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我国农业发展长期以来经历了漫长且曲折的历程,从古代的原始农耕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我国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古代,我国的农耕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农具完成。

农民们耕种土地,劳作艰辛,但农业生产与食品供给却基本能够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逐渐进入了农耕文明的黄金时代,农业工具的改良和农田的扩大使得农产量大幅度增长。

然而,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

土地私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农民的生活持续贫困。

直到近代,我国农业才得以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在解放农民、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得农民的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利用,农田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改进也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农产品的销售逐渐脱离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农民开始通过市场自由买卖农产品,农业产值得以快速增长。

同时,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也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农业逐渐步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种植业、养殖业等各个环节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脱离了过去的单一农业经济,逐渐向农业综合性产业链发展。

总之,我国农业发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农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申论作文农业发展历程

申论作文农业发展历程

申论作文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靠打猎、采集和捕鱼维持生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的变迁,原始的采集、捕猎方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农业应运而生。

最早的农业形式是单一的种植和畜牧,这是人们开始使用简单农具,如石耒、木耒,种植粮食作物和饲养家畜,如小麦、稻谷和牛、羊等。

人们通过这种农耕方式,实现了增产、固定居住和社会组织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并开始利用水利、轮作、肥料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农业思想家,如文王、商鞅等,他们对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农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化学肥料、农药、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但同时,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绿色生活的追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逐渐发展壮大。

这些农业形式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农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

不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产业。

随着科技
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未来农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作文英文回答: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and has gone through various stag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eriod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llectiv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eriod, which lastedfo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farmers mainly relied on primitive farming methods. They used simple tools like wooden plows and relied on manual labor to cultivate the land. Thi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small-scale farming, with each family cultivating their own land and growing crops for self-sufficiency. The main crops grown duringthis period were rice, wheat, and millet.中文回答:中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中国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传统农业、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

在传统农业时期,持续了几千年,中国农民主要依靠原始的耕作方法。

他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木犁,并依靠人工劳动来耕种土地。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

体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征文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技术的发展,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技术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我国农业技术的历史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主要以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方法的创新为主。

自商周时期开始,农业器械逐渐得到改进,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发展。

到了春秋时期,中国农业技术有了新的飞跃,逐渐形成了农田水利、旱田水利、灌溉、土地肥沃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农业技术迎来了显著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和农业机械的出现都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我国农业技术的现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一方面,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提升,农业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升。

例如,最新的农业机械设备、高科技种植技术等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三、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农业技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再者,我国还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大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同时,我国还将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可见,我国农业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传承与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文化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阶段,从古代的农耕经济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都在推动着中国的农业进步。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述中国农业发展史,并探讨其中的主要特点和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古代农业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起点。

中国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了农耕经济。

农耕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食物的丰富,使人们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活动,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例如小麦、稻米等。

此外,养殖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人们开始饲养牲畜,如猪、牛、羊等,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劳动力。

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封建农业的主要模式是农民种植地主或国家指定的农作物,并将一部分产量上缴给地主或国家。

这种模式使地主和国家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封建农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和封建制度的维持做出了贡献。

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发生在近代以后。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农业开始受到西方农业科技和农业制度的影响。

例如,西方的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和科学管理的理念等开始进入中国,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同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的农业组织形式也在中国得到了发展。

这些新的农业制度和技术的引入,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以提高,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的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农业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适应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例如,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等。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作文1200字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作文1200字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作文1200字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最早的时候,人们只能靠简单的工具来耕种,就像用木棍挖地一样。

后来有了铁器,就有了铁锄、铲等工具,这样就更容易种地了。

再后来,牛马驴这些牲口被利用到农活中,这就是畜力农业的开端。

用畜力耕种可以节省很多人力,效率大大提高了。

到了近代,各种新式农具和农机出现了,例如犁、耧等。

这些农具用上以后,一家人在田里干活就不那么吃力了。

大家也尝试种一些新的农作物,比如玉米、红薯等。

当时农业科技发展比较缓慢,生产效率还是不太高。

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出新品种,培育出高产稻谷和小麦。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所以,这一时期,农业科技突飞猛进,被称为"绿色革命"。

有了机械化和化学品的帮助,农民伯伯们再也不用靠人力去耕种了,收获量也大增。

现在的农业科技更是发展到了新高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应用。

新品种不但产量高,还能抗病虫害。

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未来,通过生物技术、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农业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大家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是一路艰辛地发展过来的,它就像一个小婴儿长成了壮小伙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靠科学的力量,用智慧征服了大自然。

