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史总结共105页
第5讲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自耕农经济,开始形成于 春秋战国,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注意:1、自耕农经济则是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自耕农经济产生。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生产 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时候完全消失。 2、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 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到1956年,随着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广,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又有所恢复,但今天的农民经济也不完全等同于古代 的小农经济。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也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勿夺农时)。
史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
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
问题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此其分事也”的本质含义? 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注意](1)土地兼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直接因素;而豪强地主力量壮大是 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种结果,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才是根源。 (2)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 公有制。 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 田亩多寡收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也有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这些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农业阶段(约公元前8000年 - 公元前2000年):在这个时期,人们从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向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开始种植粮食作物,如小麦、大米等,也开始饲养动物,如猪、牛等。
人们使用简单的农具,通过耕种和灌溉等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耕作农业阶段(公元前2000年 - 公元前200年):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发展起来。
人们开始使用耕牛、铁制农具等工具,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力和效率。
农业领域的科技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如农历、畜牧技术、轮耙等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
3. 土地制度改革阶段(公元前200年 - 公元700年):在这个时期,一些政治改革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农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郡县制的推行,农田的重新划分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使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识更加明确,激发了他们改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此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增长,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科技农业阶段(公元700年 - 公元1200年):这个时期,又被称为唐宋时期,农业生产进入了较为繁荣的阶段。
农业技术有了许多创新,如造纸术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传递和记录水平。
并且,种植技术和工具也有了进步,如水力灌溉、畜力耕作等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
5. 农业产业化阶段(公元1200年 - 1911年):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向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农村的商业与手工业也相继发展起来。
同时,农业生产力继续提高,引入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和养殖业,如棉花、玉米、茶叶以及家禽等的引种栽培,使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耕作农业阶段、土地制度改革阶段、科技农业阶段和农业产业化阶段等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史范文

中国农业发展史范文原始农业时期(约1.2万年前-公元前2100年)在原始农业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到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转变。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驯养家畜,并逐渐形成定居生活。
主要的农业作物有小麦、稻谷、谷子、豆类等。
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农具,例如用木制的犁、木耒和镰刀。
虽然生产力较低,但这一时期开始了农业的历史。
封建农业时期(公元前2100年-1840年)封建农业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逐渐形成的封建制度下,农民成为统治者的直接奴隶。
大量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得以形成。
东周时期是封建农业时期的顶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私有制得到了推广。
此时农业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种植技术有所进步,引入新的作物如棉花、甘蔗等。
近代农业时期(1840年-1949年)近代农业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农业面临严重危机。
农业生产力迅速下降,粮食减产严重,农民疾苦万分。
在此期间,西方的农业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例如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作物的引入,以及机械农具的使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社会主义农业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以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农业得到了显著发展。
通过土地和农业机械化,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在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投入的增加等都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田被转变成城市用地。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短缺。
同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面临着极端天气、病虫害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结来说,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封建农业、近代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对其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1.原始农业阶段: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交替阶段,我国农业开始萌芽。
人们通过狩猎和采集活动逐渐学会了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
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依赖自然环境,通过观察和试验,逐渐掌握了一些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和动物的驯养技巧。
2.传统农业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农具,如石器、骨头等,进行耕种和收获。
这个阶段的农业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开始种植更多的作物,并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人们也开始修建简单的房屋、水利设施等,以保护农作物和提供生活条件。
3.精耕细作农业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注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采用更加精细的耕作技术,如深耕、施肥、灌溉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农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改良,以及农具的改进和发明。
4.现代农业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型。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机械化、电气化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农药、化肥、种子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丰富多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1. 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约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点,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畜牧动物。
在此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原始的农耕和养殖技术,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饲养猪、牛、羊等畜牧动物。
这种农耕养殖方式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使用铜制农具,并且开始进行田地的规划和灌溉。
此外,商朝还有严格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税收政策,国王掌握了大部分土地资源,并且通过征收农业税来增加国家财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周朝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农业杂志,对农业技术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并且制定了种植和养殖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人们开始使用犁耕法和耕作绳等先进的农具,同时加强了灌溉和水利建设。
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显著增加。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并且通过租佃制度进行经营,这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热情。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动荡时期。
由于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简史

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一)农业从广义上来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从狭义上来看主要就是指种植业。
1、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2、第一: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猎。
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的确不是适应动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
第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
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或两者兼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但随技术的进步和收获物的增多,它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化,确曾起过一种爆发性的影响。
3、特征(1)石器农具的应用;骨耜(2)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粗放种植与养殖;(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
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二)关于五谷起源的神话传说1、五谷:神话传说中关于五谷的来源主要是上天所赐。
古籍所述“神农之时,天雨粟”、“诞降嘉种”、“贻我来牟,帝命率育”、“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等等,说的就是粟、黍、麦(来牟)等种籽从天而降,人们加以种植才成为主粮。
2、关于六畜的起源文献中除了黄帝“淳化鸟兽虫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六畜起源的记载。
只有民间神话传说中还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在湖北省孝感县一带的汉族中间有则“女娲造六畜”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娘娘是先造六畜后造人。
3、人物神农氏、柱、轩辕、后稷伏羲神农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
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
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
(三)农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一次科技和工具上的重大突破和革命,都将农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发展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于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的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稳定增长,有力的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看看我国的农业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吧。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农业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生产,农业是与人类共存的。
中国的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
中国的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的上空。
即使现在中国在科技的发展很快,但是也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开始在我国出现,原始农业初步发展。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原始农业也逐渐向粗放农业转变,为后来农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19%,我们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农业来供给我们自己,不能依靠他人的农业,要成为真正的强国,首要的就是要先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不能让人民们挨饿。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而且发展农业可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农业稳定发展了只有这样中国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更好的提升。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还没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从最原始的社会我们进化到了现在,我们的农业也发展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
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证据,中国农业已有长达八九千年的悠久历史。
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边疆地区有很多新的发现。
其发展过程可简分为下列几个时期:原始农业时期;沟洫农业时期(虞、夏、商、西周、春秋),也是从原始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过渡时期;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主要特点是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扩展时期(隋、唐、宋、辽、金、元),主要特点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明、清),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全国性人多地少格局的形成,多熟种植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精细化。
一、第一阶段:原始农业时期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发明开始,至距今四千年前阶级社会形成为止,相当于中国原始社会后期。
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并广泛使用木竹器、骨角器和蚌器。
石斧、石锛一类砍伐工具的应用是原始农业的特点之一,与之并存的是播种用的竹木棒和收获用的石刀、石镰。
锄、铲一类翻土工具是稍后出现的,在我国尤以耒耜的使用最具特色,完全靠手工操作。
耕地开始可能在山地,以后向江河两岸比较代平的地区发展。
实行撂荒耕作制,最初是生荒耕作制,继之是熟荒耕作制。
这一时期耕作技术的特点是刀耕火种,以后产生了与播种直接相结合的原始的封耕作,生产技术的重点逐步由林木砍烧转移到土地加工。
出现了用以掌握农时的原始物侯历。
牲畜野放,后来产生了简单的栏圈。
把野生植物和动物培养、驯化验室栽培植物和家畜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最大成就。
人类现今得用的主要作物和家畜,全部是在原始农业时代栽培和驯化成功的。
这一时代人们栽培和利用的植物比后世多而杂,有所谓“百谷百蔬”之称,后世所谓“五谷”(粟、黍、稻、麦、菽)也包括在内。
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比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
这种作物构成延续到唐宋以前仍未根本改变。
牲畜则以猪为主,猪、牛、羊、犬、马、鸡等“六畜”在这时代的后期已经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