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主要分为四种:
一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 表现: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表现为情绪过早的过度兴
奋,焦虑,惊慌,甚至害怕,注意力不集中,听不 进教练指导,记忆力减退,心率过速,呼吸变化, 手脚发抖,四肢发凉,脸色苍白,有时出现口渴现 象,比赛易失常。 • 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状态由于大脑层兴奋性过高, 产生扩散,以致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下中枢 调解活动减弱而造成的。产生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 原因 也与运动员训练水平、比赛经验不足,自我控 制能力差,意志薄弱,比赛动机过于强烈有关。 • 克服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丰富比赛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节比赛动机以及作好赛前心 理准备等。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二 赛前淡薄状态
• 表象: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表象为情绪低落,四肢无 力,迟钝,动作缓慢,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以致 不想参加比赛。
• 产生的原因:产生这种状态由于大脑皮层兴奋过程 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时是由于激活水平不足, 有时是因为过度紧张而走向反面造成抑制。运动员 过度疲劳,伤病长期不愈或思想上对比赛不利的条 件想的过多,又缺乏解决办法,意志特征薄弱的运 动员容易出现这种状态。
• 产生的原意:思想作风较差、赛前心理准备不足、并缺乏 自我评价。
• 克服的方法:教师或教练员有深入了解运动员的产生这种 状态的原因,充分认识到比赛中存在的困难,认识盲目自 信的危害,客观地评价比赛双方的情况,动员一切力量做 好准备,既要克服盲目乐观情绪,又要敢于取得胜利。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四 战斗积极准备状态 • 表象:这种状态运动员表现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
浅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调节

浅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状态与调节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除了要具备高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外,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争取比赛的主动权。
体育比赛是在特殊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比赛环境的特点使运动员处于高度的应激和紧急状态之中。
在比赛中,面对成败条件迅速转变,对抗环境的复杂性、剧烈性以及高难的技术要求,有的运动员惊慌失措,紧张、焦虑、技术变形;而有的运动员则沉着、冷静,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实践证明,你可能有出色的技术,但除非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否则决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一、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是情感;是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变化有关的身体状态;是明显的或细微的行为,它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下。
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
在体育运动中主要表现在:1.情绪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对立性质上。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活动能力,可以驱使他去积极行动,坚忍不拔地坚持下去,消极的情绪可以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使其行为力量削弱,做事半途而废。
2.表现在情绪的强度上,情绪的强度愈大,整个自我控制愈为减弱。
情绪的强度愈低,情绪对行为的支配倾向也愈小,与之相应的是,意识的自我控制愈为强烈。
在比赛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积极性的情绪可以转变为消极,消极也可转为积极,情绪的强度也可随之变化。
人们通过人为的因素,使情绪向着最好地发挥技术水平和自身潜能的方向发展。
二、比赛中的情绪变化原因及表现目前,在体育竞赛心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比赛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以运动情绪最为突出和直观。
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在比赛中是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
没有充沛情绪的推动,是不能从内部动员机体力量,以完成复杂的运动任务;没有情绪的稳定性,就不能保证运动技术的持续进行。
1.在比赛中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
(1)运动员的主观原因:如缺乏比赛经验、技术不熟练或由于过去失利所造成的怯场,过度自信或对于对方评估过高等。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训练计划设计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训练计划设计排球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集体项目,需要队员拥有良好的体能、敏捷的反应速度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本文将从训练周期、基础训练、技术训练以及竞技训练等方面,给出一个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训练计划设计。
一、训练周期1. 筹备期(12周):在赛季前的准备期,重点是培养基本的体能和技术基础。
主要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2. 练兵期(16周):在比赛季前期,重点是提高队员的比赛技巧、战术和体能水平。
主要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耐力、爆发力、敏捷性、速度和技术细节的训练。
3. 稳定期(10周):在比赛季中,重点是保持队员的竞技状态和技术水平。
主要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耐力、柔韧性、技术和战术的训练。
4. 冲刺期(6周):在重要比赛前的冲刺期,重点是提高队员的竞技能力和精神状态。
主要训练项目包括有氧耐力、速度、力量和技术细节的训练。
二、基础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包括长跑、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2. 爆发力训练:包括跳跃训练、快速冲刺等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迅速反应能力。