未来,农业肯定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我们的粮食也会越来越多。

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让农业越来越先进和现代化。

篇2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你们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

农业技术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啊!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农业"这个词很无聊,但其实农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吃的米饭、蔬菜、水果,乃至奶制品、肉类等等,都是农业生产出来的。

如果没有农业,我们就没有足够的食物,生活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说到我国的农业技术,它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哦。

中国农业发展史范文

中国农业发展史范文

中国农业发展史范文原始农业时期(约1.2万年前-公元前2100年)在原始农业时期,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到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转变。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驯养家畜,并逐渐形成定居生活。

主要的农业作物有小麦、稻谷、谷子、豆类等。

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农具,例如用木制的犁、木耒和镰刀。

虽然生产力较低,但这一时期开始了农业的历史。

封建农业时期(公元前2100年-1840年)封建农业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逐渐形成的封建制度下,农民成为统治者的直接奴隶。

大量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得以形成。

东周时期是封建农业时期的顶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私有制得到了推广。

此时农业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种植技术有所进步,引入新的作物如棉花、甘蔗等。

近代农业时期(1840年-1949年)近代农业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农业面临严重危机。

农业生产力迅速下降,粮食减产严重,农民疾苦万分。

在此期间,西方的农业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例如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作物的引入,以及机械农具的使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社会主义农业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以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农业得到了显著发展。

通过土地和农业机械化,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在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投入的增加等都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农业正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田被转变成城市用地。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短缺。

同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面临着极端天气、病虫害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总结来说,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封建农业、近代农业和社会主义农业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农耕时代,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探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时代,中国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种植和收割作业。

但在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开始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如使用牛马耕田、引用灌溉水利等。

到了秦汉时期,农业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出现了犁耕、草书等农具,使得农耕生产更加高效。

随着唐宋时期的科技进步,我国农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唐代开始使用风车、水车等机械设备,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宋代更是制造出了种子精选机、田地记录器等先进农具,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更加科学化。

到了元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元代陆续出现了翻土车、播种机等自动化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明代茶叶加工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茶叶产量迅速增加。

清代更是推广了粮食作物的选优育种,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的优质品种。

进入近代以后,我国农业技术迎来了新的飞速发展。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在农业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农业大学等专门机构。

随着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我国农业产量更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

农业现代化成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先进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耕作、种植、养殖等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研发新型农业装备、推广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普及现代化农业知识等措施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为实现农业强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每一步都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愿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为我国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评论这些解答,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固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

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

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

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

在相距不远、年代与之相近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中还发现籼粳栽培稻并存。

这些说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摇篮(图)。

其后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南方地区农业起源较黄河、长江流域相对为晚,较典型的代表有广东曲江的石峡遗址、云南白羊村遗址和福建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

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一带北方地区的农业起源与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和新乐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

二、原始农业的初步发展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黄河流域及其北部,从新石器早期就发展起了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农业发生虽早,但因人口稀少、生物资源丰富,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种植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0000年至8000年前为原始刀耕或火耕阶段;8000年至5000年前为原始锄耕或耜耕阶段;5000年至4000年前为发达锄耕阶段。

在生产工具上,这一时期完成了由“刀耕火种”向发达锄耕的进化;在耕作制度上,完成了由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制向连种三五年撂荒三五年的轮荒耕作制的转变,土地利用率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

作物种类有一定增加,北方旱作粟、黍常见,南方水稻籼、粳并存,大麻、苎麻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甜瓜等也已开始栽培。

因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由以前游移和季节性的野营生活逐渐转入定居生活,男子在农业生产中渐居主要地位,从而实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在原始畜牧业方面,经长期圈养驯化,家畜种类有所增加。

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有家猪、家犬和家鸡的遗骨出土,说明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已有原始畜牧业。

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有牛的遗骨出土。

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马、山羊和绵羊的遗骸。

至此,在我国北方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俱全的畜牧业已具雏形。

在中国南方,养猪之历史可上推至8000到10000年。

浙江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水牛和家犬的遗骨,说明六七千年前以饲养猪、狗、水牛为内容的南方畜牧业已初步发展。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

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又发现一批丝织物,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养蚕缎丝,纺织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

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

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

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

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

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

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