二、英法联军的入侵1856年10月,英国舰队攻击了广东省的广州市,在此期间,英国驻广州领事馆遭到袭击。
英国联合法国、美国等国向中国宣战,并出动军队入侵中国。
英法联军一路北上,在中国沿海城市骚扰和攻击,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他们的贸易要求。
在此过程中,英法联军占领了中国的一些重要沿海城市,如天津和北方的首都北京。
三、签订《天津条约》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与英法联军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在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
根据条约,中国政府同意了一系列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例如对外国商品实行最惠国待遇、支付大量赔款以及割让香港岛等等。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更加深陷西方列强的控制之下。
四、八国联军的进攻然而,不满这些通过《天津条约》限制在中国的权益的西方列强,进一步合谋对中国实施更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1860年,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地利等8个国家组成了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这次战争被称为八国联军之役。
八国联军攻占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包括北京等重要城市。
五、《北京条约》与国家主权八国联军战争使得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外来威胁,历史上众多惨重的条件被施加于中国。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根据此条约,中国政府同意了更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支付更大额度的赔款、开放更多的口岸和割让更多的领土。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第一节知识点一:鸦片战争与虎门销烟英国鸦片走私原因: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英国鸦片走私目的:为了扭转贸易逆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影响):①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财政②摧残人们的体制,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下降虎门销烟原因:鸦片危害巨大虎门销烟事件:虎门销烟(人物:林则徐1839年)虎门销烟意义: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战争的经过:关天培战虎门陈华成战吴淞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战败原因:直接原因:①武器和经济的落后②清政府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知识点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②赔款2100万银元(赔款)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五口通商)④关税协定南京条约影响: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节知识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亚罗号世界(英)马神甫事件(法)主凶:英法帮凶:美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十口通商、外舰可在长江自由航行)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影响: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二:火烧圆明园背景: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评价:暴露侵略者野蛮的本质,对人类文化的摧残知识点三:《北京条约》内容:除了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知识点四: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共四年。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1860年,焚掠圆明园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B>:
(1)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得鸦片合法化)
①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还有台湾、琼州等)
②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④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⑤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辆。
(2)1860年与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当时咸丰帝逃出北京城)
①《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3)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沙俄侵略: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先后侵占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黑龙江、乌苏里江本来是中国的内河,现在成了中俄界河。
而且黑龙江下游成了俄国的。
19世纪80年代,沙俄还通过中俄《伊犁界约》占领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