3. 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4. 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等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柔韧性。
三、技术训练1. 基本传球技术训练:包括正手传球、倒地救球等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传球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扣球技术训练:包括扣球动作的练习、位置的选择等,提高运动员的扣球力量和技术细节。
3. 拦网技术训练:包括拦网动作和跳起的协调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拦网高度和反应速度。
4. 发球技术训练:包括发球动作和发球力量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发球准确性和威力。
四、竞技训练1. 战术训练:包括攻击组织、分区练习等训练,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
2. 对抗训练:进行比赛形式的对抗,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024年排球运动员训练计划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备战周期中,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应全面覆盖身体素质、技术提升、战术演练和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针对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建议,旨在帮助运动员在奥运会前实现最佳竞技状态。
训练计划概述△训练目标: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理解和心理抗压能力,以适应奥运会的高强度比赛。
△训练周期:12个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基础体能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术演练、比赛模拟、心理调适△训练强度:逐步增加,适应比赛节奏△监控措施:定期体能测试、技术统计、战术分析和心理评估基础体能训练△目的:增强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
△训练方法:△力量训练:包括上肢、下肢和核心肌群的针对性训练,如哑铃卧推、深蹲、硬拉等。
△耐力训练:长跑、游泳、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及排球专项耐力训练。
△速度和灵活性训练:短距离冲刺、跳跃、敏捷梯训练等。
△协调性训练:球类游戏、平衡练习等。
△注意事项:合理安排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伤病。
专项技术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在发球、接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等方面的技术熟练度和准确性。
△训练方法:△技术分解训练:针对每个技术动作进行细化训练,如不同类型的发球、精准的传球等。
△技术整合训练:模拟比赛情境,进行多回合的技术演练。
△技能挑战训练:设置难度逐渐增加的技能训练,如远距离传球、高速扣球等。
△注意事项: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注意保护运动员避免受伤。
战术演练△目的:增强团队配合和战术执行能力。
△训练方法:△战术基础训练:学习并熟练各种基本的战术配合,如快攻、多点进攻等。
△战术对抗训练:进行队内对抗赛,检验和调整战术。
△比赛录像分析:研究对手的比赛录像,制定针对性的战术策略。
△注意事项:确保所有队员理解和执行战术意图,保持团队沟通和协作。
比赛模拟和实战训练△目的:提高运动员在真实比赛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训练方法:△模拟比赛训练:在训练中模拟比赛的压力和时间限制,如设置比赛时钟。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

l8 3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3 卷 2
在 比赛 中一旦 遇到挫折 , 情绪 就会 一落 千丈 , 手无 策 , 场 上极 易 出现 急躁 情 绪 , 束 在 以致 形成 恶 性循 环 , 最 后造 成 比赛 的连锁性失 败.
1 4 战 斗准备 状态 .
战斗 准备状 态也称 最佳竞 技状 态 , 最适宜 比赛 的情绪状 态. 是 能形成 这种 状态 的运动员 一般 都有正 确
1 青 少年 排 球 运 动 员 赛 前心 理 状 态 的类 型
赛 前状态 即运 动员 为参加 比赛 而进 行一定 的准备之 后 , 技 战术 、 其 身体机 能 和心理 等方 面在赛 前所 处 的状态 .1 1 赛前 心理状 态是 对 即将到来 的 比赛所 表现 出来 的“ ” “ ” 面变 化 的综 合 体 现. 身 、心 方 青少 年 运 动 员赛前 出现 的心理 状态 一般可 划分 为 以下几种 类 型 :
1 2 赛 前 淡 漠 状 态 .
赛前 淡漠 状态表 现为 情绪低 落 、 四肢无 力 、 应迟 钝 、 反 动作 怠慢 、 意志 消沉 、 缺乏信 心 , 以致 于不想 参加 比赛 等.1 如 : 的运 动员 下午要 进行 比赛 , 中午休 息 以后 总是 迷迷糊 糊 兴奋不 起来 . 1例 有 而 在这 种状 态下 参 加 比赛 , 动成绩 必然 下 降. 运
功 , 面临 的 困难 抱着 消极或 轻视 的态 度 , 动员 自己的全 部 力量 去 克 服.j 有 这 样 心理 状 态 的运 动 员 对 不 _具
*
收 稿 日期 :0 0一 3 O 2 1 O —1 作 者 简 介 : 葵 阳 , 级 教 练 , 事 青 少 年 运 动 训 练 研究 沈 一 从
排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训练研究

排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训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排球运动员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通过对排球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并提高比赛成绩。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排球运动是一项高度竞技化的团队运动,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良好的柔韧性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迅速调整身体姿态,提高运动效果;协调性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做出反应,提高比赛成绩;平衡能力则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稳定,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因此,对排球运动员进行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一、柔韧性训练(一)静态拉伸静态拉伸是排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前后必不可少的一项热身运动。
通过对大腿、腰部、肩部等关键部位的拉伸,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柔韧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例如,在训练前进行静态拉伸,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热身,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运动员可以先进行全身的关节活动,如肩关节、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旋转和摆动,然后针对大腿、腰部、肩部等关键部位进行拉伸。
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静态拉伸是提高排球运动员柔韧性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减少受伤的风险,提高运动表现。
再如,在比赛后进行静态拉伸,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加速肌肉恢复。
运动员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先进行全身的关节活动,然后针对大腿、腰部、肩部等关键部位进行拉伸。
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在下一场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静态拉伸还是排球运动员恢复体力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后迅速恢复,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准备。
总之,静态拉伸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和比赛前的热身运动,以及比赛后的恢复运动。
通过对大腿、腰部、肩部等关键部位的拉伸,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柔韧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运动表现和恢复体力。
排球训练计划

排球训练计划引言概述:排球是一项需要技巧和协作的体育运动,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排球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频率、训练方法和训练周期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排球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1.1 提高球员的基本技术水平:包括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盖帽等技术动作。
1.2 增强球员的身体素质:提高爆发力、速度、耐力和灵便性,以应对照赛中的各种情况。
1.3 培养球员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团队训练和比赛,培养球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能力。
二、训练内容:2.1 基本技术训练:每日进行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和盖帽等基本技术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规范和技术细节的训练。
2.2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爆发力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和灵便性训练,通过跳绳、跑步、力量训练等方式提高球员的身体素质。
2.3 对抗性训练:进行对抗性训练,包括攻防对抗、战术对抗等,培养球员的应变能力和比赛经验。
三、训练频率:3.1 日常训练:每周进行5-6次的日常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3小时,包括基本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和对抗性训练。
3.2 强化训练:每月进行1-2次的强化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2天,加大训练强度和难度,提高球员的训练效果。
3.3 比赛准备训练:在比赛前进行比赛准备训练,包括战术训练、对抗性训练和心理训练,提高球员的比赛状态和竞技能力。
四、训练方法:4.1 分组训练:根据球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进行分组训练,确保每一个球员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
4.2 教练指导:由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及时纠正球员的动作错误,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和技术指导。
4.3 比赛实战训练:在训练中摹拟比赛场景,进行实战训练,提高球员的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
五、训练周期:5.1 短期周期:每周为一个短期周期,根据球队的比赛安排和球员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每周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5.2 中期周期:每月为一个中期周期,进行强化训练和比赛准备训练,逐步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竞技状态和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与调控》课件

中短期赛前训练是指在比赛期的赛前集训训练 阶段中卫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 技状态,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做好专门准备的全 过程。
根据应激原理、超量恢复原理、竞技状态形成 与发展规律确立的赛前训练竞技状态调控的基 本模式。
这一调控模式的负荷及时间学原理是:
大负荷应激 强化训练
减量训练
其他因素
最高的超量恢复
总体竞技状态评价模式。 2. 其它可做为诊断田径竞技状态的指标及评
定方法。 ⑴每个项目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⑵ 准比赛成绩,要求以比赛的强度测试成绩. (3) 培养运动员具有时间和空间感觉.即速度 感,位置感.
运动员在不同水平负荷后疲劳表现症状
3. 田径专项技战术能力竞技状态诊断
⑴ “最佳水平”出现的时间。 ⑵ 完成专项动作的空间准确性和稳定性 ⑶ 各动作环节时间程序的准确性和稳定 性。 ⑷ 完成准备动作和修正不协调动作的快 慢及准确性。
2.完整性、实战性,体会性跑,跳,投 练习手段;
3.强度大的(如心理强度、成绩强度、 难度强度、密度强度等)练习手段 (如 100米100%的强度练习,跳高以运动 员最好成绩作为练习手段);
4. 正式热身赛外出比赛; 5. 接近比赛环境和气氛条件的热身赛 或训练内容 (如模拟比赛等); 6. 带奖励的训练内容、手段 (如跳远 超过多少米则予以奖励练习等); 7.带有心理刺激的身体练习手段。
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投入时间效益比较
世界
基础训练平均年龄 专项训练平均年龄 投入时间效益(%)
3—5
4—6
57.1-54.6
中国 3—4
4—5
57.1-55.6
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投入时间效益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球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调控
竞技状态调控的必要性
人体参加运动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状态,稳定状态、疲劳状态和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其中,在实行运动练习时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水平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运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步提升的,机体工作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而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是指运动员到达比赛场地后,根据排球项目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以及所参加比赛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把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准备状态,为参加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身体、心理上准备的过程。
排球是集体比赛项目,而集体(运动队)是由若干个体(运动员)组成的,集体的竞技状态也是在每个个体的竞技状态基础上形成的,要使集体的竞技状态达到最佳化,并能充分发挥整体实战水平,就必须先促使每个个体达到竞技状态的最佳化,这就需要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实行调控。
尤其需要根据比赛时间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方法刘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实行调控,才能使其达到最佳化,从而使运动员更快地进入状态,使集体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技,战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相反,如果运动员临赛前竞技状态调控不好,就无法使其处于最佳化更无法在比赛中适时的表现出来,也就无法缩短运动员进入状态的时间,从而导致集体应有的技、战术水平难以正常发挥,比赛成绩也难以达到预想的结果。
赛前身体状态的调控
运动员临赛前身体状态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准备活动来完成的,充分的准备活动有助于缩短进入状态的时间。
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能够采用慢跑、行进间徒手操(也能够安排球操),身体柔韧练习,脚步移动练习和短距离加速跑等:通过一般准备活动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得以提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得以增强,使运动员身体发热身体的惰性得以克服。
在做完一般准备活动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实行专门性准备活动,使专项所需的身体各部位活动水平进一步增强,专门性准备活动结合球来实行从垫、传、打垫到扣球、战术配合、发球逐步增增强度等使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能够适合比赛的需要。
在200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日本站)中。
当中国女排与意大利女排实行完第二局比赛后,二、三局间有一段文艺演出时间,意大利女排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没有去休息室休息,而是主教练和主力队员在场地的一角围成了一圈,实行单臂垫球游戏,力争球不落地。
这种做法的用意,既有利于队员保持球感,又有利于队员集中注意力,避免外界干扰。
类似这种有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能够有选择地使用到准备活动中去,以便于激发运动员的兴奋性。
此外,应注意的是:赛前准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安排30-45分钟即可,应视运动员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准备活动的强度也不宜过大,尤其在连续比赛期间,队员都比较疲劳。
强度一般安排为个人最大强度的60-70%心率为150-160次/分即可。
如果运动员兴奋性不高,可做些强度较大的与比赛近似的练习;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高,可做些强度小的、轻松的或转移注意力的练习。
当然,准确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需要根据每个队伍不同的情况决定。
如日本队常在比赛前先实行1-2小时的技术训练他们认为,
这样才能达到运动员的最佳状态。
总来说之,通过准备活动对运动员临赛前的身体状态实行调控,目的是促使运动员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并在比赛开始后,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竞技状态,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又直接影进入状态的快慢。
如果运动员临赛前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化,那么,临场才会有超水平发挥;如果运动员临赛前处于不良心理状态,那么,临场就会发挥失常,出现令人失望的结果。
所以,需要对运动员临赛前心理状态实行调控,使其达到最佳化力争比赛开始后运动员尽快地进入状态,更充分地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对运动员临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控,具体有认知、情绪、意志状态等方面,其中,情绪状态的表现最为明显。
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要求较高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时既要承受比赛名次的压力,又要承受比赛激烈对抗的压力身体和心理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据国外资料表明。
参加奥运会的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约有50%临赛前都会出现不同水准的紧张情绪:这就需要对运动员临赛前的情绪状态实行调控,使运动员保持适度的紧张,否则,兴奋失调,就会产生过度紧张。
导致运动员反应迟钝。
注意力分散,知觉和思维过程缓慢动作拘束,甚至出现错误动作,既无法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又难以使自身应有的技、战术水平表现出来。
运动员赛前情绪过度紧张的调控方法有以下三种:
冷化控制是一种冷处理方法,它包括自我暗示放松法,生物反馈训练法,信息回避法,行为适合调节等。
运动员使用较多的自我暗示放松法,就能增强情绪的稳定性,消除内,外环境对运动员心理的不利影响,运动员赛前能够默念:“我今天情绪真好r心情也很轻松,我一定能出色发挥,我们一定会取胜。
”
转化控制是通过另一种活动或有意识改变注意指向的方法来缓解情绪紧张。
郎平在意大利带俱乐部队参加比赛时,为了缓解运动员赛前情绪紧张,有意识的与队员聊天,并讲一些笑话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活跃队内气氛。
这对缓解运动员赛前情绪紧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激化控制用刺激性很强的话往往能够使运动员摆脱困境。
突然醒悟,达到刺激控制,缓解过度紧张的目的。
1981年世界杯赛最后一场比赛中、日之战,当中国女排顺利赢下第一二局后,因即使再输三局,也能够取得冠军。
此时运动员注意力分散,高度的兴奋,被日本队连下两局扳子。
局间休息时,袁伟民用严肃、沉重的语气对她们说:“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
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
这场球不拿下来,你们要后悔一辈子。
”这语气使运动员一个个突然“醒”过来,恢复了常态使出浑身解数,拿下了第五局,赢得了世界杯比赛全部场次的胜利。
综上所述,排球比赛往往强调打好开局,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能更快地进入状态,更出色地发挥技、战术水平、当然,要使运动员能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对运动员临赛前的竞技状态实行调控,使其达到最佳化。
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后。
以最佳状态,夺得先机占据赛场主动,保持心理优势,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